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董氏奇穴 --董氏特有针法+《学董氏奇穴》1

 竺言小聚 2011-02-28

【引用】董氏奇穴 --董氏特有针法+《学董氏奇穴》1

转载 2011-01-02 01:21:59 阅读46 评论0   字号: 订阅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原文地址:董氏奇穴 --董氏特有针法+《    原文作者:舍得
董氏奇穴 --董氏特有针法

转载自 停停走走


董氏特有针法
董氏特有针法--掣引针法


根据经络之所过,为其所主治之病的原理,可取同区段中离病位较远距离而同经络的穴道,来做为导气之用,并且取穴后须确保患处可适度活动为原则,以便进行导引行气针法,在其痛点的同区段远距离同延伸线的穴位上扎一针作为掣引针,将病气下导使气血得以舒通,则痛点可消失,即为掣引针法。
例如:左手臂内侧痛,扎完对侧右足的正筋、正宗、正士穴后,发现其它地方都好了,剩下中央有一痛点出现,则可取左手的心灵一穴做为掣引针之用,并按揉此痛点,活动一下左手臂,则痛点会慢慢消失,此时即可出针告愈。左脚小腿胫骨前缘痛,针完右手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后活动患部,发现小腿一带的酸痛全部消失,剩下胃经上一压痛点,则可取同样胃经上的门金穴,然后按揉一下患部,则因门金穴将病气导散,瘀结的气血得以舒通,病痛点自然消失即可消失后即可拔针。


(摘自李国政《台湾董氏特效手足对应针法》。

董氏特有针法--补泻原则


董氏针灸不讲古传各种,弹、啄、飞、搯等手法,不讲手法技术上的补泻,针法简单明确,而传统大谈补泻、手法,使整体针灸治疗繁杂,而且众说纷芸,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于临床施治上常有实际与理论未能结合不易掌握的情况,故董氏针灸不用任何手法补泻及多样变化的各种得气手法。

(摘自李国政《台湾董氏针灸倒马针刺疗法》。)


董氏特有针法--导气针法


导气针法,又称导引行气针法,不管用任何针法治疗四肢躯干酸痛时,一定要配合导引行气,疗效才会提高,手足对应针法更是如此,即是在对侧取穴扎针后的同时,患部导引运动,以引导针气平衡行气至患部,要患者主动运动患部,调匀呼吸,观想患部酸痛逐渐减轻、慢慢消失。所以不只是光叫患者运动患部,更须配合呼吸与意念,尤其意念的观想很重要。此乃结合气功与针炙之导引行气针法,即下针后除了患部须活动下外,需结合放松呼吸及意念观想,如此一来,因患者身、口、意三者放松且专注地配合,可使针效更加提高。
例如:用丘墟穴治疗手腕上下摆酸痛,在针完对侧的丘墟穴后,即要求患者上下摆动其手腕,将其最酸痛的姿势摆出,并观想手腕愈来愈灵活,酸痛慢慢消失,几秒钟至几分钟后酸痛完全消失即可出针,若手腕患部另有确定的明显病点浮现,则再取相对应的穴道再扎一针,继续活动手腕并按揉此一明显酸痛点,数秒钟至数分后酸痛就会慢慢消失,此时即可立刻拔针。其它所有四肢酸痛治疗以此同理类推。故利用手足对应针法治疗四肢病症时,务必配合导引行气针法,疗效才会显著。


(摘自李国政《台湾董氏特效手足对应针法》。)

董氏特有针法--倒马针法

一、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意义


在董公所传七百多位穴位中,有将近百分之六十的穴位皆为成组的穴位,其观念的来源乃在于,董公认为久病痹症,若只用一、两针来治疗,效用不高,且疗效较为有限,故发展出董氏针灸特有的倒马针法。倒马针法即用三根针来治疗,以直三针最常用,横三针较少用,视临床所需而灵活运用。例如董氏奇穴中的大间、侧间、小间,天阳、人阳、地阳,土水一、二、三穴,心灵一、二、三穴,以及上三黄、下三皇、三重穴等,皆为倒马针法的穴位,而在董公所传的穴位中,便有百分之六十为倒马针法成组的穴位,可见董公十分重视此针法的运用,且其具有极佳的疗效。

