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首宋词赏析

 昵称5823222 2011-02-20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本词上片先借刘阮上天台山引出当年一段艳遇。三四句是对一二句进行解释,以昔日之相会与今日之独寻对比,从而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心情。

下片先写景,再抒情。《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有似拙实工者,如《玉楼春》结句云‘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此中消息难言。”所谓人如风后之云,指留不住,亦即不作从容住之意。而情似黏地之絮,形容情意缠绵,反衬绝来无续处的苦闷。

‘烟中’两句,是以写景联系上下文。“雁背夕阳红欲暮”,通过雁将傍晚景色渲染得十分生动,成为传诵人口的名句。

 

故事背景:传说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见二女子,邀至家,留住半年。山上有桃树,山下有一大溪。山中气候草木常如春时;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见《太平御览》引刘义庆《幽明录》及《太平广记》引《神仙记》。

 

 

鹧鸪天西天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本词颇具个性特色。然作者值北宋王朝风雨飘摇、即将覆灭前夕,却仍以“山水郎”自居,这却是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已任者所不屑的。

 

 

定风波

          苏轼


公旧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诗写于无丰五年,即公元一0八二年三月七日。沙湖位于黄冈东南三十里。

雨打竹叶,春风料峭,作者却吟啸徐行、坦然处之。这不仅是对待大自然变化、也是对待人生、特别是对待贬谪生涯的态度。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即此意。雨后放晴,山头夕照相迎,“也无风雨也无晴”,又写出他心头平静的境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浩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去。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走上春,千万和春住。

 

上片以眼喻水,以眉喻山,以灵动的眉眼描摹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之际送春兼又送人,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最后两句构思新颖,有爱春之意,更有祝福之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中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本文以“别”统摄全篇。上片写别时,下片写别后;上片景中透情,下片情景交融。开篇以寒蝉、骤雨烘托气氛,以帐饮无绪、相看泪眼,将离别具体化。结句以烟波浩渺、暮霭沉沉引出下片,抒写离别之情。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呼应上片,再想象别后之景、之情。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其伤感的基调,情景交融的艺术性成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句。

 

九张机其四

              无名氏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曾于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见此词,惊叹于先生的妙笔生花,其状物摹情细微入里,后才知为引用。词中,一妇人坐于窗前,手中鸳鸯织就,鲜亮光艳。也许就想起了年轻时刻骨铭心的一段恋情。手中画幅上,鸳鸯未老而头白,有些许的遗憾。但成双成对的嬉戏于春波之中,朝夕相对,虽头白、虽春寒,也是幸福的。而形单影只的自己,只能徒增伤感了。词小而蕴味悠长。以景写情,情在词外,有尺幅万里的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