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为什么喜欢模仿?

 网论 2011-02-22
 我们观察到别人做的每一件事后,心里都会跟着模仿。从我们的第一次微笑和走路,到我们最文雅的举止和最优美的舞姿,甚至为什么打哈欠具有感染性,为什么我们会对哈姆雷特为奥菲莉亚流露出的悲伤感同身受……所有这样的事情,我们都能从镜像神经元那里找到原因。
      葡萄干事件
      镜像神经元是神经科学家偶然发现的。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贾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维托里奥·加勒(Vttorio Gallese)和利奥纳多·福加塞(Leonardo Fogassi)将一些电极接通到猴子运动前皮质中的单个神经元,研究猴子抓取不同物件时的神经活动。在福加塞进入那只猕猴所在的房间,并且无意中伸手去捡一颗葡萄干时,令人激动的发现时刻终于到来了。这只猴子注视着他,它的运动前神经元被触发了,就像先前它自己捡起那颗葡萄干一样。实验室的人几乎无法相信他们亲眼目睹的一切。但是,在多次重复这个实验和类似实验后,他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有了某种发现,并且在1996年的一系列论文中,将这些神经元命名为 “镜像神经元”。
      帕尔马大学的这个研究小组曾经常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亚科博奈、迈克尔·A.阿比布(Michael A.Arbib)和荷兰格罗林根大学的克里斯琴·凯塞斯(Christian Keysers)一起进行研究工作,从那时起,这个小组就一直在对那些发现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例如,这些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到,镜像神经元不只是在动物观察别人执行某种动作时才会被触发。当猴子听到某人在做某件它经历过的事——比方说,撕一张纸——发出的声音时,镜像神经元也会被触发。而且,当这些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使用大脑成像技术而非电极)时,他们发现,较之猴子中的镜像神经元,人脑在更多部位具有更多的镜像神经元类别。镜像神经元出现在运动前皮质和下顶叶区——与运动和知觉有关——以及后顶叶区、上颞叶沟和脑岛,这些脑区对应着我们领会别人的感情、理解他人的意图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从动作到理解
      与猴子不同,人类还使用镜像神经元,来直接模仿动作和理解它们的涵义。看起来,似乎我们使用镜像神经元来学习每一个动作——从我们的第一次微笑和走路,到我们最文雅的举止和最优美的舞姿。我们还使用它们来体会这些动作,感受微笑背后隐含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动作都是在一种运动前神经水平上进行的——或观看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的反手击球时,欣赏他击中网球时的兴奋和激动。
      20世纪90年代末,在对镜像神经元的第一轮研究中,这些功能便逐渐显现出来了。从那时起,成像研究一直表明人类的镜像神经元涉及许多脑区和功能。1998年,里佐拉蒂和阿比布发现,特别富含镜像神经元的脑区是著名的白洛嘉区(运动语言区)—— 这是保罗·白洛嘉在19世纪50年代发现的——对于语言加工处理极为重要。从此,镜像神经元理论开始与现有的语言理论融为一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