二、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取名源由


董公很喜欢马,故其许多穴位取名皆与马有关,例如足驷马、指驷马、马金水、马快水等,故此针法取名亦与马有关,称为倒马针法。另马跑得很快,即迅速之意,取马为名亦有速效之意。而且此倒马针法,更是名符其实的“倒马”,因为若是马缺少一只脚,剩下三只脚便会倒下,故此倒马的意思便是使“马倒”,即剩三只脚,运用于针灸治疗上,即是用三根针,针刺的意思。从董公所传之奇穴中,大都为三穴一组之布置即可体会董氏奇穴之真谛。此道理很容易便可明白。故可知三针倒马为主要,两针的运用较属特例。

三、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效果


古代擅用针灸的名医,对于寒气小深的疾病,天冷、久病的治疗上,曾用“齐刺”来治疗,其效果颇佳。但是董公更深入地研究,而发展出倒马针法,其疗效可通全身脏腑,做整体性的治疗,尤其中医治疗的观念,乃在于重视整体性的调理,而非西医的局部治疗。董氏倒马针法可使各脏腑间起整体协调作用,对于治疗的效果更能强化提高,加强患者的针感,直通三焦,故其效果当然较其它针刺为强。

四、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特性

1 针通三焦: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因利用三根针同时治疗,其疗效可通三焦,治疗范围可达所有脏腑,不像传统针法,只对某一脏腑下一、两针,因此倒马针法较其它针法,针效来得强的原因。

2 整体疗法:很多疾病的发生,并非单纯只是一脏一腑的病变,乃是诸脏腑间皆有整体性的关连,故倒马针法便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常做整体性的治疗与调整,使治病的疗效发挥达到最高的针效。

3 疗效特强:董氏倒马针法乃利用三根针达到治病的效果,而其治疗的方法亦非只针对某一脏腑,只做局部的治疗,乃是针对全身整体脏腑间做协调,其疗效当然比传统一针或两针或多针的疗效较佳,而且根据实际的临床经验,若只下一、两针的效果有限且较慢,若利用倒马针法三根针,其效果常较迅速,针感较强,且疗效亦较佳。

4 特重区段:倒马针法不重经络,特别重视区段的取穴方法,亦是异于传统针法的一大特点。其穴位区分为一一~十十部位,每个部分的区段,皆可独立成一系统,由局部代表人的整体,其各区段内,皆有倒马针法的穴位,例如一一手指部位的大间、侧间、小间,二二手掌部位的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部位的土胃一、二、三穴,四四部位的天宗、地宗、人宗,五五部位的妇灵穴,六六部位的火连、火菊、火散,七七部位的三重一、二、三穴,八八部位的上三黄,九九部位的神耳上、中、下穴,十十部位的正会、前会、后会等。

5 手法简明:董氏针灸不讲古传各种,弹、啄、飞、搯等手法,不讲手法技术上的补泻,针法简单明确,与传统大谈补泻、手法,使整体针灸治疗繁杂,而且众说纷芸,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于临床施治上常有实际与理论未能结合不易掌握的情况,故董氏针灸不用任何手法补泻及多样变化的各种得气手法,而其倒马针法亦是如此,简单明确,易于操作,针效不错。

6 危险性低:董氏倒马针剌治疗法,取穴位置大都以四肢、头部、耳部为主,不在腹部、胸部取穴,避开了人体的一些危险脏器,其身上的穴位,在董氏针灸上大量采取所谓放血针刺,不用豪针直剌,故取穴容易且方便,而且危险性极低。


(摘自李国政《台湾董氏针灸倒马针刺疗法》。)

