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民间土方治哮喘上万例(三副药治支气管炎)

 图书 馆员 2011-02-24
 
哮喘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疾病。
现有一民间土方,
治疗1万多人次,有效率达到96%以上。
方法:麻黄150克,杏仁200克,净棉籽仁500克。
杏仁、净棉籽仁分别炒微黄,
和麻黄共为细末,备用。
成人日服3次,每次10克,开水冲服。
三副药根治支气管炎,
信不信由你!
早在20年前我在科技报纸上看见到这一验方,就剪下收藏了,有一年我父亲咳嗽很久了,吃了不少药也不好时,我就按此方抓了三副,吃了效果真的不错,已经过了好多年父亲也没再象那样咳嗽了,此方后来治疗好不少病人,现将此验方介绍如下:
组方:当归、桑皮、杏仁、尖贝、法下、陈皮、五味子各12.5克白茯苓、甘草各17.5克。
煎服方法:用药三副,服法为第一副当天晚上服,第二副是次日早上服,第三副是次日中午服。每副只煎一次。用药时药渣都留着,待三副煎完后,再将三副药渣放在一起再煎一次。每次药煎好后用冰糖服下,无论病情轻重,三副根除。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七日内忌吃辣、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勿抽烟饮酒,禁房事。

三副药根治支气管炎,信不信由你!
早在20年前我在科技报纸上看见到这一验方,就剪下收藏了,有一年我父亲咳嗽很久了,吃了不少药也不好时,我就按此方抓了三副,吃了效果真的不错,已经过了好多年父亲也没再象那样咳嗽了,此方后来治疗好不少病人,现将此验方介绍如下:

组方:当归、桑皮、杏仁、尖贝、法下、陈皮、五味子各12.5克白茯苓、甘草各17.5克。
煎服方法:用药三副,服法为第一副当天晚上服,第二副是次日早上服,第三副是次日中午服。每副只煎一次。用药时药渣都留着,待三副煎完后,再将三副药渣放在一起再煎一次。每次药煎好后用冰糖服下,无论病情轻重,三副根除。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七日内忌吃辣、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勿抽烟饮酒,禁房事。 

图片

名医名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名医名方:咳喘宁方
名方创立者:杨牧祥,1940年出生,现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组成  炙麻黄6g,炒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炙百部10g,地龙10g,炙黄芪15g,太子参15g,桃仁10g,丹参15g,淫羊藿10g
功能  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喘促日久,面色淡白或晦滞,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苔白或白腻,脉象细涩或缓。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若汗出恶风,易于感冒,肺气虚甚者,应重用太子参30g、炙黄芪30g,酌加炒白术15g,健脾补气,少佐防风6g走表,共助黄芪固表之功效。若纳呆食少,便溏或泻,脾气虚甚者,酌加炒白术15g、茯苓15g、炒山药15g、炒扁豆10g、炒苡仁10g,以增强健脾渗湿止泻之力。若喘息日久,动则喘甚,气不得续,肾气虚甚者,酌加蛤蚧6g、胡桃肉15g,增强补肾纳气平喘之功效。若痰清稀,畏寒,寒痰较重者,酌加干姜10g、细辛3g、白芥子10g,温肺化痰。若痰多黄稠,咳吐不爽,痰热较重者,酌加黄芩10g、鱼腥草15g,清热化痰;便干者,加葶苈子6g、大黄6g(后下),辛开苦泄通便,有助于肃肺止咳平喘。若胸满闷窒,痰多色白,苔白厚腻,痰湿偏盛者,酌加清半夏10g、厚朴10g,燥湿化痰。若干咳少痰,少苔者,加沙参15g、麦冬15g、百合10g、玉竹10g,滋养肺阴。若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血瘀之征明显者,酌加赤芍15g、虎杖15g,以增强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之功效。
来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650662132.htm
咳嗽一次见效!【药到痰出——喉咙不再有痰】

这是我的朋友给我介绍的,我去年就试了,非常管用的;今年我又咳嗽了,马上就用这方子又一次地消除了咳嗽症状。我非常感谢朋友对我的帮助,所以我把它拿出来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咳嗽一次见效! - 瀛子 - 瀛の小笺咳嗽一次见效! - 瀛子 - 瀛の小笺

具体操作,将生姜用擦子擦碎,取汁一匙多点(放入小碗),再加一匙蜂蜜,将小碗放入一个大点的钵子里,放水时不要高过小碗(免得水溢进碗里),放在微波炉上蒸5分钟,待蜂蜜化开,乘热分三口喝下,要喝得慢点,千万不要一口气喝了,要让这个辣劲多保留在嗓子上,待辣劲过了再喝第二口(辣得厉害,你忍着点,但比咳嗽起来影响到肺发热要好多了)。这对嗓子特别好,有消炎化痰的作用,待喝下一分钟后就会感到咳嗽没有啦。每天早上空腹喝二匙,下午4-5点再喝二匙。这样大约喝二天就会好的,一般的咳嗽只有一次就会见效的。”

咳嗽一次见效! - 瀛子 - 瀛の小笺

药到痰出——喉咙不再有痰

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有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 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转]  咳嗽一次见效 - 岁月流逝 - chounvwubi 的博客咳嗽一次见效!
我这也有一个方子是治咳嗽用的,我把它公开,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吧。
这是我的朋友给我介绍的,我去年就试了,非常管用的;今年我又咳嗽了,马上就用这方子又一次地消除了咳嗽症状。我非常感谢朋友对我的帮助,所以我把它拿出来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具体操作,将生姜用擦子擦碎,取汁一匙多点(放入小碗),再加一匙蜂蜜,将小碗放入一个大点的钵子里,放水时不要高过小碗(免得水溢进碗里),放在微波炉上蒸5分钟,待蜂蜜化开,乘热分三口喝下,要喝得慢点,千万不要一口气喝了,要让这个辣劲多保留在嗓子上,待辣劲过了再喝第二口(辣得厉害,你忍着点,但比咳嗽起来影响到肺发热要好多了)。这对嗓子特别好,有消炎化痰的作用,待喝下一分钟后就会感到咳嗽没有啦。每天早上空腹喝二匙,下午4-5点再喝二匙。这样大约喝二天就会好的,一般的咳嗽只有一次就会见效的。”
感谢这位老师提供的偏方!
 
药到痰出——喉咙不再有痰
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有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 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最近我和女儿都有咳嗽,看过医生,用过很多偏方都还是不行,无意中被我找到了这个“秋梨膏”的方子,于是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照着做了,做好了,试吃了,效果不错,嗓子轻松了很多,咳嗽也少了哦!
喝的时候取一勺秋梨膏,用温开水调开即可饮用,生津润肺止咳。
原料:
秋梨(鸭梨)5个、罗汉果(中药房有售)1个、冰糖适量、老姜丝适量、 蜂蜜100ML。
做法:
1、准备材料;

DSC06619_conew1.jpgDSC06626_conew1.jpg
2、秋梨洗净削去外皮,用擦板擦出梨蓉和梨汁
DSC06623_conew1.jpg)DSC06625_conew1.jpg
3、将梨蓉和梨汁放入沙锅,加冰糖;加入老姜丝
DSC06627_conew1.jpg
4、罗汉果用手瓣碎加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30分钟;
DSC06628_conew1.jpgDSC06629_conew1.jpg
5、倒出用纱布或者筛子过滤出沙锅中的梨蓉,姜丝及罗汉果的渣;
DSC06631_conew1.jpgDSC06633_conew1.jpg
6、滤出的汁水倒回锅中,开着盖子继续用小火熬;
7、煮到锅中汁水开始变浓,用木铲不断搅拌,直到汁水变得浓稠有厚度,黏黏的感觉即可关火;

DSC06632_conew1.jpgDSC06634_conew1.jpg
8、离火晾至温热,加入蜂蜜搅拌均匀,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DSC06637_conew1.jpgDSC06643_conew1.jpg
喝的时候取一勺用温开水兑开即可饮用。
冬季冷空气来袭,感冒咳嗽的人也多了,一旦咳嗽起来就没完没了的,甚是折磨人。爱美网健康为你整理出一些治疗咳嗽的小方法,一起试试吧。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风寒咳嗽 :

