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初中生地图能力的培养

 昵称5392687 2011-02-26

浅谈初中生地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东山县苏峰中学 林雯玲  发表时间:2009-7-8 8:57:36  来源:东山县教育网  访问次数:873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图表数据并绘制图表,能运用地图简单的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地图能力的目标要求。但对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看到地图就害怕,不知道从何下手。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初中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地图能力的培养

  阅读地图,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颜色、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得各种地理知识,并能从地图上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1.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重在教他们阅读的方法。

  例如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先引导学生熟悉图例,即图中各种颜色代表的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从整幅图上观察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从而得出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大的结论,接着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地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是哪些地方,人烟稀少的又是哪些地方?经过这种逐渐深入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利用地图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知识,可分析出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  2.训练学生绘图、填图的技能,养成动手习惯,充分发挥《地理填充图册》的实用性。
  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经常看图、用图,积极从图中查找教材中所述的各种地理事物,并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地点、规律等内容,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地图中,变文字内容为地图语言,丰富地图的内涵,增强学生对地图符号的理解,课堂上借助《地理填充图册》完成教学目标。

  如讲授“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时,先出示《欧洲西部》挂图,通过指图,引导学生读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然后请学生在《地理填充图册》第18页上,填出周围的海洋,说出周围的海洋,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并填写在填充图上;再指图个别提问,检测填图结果;而后提问:广阔的海域给欧洲西部带来什么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半岛、岛屿众多导致海岸线曲折、漫长,说明欧洲西部多良港,航运便利。通过读图、填图,让学生熟知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特点,并理解位置特点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通过这种教学活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养成学生的动手习惯,做到眼、手、脑并用,加强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地图意识的目的。

  3.循序渐进,遵循规律,加强学生的读图训练

  ① 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画出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强学生的印象。

  ② 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  ③ 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白纸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纸上独立填图,相互比较,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  教学中,教师通过长期的耐心的读图引导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习惯,形成地图思维,学会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为地图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4、构建心灵地图,提升地图意识。

  心灵地图是指地图表象、各种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在头脑中构成的表象。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灵地图进行形象思维。

  心灵地图的形成要靠:反复读图、用图,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理形象的感知。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利用相关的各种图示,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上找出规律,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浓缩。通过地图的反复使用,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材料,为心灵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打下基础;要加强以地图为重点的练习,加强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有助于心灵地图清晰、准确性的形成;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幅的图片、色彩及音像的刺激,加强地图图像的强化,也有利于心灵地图的形成。

二、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  运用地图,就是要掌握好与地图有关的知识,如经纬网的特点、比例尺的运算、海拔高度的测量、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的绘制等,用分析的方法,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的常用地图形式有:教学挂图、黑板略图、课本插图、《地理图册》等。新编初中地理(人教版)教科书的一大特点是图像形式多样,数量大,根据统计,新教材中有各种地理图像800多幅,包括各类专题地图、素描图、示意图、景观图、卫星图片及幽默漫画。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形式,形成图图联合的形式,不断的给学生以“图”的意识,以提高学生识别地图、运用地图等能力。

  1.让学生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地理事物中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幅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那里得到有效培养。

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讲授“我国降水分布”这一主题时,我充分利用《地理图册》中的四幅图来教学,以“中国年降水量”作为主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面色和“东南—西北”、“南—北”两条线上代表地区年降水量的对比;同时以“中国降水地区差异示意图”、“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四地区的年降水量柱状图、“不同地区景观图片”,分析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征,进而理解降水与地形、海陆位置、季风的因果关系,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2.加强图文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图文转换主要是指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变换。地理统计图在现行的初中地理课本中出现的较多,初中阶段常出现的地理统计图有柱状图、线状图、扇状图、饼状图。常用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降水量图”、“各洲人口比较图”;线状图包括曲线图和折线图,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如“地形剖面图”、“气温分布图”、“人口增长图”等;表示某些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常用扇形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绘制、运用、分析地理统计图表,学生通过分析表中地理事物的数据变化,并将数据绘制成图形,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动手绘图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活用地图的水平。




特别提醒:本文如有发表看法,仅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情感倾向。
上一条:2006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原创试题赏析
下一条:浅析农村初中政治科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