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山:位于庙前溶洞及石刻景观区的桂花园,距市区约39公里。中国印山由中国书法城、中国名人名章城、中国纪念印章城组成“一山三城”。它以摩岩的形式,把我国数千年的书法、印章精品篆刻于一山,共计印章4300枚,书法石刻作品700余件,规模达1000亩,堪称“中华一绝”。
篆刻欣赏是一种综合美的艺术享受。目前,中国印山推出的印章有200多枚,其中亚禽氏、瞿甲、子亘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殷商三印。此外,印山境内珍稀植物众多,大理石群峰“石态万千”,自然景观有麒麟望月、众仙聚宝、孔雀迎宾、剑劈犀牛、马牛相及,还有情人谷、印象石、印山龙、人面石,也有登仙岩、补天石、神龟三代等优美的传说。艺术的享受、人文的教化、性情的陶冶——走进“中国印山”就是走进中国篆刻艺术的殿堂!
中国印山始创于2003年,创建期为5年(2003年——2007年),于2003年8月份开始启动,占地面积为1500亩,目前正在进行第一期的创建过程中。整个景区为“一山三城”,即名人名章城、书法精品城、纪念印章城,以摩岩的形式,把我国数千年的名人名章、书法精品篆刻于一山。纪念印章城又称“百姓印章城”,即为所有华人而创立,每个华夏子孙均可自愿在此以实物留名于千古,让后人世世代代留章传世,成为一部传世家谱。而在三城之间又具有互动关系,名人名章城、精品书法城为纪念印章城提高品位,纪念印章城则为名人名章城、精品书法城提供资金,中国印山的创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将印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我国更是尚属首创,现在就请各位随我一同去探索身后这座神秘的印山吧!

神龟三代
|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矗立着一面大石壁,石壁的上面有一对很特别的脚印,大家猜一猜这脚印是谁留下来的呢?又是怎样留下来的呢?好,让我来为大家揭开谜底吧!相传隋朝谢映登慕名来此山修炼,最终修成正果便是由此岩壁登天成仙而去,故而留下了一对仙人印迹。在石壁的下面,我们又可看到有一个拇指印,这个印与中国印山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可能令大家又有些疑惑不解了吧?原来这个印相传是舜帝南巡路过此地,觉得此山层峦叠嶂,石质奇特,山中树木奇丽挺拔,山顶上云雾漂渺,舜帝感叹:好个人间仙境!面对如此美景,舜帝怎能辜负?于是他举起右手在石壁上留下了自己的拇指印记,因而也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对脚印、手印与巨石共存,虽经历千百年来的风雨洗礼依然清晰可辨。
中国的各种艺术都与文字有关,印章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在全面了解印章之前必须先来了解中国的文字发展史。在没有现用的汉字之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符号来记载当时所发生的事情,象这幅刻画符号,记录的是太阳升上山峰时的情景。这是在山东大汶口遗址挖掘出来的,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简单的图画就已经具备了早期文字的性质了。我们再来看看这边的符号,大家是不是觉得它们更有趣呢?它们均是从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的,至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据我国著名的史学家郭沫若同志推断,这是最早期的中国文字了。前面的岩石上刻的是甲骨文,它是我国汉字的前身,又叫“卜辞”,它们大多是用刀刻上去的,商代贵族每次占卜,都把日期、所问的事情和结果刻在甲骨上,形成长短不等的文章。
来到这儿,我们看到的这三枚印章分别是:亚禽氏、瞿甲及子亘□□,这三枚均系铜质印章,出土于安阳殷墟遗址,是至今出土最早的三枚印章。“亚禽氏”是一个部落的图腾符号,后两枚是部落首领的私人印章。子亘□□印后面两个字考古学家至今仍没考证出来,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不妨试一试?这三枚印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当年蒋介石到台湾时北京故宫那么多稀世珍宝他都没拿,唯独带走这三枚印,由此可见这三枚印拥有多么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这里,这一片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这枚就是春秋的陶印,古代人把尚未烧制好的陶胚压上自己的名字或喜好以传承下来;右侧这枚稍大一点的印章是春秋时用于传送公文的一枚印,相当于现在的邮票一样。走过来,抬头又可看到山顶上的“麒麟望月”,麒麟在我国历来代表着吉祥、美好、如意等愿望,大家看,它正在向上天祈福,祝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和平富强,人民健康富裕。
“日庚都萃车马”印是燕国的一枚烙马印,此印豪放雄浑,气势磅礴,是朱文印中最大的,此印在章法上犹具特色,“日庚”、“萃车”四字或斜或正,各居左右,中间大块留下空白,然后“都”字与“马”字又猝然相合,与上面的空间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真是“宽能跑马,密不容针”之妙啊!
