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5年学习中医笔记 - 草根集---中医入门 - lewissnow888 - 和讯博...

 槐轩老人 2011-02-26
 
我顶 字号:

补肾祛寒治尫汤
补骨脂9-12克,熟地12-24克,川断12-18克,淫羊藿9-12克,炙山甲6-9g,防风10g,制附片6-12克(用到15g时,需先煎10-20分钟),骨碎补10-20g,桂枝9-15g,赤白芍各9-12克,知母9-15g,羌独活各10-12克,松节10g,地鳖虫6-10g,麻黄3-6g,苍术6-10g,威灵仙12克,伸筋草30克,牛膝9-15g,炙虎骨(或豹骨、熊骨)9-12克(另煎兑入)。
若虎、豹、熊三骨均购不到,可用透骨草20g、寻骨风15g、自然铜(醋淬、先煎)6-9g,三药同用,以代虎骨。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尫痹,肾虚寒盛证。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病。表现为关节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脉沉尺弱者。本方以《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川续断、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制附片壮肾阳,祛寒邪;熟地补肾填精,养肝益血共为主药。以骨碎补活瘀祛骨风;淫羊藿补肾阳,祛肾风;虎骨祛风壮骨;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搜散少阴、太阳经及肢体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共为辅药。又以防风散风,麻黄散寒,配熟地可温肌腠;苍术化湿,赤芍活瘀壮筋骨,知母滋肾清热,穿山甲通经散结,地鳖虫活瘀壮筋骨,伸筋草舒筋活络,松节通利关节共为佐药。其中赤芍、知母、地鳖虫兼具反佐之用,以防温药化热。牛膝益肾并能引药入肾为使药。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黄10g;瘀血明显者,加红花10g,乳香、没药各6g,皂刺6g;腰腿疼痛明显者,可去松节、苍术,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克,并加重川断、补骨脂用量,吃药时再嚼胡桃肉(炙)1-2个;肢体僵屈者,可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苡米30-40克,木瓜9-12克、茯苓12克、白僵蚕9-12克;脊柱僵直,弯曲变形者,可去苍术、牛膝,加金狗脊40克、鹿角胶9g(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蚕12克,羌活改为12克;关节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并且可再加草乌6-9g、七厘散(每次1克)随汤药冲服;舌苔白厚腻者,可去熟地,加砂仁5g、藿香10g;中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麦芽、焦神曲各10g;出现热象者,可减少桂附用量,加黄柏10-12克、秦艽15-20g,把熟地改为生熟地各15g,或生地20g。
注意事项:1.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不可仅服几剂即改方。
服药2-3个月(或更长),收到显著效果后,可将此方2-3剂,研为细末,每次服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长期服用,以防复发而渐达痊愈。
经验体会:本方以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后世方虎骨散加减变化而成。因为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是肾虚,寒湿之邪深侵入肾(肾主骨,故骨质受损)所致,所以药方的特点也是突出了补肾祛寒这一治本大法。方中虽然用了不少温热散寒、疏风化湿之品,但因有熟地、白芍、知母滋肾养血,而体现了前人“疏风勿燥血”的理论;配有知母、赤芍、地鳖虫性寒清热,又体现出“祛寒勿助火”的治疗思想。方中药味虽多,正韩信用兵多而不乱,主辅佐使,作用分明,相须相使,配伍巧妙;以治本为主,兼顾其标,辨病辨证,整体治疗。所以病人服药后,不仅肢体关节肿消痛减,更重要的是全身气力增加,面色润泽,活动能力增强,非一般祛风湿药所可比拟。
健脾温肾汤
党参15g,生黄芪15g,仙茅10g,仙灵脾15g,狗脊15g,川牛膝10g,茯苓15g,菟丝子15g,补骨脂10g,鹿角霜10g,车前子15g(包煎),砂蔻仁各10g
健脾利湿,温补肾阳。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消退后,蛋白尿长期不消,同时有畏寒肢冷,腰脊冷痛,气短乏力,纳差腹胀,下肢发沉或稍肿,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体胖大质淡嫩有齿痕、脉象沉弱等,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者。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如加用生地、丹皮者,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4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总量约200-300毫升即可,每日一剂。畏寒甚者,可加制附片10g、桂枝10g;乏力气短甚者,参、芪可加至30克,或加红参6g(另煎兑入)。水肿明显者,加防己30克、制附片15g;大便溏泻较著者,加肉豆蔻10g、五味子10g;小便清长明显者,加复盆子15g;有瘀血加丹参30克、泽兰10g。
体会:脾肾阳虚在肾病综合征有水肿时比较多见,治宜温阳利水。水肿消退后有的病人仍有脾肾阳虚见证,故可用本方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用激素者,多见化热,但在激素减量后期,亦可出现脾肾阳虚表现,也宜用本方。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水肿而属脾肾阳虚者比较少见,亦用是方。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脾肾气虚进一步发展则可转变为脾肾阳虚。本方以参、芪、茯苓、砂蔻仁、车前健脾渗湿;二仙、菟丝、补骨脂、鹿角霜温肾固涩;狗脊、牛膝强肾壮腰膝,共奏健脾温肾之效。畏寒甚者,可加制附片10g、桂枝10g;乏力气短甚者,参、芪可加至30克,或加红参6g(另煎兑入)。水肿明显者,加防己30克、制附片15g;大便溏泻较著者,加肉豆蔻10g、五味子10g;小便清长明显者,加复盆子15g;有瘀血加丹参
30克、泽兰10g。
体会:脾肾阳虚在肾病综合征有水肿时比较多见,治宜温阳利水。水肿消退后有的病人仍有脾肾阳虚见证,故可用本方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用激素者,多见化热,但在激素减量后期,亦可出现脾肾阳虚表现,也宜用本方。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水肿而属脾肾阳虚者比较少见,亦用是方。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脾肾气虚进一步发展则可转变为脾肾阳虚。本方以参、芪、茯苓、砂蔻仁、车前健脾渗湿;二仙、菟丝、补骨脂、鹿角霜温肾固涩;狗脊、牛膝强肾壮腰膝,共奏健脾温肾之效。
佛耳草汤
佛耳草15-30克,蕺菜15-30克,炙地龙12克,炙百部12克,车前草15g,川陈皮9g,炙甘草9g。
若寒甚者,加麻黄9g、紫苏9g以解散风寒;热甚者加葎草15-30克、半边莲15-30克清热解毒;湿甚者加苍术9g、川朴9g燥湿健脾;阴虚者加沙参15g、麦冬15g养阴清肺。
日本丹波元简《救急选方》载有“烟毒发热,咳嗽大作”方:麦冬、花粉、知母、栀子、苏子、黄芩、蒌仁、枇杷叶、甘草。煎成去滓加砂糖一两。余常用上方治因吸烟引起之咳喘、胸闷并确诊为肺气肿患者多人,皆有良效。原方无方名,无药量,经治既多,因予定名并厘正药量如下:
消毒止咳饮:治长期吸烟,咳喘胸闷,口舌干苦者。
麦冬15g,花粉15g,知母10g,山栀10g,苏子10g,黄芩10g,蒌仁10g,枇杷叶10g,甘草5g。
每次用水500毫升,煎至约250g,共煎两次,混合,过滤去滓,加白糖30克,分两次温服。
补中益气汤擅治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之证,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剂:方用甘温之品升其阳气,以达阳春升生之令,其中黄芪补益肺气,肺气有权则卫护皮毛而实腠理,自汗叮止。元气不足,气促懒言,补之以人参。心火过甚,烦热内生,泻之以汁草。白术健脾,当归和血,陈皮调气。升柴以清轻之质,引发胃气上腾而复归本位。全方能  益脾肺之气,散在表之寒,升下陷之阳。适用于脾肺气虚而见发热、自汗、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咣便溏、脉洪虚软、舌淡苔    白等证。亦可治疗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及诸清阳下陷之证。故此方属于温而兼燥,补而兼升之剂。
  【注意】 阴虚内热者忌用。
【处方】 大青叶板蓝根 金银花 连翘   栀子   牡丹皮    黄芩   淡竹叶   地龙  重楼 柴胡   白薇
