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遭此重伤,是上天警醒你我耳!”——我读《封神演义》之六十七 - 先贤论艺 - 归元艺术

 洪微十方 2011-02-26
“遭此重伤,是上天警醒你我耳!”——我读《封神演义》之六十七
作者:和而不同    来源:和而不同博客    更新时间:2009-11-25 12:56:39    浏览次数:270

苏护虽然贵为国丈,但却是个有正义感的君子。他并没有因女儿妲己受宠而失去独立的政治立场

实在是个难得人物。

苏护被纣王派去征讨西歧,非其本意,只是不得已罢了。但苏护的伟大在于他知晓大义,且不以个人利益或自己身份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他想借着这次机会弃暗投明,但却遇到一个不小的麻烦:部将郑伦竭力效忠纣王,无形中对苏护来说,是一股掣肘之力。但苏护又看到郑伦不是那种利益小人,而是耿直无私的良将,只是被狭隘的忠君观点所蒙蔽,便一直想点化他。

果然,郑伦在与西歧军的对垒中负伤。“苏侯见郑伦著伤,站立不住,其实离当。苏侯借此要说郑伦,乃慰之曰:‘郑伦,观此天命有在,何必强为前闻天下诸侯归周,俱欲共伐无道,只闻太师屡欲扭转天心,故此俱遭屠戮,实生民之难。我今奉敕征讨,你得功莫非暂时侥幸耳。吾见你著此重伤,心下甚是不忍。我与你名为主副之将,实有手足之情。今见天下纷纷,刀兵未息,此乃国家不祥,人心、天命可知。昔尧帝之子丹朱不肖,尧崩,天下不归朱而归于舜。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崩,天下不归商均而归于禹。方今世乱如麻,真假可见,从来天运循环,无往不复。今主上失德,暴虐乱常,天下分崩,黯然气象,莫非天意也。我观你遭此重伤,是上天警醒你我耳我思:‘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不若归周,共享安康,以伐无道。此正天心人意,不卜可知。你意下如何?’

苏护不是唆人作乱之徒。他对郑伦的爱护是明明白白的。应该说,他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来教谕郑伦的。他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天运循环”,天下当以有德者居之。而纣王失德背道,天已弃之。各路诸侯纷纷归周。“此正天心人意,不卜可知”而且,闻太师“屡欲扭转天心,故此俱遭屠戮,”本身就是“天心人意”的最好证明。

苏护的话一点不错。此刻的郑伦与闻太师一样,都属于逆天强为之举。郑伦逆天而为,必遭惩罚;但他忠勇无私,只是执迷不悟,所以仅受重伤,不至于死。很明显——这就是上天的意图:逆天之举,罪在不赦。但若取了郑伦性命,又等于否定了他改悔的机会;可不重加惩戒,不让他吃点苦头,他根本不会明白自己的过失,还会痴迷到底的。所以,上天施以伤痛,又借苏护之口,点破机关:“我观你遭此重伤,是上天警醒你我耳

看到这里,我常常感慨:天道无处不在,随时呈现于你我之间。只是常人或执迷个人利益,或执著自我观念,从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举一句常人“套语”: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么,究竟什么算“识时务”呢?

在我看来,“识时务”就是“知天道”,而不是随波逐流,或所谓揣摩领导同志的意图——那恰恰是蠢人之所为

郑伦拒不接受。他认为:“君侯此言差矣!天下诸侯归周,君侯不比诸侯,乃是国戚;国亡与亡,国存与存。今君侯受纣王莫大之恩,娘娘享宫闱之宠,今一旦负国,为之不义。今国事艰难,不思报效,而欲归反叛,为之不仁。郑伦切为君侯不取也!若为国捐生,舍身报主,不惜血肉之躯以死自誓,乃郑伦忠君之愿,其他非知也。

仔细分析,对苏护归周的一番评点,透露出了郑伦基本的人生观:深受恩,也就意味着不可负国。这番话看似针对苏护,其实也是郑伦自己人生选择的原则:既然食君之禄,就要忠君之事。至于这个“君”是不是明君,则不在考虑之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观念在这里,明显的流露出其“功利至上”的文化内涵来。我们总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都知道为利卖国者是小人之辈,但却不知道那些为利爱国者(严格的说,不是爱国,而是爱君王)也属小人之流

因为真正的君子以义废利,而真正的小人以利废义!郑伦以狭隘的忠君观念排斥了国家和百姓的大义!

对此,苏护之子主张“将郑伦生擒进城,看他归顺不归顺,任姜丞相处治”,但苏护还是给他留下最后的机会:“郑伦也是个好人,必须周全得他方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