1、生姜,红糖,大蒜
患风寒感冒时,还伴有咳嗽,可以用生姜3~5片,小儿1~2片,大蒜7~10瓣,小儿2~3瓣,红糖半勺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效果好。
2、蒸大蒜水
取大蒜7~10瓣,小儿3~5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上盖子,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小火蒸15分钟即可。
当碗里的蒜水已不烫了,较温时喝下,大蒜可以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
3、麻油姜末炒鸡蛋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倒入1个鸡蛋炒匀,在临睡前趁热吃下,每晚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4、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20粒花椒,2粒冰糖,把梨上部拼对好,放入碗里,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儿可分二次吃完。

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风热咳嗽 :

1、梨,冰糖,川贝一起蒸

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的核后放入冰糖2~3粒,敲碎成末的川贝10粒(小儿5~6粒),然后把梨上部拼对好,也可用牙签插紧放入碗中,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儿分2次吃,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8~10片(小儿3~5片),放入小锅内,再加大半碗水,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等水不烫了喝下,一日1~2次。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等到橘子冒热气,橘皮发黑就烤好了,稍凉后剥去皮,吃里面温热的橘子瓣,成人一次1个,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4、其他治风热咳嗽的食物
①杮子,性寒,能清热,袪痰,止咳,但一次只能吃1~2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
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热症,但适合夏天吃。
③枇杷,性凉,能润肺化痰,止咳,适宜吐黄脓痰的人吃。
④荸荠,性寒,成人4~6只(小儿2~3只)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大火烧5分钟即可、喝荸荠水能化痰,清热,对吐脓痰者效果好。
注意:咳嗽期间,辛辣,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不要吃,如羊肉,狗肉,乌骨鸡,蚕蛹,鱼,虾,枣,桂圆,荔枝,核桃仁,樱桃,辣椒等。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内伤咳嗽具体的做法如下:
1、煮山药粥
做法:取山药一段,去皮,节成小块,放入食品粉碎机内,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倒入小锅内,放火上烧,一边烧一边搅,以防糊锅底,当山药烧开了,冒泡了,关火。
功效:最好是在空腹吃,山药健胃,补肺气,益肾精,滋养强壮,适合脾胃气虚,肺肾不足所致的虚劳咳喘。但山药内所含的淀粉酶,又称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补之效,这种淀粉酶怕高热,在持久的高热中久煎,功效可以丧失。
因此,在煎煮时,不可过久。此方法加工的山药粥最适合婴幼儿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还对小儿的厌食,虚汗多,流口水,气虚胆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荐10个止咳化痰偏方

2、红枣,白果
做法:取红枣成人10粒(切开),小儿3粒,白果成人10粒,小儿2~3粒去壳,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放火上烧,中火烧10分钟即可。
吃法:让孩子吃红枣,白果,并喝水,每天一次,最好是每晚睡前吃。
功效:红枣性温,益气补气,健脾和胃,白果性平敛肺气,定咳喘,并有固肾的作用,所以对一些久咳不愈,反复感冒,发烧,咳嗽,尿多,尿频,遗尿的,每晚吃红枣白果汤效果是很明显的。
但红枣和白果的量一定要掌握好,孩子只限于2~3粒,量多了孩子容易上火,气滞。

30多年的气管炎用西瓜露治一次就基本痊愈了
30多年的气管炎用西瓜露治一次就基本痊愈了 - ngycmyc - ngycmyc的博客
西瓜露制作方法:挑选一个2~3千克重的西瓜,切开一个小口,把中间西瓜肉挖去,留瓜瓤约3厘米厚,然后放入150克蜂蜜、150克香油、100克鲜姜片、10个大红枣(去年枣核),再把切下的小盖扣上,放进锅里固定好,锅内添水(水面应当低于西瓜切口部分),用火炖一个半小时左右。

趁热喝西瓜里的露汁,一边喝西瓜露,一边吃少许姜片,但不能吃西瓜里大红枣,最好是一次喝完,然后睡半个小时。如果一次喝不完,下次再喝的时候必须炖热。

一般来讲,夏天喝了西瓜露,当年冬天就能见效。如果病程较长,可在来年夏天再喝一次。这样连续服用两次,即使不断根也会大有好转。小孩服量可适当减少。喝完西瓜露后,不能吸烟,不能吃辛辣食物。(张袷兴)

30多年的气管炎用西瓜露治一次就基本痊愈了 - ngycmyc - ngycmyc的博客

百姓验证
江苏扬州市小码头黄东旭,男,38岁。他来信说:“我患有30多年的气管炎,每年夏季鼻塞,冬季常犯咳嗽、胸痛,有时哮喘,吃药、输液只能暂时缓解。后来我用本条偏方治疗,服用一次就基本痊愈。我准备明年夏季再服用一次,以求巩固疗效。”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380条

《伤寒杂病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症证治
慢性支气管炎证治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证治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季节为春、秋、冬三季,尤以气侯变
化.乍冷乍热时多发.慢支急性发作期往往多为外邪引动痰饮而致咳喘加剧.而
脾肺肾气虚又是招致外邪入侵的内在因素.
根据《伤寒杂病论》咳喘所述,按其证侯表现,可分为表证兼喘、热实之喘,
水饮之喘,邪在少阳,肝郁气滞,气机逆乱,阳脱之喘六大类别.
表证兼喘
由风寒束表,肺气上逆而致,辨证关键在于表证兼喘,分为两种类型:一为“ 无汗而喘” ,属表实兼喘;二为。有汗而喘” ,属表虚兼喘.两者总以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出,脉浮紧或浮缓为辨证要点.治疗上解表平喘为主,兼以扶正。
风寒束表,表闭而喘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 35)
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5)
【辨析】本证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正邪交争,太阳经气运行不
畅,以及邪干于肺,肺气失宣,无汗而喘;或为太阳阳明合病,病情偏重于太阳
之表者,风寒外束,肺胃之气不得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喘而胸满.
【主证】咳嗽喘气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呕逆,口不渴,舌淡苔白,脉
浮或兼紧等.
【病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方剂】麻黄汤
【药物】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
【方义】麻黄开腠发汗,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与甘草相配,辛甘发散, 宣通阳气,助麻黄发汗。杏仁降肺气,止咳平喘,助庥黄以增平喘之功。
【历代医家论述】
柯韵伯: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故一身尽疼;太阳脉抵腰
中,故腰癌;太阳主筋所生病,诸筋者,皆属于节,故骨节疼痛;从风寒得,故恶风;风寒客于人则皮毛闭,故无汗;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郁于内,故喘;太阳为开,立麻黄汤以开之,诸证悉除矣.(《(伤寒来苏集· 伤寒论注· 麻黄汤证上》)
【实验研究】麻黄汤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并且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报道】孔氏等131报道在62例喘证患者中随机选取3l 例作为治疗组用麻
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
【验案举例】
姜春华医案:胡某,女,46岁.咳喘己七年,近受风寒侵袭,胸闷窒塞,呼吸不利,咳喘多痰,喉问作水鸣声,苔白,脉软.以麻黄汤加味,处方:麻黄
6g,桂枝9g,川朴9g,枳实9g,杏仁9g,甘草6g,2剂.药后咳喘减轻,上方去川朴,加陈皮3克,又服2剂,咳止喘平,呼吸通畅。
【随证加减】若头藕以项部症状明显者,加葛根,羌活;若鼻塞不通者,加辛
夷、苍耳子;若肢体酸楚明显者,加川芎,独活;若胸满者,加紫苏.香附.
【注意事项】麻黄的剂量应大于桂枝、甘草,否则将起不到发汗解表的作用.
若桂枝量与麻黄相当,或桂枝量大于麻黄董,会导致大汗出;应先煎麻黄,去上
沫,消除麻黄对脾胃的副作用,以免使人发生心烦;服本方不需啜粥以助药力;
有兼挟证者,不能单服庥黄汤,应与他方合用,或酌情选他方,免发生变证。
【禁忌】凡气血虚者禁用:阳虚者禁用;有热者禁用.
营卫不和,肺寒而喘
【原文】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18)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
【辨析】本证为风寒引动肺气上逆所致.肺主气,外合皮毛,若风寒袭于肌腠,营卫不和,肺寒气逆,宣降失常致汗出而喘;或太阳病误下,致表邪不解影响及肺,肺失肃降作微喘。
【主证】咳嗽喘气,痰清稀色白,恶风寒发热,头痛汗出,舌淡苔薄白,脉浮 缓等.
【病机】风寒袭表,肺气上逆
【治则】调和营卫,降气平喘
【方剂】桂枝加厚扑杏子汤
【药物】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灸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加厚朴、杏仁而成.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达到
宣肺的目的;炙厚朴化湿导滞,行气平喘;杏仁能宣肺散风寒以助解表,如是则
表里双解,内外悉安.
【历代医家论述】
陈修园:桂枝本为解肌,若喘则邪拒于表,表气不通而作,宜麻黄而不宜桂
枝矣.然亦有桂枝证悉具,惟喘之一证不同,当知是平日素有喘之人,名日喘家.
喘虽愈而得病又作,审系桂枝证,亦不可专用桂枝汤,宜加厚朴从脾而输其气,
杏子从肺以利其气佳.(《伤寒论浅注· 辨太阳病脉证》)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平喘止咳作用。
【验案举例】
刘某,男,42岁.素有痰喘之疾,发作较频.春日伤风,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头痛,且引动咳喘,发作甚于前,胸闷而胀,气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时则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自腻,脉浮缓、关滑有力.此风邪伤表引动痰喘复发,外风挟痰浊壅滞胸脘,肺胃气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处方:桂枝6g,白芍6g,生姜2片,炙甘草4.5g,厚朴9g,杏仁9g,麻黄
1.5g,贝母9g,苏子9g,炒枳壳9g.连用3剂后,表证去,自汗止,痰喘亦平