  【功能与主治】 疏风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目赤,
咽喉肿痛,痄腮,喉痹。
【处方】 熟地黄    208g   鸡血藤      140g  淫山藿        140g     
    骨碎补       140g   狗脊(盐制)140g  女贞子(盐制) 70g     
  肉苁蓉(蒸) 140g   牛膝         70g  莱菔子(炒)   70g 
 【功能与主治】 补腰肾,强筋骨,活血,利气,止痛。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腰椎炎),颈椎综合症,骨刺等骨质增生症。 
赭石   750g    夏枯草    300g    法半夏    300g  车前草    300g  功能与主治】 潜阳镇肝。用于内耳晕症,头晕,目眩症
【处方】 海螵蛸(去壳) 白矾(煅) 延胡索(醋制)     白及     甘草
功能与主治】消炎生肌,制酸止痛。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胃窦炎。
乙肝方:黄芪  白花蛇舌草  绵茵陈 金钱草  党参蒲公英   制首乌 牡丹皮 丹参  茯苓 白芍   白术 川楝子  
【功能与主治】 调气健脾,清热利胆,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属湿热内蕴、肝郁脾虚、气虚血瘀证者,急性肝炎属此证者亦有一定疗效
透斑解毒汤系《通俗伤寒论》方,原方为连翘、薄荷、牛蒡子、蝉衣、淡豆豉、葱白、大青叶、桑叶(以野芦根、解西河柳煎药),
恶疮方:蜂房1个,将明矾粉适量放孔中至满,然后在铁锅中烤干,研末,蜂蜜适量调膏涂治恶疮甚效。”
梅毒方    
  采鲜准牛膝全草一大捆,洗净后揩去水,打取自然汁,每日饮服一大碗,直至痊愈而止。”其兄如法服之,加以善自珍摄,竞得根治焉。
金莲稳步膏, 治妇人脚指缝坏痛。
 黄连, 黄柏, 黄丹, 荆芥[微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 掺脚指缝内, 布扎缚, 自然平稳不痛。
一、当归补血汤
功能:益气养血、固崩止漏。
主治:妇人经行过期不止,经血淋漓,崩中漏下。
药物组成:党参12g  当归9g炒白芍12g木香4.5g  制香附6g  生地炭12g藕节炭12g川断12g狗脊12g  玫瑰花1.2g  震灵丹12g(包)
加减法:出血严重者可加入阿胶烊化后冲服,腹不痛者木香、香附亦可酌减,腰不酸者川断、狗脊可去。
    孟城按:先生使用此方时,极少不用木香、香附、川断、狗脊,盖因妇女多见腰脊酸软一症,故常用川断、狗脊。至于木香、香附,先生曾曰:“人身血贵流通,调经当以行气为主,古人云‘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即是固经止漏之剂,亦不能一味收敛止血,必兼行气方是正法,始不至有经止瘀留之弊。”师治崩漏用以止血者常为生地炭,藕节炭而不用他炭。生地补而性凉,藕节涩而兼通,此二味常与震灵丹同用。妇人经行将净,经血淋漓不断者,用震灵丹(12g)布包入煎,止血净经颇具卓效,然经行伊始者无效,是谓“避其锐气,击其堕归”者也。  先生于妇科方中恒用玫瑰花,余举以问焉,师曰:“玫瑰花不仅疏气,而且行血,妇科病以凋气血为先,故常用此品也。  如病妇素来大便不通者,则易以月季花,因月季花破血通经, 兼能通便,常用量为4.5g。”
二、加减桃红汤
功能: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经前腰酸腹痛,经行不畅,或瘀滞内阻之经水淋漓不止。
药物组成:川断12g  狗脊12g  当归9g  川芎9g桃仁12g红花6g木香4.5g制香附6g丹参12g鸡血藤12g玫瑰花1.2g
加减法:月经闭阻者,三棱、莪术(各用15~30g)、留行子、茺蔚子、赤芍等可加入。胞宫不温者仙灵脾、阳起石、紫石英等又可选用。若下元虚寒较甚者,肉桂、干姜更宜益人。腹中胀满者,须兼乌药、娑噜子。
孟城按:方中川芎一味乃先生极为善用之品,曾谓余曰: “此物少用则升散行血,能治头目疼痛,常用量为2.4~4.5g。用其一般剂量(9g)则善能调经,行气活血两兼其功。重用 (15g)则反能收缩子宫,减少出血量。”又先生常重用川芎以治孕妇胎位不正,加入安胎方中,每收良效:
卵巢囊肿之成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法则: “此病之得,多在经期行房或房事后不慎受凉,下焦阳气被郁而不运,遂至气滞、瘀凝,结成瘕块。本病以祛瘀消炎为治则大要,佐以舒肝和气、发育子宫。阳起石、仙灵脾、紫石英等俱为发育子宫之品。如方中加入当归、怀牛膝温补肝肾而流畅   血分,其效更速。至于山甲、牡蛎等软坚通络之品,可根据病情选用。方中败酱草如若缺货,可以紫花地丁代用,但地丁之功效不如败酱为优。治本病须注意大便通畅否,便秘不通者以通便为要着,便畅则肠中积垢俱去,经络易于畅达而癥块易除也。故方中每用蒌仁、生大黄,如饯以枳壳则更好。治此病  时不能强行攻破,只可因势利导。每当月经临行之时,须重用  行气破血之品,经血以多行为佳,血通则瘀去,瘀去则病消。” 
  方中用桃、米仁之意,先生曾释曰:“卵巢囊肿必有瘀血留体,用桃仁意在通瘀消肿。而卵巢既有囊肿,必至阻塞不通,体内分泌物(多为粘液)必积滞其间,故用米仁以消之。”
按:本方与加减桃红汤为姐妹方,同为治疗月经不调之主方。本方侧重疏肝解郁,而加减桃红汤则侧重活血祛瘀。此两方及当归补血汤为先生临证时使用频率最高之方剂。先生曾谓其临证时所诊最多之证为经前乳房胀痛而有块,少腹两侧作痛不舒,经净则诸症如失。患者多婚后八、九年仍不育,治以逍遥散合调经之品加减(即本方),肝舒经调则自能受孕。
      临床亦可见到血热瘀滞型月经不调,证见经行先期,经前或经后腹痛,按之痛甚,经行量多色赤或紫,唇红口干,心烦失眠,尿黄便秘,脉象弦数,舌红苔黄。治当凉血活血以调经,先生常以生地、赤芍、丹皮、元胡、当归、川芎、红花、制香附、炙甘草等出入为剂,但先生未拟定处方,因而附志于此。
     五、止带方
  功能:清热凉血、化湿止带。
  主治:白带
 药物组成:白薇12g藕节12g扁豆花9g玫瑰花 1.2g
加减法:黄带加椿根皮9g、粉萆薢12g;赤带加银花炭12g、生地炭12g或加茜草炭、贯众炭。腰酸加川断、狗脊。纳差加焦六曲。预防子宫癌加土茯苓30g、鬼臼12g、龙牡各30g。
  按:本方为先生临证治疗带下之方,不论证之寒热虚实,随证加减,皆可应用。据先生经验,患者如见带净则经至,经净则带下现象,宜认真检查,须防宫颈癌。先生平素并不单独为病人治疗带下,而常于治疗其他妇科病之对症处方中,合入本方,病愈带净,一举两得。
    侍诊时余曾就方中使用扁豆花,举以请益。师谓扁豆花不仅善清湿热,且有收敛作用,故白带频下者用之多效。
 
消肿跌打汤
   组方:桑枝30—50g、伸筋草30克,花椒15—20g,地骨皮30克,食盐(不少于)30克,荜拨20g,陈皮6g,皂角一个。
   说明:本方价格便宜,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及固掌等作用,为良好的铁掌汤,外洗此汤,再练铁掌,十天即可打开红砖。
   用法:煎水,烫洗。每剂可用三日。
   病例:罗根,男,25岁,好习武,乱练铁沙掌,致使手掌红肿疼痛,数日未解。于1996年5月28日来诊,处以“消肿跌打汤”并纠其不正之铁掌练功式,于6月2日愈,并于6月10日掌能开红砖一块。
   二、跌打神效丹
   组方:骨碎补、川断、没药,  (醋炙)自然铜、生地、川芎、白芍,当归、乳香、人参、桂枝、牛膝、白芥子、丹皮各3g,血竭、儿茶、无名异、甘草各2g,朱砂,薄荷各1.5g,马前子1克,木耳6g。
   用法:炼蜜为丸,米汤送服,以上为一日量,分两次服。可适量饮酒。
   功能:补气补血,通经活络,去瘀止痛,壮筋接骨。
   主要用于:跌打伤,骨折,排打。
   偏枯健全汤方
党参9~24g茯苓9g橘红6g胆南星4~9g炙远志6~9g石菖蒲3~6g钩藤15~30g秦艽9~15g石斛9~15g防风6~9g红花3~4.5g炙草1.5~3g鲜竹沥l~2支(冲服)
记忆口诀:偏枯健全汤,苓橘南星党,菖远钩艽斛,沥草红花防。
以治中风偏瘫中气虚而兼痰热、风邪阻络者,方中重用党参以   建中气而健脾胃,脾胃健运则痰浊易化。茯苓、橘红、胆星、竹沥以化痰通络。远志、菖蒲开心气之凝而出音声。秦艽、防风    祛经络之风而达四肢。钩藤专清厥阴风木,潜其阳气。红花独理血液之滞,助熄风邪。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均有职     司,惟有石斛一味,似属多余。尤在泾曰:“类中风者,风自内生,肝脏之厥气也。肝之生气暴而病速,肝气既厥,诸气从之。诸液又从之。诸气化火,诸液化痰,辐凑上焦,流涩经络,如风雨之骤至,如潮汐之骤涌不可当也。”尤氏明确指出此证生于肝气暴厥,气升火逆,聚液成痰,阻滞经络隧道之间。液既凝而为痰,其液必伤,脏腑经络自然燥涩。津液能渗灌诸窍及关节,具滑利濡润之功,气血乏津液之润滑,必碍于运行。若津液不充,欲其肢体之速愈实为不能。又津液参与人体精液及血液之化生,精血枯涸,欲其丰腴肌体并使运动自如者,亦不可思议!是以方中必加养阴生津之品。然患者元气衰颓,脾胃不健,而投以滋腻,易致药伤。惟石斛凛清虚纯洁之质,无有此弊。且胃为津液之海,胃津足则五脏六腑皆得其灌溉流益。又肾为水脏而主精,肾精充则生生之机运行不息。石斛入胃生津,入肾滋液,无有过其右者,故独选石斛入于方中。
   至于秦艽、防风两味祛风之品似属不轻,真中风为外风乘虚袭入机体,固当祛风之法。而类中风为风自内生,多为肝肾阴亏,厥阳化风,治当涵育滋填,潜镇摄纳,何得亦用风药?徐灵胎曰:“凡古圣定病之名,必指其实。名曰中风则其为病属  风可知。既为风病,则主病之方必以治风为本,故仲景候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及唐人大小续命汤,皆多风药而因证增减。盖以风人经络,则内风与外风相煽,以致痰火一时壅塞,惟宜先驱其风,续清痰火。而后调其气血,则经脉可以渐通。”徐氏之法为分段治疗,层次分明可师可法。而余则将祛 风、消痰、清热、益气之品杂于一方,以求简易。
