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地水稻冷害防御措施

 令狐373 2011-02-19
   
清空 今天: 2011-2-19

  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量,是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还田量:黑龙江目前水稻生产水平,当季产出秸秆全部还田安全可行。还田量在500公斤/亩范围内,随秸秆量增加产量增加,超过该范围,增幅减少,土壤有机质随秸秆量增加而提高。

(2)施肥方法:水稻秸秆碳氮比高,还田后微生物除了将秸秆氮素吸收外,不足部分向壤摄取。与常规田相比,还田的第1、2年度,氮肥总量要增加15%左右,还田年数增多,秸秆带入土壤中氮逐渐积累,第3年度,氮肥与常规量相同,第4、5年度氮肥减少10%-20%为宜。长期还田化学氮肥用量呈下降趋势。春季秸秆开始分解首先固定氮素,插秧后必须补氮。经6、7月高温秸秆分解释放出氮,后期应减施氮肥。将常规施氮比例基肥:蘖肥:穗肥5:3:2调整为5:4:1,即穗肥减少一半作为分蘖肥使用,可缓解前期秸秆与苗争氮和防止后期氮素过剩水稻疯长。秸秆还田后磷肥和钾肥按常规量和常规方法施用。

(3)促腐菌剂 微生物促腐菌剂能促进秸秆腐熟,对水稻增产有利。使用中韩合资生产的酵素3号1.0公斤/亩,拌沙均匀撒在秸秆上,或日本生产的MTS1.5公斤/亩,加水稀释喷到秸秆上,配施化肥埋入耕层。

(4)机械操作 机械割晒拾禾,秸秆粉碎10-15cm均匀抛撒;直接联合收获留高茬30-40cm。秋季旱田状态下施基肥、菌剂,用犁翻埋或用反转灭茬机旋埋。高留茬的也可白茬越冬,来年春季施基肥、菌剂,用旋耕埋草机或打浆平地机结合水整地还田。以秋季翻耕掩埋为主,结合轮耕制度进行连年还田或隔年还田。

(5)秸秆除直接还田外,还可以采用堆腐还田、过腹还田等多种还田方式,这种腐熟或半腐的有机肥用量一般100公斤/亩,氮肥减少20%-30%。

  化肥只能供给作物养分,而无改土作用,施用秸秆主要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才能促进养分循环,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使水稻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