【随证加减】若伴有大便秘结,以郁李仁代杏仁.
【注意事项】本方的煎服法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微微发汗即可.
【禁忌】服药期闻,禁忌生冷、粘滑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食物.
外感风寒。内有郁热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闰,此为逆也。( 38) 
【辨析】外感风寒之邪而发病, 兼有里热,卫闭营郁,阳郁不宣,肺气升降失 
调,发为咳喘.
【主证】咳嗽喘气,发热恶寒, 无汗而烦躁,身疼痛,口渴,苔白,脉浮紧等. 
【病机】外寒里热,表里俱实
【治则】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方剂】大青龙汤
【药物l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灸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方义】本方由麻黄汤倍加麻黄、炙甘草,减杏仁剂量,加石膏、生姜,大枣
而成.重用麻黄配桂枝,峻猛发汗,以散表寒,并可宣泄水气;石膏辛寒以清里
热,且石膏配麻黄,既可透解在里之郁热,又可克制石膏寒凉伤中;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枣,和中以资汗源.
【历代医家论述】
柯韵伯:此麻黄汤证之剧者,故加味以治之也.诸证全是麻黄,有喘与烦躁
之别.喘者是寒郁其气,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气;烦躁是热伤其气,无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然其性沉而大寒,恐内热顿除而表
寒不解,变为寒中而协热下利,是引贼破家矣,故必倍麻黄以发表,又倍甘草以
和中,更用姜枣以调营卫,一汗而表里双解,风热两除,此大青龙清热攘外之功,
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 《伤寒来苏集· 伤寒附翼· 太阳方总论》)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退热、抑菌作用。
【临床报道】
王氏将52例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大青龙汤( 处方:净麻黄9g,桂枝9g,杏仁l O g,甘草9g,生姜片3g,大红枣5枚,生石膏30g) 治疗.对照组给予鱼腥草注射液
静脉点滴.治疗组34例中,临床控制20例,好转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18例中,临床控制9例,好转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大青龙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验案举例】
李某,男,62岁.素患慢性支气管炎25年,每遇冬季感寒而复发加重,3天前复 因感风寒,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咳嗽,咯痰,痰色黄粘而稠,伴胸闷,气急,烦躁,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浮紧而数.此为外寒内热证.治拟外散风寒,内清郁热。处方:
麻黄9g,桂技9g,杏仁12g,甘草3g,生姜3g,石膏30g,黄芩15g,滑石3O g.服药1剂,寒热即轻,黄腻苔渐退;3剂热退身凉,体温正常,咳痰减少,上方减滑石,再进2剂,共给药5剂诸症悉愈。
【随证加减】若口渴者,加芦根、知母;若咳嗽者,加紫菀、款冬花;若气喘
者,加苏子、葶苈子等.
【注意事项】大青龙汤服用后一般要求一段时闻的持续微汗即可,汗出后即停
服。若病未全解,当视情况改用他方。若连续服用,会导致汗多伤阳的严重后果.
【禁忌】大青龙汤为《伤寒论》中最强有力的发汗剂,凡脉微弱,畏寒胶冷的
少阴病,汗出恶风的太阳中风证以及阳亢.阴虚、血虚等证均不宜用。

热实之喘
由热邪壅肺或肠腑燥结而致喘。辨证要点在于热” 和实” .以热实证兼喘为辨证特征.治疗上以清热定喘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安中。
肺热壅塞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
石膏汤。( 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校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162)
【辨析】素体肺热,或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或误用下法,均可使风
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风热之邪直中于里,致邪热迫肺,肺热气壅,肺气上迫而作咳喘.
【主证】咳喘,痰稠色黄,身热汗出,或无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
【病机】邪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则】清宣肺热,平喘降逆
【方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药物】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灸甘草二两,石膏半斤,碎,绵裹
【方义】石膏辛甘寒,清泄肺热为主药,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逆; 
【历代医家论述】
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当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太阳肌表,而治其喘也.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下利脉促,汗出而喘,表未解者,当以葛根黄芩黄连汤,解阳明之肌热,而治其喘也.今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而不恶寒者,知邪已不在太阳之表;且汗出而不恶热,知邪已不在阳明之里.其所以汗出而喘,既无大热,又不恶寒,是邪独在太阴肺经,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发散肺邪,而汗喘止矣.( 《医宗金鉴· 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
论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实验研究】本方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唧;解热抗炎作用,对金葡茵、
绿脓杆菌、甲,乙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体外抗菌作用;提高免疫功能。
【临床报道】余氏等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10g、石膏30-60g,杏仁
l O g、甘草3-l O g、鱼腥草10—30g,黄芩6-l O g、浙贝l O g) 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31例,结果3l 例中基本控制者27例,显著好转3例,
好转l 例,总有效率100%.
【验案举例】
患者,男,51岁.1998年12月4日初诊,咳嗽气急反复发作17年,近3.4
年来四季均有咳嗽,近一周来加剧,痰量多,呈泡沫状,色白,伴有畏寒发热,
口干咽痛,胸闷恶心,小便短赤,大便3日未行.检查:体温39"0,急重病容,面颊潮红,头额汗出,咽红,口唇紫绀,呼吸急促,23次/分,张口,不能平卧,双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哮鸣音,心率96次/分.脉滑数,苔薄黄.处方:生石膏50g,杏仁l O g,麻黄6g,甘草6g,牛蒡子l O g,黄芩l O g,桑皮l O g、地龙l O g、葶苈l O g、浙贝l O g.服药2剂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咽痛减轻,紫绀减轻,能平卧,痰量减少,双肺干湿性罗音亦减少,原方续服5剂,一般情况均改善,行动后仍有气促.处方:麻黄69、杏仁l O g,生石膏30g、甘草l O g,桑皮l O g、黄芩6g、地龙l O g、葶苈l O g.磁石15g.沉香2g,熟地l O g.服药5剂,临床症状消失。
【随证加减】若痰盛色黄明显者,加贝母,黄芩;若气喘明显者,加桑白皮、 款冬花、贝母;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全瓜萎;若咳嗽明显者,加桔梗.百部:若胸闷者,加葶苈子、苏子;若肺气损伤严重者,加人参等。
【注意事项】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为1:2,若麻黄量偏重恐助热,石膏量过大则影响肺热的宣散;煎药时,宜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
【禁忌】肺寒饮证禁用.
肠热挟表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
【辨析】本条论述表证误下后,里热挟表邪下利的证治.太阳中风,误用下法,造成表邪内陷,邪热内郁肠道,以下利不止为主证,其喘与汗出,皆因肠热上蒸,
影响肺之宣降所致。
【主证】身热下利,喘而汗出,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促等.
【病机】热壅肠腑,升降失司,兼表不解
【治则】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方荆】葛根黄芩黄连汤
【药物】葛根半斤,灸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方义】葛根辛凉,既可解肌,发散在表之邪热,又能升清阳而治下利;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善治热利;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既清里热止利,又散表邪退热,是表里双解之剂.
【历代医家论述】
周禹载:桂枝证误下,利遂不止者,因邪未入里,而胃受伤.设使脉促,则虽下利而表邪尚在,仍当与桂枝矣.只以喘而汗出,则外邪内陷,上侵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取其因势达外,本府本经之为便也.(《伤寒论三注阳上篇》)
【实验研究】本方有松弛气管平滑肌作用;抗菌作用;抗缺氧的作用.
【验案举例】
朱某之母,80岁,患肺心病多年,近来感冒之后又发热,口渴欲冷饮,咳嗽痰黄,气喘,动则加剧,心慌胸闷,面红,前额不适,纳减,小便黄,苔薄黄,舌红,脉弦数有问歇,两寸脉浮,投以葛根芩连汤合宣汤,3剂热退,胸闷心慌气短减轻, 再服5剂,病近期控制。
【注意事项】本证可兼有太阳表证,证属于阳明为主的太阳阳明同病;本证可以直接发生,不一定由太阳表证转化而成.
热实结胸
【原文】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1)
【辨析】邪热与痰水有形之物相搏,气机升降失常致喘。
【主证】胸膈或心下硬满疼痛,汗出,项强,喘息,舌红苔黄腻,脉沉或数等。
【病机】水热互结,聚于胸膈结于胸膈。
【治则】逐水泻热,宣肺散饮
【方剂】大陷胸丸
【药物】大黄半斤,葶苈子半斤,芒硝半升,杏仁半升,熬黑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两合