眼斜之症,属风邪中络范畴。昔贤不乏精辟论述,如石顽曰:“风淫则血液衰耗,无以荣筋,故筋脉拘急,口目为僻。”石顽又曰:“《灵枢》云:‘足阳明之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按左寒右热,则左  急而右缓。右寒左热,则右急而左缓。盖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阳气不得宣行故也。又《金匮》云:‘极寒  伤经,极热伤络,则知经受寒而急,则络必热而缓。即《素问》  大筋软短,小筋弛长之谓也。”、“至于用药,宜润燥则风自息,  古法用大秦艽汤,今改用十全大补尤妥。”石顽论僻之病因病机,引经据典,颇具至理。左右寒热,及寒伤经、热伤络,经受寒而急则络必热而缓等诸说,发遑古义,融会新知。用十全大补汤润燥熄风,亦别具慧眼,远胜一味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之法。盖此病虽可由寒热等邪引发,而其致病之因,多由气血亏损,经络空疏,肝风痰浊乘虚袭人络中。故纯用祛风辛燥固非,一味温补亦未为善法。当以调养气血之中,结合化痰通络、清肝熄风,始为完备。余凡遇此症,每以圣愈汤加味而获效,故制为“圣愈正容汤”方。凡服此方者,愈期多在三至四周之间,愈后绝无后遗症状。
附:圣愈正容汤方
生黄芪24g党参15g熟地12g当归9g炒白芍9g 川芎3g  防风9g秦艽9g鲜竹沥1支(冲)  钩藤15g(后入)红花1.5g甘草1.5g
记忆口诀:正容汤从圣愈裁,艽防花草钩沥栽。
此方益气养血,疏风化痰。若因肝阳上亢者则宜平肝潜阳,熄风镇静。如缘其他原因致病者,仍须对证施治。即使确为本方证候,亦须据其脉证,随证加减深入钻研,便知此方有出神入化之妙,不仅方意周匝,而且辨证奇特而精确。盖余之病原属感受寒湿,失于表解,腠理闭塞,邪留不去。误用疏肝行气之药,而余体质原本肝肾不足,且素多抑郁,香燥行气则愈伤肝肾之阴,引动久抑之气火,则心肝之热骤炽,而郁抑之气勃然横逆矣。心肝热则灼津为痰而神识昏愦,气机逆则克犯脾土而成瘕聚。虽自觉症状之中以腹中气块撑动最为主要,而其治法,必以清心化痰、柔肝开涤为要务。
盖肝木得养则气逆自敛,心君宁谧而神识清泰。故不治其气而气自宁,不清其火而火自静。神哉乎,宜其药到而病去如归也。痰热消、肝木平、心火降、肾水升,一身之气机协调畅达, 何虑气块瘕聚之不愈哉!故全方侧重于清除心肝两经之痰热,兼以开窍安神。世谓中医理论之“活的灵魂”乃“辨证论治,”观此案治法益信而有征。然此等方法似不见于轩岐古籍,惟于晚清医书中偶可窥其端倪。此病之诊治亦见巢老先  生功力深厚非同一般。巢先生于女贞子、百合两昧之选用,亦极精到。盖余肝肾阴伤而心经内热,始由外感而涉及神明,故宜育阴清热养心安神,仿《金匮》百合地黄汤意为最合拍,而余肝肾虽亏而脾胃受戕,加之痰浊内恋不可更用地黄之滋腻,而先生用善于育肾阴、清虚热之女贞子以代地黄,虽平常一药之
   易,“而非老手不办也。”以治心肝热郁痰凝之癫狂病证,名为“镇肝涤痰汤”,方附于下:
   附:镇肝涤痰汤方
礞石30g珍珠母30g龙齿12g胆星9g郁金9g石菖蒲6g炙远志9g天竺黄9g鲜竹沥1支(冲)
记忆口诀: 镇肝涤痰礞珠龙,星金菖远沥竹黄。
肺痨四大主证(咳   嗽、咯血、潮热、盗汗)
 百合畅肺饮方:  太子参9g百合15g麦门冬9g五味子6g玉竹9g杏仁9g苏子9g枇杷叶9g(包)炙甘草3g
记忆口诀:百合畅肺草参萎,麦冬杏苏枇杷味。
  用治单纯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适应者颇众,余屡用有 效,故敢公诸同好。本病肺阴亏损、津伤燥咳,故以养阴生津、润肺化痰之百合为君,一药而标本兼治。玉竹、麦冬助生阴液,以滋化源;杏、苏、枇杷,降气消痰,以止咳逆;太子参益其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用五味子者,因痰逆日久,肺气易致耗散,宜乎稍佐酸敛之品。且本病以傍晚及清晨发作较剧,《类证治裁》云:“清晨咳为气动宿痰”,“黄昏咳为火浮于肺,当敛而降之,五味子、五倍子之属”,故于方中参入五味。统观全方,具益气养阴、润肺生津、消痰降逆、收敛止咳之功,深合于多数老慢支患者之证候及病机,倘能辨证确切,宜其投剂有应。
又方中太子参一味,改动宜慎,党参嫌其性燥,恐伤肺中津液而增病势,洋参沙参,虑其阴凝太过,恐全方乏气运擀旋之能而难行药力,要在详辨脉证而灵机变通也。
第一方:1990年2月22日起服至三月底,连续服用四十天。
生黄芪18g生地榆15g猪茯苓各12g蓬莪术8g制苍术9g生甘草18g蛇舌草30g陈皮6g佛手12g赤芍12g藤梨根15g红枣20g牡丹皮15g瓜蒌皮12g象贝母lOg明党参12g
 第二方:1990年4月1日起服至八月初,连续服用四个月。
  生黄芪30g党参12g焦白术15g甘草3g川石斛20g制黄精30g制萸肉5g鹿角霜12g仙灵脾9g  破故纸12g五味子lOg蛇舌草30g蓬莪术12g象贝母12g黛蛤散12g(包)  猪云苓各12g乌贼骨12g 炒丹皮24g红枣12g诃子12g
第三方:1990年8月5日起共服二十一帖。
生黄芪30g大党参各12g焦白术15g焦苡仁12g   鹿角霜12g蓬莪术15g牡丹皮12g猪云苓各12g广木香5g炒白芍15g破故纸12g绿梅花6g娑罗子12g青防风6g佛手片12g红枣20g甘草3g炒乌贼12g
简析:上三方中共有之药为:黄芪、党参、白(苍)术、茯苓、莪术、丹皮、红枣、甘草,具有健脾益气、清热散结之功,由之奠定凤氏癌症治疗之方药基础,前后三方,均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
   第一方侧重清热解毒、制癌与化痰散结,故方中重用蛇舌草、藤梨根、生地榆、瓜蒌皮、象贝母、赤芍等品,服用四十天,重创病灶,迅扫癌毒,实为治疗全过程中最关键之阶段。
    第二方减去藤梨根、生地榆、瓜蒌皮、赤芍等解毒抗癌之  品。仅留蛇舌草一味,可见肿瘤经前阶段之治疗已得有效控制,相对呈现正气不足,阴阳俱虚,故加入党参、白术、石斛、黄 精、萸肉、鹿角霜、仙灵脾、破故纸、五味子之类,以健脾胃、扶中气、补肝肾、调阴阳,据用药情况分析,患者当时应属阳虚为  甚,故温肾壮阳之品多于养阴之物。由此可见癌症患者之选方用药当以辨证为前提,确是阳虚,亦可适当投以温热助阳之品,不必以癌症内蕴热毒而肆用寒凉。
第三方于第二方中减去部分温肾药,而成益气健脾化湿,兼以温阳行气消癌之方。盖此时病势渐退,正气尚待恢复,将清热解毒以制癌肿之品全数撤去,以传统中药配成扶正祛邪同用之方,以为最后收功之治。
腹  痈   银花四两、白芥子三钱、甘草二钱
卷二:医论医理类:
 四、玉雪救苦丹的运用
    玉雪救苦丹见《良方集腋合璧》。主伤寒时行瘟疫,寒热头痛,胸闷髀疫,身热神昏,谵语气逆,疫涎壅塞,一切咽喉急证,小儿痧痘,时疹,急慢惊风.兼治痈疽发背,腋疽疗毒,无名肿毒等证。全方共48味药物组成,看似芜杂,实极谨严。它以麻黄、桂桂、荆芥、防风、豆豉、豆卷、柴胡、前胡、牛蒡子、桔梗、象贝、秦艽等药发汗解肌,疏风泄肺为君;以厚朴、茅术、白术、藿香、木香、陈皮、青皮、半夏曲、甘草、鹅管石、白螺丝壳等药燥湿散寒,化痰理气,和苏合香油、安息香、麝香、冰片等药开窍镇痉,辟邪祛秽为臣;以犀黄、廉珠、寒水石、石青、血珀、川连、连翘、赤芍、生军、天花粉、辰砂等药泻火清热,解毒定惊为佐;以枳实、枳壳、建曲、神曲、大腹皮、大麦仁、赤茯苓、茯苓皮、木通、车前子等药和中利水,导滞消枳为使。每粒潮重4.5g,晒干重3g。
    通过上述药物的配伍,此丸无苏合香丸的偏于温,无至宝丹的偏于镇,无牛黄丸、紫雪丹的偏于凉,独擅“开泄疏托”的胜场。凡伤寒时邪,湿通热伏,不能透达,因而壮热无汗,胸宇烦闷,神昏谵语,脉紧数,舌苔厚腻的证候,予苏合香丸则嫌其温,恐抱薪救火,助长热势猖狂;予至宝丹则嫌其镇,恐落井陷石迫使邪湿郁通;予牛黄丸、紫雪丹则嫌其凉,恐引寇入室,导致厥闭深沉。这时候,非玉雪救苦丹不为功,轻者半粒至1粒,重者2粒,真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灵效。
    程门雪对此丸曾有精辟的评价,他说:“玉雪救苦丹,治伤寒瘟疫,内外俱实,表里并闭不通,头身俱痛,寒热壮盛,无汗,烦躁无宁时,胸腹痞满,气塞,二便不行,神昏谵妄如狂,渴不多饮,脉紧数,浮沉皆有力,苔厚腻或黄白垢浊相杂者。服后得畅汗出,二便通,身热减,神清腹舒,则轻松矣。此丹治壮实人,表不开,里已结,湿不化,邪已陷者,颇有奇功,取汗尤捷.用之当者,得一身畅汗,病去七八矣”,又谓“牛黄、至宝、神犀大旨相近,独玉雪救苦丹乃大异,既不用羚羊、犀角,且其间清温解热药味亦少,分两既皆平均,则余药量多,温燥力大,清寒功浅矣。其意似重辛芳开泄,辟浊通结,与宋人所定辟秽瘴,解疫毒方颇相近,与后世诸丹丸类偏清温解热者,诚大异也。又似三消饮、防风通圣数等方意,寓解表通里,和中化蚀,清热开闭于一方之中,而稍重辛开为主,药味虽杂,分之亦有理解,此方用之得当,确有捷效,不可以其芜而忽之也。”
    玉雪救苦丹的适应证,必须是壮热无汗或汗出极少,脉紧数、弦数,舌苦白腻满布、或黄白垢浊相杂,体质比较坚实,湿痰素盛的初期患者,最属对证。它的“开泄疏托”的疗数机理,重点在发表以宣通闭塞的肌腠,通里以疏清郁遏的湿浊,肌腠能宣通,温浊得疏清,自然汗出邪达,热退神清。如温遏热伏,濒于逆传化火的,亦可和至宝丹,或清热、熄风、育阴的药物同用。倘壮热有汗,舌苔黄燥质绛,邪热已经化燥,或年老体弱,阴虚火旺之躯,决不是玉雪救苦丹所能合辙的。
    总之,运用玉雪救苦丹的前提,首症抓住热势、脉象、舌苔、体质等四个基本条件,但它的主要关键在于一个“汗”字,合与不合,取决于有汗与无汗。效与不效,亦取决于有汗与无汗。至于剂量的权衡,则体壮邪盛者每服一粒,分2~4次送吞;体弱邪轻的每服半粒.分2~3次送吞。或先服半粒,不验再服半粒,防药过病所。若2粒而病势仍未转机,或服丸后湿从热化,这就当考虑改易治疗方针了。
    伤寒本寒而标热,邪自肌肤侵袭.它的传变从六经。温病本热而标寒,邪自口鼻吸人,它的传变从卫气营血及三焦。寒温的病源和感受途径虽不相体,但是寒邪外客,始于太阳,太阳主一身之肌表;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卫亦是表。所以外邪的感受,无论属寒、属温、自肌肤、自口鼻,它由表入里的规律是一效的。新感如此,伏气在感受的最初也是如此,不过当时不即病,等到蕴发的时候,其病程传变便成为由里出表了。
