分享

两次高昂手术费用病没治好家被掏空

 民间中医无择 2011-02-18
 
 
            两次高昂手术费用病没治好家被掏空 



孩子心中仍有上学梦



包厚贤泣不成声


  父染重病 一家人捉襟见肘 儿女辍学 打零工挣医药费

  永登县民乐乡村民包厚贤遭遇不幸 全国各地网友纷纷捐助

  即将过去的兔年春节,对于永登县民乐乡的包常霞和包常海姐弟来说,真是一个辛酸而难过的年。父亲包厚贤患了脑瘤,两年之内进行了两次手术,至今尚未痊愈,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此雪上加霜。

  为了维持生活和给父亲筹集再次手术的费用,还在上初中的姐弟俩被迫辍学,和母亲一起外出打工。

  前几天,姐弟俩的不幸遭遇被网友发在微博上,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关注,各地网友纷纷伸出捐助之手,帮助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

  两次手术

  病没治好家被掏空

  2月16日,记者来到了距县城30多公里的永登县民乐乡清泉村普沟社。提起老包家的遭遇,村民们说着说着不禁抹起了眼泪。包厚贤家是一个低矮的院子,7间土坯房4间住人,一间是灶房,还有两间当牲口棚。老包家地上和炕上各放着一个老式木柜,地中间有一个取暖用的铁炉子,这是他家的全部财产。

  46岁的包厚贤躺在炕上一言不发,他母亲坐在一旁愁眉苦脸。老人对记者说,包厚贤腿痛好几年了,家里人一直以为是风湿病,就在附近的乡村医生处治疗,腿一直没有好。2007年,包厚贤头痛得厉害,就到县上的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脑瘤,后在兰州的大医院做了两次手术,现在还没有完全好,大夫说还要做一次手术。现在包厚贤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但家里没有一分钱给他治病,只能这样熬着。

  一双儿女

  先后辍学外出打工

  包厚贤家的墙上挂着十多张奖状,在简陋的屋内越发显得醒目。清泉村村委会主任陈学林介绍说,包常霞和包常海姐弟俩是先后退学的。老包做第一次手术,因为家里困难,正在上初二的包常海就不上学了。第二年4月,老包做第二次手术,家中实在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上学,9月份,正在读初三的包常霞也退学了。因为包厚贤还要进行一次手术,为凑医药费,姐弟俩就和母亲一起外出打工,把患病的父亲留给74岁的奶奶照看。他们先到新疆摘棉花,40天挣了3000元,除去回来的路费只剩下2500元。之后又到永靖县给石油勘探公司背电线。公司得知情况后,工地负责人给了他们特殊照顾,给包厚贤妻子鲁宝兰月薪1500元,两个孩子因尚未成年,管吃住一个人500元。3个月下来,娘三个挣了5000元。直到大年三十,他们才回到家中。

  记者问包常霞还想不想上学,她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啜泣着说:“我想上学。”

  高昂手术费用

  愁坏一家人

  鲁宝兰对记者说,他们现在盘算最多的就是年后去哪里打工,挣到更多的钱来给老包治病。

  据了解,老包第一次的手术费用高达5万元。为筹钱,鲁宝兰卖掉了家中的两头耕牛和一辆农用车,但仅仅凑了1.5万元,亲戚朋友们又凑了3.5万元,老包才做了手术。2010年元月,包厚贤旧病复发。乡亲们凑了5000元,乡政府补助1000元,大病救助补助3000元,加上新农合报销的1.2万元,总算凑了2.1万元,做了第二次手术。没想到去年腊月底,老包的病又一次发作。这一次,他的两眼出现重影,视力严重下降。经医院检查,需要一次彻底的手术,但高达6万元的手术费让老包一家的希望黯淡了。

  村主任陈学林这些天一直为包厚贤的第三次手术奔波。“老包人缘好,在清泉村是出了名的。”陈学林说,老包是一个乡村木匠,附近乡村的人都十分熟悉。谁家置办个家具、盖房子什么的,只要找到老包,老包从不推辞。前两次老包手术时,全村1500多人自发捐款,尽管大家并不富裕,但是都在尽力帮助包厚贤。

  全国各地网友

  伸出援手献爱心

  前几天,有网友将包厚贤一家的遭遇发在微博上,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关注。青岛的一名网友说,姐弟俩想打工可以到青岛去,工资绝对比现在高。16日下午,兰州网友“兰州老令”赶到包厚贤家送上500元。“兰州老令”说,他是工薪阶层,捐的钱不多,但是他将与其他网友联系来帮助老包,争取让老包做完第三次手术,让两个孩子重新走进课堂。

  就在记者采访时,有两名外地网友给老包发来短信。宁波的一名网友捐了999.99元,借这个吉祥数字祝愿老包早日康复;石家庄网友成女士捐助了1200元,其中200元是她女儿的压岁钱;还有一名姓王的网友捐助了500元。目前,全国网友的爱心正不断涌向包厚贤一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