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大师王国维后代

 道本无名 2011-02-24

截至今日,91岁的王慈明在成都,已经静静地生活了50年。

 一周排行>>>

  校园频道 >>>

    进入图片精彩>>>

    2006年10月19日午后,秋日温和,望江公园里依水的茶座点点散开。5位儒雅中年男子静坐一桌,不约而同地张望着来时的小道。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川大历史系教授黄奇逸、精神分析家霍大同、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义宝、泰胡公司董事长高世君以及一名画家。他们都是为同一名老人而来。用黄奇逸教授的话来说:能够见到他,是意外之喜;发现他在成都,是成都学术界的一次震动。

    下午3时,一位身着蓝色衬衣、头发银白的清瘦老人坐着轮椅缓缓而来,5人同时站起。这名老人,名叫王慈明,他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世界级大师———王国维之子。

    截至今日,91岁的王慈明在成都已经静静地生活了50年。

  川大教授的惊喜

    王国维的后人在成都

    川大历史系教授黄奇逸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应该是:又惊喜又意外。

    2006年5月份,黄奇逸教授同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义宝一起吃饭,两人对古文学都偏好,谈得很投机。“王国维的后人在成都,就在我们厂里。”谈到国学大师王国维时,夏义宝无意中透露的一句话,让黄奇逸一惊。

    望江公园的期待

    “这绝对是成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黄奇逸立即请夏义宝代约老人见一面。但他没有张扬,仅仅通知了精神分析家霍大同和画家朋友。这一天的望江公园,大家怀着心事一般期待着。

    王国维这个名字,是中国学术殿堂铭记的名字。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王国维用自己的成就在历史上画下了重重的痕迹。

    一向苛于誉人的鲁迅先生认为“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热风·不懂的音译》)。郭沫若则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91岁的退休总工

    10月19日下午,位于府青路二段的成都量具刃具厂宿舍区,年代久远的红砖房子,狭窄的巷道,沉浸着安静的气息。

    91岁的王慈明被女儿扶上车时,邻居们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打着招呼,“王大爷,出门啊。”

    在这里,91岁的王慈明为大多数人熟悉,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身份:伴随着建厂而来,最早的一批总工程师。

    30分钟后,当满头银丝的王慈明老人坐着轮椅出现在望江公园时,川大历史系教授黄奇逸紧紧握住了他的手,霍大同等人一一起立,面向老人。

    老人温和平静,众人惊喜激动,竟有几秒沉默。黄奇逸转头对旁边陪同而来王慈明的女儿、52岁的王令尔说:“太像了,你长的太像你的爷爷,王国维了。”

    这对朴实平凡的父女,另一个身份被揭开: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