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简易指标”操作说起

 优雅的老爹 2011-02-20

从“简易指标”操作说起

2011年02月20日 16:49 作者: 曹伟

相关标签: 超卖 超买 上证指数

作者:亮话天窗

在《麦氏理论》的分析与操作战法中有一个“简易指标操作”模式,因为在所有的分析体系中多数的设定分析几乎都是从指标设定开始,基本上都是设定一个指标的模式如研判涨跌,通常从事后来证明“几乎很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结果不甚了了,差异是什么呢?

重点在时机的应用与把握,因为任何的指标设定分析基本上准确度只有六成多一些,如果加上高低区域把握不佳,加上时机的应用不对,那么要达到五成以上的获利几乎不容易,同时操作十次只要错一次就将利润给吞噬,所以不是值班不好,而是应用者的观念及时机把握不对,所以才有不完整的遗憾,如何改正呢?

所有价格分析的指标其结果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以收盘价为主,所以这样的应用与认定几乎大同小异,如果说有差异最多就是时间设定不同的差异而已,所以一般可以说成是“参数设定问题”。因为每一个指标的设定都是参数的结果,但因为出现了几个对的案例,或是应用者刻意举例对的案例,刻意忽略更多错误的案例,所以会“被应用”成很准的分析,其实都不完全,也不完整,其中还有很多变数。

所以在应用分析时如果单单只是指标的认定,实际上也不是最靠谱,但是如果不是依据指标认定,而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历练形成的自由心证,或是“自我感觉如此”的判断,实际上也不行,即有一些分析会认为是“市场派”,或是“经验派”,其实所有的市场与经验的认定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骗自己”,因为他的判断都是“一时兴起”的感觉或是感受,这样的判断是无法同样应用到下一个状况,也不能复制,这样就不能叫分析,只是他个人的应用。

看过很多类似的应用者,最后还是终究要亏损,所以显然这样的指标设定分析也不是一个可以依赖或是信赖的模式,是否可以说明指标的”无用论“?其实也不是,主要要克服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是时间周期应用的问题,其次是组合应用的问题。

如果无法在时间周期上加以改正,很难完整掌握一个波段的模式,因为绝对不能使用单一指标的”交叉上涨“或是”交叉下跌“来应用,一定要完整的将时间周期设定好以后才可以加以使用,这样才会完整。

市场最常使用的指标莫过于KD及MACD,这两个指标几乎已经被认定为最可以被信赖的指标,尤其是MACD,为什么?因为应用较为长周期的时间判断,它的准确度会更高,所以《麦氏理论》的指标使用中第一个首先指标是针对MACD使用。

但时间周期的设定是一个因素,同时指标中的涨跌乖离率的应用也是一个规则,还有中心轴线的应用也是一个关键,加上配合均价线的使用也是一个应用上的重点,所以虽然是简单的指标应用,但实际上考虑的因素很多,等于复杂了研判的过程,当然也保证了它的准确度,也是不容易犯错的一个原因。

那么KD指标呢?它也是类似MACD的应用,差别是MACD的上下空间幅度是没有限制的,它可以在上涨与下跌的正乖离与负乖离之间形成来回的波动,重点在于上涨与下跌趋势的差异演变。KD指标被设定在最高100与最低0的空间内运行,所以当进入80以上及跌到20以下的空间,虽然它的数据变化不大,但反而股价的波动更大更明显。

这个就是空间设定的不同,如果加上时间周期的不同与公式计算演绎的不同,这两个指标虽然看起来类似或是有相似之处,实则差异很大。因为在高低位的考虑上KD指标会更为重视,但是在收盘点的加权上MACD会来的较具有平均值效果,这个就是最大的差异,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或是体会比较不深者,当谈到这个部份基本上已经一个头两个大,等于复杂了公式的应用。