【方义】以甘遂为主药,逐结聚之痰水,合大黄、芒硝使其泻下作用更为全面,但用量不大;再配以逐水化痰的葶苈子,杏仁,以适应病邪结聚部位较高的结胸证;与白蜜同煎可以减缓甘遂峻猛之性.
【历代医家论述】
柯韵伯:阳者指外而言,行躯是也,阴者指内而言,胸中心下是也,此指人体之外为阳,内为阴,非指阴经之阴,亦阴证之阴.发阴发阳皆指发热,结胸与痞,俱是热证,作痞不言热入者,热原发于里,误下而热不得散,因而痞硬,不可以发阴作无热解也??头不痛而项犹强,不恶寒而头汗出,放如柔痉状,此表未尽除,而里证又急,丸以缓之,是以攻剂为和剂也.(《伤寒来苏集· 伤寒论注· 陷胸汤证》)
【实验研究】该方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有增强作用。
【验案举例】
韩某,女,60岁,患有重症肌无力,5天前恶寒发热在村卫生所治疗,寒去
热退而咳嗽气急加重,证见面色萎黄,眼睑下垂,口松,白粘痰液吐之不绝,喉
中痰鸣,气短胸闷,心中懊侬坐卧不安,两手捶胸,胸腹拒按,痛欲闭气,口唇 紫绀,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滑,脉寸浮滑关沉无力,辨证为表邪内陷,痰饮结胸,治宜逐水破结,大陷胸丸主之.处方:大黄l og,芒硝12g,杏仁l O g,葶
苈子12g,酷制甘遂0.5g,黄芪15g,白术30g,丹参30g,水煎服,一剂后泻下粘粪液600ml余,病减大半,原方减半量续服二剂而愈.其后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一年,重症肌无力也获痊愈。
【注意事项】本方力缓,服药后并不速下,故方后云:。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若未达泻下效果,可再服一剂,直至见效.意在药用不可太过.

痰热互结
【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
【辨析】小陷胸汤证为热实结胸轻证.多由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
与心下之痰邪相结而成,上逆犯肺而致咳喘.
【主证】咳喘咯痰,质稠难咯,心下硬满,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象浮滑。
【病机】邪热内陷与痰相结
【治则】清热涤痰开结
【方剂】小陷胸汤
【药物】黄连一两,半夏六升,栝萎实大者一枚
【方义】方中黄连清热;半夏化痰;括萎实甘寒滑润,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散结,为方中主药.三者协和,使痰热各自分消,结滞得以开散.
【历代医家论述】
张兼善:从心下至少腹石硬而满,不可近者,大结胸也;正在心下,未及腹
胁,按之痛未至石硬,小结胸也;形证之分如此.盖大结胸者,是水结在胸腹,
故其脉沉紧,小结胸者,是痰结于心下,故其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黄等,痰结宜消,故用栝蒌半夏等.(《伤寒论纲目· 太阳经证》)
【临床报道】陆氏等采用小陷胸汤合黛蛤散为主治疗顽固性咳嗽106/例,治疗
期间停用其他止咳化痰药物,治疗5天为一疗程经上述方法治疗1—3个疗程后,106例中显效74例,有效23例,无效9铡,总有效率为91。5%.
【验案举例】
杨某,男,57岁.2003年10月8日初诊.因咳嗽半月就诊,患者于5年前曾明
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轻度肺气肿” .来我科诊时,患者诉半月前因不慎受凉
而咳嗽,痰黄胶粘,胸脘痞闷,不欲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壅肺,治宜清肺化痰,用小陷胸汤加味:瓜蒌15g,半夏12g,黄连l O g,黄芩l O g,川贝母l O g, l 陈皮l O g,
桑白皮15g,茯苓l O g, 桔梗l O g,甘草5g,连服3剂.再诊:咳嗽、咳痰.胸脘痞闷消失,继用小陷胸汤加香砂六君子汤3剂病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随证加减】若舌苔黄腻者,加胆南星.贝母;若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生姜等.
【注意事项】本方当先煎瓜蒌,有利于取瓜蒌的醇和之性,避其寒性,更有利
于药物充分发挥治疗效应.
阳明热炽,腑气不通
【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溅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208)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农摸床,惕而不安,徼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2)
【辨析】本证因阳明燥实内阻,腑气壅滞,气机不得通降,或燥屎阻结于中,攻冲于上,肺失清润肃降,发为腹满而喘,甚者喘不能卧.
【主证】潮热汗出而喘,大便难,烦躁或谵语,腹满痛剧拒按或绕脐痛,脉沉实。
【病机】阳明实热燥结,壅滞不通
【治则】攻下实热,破气导滞
【方剂】大承气汤
【药物】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方义】方中大黄苦寒,酒洗,泄热去实,推陈出新;芒硝成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苦微温,理气消痞.四药为伍,相辅相成,为攻泻热结之峻剂.
【历代医家论述】
尤在泾:伤寒以身热恶寒在表,身热不恶寒为在里.而阳明病无表证者,可下.有表证者,则不可下.此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皆里证也.脉虽迟,犹可攻之.以腹满便闭,里气不行,故脉为之濡滞不利,非可比
于迟则为寒之例也.若手足灞然汗出,阳明热盛,大便已硬,欲攻其病,非大承气不为功矣。(《伤寒贯珠集· 阳明篇下》)
【实验研究】该方可促进肺泡上皮增生特别是Ⅱ型上皮细胞增生修复,改善肺泡通气血流比等多种作用。
【临床报道】杨氏运用大承气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衰32例,治疗方法:中药用大承气汤加减: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抗炎,利尿、扩管、强心及支持对症处理。结果:临床治愈率62.5%,总有效率为968%.
【验案举例】
张某,女,68岁,1998年11月来我科就诊.诉患肺心病多年,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白粘痰10天,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腹胀、纳差,小便量少,大便5天未解.舌紫暗,苔黄腻,脉数.予大承气汤化裁:大黄、厚朴、芒硝各15g,枳实,桃仁、赤芍,连翘、银花各12g,鱼腥草30g,麻黄6g,茯苓50g,炙甘草6g.水煎服,一天一剂.治疗一天即解出黑色干结大便数枚,自觉精神好
转.第3天诉咳喘缓解,尿量增加.1周后咳喘、心悸,水肿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
【随证加减】若有食积者,加莱菔子、山楂;若腹大满不通者,加槟榔,青皮;若正气不足者,加党参、白术;若血虚者。加当归、熟地:若阴津不足者,加麦
冬、生地等.
【注意事项】煮药时,枳实.厚朴先煎,后下大黄,烊化芒硝的不同,须依法
煮药;服药后,腑气通,燥屎下,则当停药,免伤正气.
【禁忌】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慎用;老人、小儿,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忌用或慎用.
按语:大承气汤证和葛根芩连汤证两者皆为热壅肠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大肠有形之热,会出现大便难,腹满痛拒按或绕脐痛等症;后者为大肠无形之热并兼有表证,会出现下利,脉促等表未解之象。

