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藏北“无人区”

 小小红鱼 2011-02-26
神秘的藏北“无人区”

  唐召明

  前不久,国家科学考察队对藏北“无人区”进行了科学考察,我作为随队记者,在“无人区”生活了近一个月。
  踏上风雪弥漫的青藏公路,奔向世界屋脊,我的目光投向了西藏高原西北部那片广袤、高寒、空气稀薄的土地——那里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羌塘草原无人区”。 
  天气变幻莫测 
  盛夏,驱车进入藏北草原“无人区”,眼前是无垠的草原。美丽神奇的羌塘,多么宁静、多么空旷、多么辽远!那矮矮嫩嫩的小草铺满大地,像一片片绿茵茵的地毯;那斑斑斓斓的邦锦花,白的、黄的、紫的、红的,像是巧手的姑娘在地毯上绣刺的图案;皑皑的雪峰映衬着蓝蓝的天空,显得那么纯洁;蜿蜒的溪水静静地流淌,是那么安详;偶尔遇到几群牛羊,犹如天边浮动的云裳。
  盛夏的藏北草原,绿草如茵,鲜花怒放,人们却穿着厚厚的棉衣,遇到阴雨天气,或早晚出门,要披上老羊皮大衣才能抵御逼人的寒气。
  气象部门解释说,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则要下降0.6摄氏度,即使是盛夏酷暑,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气温一般也只有10摄氏度左右。可是,这还不足以说明为什么花红草绿与穿棉衣两种现象在藏北草原并存。
  这要从高寒缺氧方面寻找答案。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空气中含氧量大约只相当于海平面的1/2,人从平原来到高原,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没有足够的氧气,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就要受到严重影响。氧气对于人体犹如能源,能源缺乏,人体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释放的热能必然大大减少。因此,在缺氧状态下,人往往感到内心发冷,就是这个缘故。
  如果说严寒缺氧是高原的特点,那么气候多变则是羌塘的性格。在那里,我们多次领教过藏北草原气候的狂放不羁。有一次,我们正在灿烂的阳光下欣赏草原的美景,空气清新的草原飘着淡淡的花香,瓦蓝瓦蓝的天空一尘不染,习习的清风,暖暖的太阳。突然,狂风大作,阴云密布,转瞬间倾盆大雨夹着冰雹笼罩了草原,四周茫茫一片。我们脚边清清的小溪一下子灌满了水,滚起浑黄的波浪。我们赶紧找地方避雨,没想到一片乌云飘过,头顶上又出现辽阔的蓝天,雨已经无影无踪了。这就是羌塘的脾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风,喜怒无常,难以捉摸。晴朗的夏日,草原充满诗意,严寒的冬天,常常刮起可怕的狂风,有时暴风会把羊群卷进湖泊里。当草原的夏季到来时,羌塘是动物的乐园;当大雪覆盖草场的冬季来临,它常常成为恐怖的“死亡之国”,牛羊没草吃,互相撕扯身上的毛充饥,有的牲畜和野生动物冻饥而死,暴尸荒野。
  藏北草原变迁:
  有人——无人——有人
  这里所说的藏北草原“无人区”,其实是有人的,不过人烟稀少而已。那么,为什么称它“无人区”呢?说来也简单,因为那里经历了从有人到无人,又从无人到有人的历史变迁。现在的“无人区”里不仅有人生活,而且日见繁荣,但因为历史的原因,人们仍习惯称它“无人区”。
  藏北“无人区”,主要是指那曲地区双湖草原和尼玛草原(原为文部草原),那里有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海拔约5000米,周围环绕着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雪峰林立,气候恶劣。解放前,西藏三大领主制造种种谎言,把双湖和尼玛草原描绘成阴森恐怖的“鬼地”,甚至不准牧民越过扎加藏布江进入“鬼地”。牧民心中有数,“鬼地”虽然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可是它远离拉萨、那曲,可以躲开三大领主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许多牧民把“鬼地”看成“自由王国”,在那里游牧生活。
  然而,旧西藏是没有“自由王国”的。当时,民族纠纷连年不断,“无人区”里常常发生械斗,许多牧民无辜丧命。新疆和阿里地区的土匪也是经常窜到“无人区”烧杀抢掠。人数不多的牧民在“无人区”难于立足,许多人被迫南迁,“鬼地”又成了被丢弃的土地,一度形成了大片真正的无人区。双湖草原深处无人涉足,尼玛草原也人迹罕见。
