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有没有早子晚子

 灵聪周易 2011-02-18
到底有没有早子晚子,是冬至建年还是立春本来不想谈得,这么基本的问题,我还是经常看到有人在争论,而且从没有结果,各执一词。在我斗数研究文章中有关历法的论述已经阐明了,大家可参看。现在再转一遍文章,作者是研究铁板神数的,他的研究结果与我相同,可互参。 数术预测divination易学难精,作为高级数术的康节神数更是如此。康节神数起手便要立出全息科式,年、月、日、时四柱中,最难的是确定时柱。有人马上说,这有何难,我早就学了。学是学了,学对还是学错,就难说了。可以肯定的是,当今世界上,真正懂得立时柱的决不会太多。否则,本文就无必要了。要知道,康节神数之“神”,决非浪得虚名。  至少在殷商时代,我国古人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并分别以夜半、鸡鸣、平旦(昧爽、昧旦、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来指代。《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无逸》:“自朝至日中,仄,不遑暇食。”   数术界中,普遍以23~l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依次类推。见下表:  表1  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表略)   数术界中,几乎人人都将表1《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奉为圭臬,敬若神明,然而,它是错的!   表1中, 时辰与钟点的对应关系,既不符古传真髓,亦脱离现代实际,更经不起“一式一解”科式的检验,这个无情的事实,不知当今易坛有没有人或有几人敢于、肯于正视、面对、承认。但是,这毕竟是事实!   下面分七个方面来论述个中原委:   一  子时为23—1时无历史依据  宋代the Song Dynasty (960-1279)以后,人们把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从子初子正一直到亥初亥正,初或正都等于一小时。现代“小时”(即小于一个时辰之意)的时间概念和称谓即由此而来。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史料上,根本找不到古人计时起迄于晚上11点(23点)的依据。遍考现代人编撰的数术资料,虽都沿袭以23—1点为子时,却从未见人道明其佐证及古典出处。   二 子时始于0时——《史记》中的证据  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当推伟大史著《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  《历术甲子篇》以“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 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为历元(人称“天正甲寅元”)开始进行推算的,其历元近距是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  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与冬至midwinter的交气时刻同在“夜半”。  “夜半”是几点几分呢?   “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前一个“无大余”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数次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合朔的具体时刻是“0”,即0点0分。后一个“无大余”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数次也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冬至的交气时刻也是“0”,即0点0分。  以上充分证明,“夜半”子时,指的是深夜零点零分,古人计时从“夜半”子时即零点开始。    或许有人还有疑惑。贵州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华传统天文历术》一书作者蒋南华教授长期从事古天文历法的教学研究工作,蒋先生利用上述《历术甲子篇》中数据和月实(29日)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和朔、闰,一丝不乱,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   三 从“隅中”“日中”的含义分析,亦证明子时始于深夜零点  《左传·昭公五年》孔颖达疏:“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谓隅中也。”也就是,太阳处在地球赤道the equator线以南,即东南方向,故谓东南隅,是太阳正要达到而未达到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如果太阳已达到赤道线的上空,那么它就不是处于隅中,而是处于正东,即二月春分the Spring Equinox“日中”之时了。  日中,是太阳正当头顶之时(即中午12点,午时),卯月春分的天象,同时也是昼夜平分的意思,“中”者半也,即平分之意。春分这一天,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一样长(白天为上午卯时六点至下午酉时六点,晚上为下午六点至第二天上午六点)。  秋分the Autumnal Equinox (16th solar term),则是太阳由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向南回归,正对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此时太阳当顶,为中午12点正——午时之始。古人正是以“夜半”(零点)即子时,“正北”牵牛初度为起迄点,并验之以二十八宿的“四仲中星”(“日短星昴”“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的酉时中天宿位和太阳回归运行规律来进行安排的。    —日十二时辰,分为“正北”子,“正东”卯,“正南”午,“正西”酉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均为三个时辰(即六小时)。《历术甲子篇》“正东……(后)小余8”,化为现代时刻为8∶32=X∶24,即卯时始于六点正;“正西……(后)小余24”,化为现代时刻为24∶32=X∶24,即酉时始于18点正;“正南……(后)小余16”,化为现代时刻为16∶32=X∶24,即午时始于中午12点正。   四 从现代科学角度出发,毫无疑问,子时应为0—2时  首先要明白几个天文概念。  查词典得知:  时区time zone——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全球按经线longitude分成24个区,称为时区。  地方时——以当地所看到太阳升至最高位置的时刻(即太阳视圆面中心通过当地子午线的时刻)定为正午noon,并以此为标准确定一天中其它时刻的时间。  区时——各时区均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我国使用的北京时间Beijing time,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  研究清楚上述天文概念,谁都会得出,北京时间中午12点正,在东经120°的地方,太阳位置达到最高,为巳时和午时的临界点。12点1分1秒,太阳高度回落,午时开始,与数术体系中的“午时——阴生”相符。同理,子时始于0点1分1秒,此时,太阳位置刚上升,符合“子时——阳生”之理。简单地讲,一阴n一阳u之谓道,子时始于0时,午时始于12时。依次即可定出其他时辰对应之钟点。  上面所述同时亦证明了“早夜子时”之说之谬。  于是,就得到了下面这张时辰与钟点对应表。  表2  现代时辰、钟点对应表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根据天色和古人生活规律用文字解释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哺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始于现代时刻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终于现代时刻(点分秒) 1点59分59秒 3点59分59秒 5点59分59秒 9点59分59秒 9点59分59秒 11点59分59秒 13点59分59秒 15点59分59秒 17点59分59秒 19点59分59秒 21点59分59秒 23点59分59秒   五 数术实践证明0~2时为子时  不但在理论上证明0~2时为子时,而且可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如1999年12月26日湖北省南漳县赵林声先生给金先生来信时谈及“0~2”时的时辰定法在数术实践中的应用。全信引于下:老师:  您好!  您的大作我经常拜读,受益不浅,特别是近期刊于《易数之友》上的“再谈如何确定时辰”我很感兴趣,并有同感。  我家世代研习《铁算盘》,此术与铁板神数完全不是一个系统,与大六壬和奇门联系较紧。我爷爷教我用时就是您文中提到的时辰,即子时为0~2、午时为12~14时,等等,再转换成当地时间。当地时间换算是以西安为中心点,确切的说是以西安市西边的蒲城县为中心点,而这个点在东经109°38′,这也是我国从古到今的最权威报时点,“北京时间”的中心点就在该处,而不在北京。先生文中“东经120度以外的地方运用时,先应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地方时间,才能查此表”不知是何意?为什么用120度?如果可能的话能否将此表寄一份来?关于现行的年、月定法能否来信或来电告知一下?  十几年来,我将《铁算盘》应用于体育竞赛及博戏的预测效果很好。特别是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上,提前预测法国队3:0战胜巴西,荷兰队2:1战胜阿根廷等18场次,并提前在因特网上公布后,受到海内外的球迷和易友的关注。目前,我正在将此术以现代的视角写成书,预计明年5月可在澳门出版。现在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补充,请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特别是在时间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致谢!                         学生:赵林声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赵林声朋友以0~2时为子时,实践效果惊人。分歧在于,北京时间换算地方时间的基点,在东经120°还是109°38′?  高级数术每一步都与现代科学相关,遍查词典,乃至《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皆作东经120°,如《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以东经120°子午线meridian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此处至明,读者自辨。   六 实验证明0~2时为子时  由于宇宙全息律的客观存在,子时0~2时源干地球——太阳宏观macroscopic天文规律,此宏观天文规律亦会在微观microcosmic世界得到全息反映、证实。  (一)草履虫的生命中枢——细胞粒的大小周期性变化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宇宙全息统—论》(249页)中有:  科学家利用高倍电子显微镜对单细胞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小小的低等生物的机能也存在着节律的变化。例如,草履虫paramecium的生命中枢——细胞粒的大小以24小时为周期发生着变化。中午12点时最小,然后逐渐增大,到夜间12点时变得最大。到第二天中午12点,体积又变成最小。  也就是夜间12点(0点)为两天的分界点。“子时一阳生”,0~2时为子时;“午时一阴生”,12~14时为午时。  (二)器官移植时间节律  《中医时辰治疗学》1998年4月版115页讲到: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器官移植成功与否除了精致的外科手术吻合外,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排异反应。排异反应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作为抗原与抗体反应。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及体液因子昼夜的数量和活性存在很大差异。峰值在白天(12时前后)的有K细胞、N 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而总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等均在夜间增加,峰值在0时。  该书152页《选定采药时间的生物钟》说到:  有些植物昼夜间的成分含量也有变化。如有名的药用植物唐古特东莨菪的叶子,其中所含的黄酮体,在中午十二时最高,以后慢慢下降,至晚上二十时,达到最低值,二十四时以后又开始上升,叶子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动更为明显,其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以中午为最高,半夜最低。  为什么“总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等均在夜间增加,峰值在0时”而不是23时?为什么“有名的药用植物唐古特东莨菪的叶子,其中所含的黄酮体,在中午十二时最高,以后慢慢下降,至晚上二十时,达到最低值,二十四时以后又开始上升?  类似的例子还有无数。面对古人学术中可能错误的地方,只是用“古必胜今”来搪塞,来证明古人所说的是终极真理,来掩盖无数事实,只能说明他的无知。关于时辰定法在现代科学、数术中的具体应用,请参看金先生“全息易学”系列著作。     七 一式一解课式实践证明0~2时为子时  数术课式分为“一式多解”和“一式一解”两种。  一式多解——起得的数术课式对应多种结果。如同出生八字的人,其命运各不相同。要想预测准确就必须多中取一。  一式一解——起得的数术课式对应唯一的结果。故“一式一解”课式简称为“科式”。  一式一解层面上的数术实践充分证明0~2时为子时,详见有关“全息易学”专著。   几点感想:  (一)明清学者顾炎武曾云: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往事如风,时光不再,而今是“人人皆不知天文也”,可悲!可叹!须知天文学与数术学有莫大关系。若是当代研易者有几人通晓天文,表1之谬早被揭破,何用我辈奋起指出!   (二)关于时辰之确定,值得探讨之处颇多,诸如北京时间与地方时间,平均太阳时与真太阳时,康节神数考定时辰的方法,先天时辰与后天时辰等等问题,可参考庞钰龙《易数之友》
一 关于“立春换年柱”与“冬至换年柱”   在中国,大多数数术divination研究者都奉行“立春换年柱”——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千百年来,数术代代相传,几乎没有人去思索、去怀疑“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学问之科学性,然时至今日,“立春换年柱”的古法,终于受到部分有识之士无情的考问,从而面临深刻的危机。许多证据表明,“冬至换年柱”才符合科学,符合实际。如台湾的吴俊民先生,经十余年反复思索与求证,根据11点理由,认为年柱干支必须自冬至点更换:  (一)“岁始”于冬至此系就北半球而言,乃自然历也。“年始”为行政历,乃人为也。世界各地古今不尽相同: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其他各国亦有此情况。  (二)学术界以“冬至一阳生”乃后天八卦易学之说,习俗中,不论本省、外省同胞及海外华侨,均如“冬至拜祖后多一岁”即基于此。周朝建子历,又称王历。  (三)岁、日周行轨迹,同始同终,唯大小不同而已。三命通会论干支源流曾加引述,谓最初八字,为“四甲子”,岁日均以“子正”为交换点。  (四)冬至后一个月又半,为建寅历正月立春节。  (五)河图、洛书记后天卦,均从坎宫起数,各种神煞亦多从子位起数。  (六)地球北极圈及南极圈,一岁为一日,六个月白昼、六个月夜晚,唯南北相反而已。  (七)周朝王历为建子历各地年建不尽相同,故诗经有“六月飞霜”之句。  (八)阳历冬至后十天为元旦,类似建子历也。  (九)每岁春夏秋冬与每日朝夕昼夜之“温度曲线”亦大体类似。    (十)每岁冬至后年柱改变,阳变阴,阴变阳,大运阴阳顺逆,亦必改变。  (十一)三元东、西命卦,其计算法,亦必须以冬至点为始终点,始免差错。  到底孰者为是,还得从我国的历法谈起。    二 考建正  张闻玉先生著有《铜器历日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9  5)一书,书中有《考建正》一节,考证甚详特别扫描,附录于下,以飨未有此书的读者。  由于春秋后期“三正说”勃兴,影响深远,凡提及周代用历,都从子正角度考虑,几乎没有例外。至近代,才有钱宝琮等加以否定。  考之史籍,春秋以降,诸侯不统于王,各国用历建正不同本是事实,而托古自重之风以此上溯夏、商、周三代,造出“夏代历法建寅,商代历法建丑,周代历法建子”的神话,便与史乖违。一部《春秋》,记载若干王年、月、日,各年建正均可考出。如隐公三年寅月己巳朔,经书“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当是建丑为正;桓公三年未月定朔壬辰,经书“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亦是建丑为正。将一部《春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  隐、桓、庄、闵共63年,其中49年建丑,8年建寅,6年建子;  僖、文、宣、成共87年,其中58年建子,16年建丑,13年建亥。  事实明摆着,春秋前期建丑为多,少数失闰才建子、建寅,而没有建亥的;春秋后期建子为正,少数失闰才建亥、建丑,没有建寅的。说明失闰都在一月之内,没有再失闰的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谓“再失闰”是不可信的。  失闰,如昭公十五年经朔:子月己未623分,丑月己丑182分,寅月戊午681分,卯月戊子240分,辰月丁巳739分。《春秋》昭公十五年记:“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以此二条记载验之,己未朔,癸酉乃十五,子月实《春秋》所书“二月”,“六月丁巳朔”正合辰月。