董氏特有针法—放血疗法

一、董氏放血疗法的意义

    董氏放血疗法,不单只在病灶上放血,有时亦可在脏腑相关相对应之点、线、面反应处放血,这时大都选择膝后腘窝、肘窝、背部、小腿外侧等处点刺放血,即可调理脏腑阴阳之平衡、疏通气血通道,改善病势,此为董氏放血疗法之要点。例如:“后背、心、肺区”点刺放血,可治重感冒、发烧、胸痛、背痛、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肩胛手足区”可治手足痛、手足麻痹、膝盖痛等;“膝后太阳区”可治头痛、项紧、腰背酸痛、胆固醇过高等;至于牙痛、舌下腺发炎、肝病、各种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皆可在六六部位之“足跗阳明区”放血;七七部位之“小腿阳明区”放血,将恶血秽气排出,往往久年沉疴常能立即减轻。

二、董氏放血疗法的医疗功能


《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千金方》亦说:“诸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董公在临床上常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因此董公非常重用三棱针放血,三棱针放血可说是董氏针灸最重要的部份,在董氏针灸中堪称一绝。三棱针放血可疏通经络上的瘀塞气血、调整虚实、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和紊乱、扶正除邪、疏通气血,使疾病改善以恢复正常,《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素问针解》亦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放血疗法自古以来就为医者所重视的,董氏三棱针放血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有退热、止痛、镇静、消肿、开窍救急、清血排毒、消除肿瘤等医疗作用。

三、董氏放血疗法的取配穴原则


董氏针灸放血疗法经长期临床的累积经验,其取陪穴方法,形成一些指导原则,在进行放血疗法前,亦先透过董氏独门之掌诊,才能准确地知道该用哪个取穴原则,唯有如此,才能确定疗效,取得结果。董氏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有病区穴位直接取穴法、脏腑反应背区取穴法、脏腑肢体反应取穴法、人体全息对应取穴法、脏腑归经穴位取穴法等方法。

四、董氏放血疗法的特点

1 安全可靠:全身无不可放之穴、不可放之区,放血所取之区穴最广,而对较危险的胸、背、腹、腰,董公所传都是采放血疗法,不采针刺,避免了各种危险。

2 实虚皆治:古代大多数名家都认为放血为大泻,身体虚弱的人则不宜,而董氏放血疗法不拘寒热虚实都可放血。董公认为不拘虚实,只要有血气瘀滞、气血不通,就得先放血,疾病才会好转。

3 特重放血:董公认为若气血瘀滞严重时,平常的针与药是治疗不动的,当先察看血道是否闭塞,因气血闭塞不通,针药作用便不能达到病所,此时应先打通气血循环、放出恶血,气血通畅再采用针药,才能发挥其疗效。

4 疗效迅速:气血阻滞,针药不能发会作用,若能找出阻滞闭塞之穴,在此相关穴区放出恶血,许多经年久病常能立即改善,其迅速之作用较针药更快,如在外踝上放血治疗外踝扭伤,常能一针见血,疗效迅速。

5 简便经济:董氏放血穴位虽有一百九十余穴,但是透过整理归纳,可相并几个区组而已,只要掌握几个区组,找出病位放血,易学、易掌握,疗效特佳,所使用工具,诚简便经济。

6 预防保健:放血疗法不单专治有病者,亚健康者亦可放血。每月定期一至二次,在身体背部、膝后太阳区放血,可藉此清血排毒,当气血循环正常,像血管硬化、心肌梗塞、中风、胆固醇过高等病皆能避免,可达预防保健之效。

(摘自李国政《董氏针灸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一.气血虚弱体质差者,不宜放血,否则易引起虚脱.目前一般认为有以下情况,不宜施行用三棱针放血的疗法.


1.贫血,低血糖.有血液或出血倾向者.


2.肝肾或心脏有严重疾患,孕妇,年老体弱者宜慎用.


二.针具和放血部位必须严格消毒以防引起感染.


三.放血前,要对病患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放血的顾虑,以免引起患者紧张,发生晕针等意外事故.放血引起的晕

针,与一般毫针针刺所致类似:头昏.眼花.眩晕:重者.可能有脸色苍白.脉搏微细.汗出肢凉.血压下降.甚者失去知觉.其除理方法亦同;应立即停止治疗.轻者令患者平卧,双脚抬高,喝点温开水即可;重者可用艾条熏炙百会穴,或针刺人中,涌泉等.


