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 水 源(300070)董事长文剑平:已被机构投资者所看好

 bloomland 2011-02-18
"公司的技术,目前在世界也是一流水平",4月7日,在北京网上路演的的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博士在接受腾讯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尽管碧水源还未上市,但是已经被机构投资者所看好,认为这是股市的另一个"万邦达",公司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为人民币69.00元/股。此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94.52倍,但是仍然许多机构预计开盘价可能跳过100元。公司保荐人第一创业证券的艾民则夸张对腾讯财经表示,"袁隆平解决了水稻的产量问题,那么碧水源则解决了,未来的水资源问题"。 在公司网上路演时,有投资者表示,目前公司在外做市场很强势,弄得别人都没饭吃了,董事长直接回答,做市场的人强势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艾民表示,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业绩和品牌、服务、价格、管理团队六大优势,已经形成了极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经过多年不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已在国际公认的MBR工艺技术、膜组器设备技术和膜材料制造技术三大关键领域,全面拥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并成功地投入了商业化应用,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与外企竞争过程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价格,以较优的性价比占领市场。公司具有价格优势的原因是,公司拥有的专有技术,注重本地化需求,优化配置了MBR系统中的工艺参数与设备,降低了系统设备成本;同时公司生产本土化,生产与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碧水源是污水处理MBR技术国内先驱,公司主营业务采用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简称 MBR)为客户一揽子提供建造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承建了国内第一个大规模 MBR 工程"北京密云再生水工程",是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领域 MBR 技术实力和综合经营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07-09 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超过 40%。

    "MBR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比活性污泥法成本要高10%,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降低10%成本,达到两者成本一样",董事长文剑平对腾讯财经表示。作为国内 MBR 应用的先驱者,公司的市场地位以及技术壁垒决定了 07-08 年的毛利率维持在了 43%以上的较高水平。08年 11月,由于公司膜材料一期生产线投产,使得09年部分项目使用上了成本较低的自产膜材料,导致当年的毛利率水平提升至48%。随着募投项目的投产,公司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膜组器扩大生产及其研发、技术服务与运营支持中心,以及超/微滤膜系列产品生产线,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膜材料和膜组器系统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实现了公司膜材料、膜组器完全自主规模化生产,可以取得规模效应、整体效应。目前,公司2009年膜材料的自供率是30%,2010年争取实现完全自给。 文剑平表示,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现后,PVDF超/微滤膜生产能力将达到年200万平方米,膜材料全部实现自我供给;建立起膜组器自主生产体系,生产能力扩大到5,000套,折合水处理能力85万吨/日;公司主营业务能力将提升至85万吨/日。

    由于水资源日益稀缺,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达到更为严格排放标准(一级A标)有一定难度,尽管 MBR应用的投资成本较大,但其占地面积少、污泥少、运行自动化、直接产生再生水的特点使得项目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整体效益。 MBR 技术使出水直接达到再生水标准,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公司副董事长刘振国表示,就MBR应用空间而言,据中国水网刊载的资料预测,国内MBR市场需求将以50~100%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大大高于国际平均增长率。2007年我国新增MBR项目的日处理能力约为40万吨,到2010年年新增MBR项目的日处理能力将达到360万吨,比2007年提高8倍。2010年,国内MBR项目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达到100亿元,占污水处理市场的份额将达到8%,2015年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00亿元,占污水处理市场份额将达到27%。公司是国内MBR应用领域领跑者。据统计,05-07 年我国 5000 吨/日以上的大中型MBR 项目的市场中,公司份额占 60%,相比国际竞争对手(GE、Siemens)在技术、业绩和品牌、价格方面(低 30%-50%)享有优势。 (刘宝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