这一年必是建亥为正,子月顺次记为二月,辰月顺次记为六月。春秋后期建子为正,现在正月到了亥月,这就是失闰的铁证。  僖公以前,春秋初期建丑为正,这自然是接续西周后期的丑正。不可能西周建子,到春秋突来一个建丑。  如果我们将记载观象授时的几部要籍的天象加以比照,可以发现,西周一代确行丑正无疑。表详见金先生即将出版的《全息易学与康节神数》丛书,从表上看出:1.《夏小正》“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指夏至之月。冬至月在子,夏至月在午,午月为六月,必是建丑。2.《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合《尧典》“五月日永星火”,《月令》“季秋之月昏虚中”合《尧典》“八月宵中星虚”。建正相错一月。《尧典》用夏正,《月令》合丑正。3.《夏小正》“辰则伏”“辰系于日”,辰指大火。辰则伏即火伏,辰系于日即内火。传云:辰,房星也。乃春秋时代作传者的见解。联系《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诗·七月》“七月流火”,“火”的中、流、伏、内顺次不紊,一月变换一个角度,刚合时钟十二点(中)到十一点(流),到十点(伏),到九点(内)的位置。足见《夏小正》、《诗·七月》、《月令》咸用丑正,非子正可明。西周一代这些观象授时要籍的建正告诉我们,考校西周铜器历日当多从丑正角度勘合。  建正牵涉着置闰。从《春秋》记载知,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春秋中期(公元前589年)以后才得以掌握。西周的闰月设置并不遵从闰章,而是随时观察随时置闰。从《召诰》、《洛诰》历日知,三月甲辰朔到十二月己亥朔之间必有闰月。应是岁中置闰,不全放在岁末,也不是行无中气置闰。无中气置闰是在掌握了十九年七闰规律以后更高一级形式的置闰法,西周历术水平尚未达到如此的高度。西周用历的置闰当合“三年一闰、五年再闰”的大规矩,既活而不死,又不违背四时与朔望月周期的大体相合。郭沫若《大系》说西周是岁末置闰,董作宾氏以为西周行无中气置闰,都是不可信据的。  如果我们再用大量铜器历日验证,西周一代行丑正,不行子正。因为是观象授时,肉眼观察,必有失闰。少置一闰,丑正就成为子正;多置一闰,丑正就成寅正。个别铜器记载“十四月”,说明西周制历粗疏,再失闰还不可避免。虽行丑正,再失闰必为建亥。  总之,考查西周铜器历日,当以建丑为主,少数失闰建子、建寅,再失闰建亥。切不可将正月固死在子月,更不可像董作宾先生《西周年历谱》为了将正月固死在子月而更动连大月与置闰。  建丑,而又并非绝对固定,这就是西周历制建正的事实。   引用《考建正》意在说明,建寅为正并不是“终极真理”,  其一,建何为正只不过是人为的规定,人为规定不能作为“数术换年”的唯一标准。  其二,各种历法应用的时间久暂能作为“数术换年”的唯一标准。数术源于天文,故“数术换年”应该到天文中找根据。  三 “冬至换年柱”的主要理由  冬至midwinter换年柱最主要的理由是天体运行的规律。毕竟,天体之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历法,规定不同的月份为正月。但不同的历法,其相同之处是:一年24节气,都起于冬至、终于大雪……为什么古人认为24节气始于冬至?至者,极也。古人经天文观测得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后,白天开始延长,譬之事物的开始;至夏至白天最长,夏至后夜间开始延长,又至冬至白 天最短(夜间最长),譬之事物的终结。故古人以冬至作为24节气的开始,作为岁首。  从太阳的视运动来说,冬至是太阳南行达到终极点——南回归线上时的天象。这时太阳离我们北半球最远,它在地面上的投影最长。因此,古代又称冬至为“日短至”或“日南至”。  建何字为正月可人为规定,但太阳的视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冬至换年柱”最主要的、也是十分有力的理由。  以冬至作为一年的起始,还可在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史记·历术甲子篇》中找到铁证。  ……《史记·历术甲子篇》是以天正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夜半零时零分(合朔与交冬至时刻同),以此为历元开始,据此可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这是年始于冬至的证明。  只要不把数术之应用仅仅局限于狭义的“算命”,只要是真理,必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冬至换年柱”的正确性可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找到大量全息印证。将陆续公布。  (一)股市实践证明年始于冬至  《股市K线全息预测与操作》一书中就写到:  节气,我们都很熟悉,但节气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知之甚少。  节气在指导人们农业生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股市中经常遇到行情在节气交接处转折,让股民感到惊奇。节气本是易学中的“时空”概念,在股市中却出现了易学所揭示的现象,这就反证了易学机制的自然属性和科学属性,至此,读者就可排除疑虑大胆放心地研究和使用本机制。简单地说,行情转折的原因,是节气变换后,五行之气改变了,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要向新的平衡过渡振动。  节气的安排决定于太阳,从冬至开始间隔地依次安排各个节气和中气。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每月一节一气,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为节,为每月的起始。  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在每月的中期交接。中气是一月之气强弱的分水岭,当月气是上升趋势时,中气交接处是高峰,开始转为下降了;当月气是下降趋势时,中气交接处是低谷,开始转为上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