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人缺少精神生活

 阿莲姐姐 2011-02-18

没有了好的精神追求人会沉迷,就会失去心志产生心魔,把偏激的精神追求建立在自己的沉迷至上,就如现在的很多追星族,为了精神追求的一个崇拜者,放弃了家庭、学业、甚至亲人,个人的盲目崇拜走上了极端。也有些人太沉迷于物质享受及个人的自由空间,而忽略了广义的追求,成了金钱和狭隘的个人崇拜的奴隶,背弃了人格丧失了观念,让世人所厌恶唾斥,这些都是人精神领域的匮乏,失去了人生的航标,所以说人的精神追求,可以决定人的导向。

  在精神生活中,不得不说人的信仰,精神信仰实则就是人的精神境界追求,精神信仰表现得方式很多,如宗教信仰、党派信仰、圣人信仰等等都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就拿宗教信仰来说,虽有地域、民族之分,但宗教信仰的出发点,基本上都是相通的,都是善导人为人和善,让人在精神领域达到一种境界(也有相反的个列)。

  人不能没有精神追求,而现在人太注重物质追求,这无可厚非,人不能不生活,不能只靠精神给养来维系生活,这也显得不现实。但精神追求是人在人世中行为、思维的支撑,人如果没有精神生活就完全成了“行尸走肉”。

  精神生活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精神追求好,可以让人明心智、懂事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就是这个道理。清曾国藩说“精神心思,愈用愈灵,用心则小物能辟大理,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愈明”,这也说明了人要注重精神追求,个人修养,注重精神修养可以让人处事冷静理性,从小事上能体悟大道理的所在。人的精神追求在于潜质,不是说文化程度高就精神境界高,文化程度低就精神境界追求低,也不全是这样,当然也有关系,人的精神生活是人思维空间形而上的追求,在某些时候也是人的行为准则。

  现在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导致精神压力也大,在某些时候人会感到空虚,空虚实则是人精神追求的失落,精神生活的盲区,当人空虚无度时,就开始怀疑人生处于消极状态,但人是有思维的,也会自我调节,在自我颓废中寻找新的起点,在自我矛盾中释放心情,更新自己的精神支撑。

  精神生活是人弥补生活中缺憾的追求,有些时候也是人行为处事的航标,人痛苦、空虚时需要精神抚慰,人快乐欢愉时也许精神上的共享,由此可以说,生活上的很多事是由精神生活支配的,有时也决定人生的目标人生的走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