 一、白疕(银屑病)
 刘某某,女,32岁
    初诊
 患银屑病8年余,皮损散发,四肢、躯干及头皮均可见黄豆粒大小皮损。时轻时重,曾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入秋以来,皮损有加重趋势,搔之有白屑脱落,基底潮红,并有新皮损发生。诊脉弦细滑数,舌红尖赤苔黄薄干。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小溲色黄,大便偏干,晨起口苦,唇干舌燥。血分伏热日久,治宜凉血化瘀方法。一切辛辣发物皆忌。
    荆芥6g,防风6g,生地榆10g,炒槐花10g,丹参10g,茜草10g,紫草10g,地丁草10g,草河车10g,茅芦根各10g,大黄1g,七付
    二诊
    药后未出现新的皮损,心烦梦多渐减,二便已调,血热未清,舌红脉数,仍用前法。
    荆芥6g,防风6g,生地榆10g,炒槐花10g,丹参10g,茜草10g,赤芍10g,白头翁10g,紫草1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草河车10g,大黄1g,七付
    三诊
    上方续服一月,皮损显著减轻,躯干四肢皮损已渐平复,头皮仍有散在皮损如小豆大。诊脉弦细滑数,舌红苔白,血分郁热非朝夕可以泄越,凉血化瘀仍以为法,更须谨慎口味,以防死灰复燃。
    荆芥6g,防风6g,白芷6g,生地榆10g,炒槐花10g,丹参10g,茜草10g,茅芦根各10g,紫草10g,赤芍10g,焦三仙各10g,大黄1g,七付
    上方加减续服2月,皮损完全消失。嘱其谨口味,慎起居,以防复发。
    [按]:白疕,俗称牛皮癣,即现代医学之银屑病,为皮肤科之顽症。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其属血分伏热,发为肌肤皮损。故当治以凉血化瘀之剂。又必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海产品及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以防其热增故也。若果能严格忌口,并坚持正确的中医辨证治疗,根治此病还是有可能的。
后人通过研究其原文,提出仲景治虚劳尤重脾胃肾。如李克光主编之《金匮要略讲义》云:“虚劳病在治疗上的特点,从篇中整个内容来看,对五脏虚劳重视脾胃肾,治法上重视甘温扶阳《理虚元鉴》一书,倡“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仲景曾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沈金鳌说:“肺主气以下降生水,输于膀胱。肺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
刘河间说:“结核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须溃发,但热气散则自消。”钩藤30克,地龙13g,香橼10g,佛手10g,枳壳10g,木瓜10g,连翘10g,赤芍10g,丝瓜络10g,桑枝30克。连进4剂
附:
《辨舌指南》云:“有微蓝而不满舌者,法宜平肝、熄风、化毒。”
六极据《巢氏病源》载为:“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痛,不可以主,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赢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嗡嗡然内虚,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
又如七伤,《巢氏病源》亦有两义:第一义为“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 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卒。”另一义为:“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气逆伤肝,肝伤血少目暗;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善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怒恐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第一义侧重下焦及肾精亏损,而第二义亦以五脏伤损为主要病理。
如《巢源》曰:“夫虚劳 者,五劳六极七伤也。”其中五劳与七伤均含两类不同内容,如                        五劳之第一类以劳伤情志为主,“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第二类,则以五脏归纳证候:“肺劳者,短气而肿,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 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面黄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 《研经言》中曰:“古有五劳、七伤、六极之目,皆言虚也,核之则 劳、极二端而已。劳是过用其气,极则几乎无气,其浅深不同。
张鲁峰于《馤塘医话》中曰:“人之不足,由虚而损,由损而劳, (孟城注:此劳字含五劳七伤在内)由劳而极。”《理虚元鉴》曰:“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而肺脾肾三者之中,又以脾肾更为着重。
《医门法律》云:“治法当以脾肾两脏为要,肾乃系元气者也,脾乃养形体者也。”明代薛己《医宗摘要》亦云:“治虚劳,当  以脾肾两脏为要。”
秦伯未先生于《内科纲要》中曰:“自上损下者,一损损于肺,二损损于心,三损损于脾,过于脾则不可治。自下损上者,一损损于肾,二损损于肝,三损损于胃,过于胃则不 可治。所谓过于脾胃者,吐泻是也。”更引古人之言曰:“不问 阴阳与冷热,先将脾胃与安和。”清代名医程杏轩精于歧黄,经验宏富,其于“医案辑录”中直抉心源:“稽古补虚之法,千蹊万经, 为其关键,总以脾胃为之主脑。
医对于肿瘤病因病机之认识,渐趋一致:气滞、痰饮、湿浊、瘀血、热毒等实邪为致病
之元凶;人体气血阴阳之亏虚为受病容邪之基地。
例二脑间隔占位吃核桃枝煮鸡蛋例
核桃枝有毒,关于减毒方法,金有景先生于《抗癌食药本草》一书中提供三个途径,足资参考:“一是久煮,一般煮上四、五个小时,直接喝核桃枝煮的药汁,问题就不大了。二是群药共煮。三是加食物(瘦肉或猪羊等内脏)共煮。”录之以供参考。
用以敷治臁疮
内服用四妙汤加味,以清利湿毒兼以益气活血。方为: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15g生甘草6g地榆15g炒黄柏9g赤芍9g每日一剂,水煎服。
外用地榆粉撒掺溃疡面,以敷料包扎,一日一换。经治六日后红肿显著消退,疮面滋水渐干,溃面收敛近半。遂停止内服,专事外敷。不意连敷旬日,病灶虽敛而终不愈合。嘱以鸡蛋黄油调地榆粉外敷患处。
处方意义:前用四妙汤,方中银花、甘草、地榆、黄柏解毒利湿清热;当归、赤芍活血化瘀;黄芪益气扶元、内托敛疮。全方药仅七味而方意周匝, 是故能见速效。
    治疗药中地榆及鸡蛋黄油为关键之品。地榆昧苦酸,性寒,入肝与大肠经。具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敛疮之功。地榆炒研成粉,外敷烫火伤效验卓著即是其例。用以敷治臁疮效果
   亦佳。鸡子黄性味甘平,人心肾两经。功能滋阴养血、润燥熄风。因而鸡蛋黄油既可内服以治肺结核之类消耗性疾病,外 敷善治烫火伤及热、湿疱疹、皮肤溃疡,因秉滋养之质,利于改   善病灶局部营养条件,故用以收敛溃疡,功效独特,与地榆粉相须为用,则相得益彰。
[附]鸡蛋黄油制取法
取鲜鸡蛋数枚,以红皮者为佳。煮熟,去壳及蛋白将蛋黄置金属勺内,以文火加热,并时时翻动勺内蛋黄。约十分钟左右即可出油,此时蛋黄渐变黑褐色。及时将油倾人盛器内,继续煎熬,直至蛋黄焦枯。一枚蛋黄约可出油2ml,收储备用。
桂附八味丸方证散议
论六味地黄丸则曰:“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厚体重者,补阴益精。而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助之
下降。……气浮者多热,牡丹之寒所以清浮热。”肾气亏损,阴阳失调之病理中,属肾阴虚耗者,必致阴不恋阳而虚阳上浮,若单以熟地滋填摄纳犹难招浮阳归于窟宅,故佐苓泽以引导下降,直趋命门。尚有散见之浮阳,则以丹皮清之。由是阴阳重归和合,水火继续交媾,而复其生理之常矣。
气。故彭氏倡言:“六味地黄丸补水,不如归芍地黄丸补水功大而活动”,因“归芍活动木气,不用活动木气之药,必凝胃矣。”同样“肺为阴根,肺阴足则全身津液自足。”而肺为肾母,有金水相生之妙,阴亏及津者,更宜于六味丸中加西洋参、麦门冬,谓之参麦地黄丸,亦有称为八仙长寿丸者。“除纯寒之证不能不用附子外,其内伤肾阳不足,肾并不寒之证,莫如用甜苁蓉、巴戟天.柔润和平益肾之品,以代附子,  最为妥当。彭氏尚有单服甜苁蓉法:“剪碎吞服一钱,水火双补,可代肾气丸。”
治鼻炎方
其方为:
      取新鲜香葱一把,剪下白头(可连葱须,但青葱管不可用),洗净拭干,捣烂取汁,置小瓶内。加入同体积纯甘油,摇匀后再加薄荷油一滴,继续摇匀,即可以滴管吸取适量,滴入鼻中。当立刻感觉清凉舒适,如感觉不明显,可再加薄荷油二滴,但须渐试渐加,过多则气味强烈,难以耐受。制成后日滴三、四次,每次一、二滴。滴后鼻塞者可以立通,浓涕自化清液而出。若能连用三、四月,多能治愈。余所治愈之
一、