水饮之喘
由于水饮内停,水饮射肺,肺气上逆而致喘.证治关键在于水饮为患。治疗上以化饮平喘,兼以安重养正。
外寒内饮.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
龙汤主之.( 41)咳逆倚患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 痰饮咳嗽篇》) ( 35)
【辨析】本证因外感风寒,内挟水饮,寒饮上射于肺,肺气不宣,肺气上逆,发为咳喘.
【主证】咳嗽喘息,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甚者不能平卧,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干呕,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则】外散风寒,温化水饮
【方剂】小青龙汤
【药物l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灸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
夏半升
【方义】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麻黄还可宣通肺气而定喘利水,桂枝通阳化饮;芍药与桂枝调和营卫;干姜配细辛散寒温肺,化痰涤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燥湿化痰,化饮降浊;炙甘草既能祛痰止咳,又能调和诸药.共奏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表里双解之功。
【历代医家论述】
成无己:咳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发热不渴者,表证未罢也,与小青龙汤发表散水.服汤已渴者,里气温,水气散,为欲解也.( 《注解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实验研究】小青龙汤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对于寒痰蕴肺型CO PD
疗效确切。
【临床报道】 李氏运用小青龙汤加味(麻黄、法半夏、白芍药、细辛,千姜、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地龙、白僵蚕)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60例患者,显效29例,好转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o%.
【验案举例】
刘渡舟医案:柴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 慢性支气管炎” ,选用中西医治疗而效果不佳.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怂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g,桂枝l O g,干姜9g,五味子9g,细辛6g,半夏14g,白芍9g,炙甘草l O g。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随证加减】若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若喘者,加杏仁.
【注意事项】先煎麻黄再下诸药.
【禁忌】肺热饮证,溢饮热证,太阳中风证与肺寒饮证相兼者忌用。
外寒内饮挟热
【原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
之.( 《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 14)
【辨析】本病由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所引起.以致风寒束肺,水饮犯肺,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之证.
【主证】咳喘,咳痰稀薄多泡沫,痰色白或黄,胸胀满闷,烦躁,或恶寒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等.
【病机】外有风寒,内有饮邪郁热
【治则】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
【药物】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灸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方义】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芍药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千姜、细辛、半夏温化水饮,散寒降逆,配以五味子之收敛,是散中有收,可防 肺气耗散太过,加石膏以清热除烦,与麻黄相协,可发越水气。
【历代医家论述】
尤怡:此亦外邪内饮相搏之证,而兼烦躁,则挟有热邪.麻桂药中必用石膏,
如大青龙之例也.又此条见证与上条颇同,而心下寒饮则非温药不能开而去之,
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龙加石膏,温寒并进,水热俱捐,于法尤为密矣.(《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报道】唐氏报道运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40例,每日一剂,水煎2次,小量多次喂服,7日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3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 7.5%。
【验案举例】
李某某,女,38岁.患。喘患性支气管炎” 已10余年,近两年发作频繁,替服中药及其有关成药无显效.现面唇青紫,喘息甚剧,胸中烦闷不适,舌苔白滑,舌质红,脉浮滑有力.证属内饮兼外感,饮邪挟热之证.遂拟小青龙加石膏汤一剂.处方:桂枝l og,麻黄l O g,白芍12g,甘草3g,干姜10g,五味子5g,细辛5g,半夏l O g,石膏30g。3日后,患者服l 剂后无不良反应,遂连服2剂,咳喘大减,痰较前易咯出,胸中不烦闷.于前方去麻黄,石膏,加鱼腥草,紫苑,杏仁.服2剂后,诸恙悉平。
【注意事项】本方煎药时,宜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同煎;治小儿,老
人,体弱者,用本方当酌减其量,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正气.
【禁忌】痰热壅肺者忌用.
寒饮挟热,上迫于肺
【原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8)
【辨析】本证乃寒饮郁肺挟热胸满之证.寒饮挟热,上迫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喘.
【主证】咳喘,痰多,胸满,烦躁,气逆不能平卧,舌质淡红,苔滑,脉浮等.
【病机】寒饮挟热,上迫于肺
【治则】温肺化饮,降逆宽胸
【方剂】厚朴麻黄汤
【药物】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 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方义】方中厚朴.麻黄、杏仁宣肺降逆,细辛、干姜、半夏温化痰饮,石膏清热除烦,小麦安中养正,五味子收敛肺气。
【历代医家论述】
徐忠可:咳而脉浮,则表邪居多,但此非在经之表,乃邪在肺家气分之表也.故以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三味,而加厚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以戢心火而安胃.(《金匮要略论注》)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解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作用。
【临床报道】何氏运用厚朴麻黄汤治疗30例“ 肺胀” 患者.风寒表邪过盛者加桂枝、紫苏,减少石膏用量;气喘,咳嗽咯黄痰或白痰而属痰热者,去干姜、细辛,加竹沥,桑白皮,地骨皮;喘满干咳少痰者,舌质红、脉沉细属阴虚者加百合、生地,沙参,麦冬,去干姜,细辛;胸闷气短,腰膝无力属上盛下虚者加
生地、虫草,沉香,五味子;咳喘面目浮肿,脉弱属气虚者加黄芪,木防己;口唇发绀属心阳不足,瘀血内阻加桂枝、丹参,红花.结果:总有效率93%.
【验案举例】
何长义医案:陈某,男,69岁.就诊日期1994年3月13日.主诉:气喘、咳嗽胸闷胀20余年,加重半月.现病史:素有咳嗽气喘病史,常反复发作,每年因受凉后发作4至5次,本次于就诊前半月感冒后加重,恶寒身痛,咳嗽咯稀痰,胸阉胀,气喘不能平卧,纳差.体温37.8"C,神清,形体消瘦,急性面容,口唇发绀,桶状胸,肋闻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心率86次/分,律齐.脉浮滑数,舌质紫暗,苔白厚腻.应解表化痰,温肺开胸,降气平喘.方用:厚朴l O g,炙麻黄5g半夏12g,杏仁12g,石膏12g,莱菔子15g,桂枝l O g,泽兰l og,生姜l O g,川芎l og, 紫苏15g,甘草10g,小麦15g.三剂,先煎小麦熟后再入余药,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二诊:3月15日,服上方后气喘胸胀,咳嗽,面浮肿明显减轻,可平卧,咯痰量减少,脉弦滑,舌质暗,苔白.继用原方加丹参15g,川贝12g,生黄芪15g。连服6剂,咳嗽咯痰气喘基本消失。
【注意事项】煎本方时,当先煎小麦至熟去渣,后入他药再煎,先煮小麦利于取小麦醇和补益之性,补而不燥,使肺得和合之气而与他药伍用以祛邪。
【禁忌】肺实热饮证者忌用。
按语:厚朴麻黄汤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同属寒饮郁肺而挟热之咳喘,故皆用麻黄、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石膏等药.不同之处在于本证病机侧重气机壅滞上逆,临床喘而胸满之症较甚.故厚朴麻黄汤汤以厚朴、杏仁,小麦,去桂枝.芍药,甘草.去桂枝者,因表证不显,故不须麻、桂相协以取汗解表;去
芍药者,因酸甘不利于胸满,加厚朴、杏仁是增强止咳平喘之力;小麦之用取共养正安中之功,同时可协石膏以解饮热而除烦
外感风热,水饮内作
【原文】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 13)
【辨析】本证多由外感风热,内有水饮,饮热互结,阻遏肺气,肺气胀满,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咳喘。
【主证】咳喘,两眼胀突,犹如脱状,口渴,烦躁,渴欲饮水而量不多,或恶寒发热,或面目浮肿,或痰多或黄或白,苔白或黄或黄白相兼,脉浮大。
【病机】 饮热遏肺,宣降失司
【治则】宣泄肺热,降逆平喘
【方剂】越婢加半夏汤
【药物】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灸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方义】方中麻黄散寒化饮,宣肺平喘;石膏泄肺热,与麻黄相伍,温中有清;生姜散水化饮,与麻黄相伍,宣降肺气,散寒化饮,降逆平喘;半夏燥湿化湿,涤饮而通降肺气而平喘;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补益中气,使肺气宣降如常,则喘平矣.
【历代医家论述】
尤怡:外邪内饮,填塞胸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越婢汤散邪之力多,而化饮之力少,故以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者,以脉浮且大,病属阳热,故利辛寒,不利辛热也.目如脱状者,目睛胀突,如欲脱落之状,壅气使然也.(《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报道】顾氏报道运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百日咳50例,治愈4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治愈率86%,总有效率94%。
【验案举例】
张某,男,71岁.于2001年3月14日来诊.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0年,咳痰喘反复发作,经常应用抗生素治疗.今年春季又因外感而宿痰复发,咳喘不得平卧.咳嗽痰白质稠,目如脱状,口干、口渴、便于,时有发热,微恶风寒,舌质红少津,苔黄腻,脉浮数而滑.辨证分析此乃痰热郁肺之肺胀.方用越婢加半夏汤加减:麻黄l O g,石膏40g,半夏l O g,生姜6g,红枣4枚,甘草5g,海浮石25g.服一剂后,热退喘减,又连服5剂咳喘已消失,纳增,睡眠良好,大便正常.继服六君子汤加减培土生金以善其后。
【 注意事项】本方煎药时,宜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同煎.
【禁忌】肾虚失纳之肺胀证忌用本方.
按语:本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均为寒饮挟热的咳喘.其所异者:前者为外感风寒,本条为外感风热;前者饮甚于热,后者热甚于饮.同时,前条烦躁而喘,喘咳并重,本证目如脱状是喘甚于咳.在证候表现上,本证较为剧急.
寒饮郁肺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
气病篇》) ( 6)
【辨析】由于寒饮郁肺,肺气不宣,肃降失司,肺气上逆,痰阻气道,气触其
痰,故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主证】咳喘,痰多清稀色白,咳重,胸闷,不渴,舌苔白腻或滑,脉或弦或滑或濡.
【病机】寒饮郁肺,痰阻气逆
【治则】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剂】射干麻黄汤
【药物】射干十三枚,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 大者洗) 八枚
【方义】方中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散寒行水,款冬、紫菀、半夏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安中,诸药同用,使痰消气顺,散中有收,又不耗散正气.
【历代医家论述】
尤怡:咳而上气,肺有邪,则气不降反逆也.肺中寒饮,上入喉问,为呼吸 之气所激,则作声如水鸡声.射干,紫苑,细辛驱其外邪为主,以射干开结肺气,行水湿毒,尤善清肺气者为臣,而余皆降逆消痰宣散药.唯五味一品,以收其既耗之气,令正气自敛,邪气自去,恐肺气虚,不堪劫散也.( 《金匮要略心典》)
【实验研究】本方有镇咳,祛痰,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抗过敏作用等。
【临床报道】庄氏运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10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患者,结果:痊愈68例,有效3l 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为96.66%.
【验案举例】
吴某,男,63岁,1993年12月16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16年,伴见肺气肿5年.近来发热,咳嗽,痰多,经久不愈,咯痰时伴有气喘.刻诊:畏寒,发热,伴有头痛,咳嗽,胸闷,痰多.色白清稀,动则气喘。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慢性面容,脉细小数,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证属痰湿恋邪,宣降失司,肺气虚损.治宜化痰逐瘀,宣肺止咳.方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方用:麻黄、紫菀,款冬花各12克,射干、生姜各6克,细辛4克,五味子3克,半夏、荆芥,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杏仁各9克.3剂,每日l 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二诊:体温正常,咳嗽减轻,痰量减少.仍气促,眩晕,时咽痒,苔白腻减薄,脉细.原方去杏仁,加当归,地龙各12克,磁石30克( 先煎) ,7剂.三诊:咳嗽已平,气促,眩晕消失.以射干麻黄汤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服2周.冬季用膏剂,连服3年,基本未发作。
【随证加减】若寒邪郁而化热,宜去生姜,大枣.细辛,加石膏,桑白皮,鱼
腥草;咳喘甚者加葶苈子;食积纳差者去大枣,加山楂,神曲.麦芽。
【注意事项】煎药时,当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煎煮为妥.
【禁忌】肺实热饮结证忌用.
按语:小青龙汤证与射干麻黄汤证均肺有寒饮内停致咳,但前者为表邪不解,里有水气,外寒触动内饮而引起的喘证;后者是肺有寒饮内停,致成肺气不宣而咳喘者。寒饮内停,正虚挟热
【原文】脉沉者,泽漆汤主之.《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9)
【辨析】寒饮内停,病久正虚,饮聚化热,且病机偏于里而结于胸胁,肺气为 邪热所伤,肺气逆乱不得肃降而发为咳喘。
【主证】咳嗽,哮喘,胸满,胸闷,气短,气少,痰黄,痰呜有声,喘息不得卧,时有气患不足,心烦,身躁,大便干或兼水肿小便黄或赤,舌尖红,苔黄或腻,脉沉或沉滑.
【病机】寒饮内停,聚结化热
【治则】逐水通阳,清热平喘
【方剂】泽漆汤
【药物】半夏半升,紫菀五两,泽漆三斤( 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方义】该方中,泽漆用量最重,取其逐水利下,紫菀合白前,生姜、半夏等化痰止咳平喘,人参,桂枝,甘草补气通阳,黄芩清泄郁热,共奏逐邪安正之效.
【临床报道】王氏用泽漆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68例,表现为咳喘迁延不愈,痰多色白。结果:治疗组I临床控制13例,显效28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
【验案举例】
张某,女,72岁.患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0年,素日气短,劳则气喘。
旬日前,贪食肥厚,复勉强作劳,遂扰动宿疾,咳痰肿满,气急患追,某医院诊
为肺源性心脏病,以西药治疗一周无效。刻诊:面晦紫虚肿,咳逆气促,鼻张抬肩,胸膈膨胀,不能平卧,痰涎壅盛,咳吐不爽,心慌不宁,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素日未行.唇青紫,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厚,脉沉有结象。辨属痰饮潴留,胸阳阻遏,气滞血瘀,肺病累心.治宜开结降逆,决壅逐水.拟泽漆汤原方:泽漆30g,紫菀,白前、生姜各15g,半夏、党参,桂枝,黄芩,炙甘草各l O g.5剂,日l 剂,水煎服。二诊:药后诸证明显好转,泻下黏浊物甚多,脉转缓,续予原方5剂.三诊:咳平喘宁,肿消痰却,肝大缩回,小便利,纳可,改拟金水六君煎调理,连进月余,病情稳定.经询访,年内未再复发。
【随证加减】若痰多而色黄者,加胆南星、瓜蒌仁以清肺化痰;若咳喘者,加
杏仁,五味子、款冬花以止咳平喘;若咯血重者,加白及、白茅根以止血等.
按语:泽漆汤证与厚朴麻黄汤证都具有寒饮为主,兼挟郁热的病情,治疗都以祛邪安正,标本兼顾为原则.但前者病机偏于里而结于胸胁,后者病机偏于上 而近于表;前者主予攻逐,后者治宜宣降.
水饮上凌心肺
【原文】脉沉而弦者,十枣汤主之.(((金匮· 痰饮咳嗽病篇》)(22)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金匮· 痰饮咳嗽病篇》) ( 32)
【辨析】水饮内结,悬积胸胁,阻滞气机,肺气上逆而咳喘.
【主证】咳喘,引胸胁痛,短气不得平卧,或呼吸困难,心下痞满,苔白腻,
脉弦或沉等。
【病机】水饮停留于胸胁,上凌心肺,胸胁经脉经气因水气阻滞不畅,故咳喘引胸胁痛.
【治则】攻逐水饮
【方剂】十枣汤
【药物】莞花( 熬) 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十个
【方义】方中甘遂苦寒,泻经隧水湿,大戟苦辛寒,泄脏腑水湿,莞花苦温,破水寒窠囊,三味峻攻水饮,恐伤正气,故佐大枣十枚,调和安中,使下不伤正,且寓补土治水之意。
【实验研究】莞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乙醇提取物还有镇痛、镇静等作用.此外,大戟、莞花,甘遂均有轻度抗菌作用。
【临床报道】张氏运用十枣汤治疗“ 悬饮” 患者8例.方为:莞花3g,大戟4g,甘遂4g,大枣7枚,将前三味醋炒后研末,与大枣肉共捣,分成2丸,
一次1-2丸,温开水送服.随访半年至一年,治愈7例,好转1例。
【验案举例】
王某,男,18岁,患者曾因发热咳嗽胸痛而治疗2周,发热虽退,余症不减而来求治.诊见面色不华,精神萎靡,胸闷心悸,短气似喘,咳咯稀白涎沫,咳时左胸疼痛,中脘痞满,干呕少食,舌淡苔白,脉沉弦有力.证属悬饮,表里不合,水饮内停胸胁。处方:大戟,甘遂、莞花各4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
服五日,渐觉症状消失。
【随证加减】若大便千结者,加大黄、芒硝;若小便不利者,加泽泻.木通;若胸胁疼痛明显者,加玄胡,川楝子等.
【注意事项】服药量要因人而异,体质强壮者每次约1.5~1.8g,体质弱者减半; 服药后来得泻下者次日可酌情加大药量;若得泻下,需食糜粥以调养胃气.
【禁忌】体弱及慢性胃肠病者及孕妇应慎用.
饮热壅肺
【原文】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金匮· 痰饮咳嗽病篇》)(27)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金匮· 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 11)
【辨析】水饮壅闭胸膈,郁而化热,肺失肃降而咳喘。或肺痈初期,风热痰涎结聚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喘。
【主证】咳喘不得卧,短气不得息,胸满或张口抬肩,口吐稀涎,咽于不欲饮,
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
【病机】饮热壅肺化热
【治则】泄肺逐饮
【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
【药物】葶苈子( 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方义】葶苈子泄肺逐饮,开结平喘,行皮问水气而消肿,因其味辛,故降泻之中有辛散宣达之力;佐大枣护脾和中.两药合用,驱邪和正,泻中有宣,共奏其效。
【历代医家论述】
张璐: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气机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
香臭,故用葶苈破水泻肺,大枣固脾通津,乃泻肺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 《张氏医通》)
【实验研究】本方有强心、利尿的作用。
【验案举例】
蔡某,女,65岁, 2000年12月1日门诊.患者反复咳嗽、咯痰l O 余年,再发4
天就诊.刻下咳嗽、咯痰,痰白粘挟泡沫,量多,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稍红苔白,脉沉细.辨为风寒挟饮、肺实气闭.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小膏龙汤加减.处方:葶苈子15g,炙麻黄、桂枝,白芍、五味子、杏仁、陈皮各l O g,茯苓20g,法半夏30g,甘草6g。日1剂,服用3剂后症状大减,咯痰明显减少,继以金水宝胶囊口服,而未再诊。
【注意事项】本方为泻肺峻剂,故应用本方时,当注意二药的用量比例,比例
失调可造成留恋邪气( 大枣用量过多) 或损伤正气( 大枣用量过少) ;煮药时,宜先煮大枣,再煮葶苈子,利于取方药的醇和之性.
【禁忌】孕妇忌用或慎用,寒饮郁肺者慎用;肺痈转虚者禁用.