四.放血一般是指刺破静脉出血,切忌刺中动脉,故在有动脉分布的部位刺络时,极宜谨慎.


董氏特有针法—手足对应针法

一、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意义


手足对应针法就是董氏针灸中用来治疗四肢酸痛疾病常用的针法之一,其疗效之迅速常令医者及患者都赞叹不已。虽然古典医籍中曾记载类似对应针法治病的记录,但只有同名经对应取穴法,不及董氏对应针法详尽与完备。此对应针法即是利用手足对应的原理,若患者左手痛就针右脚、右手痛针左脚,反之亦然,左腿痛针右手,右腿痛针左手,例如:左腿小腿肚痛,即针右手火圣穴、腰灵二穴、心灵一穴;左手臂尺侧腹面痛,针右小腿下三皇穴。所以只要能清楚掌握手足对应的原则,并加以变化活用,则任何四肢酸痛、运动伤害,只要没有骨折、骨裂、韧带断裂等破坏性伤害,查明病位病因,即可下针治疗,效果明显且迅速。

二、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方法


欲将手足对应针法有效地灵活运用,必须明确且详细了解手足对应的方法及原则,在此将手足对应的方法清楚且系统化地表示出来,李国政教授与其学生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后,才能如此清晰地将手足对应的点、线、面归纳出对应的原则,并用西医解剖学、董氏穴道或借用十四穴道来指示对应的部位,盼能让学习者明白掌握手足对应的原则,领悟此针法的奥秘,并盼能刺激医学爱好者的兴趣,共同研究董氏针灸伟大的针法。简述其对应方法为:手指对足趾、手背对足背、手掌对足掌、手腕对足踝、下臂对小腿、肘部对膝部、上臂对大腿、肩部对髋部。

三、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适应症

1 肌肉酸痛:所有四肢肌肉酸痛,皆是手足对应针法之主治范围。

2 关节病变:一般关节病变常用董氏放血疗法与手足对应针法配合,疗效显著。

3 运动伤害:凡由运动所引起之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伤害,只要尚未发生骨折、骨裂、肌腱韧带断裂等破坏性伤害,皆可利用扎针、放血将其治愈。

4 躯干疾病:只要将手足对应原则加以变化,配合全息投影原则取穴,有时需再配上放血疗法,即可治疗此类疾病。

5 脏腑调节:因手足对应针法常使用直三针或横三针的倒马针法,而倒马针法本身就具有针通三焦、调理全身脏腑机能作用,故手足对应针法虽主治疾病是四肢肌肉、关节酸痛,但因其常用倒马的方式取穴,所以也能达到调理脏腑的效果。

四、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特性

1 疗效迅速:使用手足对应针法治疗四肢酸痛、扭伤疾病,疗效十分迅速,往往下针后数秒至数分钟之间,即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有时比止痛药效果更快,且毫无副作用,并依病情轻重、新久,扎针有时配合放血,可在一、二次或数次内,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根治的效果。

2 原则指导:手足对应针法的运用,完全依照手足对应的原则作为临床取穴施治的指导,使此一针法有一系列原则可循,只要能清楚掌握此原则,当面对患者时,即可按照原则取穴扎针,成为强背穴道堆栈记忆,乃是灵活运用,不需死记,达到全身无穴处处穴的功力。

3 独树一格:董氏针灸的许多理念都是独树一格的,自成一体系,其博大精深的理念及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巢臼,并非完全屏弃传统经络学,而是将其包融并且更加超越,创新与系统化。

4 手法简明:董氏针灸不谈各种弹、啄、飞、捻等手法,不讲手法技术上的补泻,针法简单明确,与传统大谈补泻手法,而使针灸临症施治上更为繁杂。董氏针灸不用任何的手法补泻及多样变化的得气手法,故手足对应针法亦不例外,简单明确,易于操作,只偶尔因病情需要加强针效或配合放血,使疼痛更快得以消失。