明代万全之《育婴秘诀》早已指出:“儿童十六岁以下其病为疳;十六岁以上其病为痨。疳痨即气血虚惫、脾胃受病之所致。”所谓疳,乃脾胃运化失常所致之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
      虽有热疳,冷疳,疳痨、丁奚、哺露等数十名称,而其实质,不外因虚劳或痨瘵导致脾胃运化失职,饮食精微不能化生气血、滋养百骸,渐至气血俱虚而造成形体及五脏之病变。临床多见 面黄肌瘦、毛发枯黄、纳谷不振、脘腹胀满、大便失调等证。严重者可兼见紫癜、浮肿、口唇喉舌生疮、肛门湿烂、淋巴结肿胀或久溃不敛等证。
《金匮》之脏躁,仲景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余公侠医师在“从临床体会谈谈甘麦大枣汤的应用标准”一文中,作如下五点归纳:(刊于《江苏中医》1958年第8期)
1.患者言行失常,或无故悲伤,或喜怒不节者。
2.心烦不得眠,或恍惚多梦,或坐卧不安,或身如蚁走样者。
3.汗多,口干,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常数日不更衣者。
4.怕一切声光,怕与人交言,喜独居暗室者。
  5.腹诊右腹肌挛急,或右胁下脐傍拘急,有结块者。
      以上症状,不必悉具。本方加当归、白芍、茯神、枣仁、龙齿、牡蛎、柏子仁等,则效果更佳。
     盖脏躁之病因,无非五脏阴液之不足,“喜悲伤欲哭”乃肺金津虚而然。“数欠伸”是肝肾之虚而见周身疲惫。心肝血
 虚则神乱“如有神灵所作”。今患者因兼肝阳微亢、心气激越而致多语,梦扰,正在本证范围之内,尚未越出雷池也。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竟收药到病除之效。
高热昏迷1(老年肺炎)
    刘某,女,78岁,于19拈年儿月15日初诊。
    患者高热40余天。自10月初因感冒发热,咳嗽,有黄色粘痰,胸痛,校医室诊断为“老年性肺炎”,经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以及中药等治疗月余,咳嗽减轻,痰亦减少,但仍持续高热不退,腋下体温:上午37.5~38℃,下午至晚上39~40,5℃,近几天来并出现心烦急躁,时有谵语,转诊于赵老。现症;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口干渴而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数日未行,舌红绛少苔,脉沉滑细数。听诊:两肺底部大量湿性罗音,体温39.5℃。辨证:热邪蕴部,壅塞肺金。治则养阴清热,宣郁肃降。药用苏叶子各6g,前胡6g,杏仁10g,沙参10g,枇杷叶10g,黛蛤粉10g(包煎),炒莱菔子10g,焦麦芽10g,茅芦根各10g。
    二诊
    10月18日,服上药3剂,发热见轻,神清、夜寐转安,但见咳嗽痰多,舌红绛苔薄,脉滑数,小便黄,大便排出几枚如干球状,体温37 1℃。仍余热未尽,前法进退。药用炒山栀6g,淡豆豉10g,前胡6g,杏仁10g,枇杷叶10g,沙参10g,麦冬10g,远志肉10g,浙皿母10g,茅芦根各10g,焦三仙各10g。
    服上方三剂,热退身凉,咳嗽痰止,夜寐较安,二便正常,又服4剂而愈。
    [按],老年性肺炎比较难治。此患者年愈七旬,正气已衰,又患肺炎,肺热壅盛,肺失宣降,热郁不发。本应清热养阴、宣部化痰、扶正祛邪,而观前药多是苦寒清热、消炎泻火之属,反徒伤正气、阻塞气机,致使痰热内陷入营。赵师用养阴清热,佐以透热转气之法,以沙参养阴、扶正气,用苏叶、苏子、前胡、杏仁宣通气机,黛蛤粉清热消痰、祛邪气,莱菔子、焦麦芽消食导滞。仅服三剂,热郁渐解,神志转清。但见咳嗽痰多,乃气机得宣,内陷之痰由里排出。因此在前方基础上又加炒山栀、淡豆豉苦宣折热去余邪,麦冬、沙参养阴生津扶正气,加远志肉、浙贝母止咳化痰。前后共服6剂,已延40余天的老年肺炎得以痊愈。
治寒性喘嗽
用福橘皮新鲜者一枚,浸入白酒瓶中,待酒成橙黄色,即可取饮。每日随量饮服,久之自愈。
三消症章(嘈症附)
经云:二阳结谓之消。二阳者,手足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是血中挟火,血不足也。未传能食,必发痈疽,不能食,必传如胀满,皆不治。经云:饮食入胃,精气输脾。又脾与胃膜相连,又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属阴,主血,胃属阳,土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故一阴一阳合冲和之气,而为后天生化之塬也。若脾阴虚,则胃家游溢之精气全输于脾,不能稍留津液以自润,则胃过于燥而有火矣。故急欲得食以自资,迟则嘈杂尤甚。若失治则必延成消膈之症。 上消肺因心移热,二便如常饮水适。中消胃热食偏多,大便硬坚小便赤。下消肾热渴饮汤,耳轮焦干便淋沥。虽分肺胃肾三般,总是肾水不足得。肾水不足虚火炎,津液干枯血虚极。地黄饮子六味丸,清息用之定有益。 郁火致消(善饥而渴目加瘪,心郁火燃当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  生地  麦冬  生白芍  石膏  知母  西甘草
朱丹溪消渴方  生地  花粉  川连  藕汁  牛乳  
烦劳心营热(肌瘦饥渴,是上中二消病)  乌犀角  元参  沙参  地骨皮 鲜生地麦冬  柿霜  生甘草  又  固本丸加人参
 肝阳犯胃成消  石膏  生地  生白芍  人参  川斛 粳米  阿胶  知母  生甘草  麦冬  陈皮  佩兰  元阳变动,烁津成消(此甘缓和阳生津法)  河间甘露饮 炙黑草  生白芍  生地麦冬  知母  生枣仁  ]
肾消(饥渴便浑,舌碎面赤,是阴虚阳气上燔) 六味丸加牛膝  车前 补足三阴
肾阴虚,胃火胀成消脉左数能食 六味丸加天冬 麦冬龟版 女贞子川萆薢  旱莲
肾阴虚,心火亢(形瘦脉搏,渴饮善食,三消症也)
 陈曰:古人谓入水无物不长,入火无物不消。河间每以益肾水、制心火、除肠胃燥热、济身中液枯是真治法。用玉女煎。三消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外阴亏阳亢,津液枯涸,热淫而已。当以仲景之肾气丸、《本事方》之神效散为主。肾气丸助真火蒸化,升津液,上承神效散,取水中咸寒之物,遂其性而治之。方用白海浮石、蛤壳粉、蝉退为末,以大鲫鱼七个,捣烂调服。 肾消两腿渐细,腰足无力,此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销烁肾脂,令肾枯槁,溲如膏脂。晋人云;肺主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束精液。其精微者营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束,而精微者亦随溲下如膏脂也。
 白茯苓丸  茯苓  元参  人参  川萆薜  覆盆子熟地  川连  川斛  蛇床子  白蜜为丸,磁石汤下。 附嘈症  嘈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胃过于燥则火升,而嘈得食可止。久延便变消渴症。  
阳升嘈杂  生地  柏子仁 茯神  麦冬  料豆皮 川斛  
心肠热嘈,必烦热头汗  淮小麦  茯神  南枣  柏子仁  炙草辰砂
 血虚嘈杂兼咽疮  生地  麦冬  生白芍  炙草  天冬  女贞  火麻仁  茯神
 肝阴虚发嗜 妇人半日一发,夜则更甚  生地  清阿胶  茯神  天冬  紫丹参白芍
陈参曰:脾阴虚则胃燥而有火矣。治当补脾阴,养营血,兼补胃阴,甘凉濡润,稍佐微酸。
医案
消    渴(一)
    外宾某,男,四十岁。1959年7月。
    初诊:患者世居热带,嗜烟酒,喜冷饮,面色黧黑晦暗,体形胖壅,望而知为湿痰内滞之体。自述染患糖尿病已数年,每日需饮水数十杯,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且溺色黄浊,似油脂浮于其上。但饮食不减,身体愈趋肥胖,化验检查,尿糖血糖均高。多方治疗,效果不显。余往诊时,除见上述病情外,患者且感头眩,身困重,足软无力,口燥思饮,时有痰凝作咳。诊脉弦滑,舌苔干黄。此属消渴日久,脾肾阴虚,胃火内炽,津液不升,湿热痰浊不化。权宜清热化湿,后当“壮水之主”。处方:
    粉葛根9g  天花粉9g  白元参9g  麦门冬9g  京半    夏9g川贝母6g(冲)  广桔络9g  生石膏12g(打碎)    淡竹叶6g茯苓12g苡仁12g
    二诊:上方服五剂,患者渴饮略少,溺色转淡,次数稍减。舌苔较润,脉仍细弦而滑。时咳嗽,痰凝,夜卧不安。
此消渴渐退,病久阴虚脾弱,湿痰未化,续以上方加减:
    白元参9g麦门冬9g  自茯神15g  炒知母6g  粉葛根9g  天花粉9g鲜芦根18克半夏曲9g广桔络9g
    京竹叶30片.净杷叶3片
    三诊:上方复进五剂后,患者小便次数尤减,质渐清,色转淡。虽口燥思饮,而量已不多,咳嗽渐稀,尚有痰凝。
夜能入睡,多梦。已能单独下楼散步。自述头眩轻减,肢体较前轻松灵活,壅肿日消。脉弦滑渐平,舌润,苔黄已退。
此消渴症逐渐好转,而脾肾未足,心神不宁。拟方:
    枣仁15g(冲)  茯神15g炒知母6g  天花粉9g  粉葛
    根9g  金石斛9g广桔络9g炒杭芍9g京半夏9g
    鲜芦根15g  净杷叶3片  竹茹6g
    四诊:上方续服五剂,饮水大减,已不觉口渴。经化验,尿糖血糖正常。面色由晦暗转现红润。咳少,痰凝渐涤。每夜均能入睡,尚有梦境。舌红润,脉和缓。多年痼疾,一旦减轻,患者心情舒畅,对我国医学深感敬佩。为彻底根治,因拟善后调理之方如下:
    干地黄12g淮山药12g茯神15g粉丹皮6g枣皮6g
    (炒)  泽泻6g粉葛根9g  天花粉9g  京半夏9g
    广桔络9g枣仁15g(冲)  净杷叶3片
    某医院赠送该外宾蜜炙六味地黄丸十斤,嘱其每日早晚各服一丸(约9g)。1962年来函,谓病已痊愈,并未复发,特致谢云。
    [按]先以清凉甘淡,润燥生津,祛湿化痰,利肺止咳,为其清除体内蕴郁已久之湿热痰浊,使肺、脾、肾之功能改进。因而气机豁达,津液上升,化源资布。继用养心安神,滋益脾肾之法,巩固疗效。