  1976年,5000名牧民赶着52万头牲畜进入尼玛、双湖草原,沉睡的草原终于苏醒了,“生命禁区”重新有了人烟。20年来的艰苦开发,使“无人区”成为一片兴旺发达的新牧区,建起了居民点、村镇、学校、商店、医院、影剧院,有了卫星地面站,牧民在自己家里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无人区”再也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鬼地”,它打开了大门,敞开了胸怀,迎接了来自全国各个角落的客人,其中有建筑工人、各种工匠、商贩、科学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电影工作者——“无人区”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野牦牛:野生动物的“将军”
  藏北草原“无人区”幅员辽阔,水草丰美,是迄今地球上尚存的极少数几块自然生态保持完好的大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动物园。据科学工作者考察,青藏高原生活着200多种兽类、500多种鸟类,其中100多种珍禽异兽就栖息生活在这里,如国家一类珍贵动物黑颈鹤、野牦牛、野驴、雪豹等。驱车行进在“无人区”,常常还可以看到大群的藏羚羊、野驴和汽车赛跑。如此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国内实属少见。
  藏北草原不愧为野生动物的王国,而野牦牛可以说是这个王国的“将军”了。
  野牦牛是藏北草原最有气魄的野生动物,体魄强健硕大,体重差不多是家牦牛的两倍,有的可达1000公斤,肚子下长着厚厚的长毛,走起路来像战袍一样摆动,好不威风。据说野牦牛的舌头很厉害,舔谁一下,连皮带肉要被揭掉一层。当年,双湖草原的开发者坐一辆解放牌汽车,在草原上和一头野牦牛相遇。野牦牛瞪着圆圆的双眼怒视着这从未见过的“怪物”,看到汽车开动,以为要进攻它,野牦牛的野性发作,一低头,把卡车尾部掀了起来,汽车后轮悬了空,车上的人吓得大喊起来。
  说起野牦牛的凶猛令人胆寒,在“无人区”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前些年有一名猎手不遵守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开枪打伤了一头野牦牛。狂怒的野牦牛向他猛冲过来,那猎手落荒而逃,看看追得紧了,他丢下猎枪,野牦牛用大蹄子踏了几下,踩了个稀巴烂;他又丢下自己的帽子,野牦牛又踩烂他的帽子,无计可施,他一边跑一边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丢掉,丢一件,野牦牛踩一件。最后他赤条条地钻进一个大石头的夹缝里,才幸免一难。这次惊险的遭遇教育了那个猎手,从此再也不敢招惹这庞然大物了。
  藏北要建野生动物乐园
  野生动物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少数进入“无人区”游牧民和定居的牧民进行捕猎在所难免。不过,藏北牧民通常在一定的范围内行猎,真正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的商业性或娱乐性猎杀在羌塘是不存在的。1989年中国开始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黑颈鹤、野牦牛、野驴、雪豹等均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91年初,原中国林业部决定,将20万平方公里的藏北羌塘建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并颁布了自然保护区的种种规定,还向群众散发了藏文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册子。此后,少数牧人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也得到遏止。最近经国家批准,这个西藏野生动物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又得到了更为严格的保护。
  前不久,有两位外地牧民途经申扎县,因不懂而误拾了两枚黑顶鹤蛋,结果被罚掉两头牦牛。假如情节更为严重,例如枪击黑顶鹤,那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据专家估算,这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建立后,藏北“无人区”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乐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