5 取穴方便:手足对应针法在取穴上完全选取四肢的穴位,不需解除衣裤,故扎针取穴十分方便,并且根据手足对应的基本原则,再加以灵活对应使用,于取穴上就不需死背各病的治疗穴道,故于临床施治上,只要能掌握好原则、清楚诊疗病位与病因,再配合准备的取穴扎针或放血,导引行气活动患部,都可达到一定的疗效。

6 断除病根:在临床治疗上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找出病因之所在,而非只是服用止痛药将其疼痛的警讯关闭。故利用手足对应针法扎针治疗时,必须查明病因、病位,若遇久病、重病、怪病有瘀血出现施针改善不明显时,就要配合放血疗法,再施针治疗,往往病痛皆得以解除。

7 安全可靠:手足对应针法,取穴以四肢为主,不在胸、腹部取穴,避开人体的一些危险脏器,若有所需,仅在背部相关部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但不用豪针直刺,以免造成患者的伤害。而且不用弹、啄、捻及各种的补泻手法,避免患者痛苦,所以取穴安全方便,手法简明可靠,危险性极低。

(摘自李国政《台湾董氏特效手足对应针法》。)



《学董氏奇穴》耳朵

转载自 如梦

 
1、興奮穴


图片
劑量:直刺一~二分。

穴位:在睪丸穴之外下方。
解剖位置:腦神經。
主治:精神萎靡不振、嗜眠、神經衰弱。興奮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配神耳上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
治療方法:刺針法 

 2、耳圓穴


图片
取穴:在耳垂後外側上緣處是穴。
劑量:直刺三分。 

解剖位置:後耳介動脈、靜脈、六俯神經。
主治:解酒醉(特效)、止嘔吐。暈車、暈船、暈機。以三稜針點出血立見卓效。

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解酒醉
特效配穴:耳圓穴治療解酒醉(特效)

 3、神耳中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图片
取穴:在耳廓背面,降壓溝中央偏內側二分處是穴。
劑量:斜刺:從上往下斜刺一分~三分。 

解剖位置:肝之神經、心之神經。
主治:各種急性病症之急救、心臟麻痺(特效)、心臟病發作之急救、頭痛、頭昏、眩暈(特效)、嘔吐、肝機能衰竭、四肢無力、虛脫症、休克腦貧血、腦溢血等症之急救。膽固醇過高之頭暈、胸悶(特效),胸背痛、高血壓,腰痛、暈車、暈船。兼治肝硬化。突發性耳聾。神耳中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
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心臟麻痺、眩暈、胸悶
特效配穴:心臟麻痺(特效)、眩暈(特效)、胸悶(特效)

4、神耳下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图片
取穴:在耳廓背面,降壓溝下緣.距內側1/3處是穴。
劑量:斜刺:從上向下斜刺一分~三分。 

解剖位置:腎之神經、肝脾神經。
主治:各種急性病症之急救、心臟麻痺(特效)、心臟病發作之急救、頭痛、頭昏、眩暈(特效)、嘔吐、肝機能衰竭、四肢無力、虛脫症、休克腦貧血、腦溢血等症之急救。膽固醇過高之頭暈、胸悶(特效),胸背痛、高血壓,腰痛、暈車、暈船。兼治腎臟炎、腰脊痛。子宮下垂。神耳下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心臟麻痺、眩暈、胸悶。特效配穴:心臟麻痺(特效)、眩暈(特效)、胸悶(特效)

5、神耳上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图片
取穴:在耳廓背面、降壓溝上緣、距內側1/3處是穴。
劑量:斜刺,由上往下刺一分~三分。 

解剖位置:耳大神經、枕小神經、肺之神經、肝之神經。
主治:各種急性病症之急救、心臟麻痺(特效)、心臟病發作之急救、頭痛、頭昏、眩暈(特效)嘔吐、肝機能衰竭、四肢無力、虛脫症、休克腦貧血、腦溢血等症之急救。膽固醇過高之頭暈、胸悶(特效),胸背痛、高血壓,腰痛、暈車、暈船。神耳上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
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心臟麻痺、眩暈、胸悶