    消    渴(二)
    陶××,女,三十六岁,某厂工人。1970年3月。
    初诊:患者素体丰腴,病经十月,感觉每日口燥咽干,渴欲饮水,每饮必尽数杯,倾刻,小便难禁。昼夜烦躁,食纳不减而精神倦怠,夜眠多梦。鼻干微衄,咳而痰少。已经某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曾以胰岛素及其它药物治疗,效果不明。脉象沉而且数,舌质赤红,苔白燥,微腻少津。证属消渴,系湿热蕴伏中上二焦,阴虚肺燥,脾不化津。治宜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拟方如下:
    甜粉葛9g  天花粉9g麦门冬9g  焦栀炭6g生杭芍9g茯神15g净杷叶3片  淡竹叶9g  炒知母6g川贝母9g广桔络6g干藕节3个
    二诊:上方服五剂,口燥渐润,渴饮较减,鼻衄已止。
口仍干,精神仍倦。小便昼减,夜尚频。时有微咳,痰不多,稍能静卧。脉、舌如前。此病久阴虚,脾弱肺燥,湿热未净,津液不滋。续拟下方:
    白元参9g  麦门冬9g  天花粉9g  粉葛根9g  生杭芍9g  炒知母6g  粉丹皮6g  茯神12g  川贝母9g   冬桑叶9g  净杷叶3片  莲子9g
    三诊:上方续服十五剂后,渴饮大减,尿频已稀,咳嗽亦少。偶有痰凝,夜得安卧。面色转现苍黄,形体较前消瘦。脉细,舌红。此是肺胃湿热渐清,脾弱阴虚,肝肾不足之候。续用下方调理二十剂后,诸症遂除。处方:
    干地黄12g  淮山药12g  茯神12g  粉丹皮4.5g  山萸    肉6g  泽泻6g  炒杭芍9g  广桔络6g  冬瓜仁9g
    净杷叶2片
    [按]湿痰之邪内佚化热,脾胃阳亢,食纳不减。而谷入于内,不得化生精微以滋布荣养,于是脏腑为之焦燥。饮水自救,而水直趋于下,故饮一溲一,昼夜不止。
    本例首用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继再疏利脾肺,外津益气。后重养血滋阴,增益肝肾。湿热尽,气津复,病遂痊。
 消渴1(糖尿病)
  田某某,女,22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半年余。血糖280mg/dl,尿糖+++。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一日夜可食主食3000克以上。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证属胃火炽盛灼津。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g,麦门冬15g,生地黄15g,大黄3g,芒硝6g,枳实6g,厚朴6g,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100克,知母20g,大黄10g,芒硝10g,枳实10g,厚朴10g,生地黄20g,麦门冬20g,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脉象槽数,舌红苔黄。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100克,知母15g,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g,厚朴6g,生地黄20g,麦门冬20g,七付
    四诊
    口微渴,食已不多。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大便日二、三行,不干。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g,大黄6g,芒硝6g,枳实6g,厚朴6g,生熟地黄各15g,天麦门冬各10g,七付
    五诊
    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g,天麦门冬各10g,知母10g,花粉10g,五味子10g,竹叶茹各6g,枇杷叶10g,石斛10g,女贞子10g,七付
    六诊
    食眠如常,二便畅通。舌红苔薄白,脉象孺软,按之略数。
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g,天麦门冬各10g,沙参20g,五味子10g,花粉10g,石斛10g,批杷叶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白芍药10g,七付
    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20mg/dl.尿糖为+~士,诸症悉平。
    [按]:本案为中消重症。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叽肤,故患者形体消瘦。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薪,用大承气合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重用生石膏至1[10g,直清胃火,硝黄重用以泻热。药后大便畅行,火热得以下行,其症立减。三诊四诊继用原法+++、制其剂以清余热。
五诊改用养阴生津之法,使阴足则能制火。后均以此法调理,不但症状逐渐消失,血糖也稳步下降。凡消渴实热症,具可下之症者,可仿此治疗。
消渴2(糖尿病)
  彭某某,女,53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3年余。血糖230n培/dl,尿糖+~+++。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舌白体胖质嫩且润。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数多而色清白。中阳不足,先用益气补中方法。
    黄芪30克,沙参15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生熟地黄各15g,杜仲10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金樱子10g,芡实米10g。七付
    二诊    
    药后气力有增,脉仍濡软,舌白苔润,再以前法进退。
    黄芪60克,南北沙参各20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生熟地黄各15g,杜仲10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金樱子10g,芡实米10g。七付
    三诊
    患者依上方服药一月,自觉精力较前太增,诊脉仍属孺软,按之已觉有力,舌白苔腻,根部略厚。仍用前法加减。
    黄芪60克,沙参15g,麦门冬10g,五味子10g,杜仲10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金樱子10g,焦三仙各10g,水红花子10g,七付
    服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降至110mg/dl.尿糖转阴,各种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案患者渴饮不甚,疲乏无力明显,脉象虚大,舌胖淡嫩,据脉证辨为气阴两虚。气不化津,故渴。治以益气养阴与补肾壮元并举,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沙参、麦冬、五味子三药为生脉散,合黄芪共奏益气生津之技,杜仲,川续断、补骨脂,平补肝肾,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生熟地滋阴添精。若久服朴益,恐运化不及,可加入焦三仙、水红花子助消化、运三焦,使补而不滞,则可常服以为图本之治。

 消渴3(糖尿痛)
    李某某,男,47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三年余,空腹血糖180~200mg/dl,尿糖+~+++。口服西药优降糖及中药消满丸效果欠佳。自觉口干舌燥,渴欲热饮,一身疲乏无力,形体较胖,脉象湃软且大,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腰酸而痛,夜多小便。证属气阴不足肝肾两亏。先用益气养阴,填补下元方法。
    生黄芪30克,生熟地各20g,沙参15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金樱子10g,杜仲10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减轻,自觉较前有力,腰痛显著好转。诊脉濡软,舌胖苔润,仍以前法进退。并颁小心控制饮食,不吃甜食。适当多吃蛋白食品。每日运动锻炼乃治疗之本,不可忽视。
    生黄芪30克,沙参15g,麦门冬15g,生熟地各20g,五味子10g,金樱子10g,杜仲10g,朴骨脂10g,川续断10g,山萸肉10g,七忖
    三诊
    患者自述药后精神体力均明显增强,遵医嘱每日清晨驱车到远郊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十分舒畅。诊脉濡软以滑,舌红苔白而润,再以填补下元方法。坚持锻炼,必有收获。
    生黄芪30克,沙参15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生山药15g,花粉15g,生熟地各10g,杜仲10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七付
    四诊
    迭进益气养阴填补下元之剂,精神振奋,气力增加,劳作虽多,已不感疲劳,每日徒步登山渐增至两个山头,锻炼与治疗配合,已初见成效。近日化验,血糖已降至正常,尿糖阴性。继用前法,以资巩固;运动锻炼,不可或缺,是为至嘱。
