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狝

 我是高山 2011-02-26
木兰,满语,意为“鹿哨子”,原本是捕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以桦皮或树木制成,长二至三寸,状如牛角喇叭。用嘴吹或吸,发出“呦呦”的鹿鸣之声,以引诱鹿类前来并将其捕获。    
     狝,(xian,音同“显”),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秋天打猎”。春秋《左传》中说:“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清代“木兰秋狝”是一项国家大典。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设置木兰围场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一百三十九年时间里,共举行一百零五次秋狝大典,清帝几乎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同蒙古各部落汇合,“秋狝”不再是单纯的狩猎活动,而成为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秋狝”这个词应该是在某部清宫戏里,一直不知道这个词的正确写法,直到去了围场才认识“狝”这个字。
     古代的“秋狝”是用长矛、弓箭、投枪进行狩猎,而我们这次木兰围场之行,也是用我们手里的“长枪短炮”进行狩猎,不同的是我们的猎获的对象是绝美的坝上秋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