特效配穴:心臟麻痺(特效)、眩暈(特效)、胸悶(特效)

6、外耳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图片

取穴:在金耳穴(在耳殼背之外緣上端)直上三分、偏外側二分處是穴。
劑量:斜刺:從上往下斜刺三分。

解剖位置:腎之神經、肝之神經
主治:心律不整、心悸、中風昏迷之急救、頭痛、低血壓過高、頭暈、頭昏眼花。 

7、金耳穴


图片
取穴:當耳殼背之外緣上端取之。
劑量:直刺一分~二分。 

解剖位置:肺之神經。
主治:肺弱引起之坐骨神經痛、腰脊椎骨彎曲、過敏性感冒。
治療方法:刺針法

 8、水耳穴


图片
取穴:在對耳輪之外緣下端取之。
劑量:直刺一分~二分。 

解剖位置:腎之神經。
治療方法:刺針法

 9、耳背穴


图片
取穴:當神耳上穴內側四分處取之。
劑量:直刺一分~二分。 

解剖位置:肺之神經。
主治:喉炎、喉蛾、喉癌、頭痛。用三稜針點刺出血立即見效。
治療方法:刺針法

 10、耳三穴


图片

耳三穴之耳上穴

取穴:在耳輪外緣上端為耳上穴。

耳三穴之耳中穴
取穴:在耳輪外緣中央為耳中穴。
耳三穴之耳下穴
取穴:在耳輪外緣最下端為耳下穴。
劑量: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每次取二穴可矣。 
解剖位置:肺腎神經。
主治:霍亂、偏頭痛、感冒。
治療方法:放血法


《学董氏奇穴笔记》足

足(1)三聖穴三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取穴:三聖三穴在腳底正中央點處(往足跟方向)往後一寸。即十四經湧泉穴往足跟方向後三寸。
劑量:直刺五分~一寸。 

解剖位置:腳底神經分枝、心之神經、腎之副神經、腦神經。
主治:高血壓(特效)、低血壓過高症(特效)、腦溢血、腦血栓症。
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高血壓、低血壓過高症
特效配穴:三聖穴治療高血壓(特效)、低血壓過高症(特效)
三聖穴三穴示意图


图片

足(2)五花一穴
取穴:平臥取穴,腳底、腳後跟正中央處是穴
劑量:用三稜針刺出血治足跟痛特效 

解剖位置:脛骨神經的外側腳底分枝、腦神經。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腦神經痛。
治療方法:放血法、、或直刺3—5分
特效主治:足跟痛
特效配穴:五花穴治療足跟痛之(特效穴)。

五花一穴示意图


图片

足(3)五花二穴
取穴:平臥取穴,五花一穴(腳底、腳後跟正中央處)向前一寸是五花二穴。
劑量:用三稜針刺出血治足跟痛特效 

解剖位置:脛骨神經的外側腳底分枝、腦神經。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腦神經痛。
治療方法:放血法、、或直刺3—5分
特效主治:失眠
特效配穴:五花穴治療失眠配鎮靜穴(特效)。可任取一至二穴應用。

五花二穴示意图


图片

足(4)五花三穴
取穴:平臥取穴,五花一穴(腳底、腳後跟正中央處)向後一寸是五花三穴。
劑量:用三稜針刺出血治足跟痛特效 

解剖位置:脛骨神經的外側腳底分枝、腦神經。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腦神經痛。
治療方法:放血法、或直刺3—5分

特效主治:失眠

特效配穴:五花穴治療失眠配鎮靜穴(特效)。可任取一至二穴應用。

五花三穴示意图


图片

足(5)五花四穴
取穴:平臥取穴,五花一穴(腳底、腳後跟正中央處)向外橫開一寸是五花四穴。
劑量:用三稜針刺出血治足跟痛特效

解剖位置:脛骨神經的外側腳底分枝、腦神經。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腦神經痛。
治療方法:放血法
特效主治:足跟痛
特效配穴:五花穴治療足跟痛之(特效穴)。