痰壅气闭
【原文】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金匮· 肺痿肺痈咳
嗽上气病篇》( 7)
【辨析】痰浊壅肺,气道为之不利,故咳嗽气喘.
【主证】咳嗽气喘,时时吐浊唾,痰多而稠浊,咳痰不爽,胸闷,胸满,气逆,
但坐不得眠,脉白腻,脉滑.
【病机】痰浊壅肺,肺失宣降
【治则】涤痰除垢
【方剂】皂荚丸
【药物】皂荚八两( 刮去皮,用酥炙) 蜜丸枣膏
【方义】皂荚辛咸,能宣壅导滞,利窍涤痰,由于药力峻猛,故用酥炙蜜丸,
枣膏调服,以缓和其峻烈之性,并兼顾脾胃,使痰除而正不伤.
【历代医家论述】
《必效》疗病气急,喉中如水鸡声者,无论年岁远近,取肥皂荚两挺,好酥
一两,上二味于火上炙,去火高一尺许,以酥细涂之,数翻复令得所酥尽止,以刀轻刮去黑皮,然后破之去子皮经络,捣筛蜜和为丸,每日食后服一丸,如熟豆,日一服讫,取一行微利,如不利时,细细量加,以微利为度,日止一服.《外台秘要》
【实验研究】本方有祛痰作用,并对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报道】麻城县卫生局等用皂荚丸治疗260例慢支患者.近期疗效:显
效17例,有效169例,无效70例.
【随证加减】若痰壅盛者,加半夏,细辛;若气喘明显者,加苏予,葶苈子等.
【注意事项】本方药力峻猛,应用时切不可剂量过大.
【禁忌】年老体弱,小孩,孕妇应慎用。