石壁上这位英武霸气、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左下方就是他的印章。古代皇帝的印章称为“宝玺”,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发号施令的凭证。我国最早的宝玺是秦始皇的印章——传国玺,其印文是典型的鸟虫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宰相李斯将和氏璧制成皇帝玺并想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得此印者得天下。因此,在宋元明清均有传国玺的赝品出现。
走过秦朝,我们来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虽出身草莽,但胸怀大志,豁达大度,他知人善用,备受人们称道。这方瓦当上的“汉兼天下”就充分体现了刘邦当时志得意满、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历史上又把瓦当称之为“放大的印章”。与其并论的是吕氏皇后的一方玉印“皇后之玺”。从这方印章的制作上面不难看出其笔划均匀有力、流畅自然,给人一种从容自得的美感,同时也不难想象吕氏皇后作为一名女性,身居幕后垂帘听政,在汉朝初期所存在的历史地位和绝世风采。
“汉倭奴国王”这方印出土于日本,此印是光武帝赠赐给倭奴国的国王的,以显示皇朝崇高威望。倭奴国就是今天的日本国,这方印不仅是中日友好的象征,同时也是汉朝繁华鼎盛时期的见证,所以我们的民族叫汉族、我们的人民叫汉人,这些都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对面还有一块巨石,有人说它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最后一块留在这里,也有一些喜爱红学者说这是贾宝玉化身为石的那块石头。以上两种说法到底哪个更准确些呢,很难说,但这块石头的本身结构非常奇怪,它由下面的巨石三个支撑点支撑起来,安然立身于此。尽管你用力拔千斤的力量去推它都丝毫不动摇,历尽千年,悠然自得,纳日月之精华,享雨露之精髓。
上台阶的途中有一方“黄神之印”,这是一方道教印。道家修行都在深山之中,传说此印可辟邪恶,是道教士们必备的一个平安符。各位游客、各位朋友不妨抚摸此印,相信一定能保佑你们旅途愉快,同时能保佑你们今后游历任何名山大川都会一路顺风。
印章从作为当权者表征权益的法物和民间个人凭信工具,而进一步发展至艺术领域,并占有一席之地是唐朝以后的事了。唐太宗带头把自己的“贞观”联珠印钤镒在宫廷书画藏品上,上行下效,朝野遂兴鉴藏之风,从而引发了印章由实用到艺术的根本转型。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说宋徽宗这个真不该当皇上的皇帝,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艺术家,他的画精妙绝伦,书法上有“瘦金体”之称,在书法界享有盛誉。宣和是宋徽宗统治的年号,在这个年间,宋徽宗专心丹青书画,不理国事,致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宋江、方腊等等此起彼伏,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在这样的客观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松雪斋是元朝赵孟富的代表作,他是元朝杰出的书画家、篆刻家和诗人。由他创造的圆珠文,笔势圆润生动、朴厚中显松灵秀逸之致。象我们现在用的圆珠笔就是从圆珠文演变过来的。
印象是我们的镇山之石、也是镇山之宝。请看这是一座大理石的大象,大象驼着两枚印,相传盘古开天地时,大象降临人间,带着吉祥和祝福悄悄地来到了常宁庙前。几十万万年过去了,一直到中国印山问世,大象的祝福才被揭示,它祝愿人世间永远“天地人和”;它祝福前来印山观光的朋友们“昌富大吉”。这座崖石,上面是二方摩刻的汉印,下面是栩栩如生的大象,所以人们美称它为“印象”。
希望各位朋友带回对中国印山美好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