    生黄芪30克,沙参15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玉竹10g,花粉10g,生熟地各10g,生山药10g,杜仲10g,金樱子10g,补骨脂10g,巴戟天10g,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保持正常,尿糖始终阴性,各种症状消失,体力大为增强。治疗期间,患者每天清晨坚持徒步爬山,风雨无阻,往返30里,已成习惯。困而特别感谢赵师教给了他健身之道。
    [按]:本案患者糖尿病已三年余,久治不愈,因其疲乏无力,向以休养为主,体力活动很少。赵师据其形肥、脉濡、舌胖、苔润等脉症,作肝肾不足,投以填补下元之剂,兼以益气养阴,可谓中下兼顾,服之即见救果。然并不单纯依赖药物取胜,而是要求病人自主运动锻炼,并把运动作为配合治疗的第一要求。起初患者将信将疑,以为如此疲乏之体。何以能承受较大运动量的体力活动。及其坚持锻炼~段之后,就尝到了运动锻炼的甜头,越炼越有劲,越炼精力越旺盛,以至于到后来欲罢不能,几乎成了“运动癣”。运动锻炼的最大好处是流通气血,增强脏腑功能。血气者,所以周于性命者也,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人之所以病者,即血气不得流通。无论虚证实证,莫不如此。惟有血气流通,乃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脏腑功能才能强健旺盛漕贤张子和云:“《内经》一书,唯斟血气流通为贵。”是为至理之言。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其病理是胰腺中胰岛细胞分泌胰岛案不足,功能低下之病。虽然中医辨证可见虚实寒热之分,然其必有血气不得流通,故尔功能低下,何以令其血气流通,用药调其血气而令条达,此其一也,还必须令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以促进周身之气血运行。况本案辨为气阴不足,肝肾两亏,治疗顼大剂填补,而补则滞,然则病为虚,又不得不补,如此奈之何?惟以运动疗法,以行气血,以运药力。此本案治疗中运动锻炼之不可少也。另须说明,本案投以大剂填补,服药之法不可不知,当多加水煎药2至3次,合并药液得3~4千毫升,令病人饮之代茶,渴即饮之,不拘时。此治疗本病不同于他病之处,为赵师的用药经验之一。
金莲稳步膏, 治妇人脚指缝坏痛。
 大黄散, 治妇人阴痒。 {阴痒总是心肝二火游行。 }
  大黄[微炒], 黄芩, 黄蓍[炙各1钱], 赤芍, 玄参, 丹参, 山茱萸, 蛇床子[各半两],
  右为细末, 每服2钱, 食前温酒调服。

又方蛇床子白矾煎水, 淋洗即止

黄连, 黄柏, 黄丹, 荆芥[微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 掺脚指缝内, 布扎缚, 自然平稳不痛。
论经候愆期
薛氏曰: 先期而至, 有因脾经血燥者, 宜加味逍遥散。 有因脾经郁滞者, 宜归脾汤。 有因肝经怒火者, 宜小柴胡汤加生地黄。 有因血分有热者, 宜四物汤加柴胡牡丹皮山栀子。 有因劳役火动者, 宜补中益气汤。 {愚谓脾虚气郁宜归脾汤, 脾实气郁宜越鞠丸之类为当。 }
准绳云: 妇人月水不断, 淋沥无时, 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 或因经行而合阴阳, 皆令气虚不能摄血。 若时止时行, 腹痛, 脉沉细, 此寒热邪气客于胞中, 非因虚弱也。
戴氏曰: 经事来而腹痛者, 经事不来而腹亦痛者, 皆血之不调故也。欲调其血, 先调其气, 四物汤加吴茱萸半钱香附子1钱, 和气饮加吴茱萸半钱亦可, 痛甚者, 玄胡索汤。 然又恐感外邪, 伤饮食致痛, 痛不因血, 尤宜详审, 和气饮却能兼治。 因冷而积, 因樍而痛, 宜大温经汤。 冷甚者, 去麦门冬不用。 {格致工夫更进一层。 }
经闭门
东垣曰: 经闭不行有三: 妇人脾胃久虚, 形体赢弱, 气血俱衰, 而致经水断绝不行, 或病中消胃热, 善食渐瘦, 津液不生。 夫经者, 血脤津液所化, 津液既绝, 为热所烁, 肌肉渐瘦, 时见渴燥, 血海枯竭, 病名曰: 血枯经绝。 宜泻胃之燥热, 补益气血, 经自行矣。 此病或经滴行而有子, 子亦不成, 而为胎病者有矣。 此中焦胃热结也。 或心包络脉洪数躁作, 时见大便秘涩, 小便虽清不利, 而经水闭绝不行, 此乃血海乾枯, 宜调血脉, 除包络中火邪, 而经自行矣。 此下焦胞脉热结也。 或因劳心, 心火上行, 月事不来者, 胞脤者, 属于心, 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 心气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 宜安心补血泻火, 经自行矣。 此上焦心肺热结也。
楼氏曰: 右东垣洁古治血枯之法, 皆主于补血泻火也。 补血者, 四物之类。 泻火者, 东垣分上中下, 故火在中, 则善食消渴, 治以调胃承气之类: 火在下, 则大小便秘涩, 治以玉烛之类, 玉烛者, 四物与调胃承气等分也: 火在上, 则得于劳心, 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 三和者, 匹物凉膈等分也。 洁古先服降心火之剂者, 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 后服五补卫生者, 亦补气之剂也。
王节斋曰: 妇人女子经脤不行, 多有脾胃损伤而致者, 不可便认作经闭死血, 轻用通经破血之药, 遇有此证, 便须审其脾胃如何。 若因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 少食恶食, 泄泻疼痛, 或因误服汗下攻克药, 伤其中气, 以致血少而不行者, 只宜补养脾胃, 用白术为君, 茯苓芍药为臣, 佐以黄芪甘草陈皮麦芽川芎当归柴胡等分, 脾肝药能生血而经自行矣。 又有饮食积滞, 致损脾胃者, 亦宜消积补脾: 若脾胃无病, 果有血块凝结, 方宜行血通经。
李氏曰: 妇人以血为主, 天真气降, 壬癸水合, 肾气全盛, 血脉流行, 当以三旬一见, 以象月盈则亏, 故曰: 月经。 经行与产后一般, 若其时余血一点末净, 或外被夙寒, 及湿冷暑热邪气, 或内伤生冷, 七情郁结, 为痰为瘀, 凝积于中, 曰: 血滞。 或经止后, 用力太过, 入房太甚, 及服食燥熟, 以致火动, 邢气盛而津液衰, 曰: 血枯。 {惊则气乱,故错经妄行。怒则气逆,上冲甚则呕血。 }
丹溪云: 经不通, 或因堕胎及多产伤血。 或因久患潮热销血。 或因久发盗汗耗血。 或因脾胃不和, 饮食少进而不生血。 或因痢疾失血, 治宜生血补血, 除热调和之剂, 随证用之。 或因七情伤心, 心气停结, 故血闭而不行, 宜调心气, 通心经, 使血生而经自行矣。
{生血在补脾胃调饮食适寒温所谓脾旺则能生血也至于心, 气结者宜调心又为心主血也。 }
凉遏(胃肠型感冒)
一、五味子善敛瞳孔散大
《伤寒本旨》,云:“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人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
诊查:证见发热,午后热重,汗出热不解,头晕而沉,口渴不欲饮,胸闷纳呆,周身疲乏倦怠。
  辨证:湿遏热伏,午后热甚汗出而热不解;湿热下注-,小便色黄。病在中焦,弥漫上下。
    治法:拟辛开苦降,佐以芳香淡渗之味。
    处方:佩兰叶10g(后下),藿香10g(后下),杏仁10g,淡豆豉10g,半夏10g,黄芩10g,木香6g,马尾连10g,前胡6g,大腹皮10g,炒麦芽10g,栀子6g
    三剂,水煎服。忌食腥劳,甜腻。
湿温病为湿与热合,腔固难解。湿若不去,热则难除。故治疗当以祛湿为先。宜用芳香宣化,辛开苦降,淡渗分消等法,当先调畅气机,宣通三焦。方中藿、佩、前、杏芳香化湿,宣通肺气,以肺主气,气化则湿亦化,湿化则热易清;栀子、豆豉清宣郁热,湿热郁久则为陈腐之气,栀豉合用,最善发越陈腐,故有宣阳解郁之功;半夏、芩连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开泄中焦之湿热积滞;木香、腹皮、麦芽,理气滞,行水道,助消化,以利三焦。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决滨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畅则上下分消,邪气自去。药后得二便通得,是三焦通畅之征,故周身汗出而热退。秋燥1(上呼吸道感染)
    王某某,男,56岁
外感温燥之邪,肺经受灼,口干且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红,鼻干且燥,呛咳少痰小溲色黄,大便略干,舌尖边红,苔薄白且干,脉浮数而右侧略大,沉取弦细数。此温邪燥热,阴分受伤,用清润宣降方法,以肃肺止咳。辛辣油重厚味皆忌。
    北沙参10g,炒栀皮6g,前胡6g,玉竹6g,茅芦根各15g,鲜梨一个(连皮去核切片入煎),三付秋令久晴无雨,燥气流行,感之者多病温燥,干咳无痰,口鼻干燥,咽干且痛,此燥伤肺阴,津液受劫,故治以清润为主,以生津液,兼以宣肃透邪。用药平正清灵,可师可法。
    “太阳之为病。正气因受邪激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阳明之为病,元气偾张,机能旺盛,而抵抗太过也;少阳之为病,机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抵抗力未能长相继也;太阴之为病.正气懦怯,全体或局部之抵抗力不足也;厥阴之为病,正邪相搏,存亡危急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也”。 祝味菊
脱发一症
