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策略 玩转高送转最好的方式是潜伏 如何能够避免在炒作高送转概念时成为“最后的接棒者”呢?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这个现象的发生,一来是因为没有信息优势;二来则是因为每年炒高送转具体的侧重点不同,投资者有时候很难把握变化的节奏。 “总的说来今年的主题是”三高一新“”,上述私募基金经理称,新是指次新股,今年次新股送转特别积极。在已公布高送转预案的30家公司中,有一半以上为次新股。 因为上市一年后,一些上市高管、股东持有的股份连续解禁,高送转能激活股性、活跃成交,如此一来,今后高管和原始股东减持时就会很容易。 近期市场转暖,普通投资者到底应该如何来把握高送转的机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潜伏”。 机构重仓成了风向标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主流机构资金在高送转类股票上已经布下重兵,因此投资者在参与高送转炒作时,机构是否重仓持有是一个重要指标。 以涨幅最大的华平股份为例,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几乎全部为新进成员,其中华夏优势与华夏复兴在去年四季度分别加仓63.62万股和10.49万股,分列第一和第六的位置。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两家证券公司,分别持有23.22万股和13.3万股,位列第二和第五。 不仅仅是国内的机构,就连QFII也对高送转概念投注了热情。日本第一券商野村证券旗下的两家QFII对华平股份也显得极有信心,分列公司流通股东榜的第三位和第七位。 参与“数字游戏”须谨慎 券商分析师称,当下A股市场对高送转题材的炒作已有些偏离实质,俨然成为一种数字“游戏”,因此投资者须理性对待。 该券商分析师还表示,次新上市公司都手握巨额超募资金,一方面为自己和广大的股东发放一些红包 ,另一方面也激活股性,公司当然乐此不疲。与此相比,有些高送转则属于资金故意炒作,更糟糕的是,机构与上市公司联手炒作,吸引普通投资者跟风接盘,目的是为了配合大股东和高管套现,或者是借机抬高机构解禁期快到但股价还处于破发或盈利很少个股的股价。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的原因千差万别,投资者在参与此类投资之时,还是应该尽量从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出发,找到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