邪在少阳
邪入少阳致咳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
【辨析】本证为小柴胡汤的或然症。因太阳病邪传于少阳,或外邪直中少阳,正邪交争于芈表半里,枢机不利,三焦水道失调,致使水饮内停,上射于肺,肺气不宣而咳喘。
【主证】咳嗽,痰稀色白,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
【治则l】和解少阳
【方剂】小柴胡汤
【药物】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灸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义】方中柴胡味苦微寒,轻扬升散使邪热外达,祛邪不伤正,为主药;黄
芩苦寒泻火,能清里热;两药共同清解少阳邪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
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
【历代医家论述】
程郊倩:方以小柴胡汤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
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干姜助热也。
(《伤寒论后条辨· 辨少阳病脉证篇势)
【实验研究】本方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抗过敏作用。
【临床报道】
钱氏在小柴胡汤基础上适当加减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92例,基本方组成:柴胡9g,黄芩9g,党参12~20g,制半夏9g,杏仁9g,浙贝9g,生姜3片,红枣5枚。结果显效率70.6%,有效率93.5%。
【验案举例】
林某某,男,74岁,1978年初秋来诊,家属代诉:咳嗽喘息20余年,虽经
治疗,缠绵不愈.症见张口抬肩,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面色黧黑,口唇膏紫,
四肢厥冷,偶尔二便失禁,舌黯苔白厚,脉沉细.方取小柴胡汤去生姜,少用黄芩,重用人参,加炮附子、炮姜,苏子.丹参、红花各l O g,肉桂3g,生龙骨,牡蛎各30g,以达温补肾阳,活血祛瘀,调理枢机,连服15剂后化险为夷。
【随证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人参,半夏,加瓜蒌实以除胆热痰实;若渴
者,去半夏,加人参益气生津,瓜蒌根清热生津;若腹中痛,去黄芩苦寒,加芍
药以泻肝柔肝;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去黄芩,加
茯苓通利水道;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解外;若咳者,去人参、大
枣,生姜,加干姜宣散肺气,五味予收敛肺逆。
【注意事项】本方煎法为去渣后再煎,是取药性酵和之意.
邪传少阳兼水饮内结
【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7)
【辨析】邪传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水饮内停,随其所伤,上犯于肺发为咳.
【主证】咳嗽痰多,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或干呕,头汗出,小便不利,脉弦等.
【病机】邪传少阳,水饮内结
【治则】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物】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
两,灸甘草二两,
【方义】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交化而成,柴胡,黄芩合用以清解少阳郁热,瓜
蒌根、牡蛎逐饮散结,桂枝、干姜通阳化饮,炙甘草益气,并调和诸药.
【历代医家论述】
汪苓友:此太阳病传入少阳之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矣,而复下之,不无
少误。惟误下,以故胸胁满徼结.微结者,言其邪不甚,未入于腑,正当表里之
问也。小便不利者,此因汗下之后,而津液少也.惟津液少而非停饮,以故渴而 不呕。但头汗出者,此热郁于经,不得外越,故但升于头汗出也.心烦者,即胸
烦。往来寒热胸烦者,此为少阳之邪未解也,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专解其半
表半里之邪,兼散其半表之结也.( 《伤寒论辨证广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验案举例】
朱某某,男,59岁,1984.年2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三年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近日因情志不畅,咳嗽增剧。证见:咳嗽痰多,胸胁满闷不适,嗳气纳呆,舌质淡红、苔薄腻微黄,脉弦。细揣其症,其起因是木郁不舒,条达功能失职.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处方:柴胡、桂枝、半夏,瓜蒌仁( 打碎) .枳壳、花各9克,生牡蛎( 打碎)12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三剂,水煎服。2月18号复诊:咳嗽痰量减少.胸胁满闷等症均减轻,舌苔白微腻,脉滑.药中病机,续拟上方去花粉加陈皮9克,3剂.2月21日三诊:食欲增加,微有咳嗽,痰少,余症消失.后以香砂六君子丸,等调理善后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随证加减】若气滞者,加枳实、香附以行气导滞;若水气明显者,加茯苓、薏苡仁以健脾渗湿;若心烦者,加知母,栀子以清热除烦;若少气者,加人参、山药,以益气补虚等:
按语: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小柴胡汤均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水饮内停,上犯于肺发为咳.不同处在于小柴胡汤证虽病在少阳,但无明显水饮停聚之象,而本证邪郁少阳兼水饮内结,水饮已成,故采取少阳与水饮兼顾的治法。
肝郁气滞,气机逆乱
【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
重者,四逆散主之.( 318)
【辨析】肝郁气滞,气机不畅,阳郁于里,不能通达于四肢,气机逆乱,肺寒
气逆则咳嗽。
【主证】咳嗽,手足逆冷,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情志不畅,胸胁胀满或疼痛,或乳房胀痛,苔白脉弦等。
【 病机】肝胃气滞,阳郁不达
【治则】舒肝和胃,透达郁阳
【方剂】四逆散
【药物】灸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方义】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阳气;枳实理气散结,与柴胡相配升清降浊,解郁开结;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合柴胡之疏肝,枳实之利脾胃。四药合用,使阳气通达,肝脾和顺,气血调畅。
【历代医家论述】
《医宗金鉴》:此则少阳厥阴,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阳,臣芍药以泄肝之阴,佐甘草以缓肝之气,使积实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疏泄之性遂,而厥可通也.或咳或下利者,饮邪上下为病,加五
味子、干姜,温中以散饮也;或悸者,饮停侮心,加桂枝通阳以益心也;或小便不利者,饮蓄膀胱,加茯苓利水以导饮也'或腹中痛者,寒凝于里,加附子温中以定痛也,或泄利下重者,寒热都结,加薤白开结以疏寒热也。(《医宗金鉴· 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论注》)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炎、镇痛,并可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
【临床报道】王氏以四逆散为主辨证治疗60例咳嗽型哮喘患者.兼风寒表证
加炙麻黄、杏仁、荆芥;风燥伤肺加沙参,花粉、大贝;痰热较甚加黄芩、桑白皮;肝火盛加服黛蛤散;久病短气,动则尤甚加补骨脂、胡桃仁等.结果:显效3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验案举例】
王某,女,54岁,咳嗽月余,咳嗽咽痒,痰少而粘.咳嗽夜闻尤甚,因频发阵咳而影响睡眠.咳甚胸胁满闷掣痛,伴口干而苦,苔薄黄,脉弦.选用疏肝理气,透解郁热的四逆散加减,处方:柴胡l O g,枳实l O g,白芍15g,杏仁l O g,桑白皮12g,瓜蒌皮l O g,浙贝母l O g,地龙12g,焦栀子l O g,枇杷叶12g,甘草5g.水煎服,日2次.服药5剂,咳嗽胁痛大减,已能安睡.守方再进3剂,咳止病愈。
【随证加减】若咳嗽者,加干姜.五味子;若心悸者,加桂枝;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若腹中痛,加附子;若泄利下重者,加薤白等.
【注意事项】本方无明显副作用及禁忌证,对于一些慢性病可久服,但恢复期宜理气健脾,补气养血为主。