诊得脉弦细,舌淡红,知系本元不足,加以作务劳心,渐致气血亏损。经曰: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又曰:肾藏精,肝藏血。肝肾精血充足则美髯而华发;精血衰少,则须颓发落。故其治法宜调养肝肾,益精补血,精充血足秀发自生。选用《医宗金鉴》之“神应养真丹”化裁,并变通其方,且改丸剂为汤剂:大熟地12g制首乌15g黑芝麻15g白芷3g白蒺藜6g菟丝子9g当归9g川芎3g桑椹子15g侧柏叶15g自9月12日~12月5日,共服五十五帖,斑秃处华发复生。据患者自述服二十帖后,发已不脱,秃处渐有头发生长, 又服三十余帖,即完好如初。
       按:脱发一症,多因肝肾亏损、血虚不能上荣,风邪乘虚而入所致,此为虚证,“神应养真丹”为的对之有效良方。如因肝气郁结不畅,以致气滞血瘀、发失所养者,则须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用之有效。余尝见脱发而口苫咽干、胆热脾虚者,投小柴胡汤而得效。而余临证所见仍以肝肾亏损为多,用神应养真丹外,黑芝麻、桑椹子、侧柏叶亦为养血生发之妙品,少佐白芷以通窍道,则其效更彰也。
林佩琴《类证治载》云:“骨痹,即寒痹痛痹也,苦痛切骨,安肾丸。”  “筋痹,即风痹也,风热攻注,筋弛脉缓,羚羊角散;若湿邪入筋,续断丹。”“脉痹,即热痹也,风湿郁
热,经隧为壅,升麻汤去桂、麻,加萆薢、石膏,或秦艽四物汤。”“肌痹,即湿痹着痹也,浑身上下左右麻木,属卫气不行,本方去蔓荆、倍黄芪,加防风;肌肉麻木,属营气不行,
本方去蔓荆,加桂枝、羌活、防风。”“皮痹,邪在皮毛,搔如隔帛,或瘾疹风疮,宜疏风养血,秦艽地黄汤。”
大  某患者,背部冰冷恶寒.医者根据《金匮要略》"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之论,以一味甘遂下之即愈.此患者,若从阴阳论治,则当温之;医者从虚实论治,则当泻之.由此可见,即使有阳虚之证,也不一定首选温阳.而在阴阳之症不明显时,更当谨慎从事.当阴阳之症不明显时,如何论治?答曰:只调气血,只调虚实;慎调寒热,不调寒热.'.lN
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表证悉具,与风寒无异。唯其咽红且痛,即可定为温邪。若为风寒之邪,咽必不红。以此为辨,则寒温立判。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咳嗽五月有余,黄昏为甚,肌肉暗削,肢体无力,容易伤风,或头胀,或溺黄。总由阴分下虚,浮火夹痰上扰所致。

    四物桔梗汤四物加桔柏  加桑皮地骨皮川贝
    知母  甘草  青黛  蛤壳  枇杷叶
    原注:此方之眼,在咳嗽黄昏为甚。毕竟风邪陷入阴分为剧,余目睹效者甚多。
    诒按:此四物合泻白,加二母、蛤、黛法也。
医法圆通

阴阳务求实据,不可一味见头治头,见咳治咳,总要探求阴阳盈缩机关,与夫用药之从阴从阳变化法窍,〔眉批〕医学骨髓,尽此一语,学者潜心。而能明白了然,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久之,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
姑酌一治心阳虚方,以补市习之漏。
   补坎益离丹    附子八钱    桂心八钱    蛤粉五钱   炙甘草四钱 生姜五片予恒曰:人活一口气,即此。考桂、附大辛大热,辛即金之味,热即纯阳之性也。仲景深通造化,知桂、附能回阳,故立白通、四逆回阳诸方,起死回生,其功迅速,实非浅见可测。[眉批]乾分一气,落于坤中而成坎,乾即金也,坎即水也。坤中得阳即是火,火曰炎上,故能启示上升而交于心。心属火为离,离中得水,水曰润下,又燃火而下降,全是一金为之斡旋。桂、附、辛归金而热归火,大能升水降火,交接心肾。先生独得仲
                                           
[1] 即  原本作“郎”,据文义改。
[2] 衰  原本作“衰”,据文义改。
景之秘,不惜金针暗度,知非再表而彰之,俾医门悉知仲景之微理,大阻用附,桂以起死回生,病家放心,服桂、附以疗生而救死,熟谓病风不可挽。复取蛤粉之咸以补肾,肾得补而阳有所依,自然合一矣。附、桂补坎中之阳。阳,气也。蛤粉补坎中之阴。阴,血也。气行血随,血行气附,阴阳合一,升降不乖,何心病之能治乎。此方功用最多,凡一切阳虚诸症,皆能奏功,不独此耳。况又加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故曰中也者,调和上下之枢机也。
相 舌 切 要
舌上白苔
病人虽舌现白苔,并未见头疼身痛,发热恶寒,恶热等情,切不可认为表证,认为瘟证。当于脉息,声音、起居动静,有神无神处探求病情,自有着落。切切不可猛浪。如果有表证足征,始可照解表法施治。
舌上黄苔
病人虽舌现黄苔,无论干黄色、润黄色、老黄色、黑黄色,并未见口渴饮冷,烦躁,恶热,便闭等情,切不可便谓大旺热极,当于阳虚,真气不上升处理会,病情上理会,治法即在其中。如果见便闭,口臭气粗,身轻恶热,必烦饮冷,精神有余等情,便当攻下,不可迟延。
舌上黑苔

病人虽舌现黑苔,无论干黑色、青黑色、润黑色、虽现阴象,切不可即作阴证施治。如其人烦躁,口渴饮冷,恶热
身轻,气粗口臭,二便闭结,即当攻下,不可迟延。如其人安静懒言,困倦,不渴不食,二便自利,即当回阳,不可迟延。
舌上红黑色 舌上润白苔 舌根独黄色 舌上白黄色 舌上黄芒刺 舌尖独青色 舌上黑黄色 舌上黑芒刺 舌根独黑色 舌上青黄色 舌上白芒刺 舌尖惨红色 舌上粉白苔 舌上青红色 舌心独黄色 舌上干白苔 舌上淡黄色 舌边独白色 舌裂而开瓣 舌如猪腰色
舌之分辩,实属繁冗,亦难尽举。姑无论其舌之青、黄、赤、白、黑、干润、燥裂、芒刺满口、红白相间、黄黑相兼,统以阴阳两字尽之矣。是阴证则有阴象足征,是阳证则有阳证可凭。识得此旨,则不专以舌论矣。诸书纷纷论舌,言某舌当某药,某舌当某方,皆是刻舟求剑之流,不可为法。学者务于平日,先将阴阳病情,真真假假,熟悉胸中,自然一见便知,亦是认证要着。
呕吐而不泄泻者,邪乘于上也。上指胃。泄泻而不呕吐者,邪乘于下也。下指脾。呕吐与泄泻并行者,邪隔于中,上下俱病也。中指脾胃交会处也。
宗《内经》则在“洞明阴阳之理”,宗仲景则“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真传就是:“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阳证自有阳证治法,阴证则宜益火之源,或甘温扶阳,或破阴返阳,如此,则仲景之四逆、白通、理中诸方,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习用之方了。“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通络清肝,宜加丹皮、山栀,青皮、橘络、旋覆等味。
邓评:《金匮》桂枝龙牡汤,似与此症适合,记出以资博雅。
    胃寒背冷,食入则倦,喜温恶清。以背为阳位,胃为阳土,土寒则食不运,阳伤则气不振也。治宜温养阳气。
人参  桂枝  益智仁  厚朴  炮姜  茯苓  炙草  白术   
    诒按:此温中和气,平正通达之方。
    邓评:一派虚寒,温养奚疑。
    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俾土厚则火自敛。
    四君子汤加益智仁  干姜
    诒按:议病立方,均本喻氏。近时黄坤载亦有此法。
    邓评:辨真假之关键处,学者最宜留意。若属夫肾者,又须八味丸治之。干姜宜易炮姜。
嘈杂得食则已。此痰火内动,心胃阴气不足。
    生地  山栀  半夏  麦冬  茯苓  丹皮  竹茹
    炙草
    诒按:  阴虚而抉痰者,用药最难恰好。方中可加石斛、广皮。
    邓评:病属胃虚痰火,用药却中肯綮。
交接多,则伤筋,施泄多,则伤精。肝主筋,阴之阳也,筋伤则阳虚而易痿。肾主精,阴中之阴也。精伤则阴虚而易举。阴阳俱虚,则时举时痿,精液自出,念虑虽萌,隐曲不得矣。
人之恐则神色俱变,便溺遗失而气下矣。其病也,为心跳,为暴下绿水,为面热肤急,为阴痿,为目失明,为舌短,  脱肉,宜定志丸主之。
定志丸:熟地人参  远志肉  白茯苓  酸枣仁  桂心  柏子仁 
篝斯丸
归身 牛膝 续断  巴戟天 熟 地 苁蓉 杜仲。菟丝子 山药补骨脂智仁五味子枸杞
方义:归身牛膝续断益其肝,巴戟天熟地苁蓉杜仲补其肾。
菟丝子山药补骨脂,智仁五味子枸杞益其心
巴戟丸:巴戟天益智仁杜仲菟丝子川续断山药  远志 蛇床子牛膝山茱萸五味子肉苁蓉
解洒方:葛花  赤小豆花   家葛根  白豆蔻
病者憎寒,壮热,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其病在肝。宜服柴胡四物汤、金匮肾气丸治之。
壮阳丹
熟地  巴戟  补骨脂  仙灵脾   阳起石     桑螵蛸 
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谓之四损。 
 固精丸:治心神不安,肾虚自泄精。
知母  黄柏  牡蛎  白龙骨  芡实  莲蕊可用薏苡仁代  白茯苓  远志 
山茱萸  山药  朱砂
公问女子月事,或前或后,无定期者,保以调之?全曰:此神思之病,无以治之。公曰:何故?全曰:宠多而爱不周,念深而幸不至,是以神思乱也。况女子者,以身事人,而其性多傲,以色悦人,而其心多忌,故难调也。公曰;据此意制方,平其气,养其血,开其郁,宜无不可。全曰:谨如教。乃进调经丸。香附  川芎  当归 白术  陈皮
人之生也,水为命,火为性,土为形。故水火非土则无所载,性命非形则无所附。形者性命之舍,犹果之仁有壳也。何谓土?戊已是也。何谓形,脾胃是也。胃为戊土。以司受纳;脾为已土,以司传化。胃阳主气,脾阴主血,荣卫乎一身者也。故脾胃实,气盛而命立,则无病矣。脾胃若伤,则水谷入少,荣卫气衰 ,形撒而性命无所依附矣。
镇神镇精丹
人参    茯神  远志     柏子仁  酸枣仁    石菖蒲   白龙骨   牡蛎    辰砂
春洒方
二冬  熟地  生地  山药  莲肉   红枣
人气失其平则气逆,气逆则津液不行,不行则荣卫不通,不通则水谷之气不能传化,并其糟粕之滓,凝聚而成痰矣。痰者水谷之养所变也。古人治痰,以通气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