如何简单的应用呢?很容易,第一个设定一个以20天周期的KD,第一个要研判的是以当天收盘对比三天前的收盘,如果这个收盘低于三天前的收盘,可以立马判断20K值会下跌,例如周五的上证指数收盘在2899.79点,三天前的收盘是2899.24,当两者如此接近时在公式的计算上已经形成20K值开始下移,但20D值还在上涨,它们之间大致上差距三天,即当连续下跌三天以后就会与20D值形成交叉。

大体上是如此呈现,但绝对不是如此规律,因为主要是涨跌幅度的大小形成的差异改变问题,因为公式计算牵涉到高低位改变问题,难免就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时还要考虑指数越过20天均价线之后的天数,同时还要对比跟60日均价线的关系,因为这个状况正好可以解释越过80°以上的关系。

简单的比喻是,当指数越过过最高点或是创新高点以后,或是20日均价线超过10天,甚至于是20天,那么20K值就会越过80°以上,这个是公式计算的关系,等于越过80°以上是”公式现象“,不是代表”超买“。一般将它说成”超买“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字义,不知道第一个人翻译时的用意是什么?估计他当时对这个概念不了解与体会,所以经过这样的翻译以后,现在大家都说是”超买“,而且还振振有词。

实际上是:当所谓”超买“很多时候是真正上涨才开始,很多所谓”超卖“才是真正下跌才开始。这个就是最大的关键与重点。

所以在KD的使用上,它的交叉点出现在20°的下方,或是站上20°上方的交叉;还是在50°下方,或是50°上方;接下来是80°下方,或是80°上方等区域位置,它所显示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例如目前的20KD已经越过80°,到了周五已经形成20K值下移,但还没有向下交叉20D值,等于说明多方还在一个积极有效的涨势中,同时因为K与D都越过80°,也说明这个区域多方的抗跌能力是很强的,尤其是越过20日均价线以后向60日均价线突破,更说明多方的积极态度,如果要立刻判断20KD有下跌的危机是不对的。

但是如果因为收盘跌破三天前的收盘,例如周一三天前的收盘在2923点,如果周一指数无法越过这个点位,那么可以确定的是20K值会再度下移,此时就会接近20D值,因为已经第二天了。可以确定的是,周一要突破2923点有点困难,可以简单的认定,20K值会向下交叉20D值,此时20KD会在高位交叉形成下跌状。

同个时间请看MACD,是否会因此形成交叉呢?一般常态下,当20KD形成交叉以后的三天,MACD才会形成交叉,等于MACD的交叉落后于KD三天,如果对比20K值的判断,等于MACD至少慢了20K值五天,这个也就是公式计算的时间问题。一般人在应用的时候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当然难免会错误研判。

显然,从这两个条件可以看出来,多方还不会因为一日的下跌就立刻掉转头,当然还是必须考虑如果下周一跌幅的变化问题,例如小跌形成的影响,或是大跌形成的影响,因为如果大跌形成公式计算的变数,也会造成指标加速变化。所以指标的设定与认定虽然是如此,但是最终在与收盘的结果判断,此时就要回到收盘的结果判断推导应用,这个才是最为关键的应用。

如果要加速这两个指标的应用,可以使用120分钟的判断,因为交易分成上下午盘,所以习惯会影响了上下午的交易,因此应用120分钟的判断等于快了日线一倍时间,它的交叉上涨与交叉下跌的可信任程度就提高。

轻重变成这个时间因素应用,的确已经出现20KD及20MACD同时下移的动作,20个120日分钟实际上就是10天均价线的应用,此时要看10日均价线是否被跌破,目前在2852点,在没有跌破以前,指标的下移只是一次在涨势中的修整而已,还不会构成立即、严重的改变或是破坏,这个就是研判。

简易指标操作应用还要加上均价线,如果加上成交量进一步论证,它的效果更好。可以从日线上设定,更重要的是在120分钟或是分钟线的先行一步判断,这样会更快于领先市场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