阳脱之喘
由阳衰阴盛,真阳欲脱,肺肾两竭而喘,证属少阴危重之象.仲景方中的四逆汤亦为阴胜阳衰,阴阳离绝之救逆方,似可借用于治疗该证,若加入人参更佳.
【原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主之.( 323)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24)
【辨析】少阴心肾阳气大衰,阴寒内盛,不能化气布津而津液停聚,痰涎胶滞,上犯于肺,肺失宣降,发为咳喘.
【主证】咳喘不得息,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腹痛,下利清谷,呕吐,神衰欲
寐,心悸怔忡,舌淡苔薄白,脉微欲绝等。
【病机】真阳欲脱
【治则】回阳救逆
【方剂】四逆汤
【药物】灸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义】附子辛温大热,生用则气味雄烈,有峻补元阳而消阴救逆之功,干姜辛热,善理中州脾胃之虚寒,炙甘草甘温,调中补虚,合为回阳救逆之要方.
【历代医家论述】
黄坤载:入口即吐者,新入之宿食。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旧日之痰涎.此先有痰涎在胸,故食入即吐,而宿痰胶滞,故不能吐.温温者,痰阻清道,
君火郁遏,浊气翻腾之象也.手足寒者,阳郁不能四达也,阳衰湿旺,是以脉迟,土湿木郁,是以脉弦,此胸中邪实,不可下也,腐败壅塞,法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则土败胃逆,不可吐也,当急温之,宜四逆汤.(《伤寒悬解-少阴篇》)
【实验研究】本方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强心。
【临床报道】吴氏等运用四逆二陈麻辛汤治疗寒湿痰饮咳喘的4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痰色白呈泡沫状,或咯白色粘稠痰,或咯吐不利,喘患,胸闷,劳则加剧,恶风寒,严重者咳喘不能平卧,心悸气短,小便量少,双下肢水肿.脘痞纳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而滑.处方:四逆二陈麻辛汤由附片,炙麻黄、细辛,桂枝,陈皮,法夏,茯苓、生姜、大枣和 甘草组成.每日一剂,温分3服.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验案举例】
张某,男,63岁.患者咳喘反复发作已7年余,经检查诊为慢支,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症状表现为咳喘加剧1周,痰多色白粘稠,动则喘甚,胸阀,气短,心悸,微恶风寒,腹胀,纳呆,双下肢水肿,颜面口唇发绀,Z-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辩证为肺肾两虚,寒温痰饮阻肺,拟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止咳化痰,纳气平喘.处方:自附片l O g,桂枝20g,炙麻黄、法夏、茯苓、银杏,胡桃仁.生姜各15g,细辛8g,杏仁、苏梗、陈皮.炙远志,砂仁,甘草各l O g,大枣5枚。服方15剂后,咳喘已平,痰少色白易咯出,双下肢水肿消,余症消除。
【随证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以补气生阳;若便溏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生化气血;若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若呕吐者,加陈皮,半夏,以降逆理气止呕等。
【注意事项】生附子毒性较大,宜先久煎,宜先煎3小时以上,以不麻口为度.现多用炮附子代替生附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