五花四穴示意图


图片

足(6)五花五穴

取穴:平臥取穴,五花一穴(腳底、腳後跟正中央處)向內橫開一寸是五花五穴。
劑量:用三稜針刺出血治足跟痛特效

解剖位置:脛骨神經的外側腳底分枝、腦神經。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腦神經痛。
治療方法:放血法
特效主治:足跟痛
特效配穴:五花穴治療足跟痛之(特效穴)。

五花五穴示意图


图片

足(7)花骨一穴
取穴:在足底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之間,在距間叉口處每下五分一穴。

劑量: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解剖位置:內側腳底神經、脾、肺、腎神經。肝之神經。
主治:沙眼、角膜炎、眼皮炎、眼迎風流淚、怕光、眉稜骨酸痛脹痛。花骨一穴,由四個單穴組成,臨床時僅須隨取二個穴道,就有很好的療效
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迎風流眼淚
特效配穴:常用於治療迎風流眼淚有特別療效,比上白穴、分白穴效果更佳。

花骨一穴之一穴示意图


图片

花骨一穴之二穴示意图


图片

花骨一穴之三穴示意图


图片
花骨一穴之四穴示意图


图片

足(8)火硬穴
取穴:當第一、二蹠骨之前緣,蹠關節與趾關節之中間骨縫中是穴。距十四經肝之行間穴四分。
劑量:斜刺三分~五分。 

解剖位置:心臟神經、肝之副神經。
主治:心悸、頭暈、胎衣不下、骨骼脹大、下額痛(張口不靈)、強心(昏迷狀態時使用)、子宮炎、子宮瘤。能墮胎。
治療方法:刺針法

火硬穴示意图


图片 

足(9)火主穴
取穴:當第一聽骨與第二繡骨叉口下緣處是穴。即十四經肝經之太衝穴上五分處是穴。
劑量:直刺三分至一寸。 

解剖位置:心臟支神經、心臟動脈、有感排骨神經分枝。
主治:難產、骨骼脹大、心臟病而引起之頭痛、肝病、神經衰弱、心臟麻痺、手腳痛、子宮炎、子宮瘤。能墮胎。
治療方法:刺針法

火主穴示意图


图片
足(10)門金穴
取穴:當第二、三瞧骨叉口處下五分處是穴。即十四經中胃經之陷谷穴下四,分處是穴。
劑量:用細毫針,直刺五分 

解剖位置:有短總趾伸筋、足背靜脈、足背第二足動脈、趾背神經、十二指腸神經、胃之支神經、子宮神經。
主治:月經前後抽痛陣痛(特效)、腸炎、胃炎、腹部發脹、腹痛、盲腸炎。                                                                                                                                                                                                                                                                                                         用細毫針,直刺五分(具有特效)。
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月經前後抽痛陣痛
特效配穴:門金穴治療月經前後抽痛陣痛(特效)

門金穴示意图


图片


(11)木斗穴


图片

取穴:當第三、四蹠骨之下緣,在蹠骨關節與趾骨關節下緣骨縫中是穴。

劑量:直刺三分~五分。

解剖位置:脾神經、肝神經。
主治:脾腫大(痞塊)、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肥病、小兒麻痺。

治療方法:刺針法

足(12)木留穴


图片


取穴:當弟三蹠骨與第四蹠骨叉口下緣陷中處取之。在鑣骨與趾骨關節上一寸五分處。
劑量:直刺三分~五分。 

解剖位置:肝神經、脾神經。
主治:白血球症、脾腫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肛病、小兒麻痺。半身麻痺。
治療方法:刺針法

(13)六完穴


图片

取穴:在第四蹠骨與第五蹠骨之下緣,即蹠骨與趾關節間之前緣骨縫中。距十四經中膽經之俠谿穴五分。

解剖位置:肺之分支神經、腎之支神經。
主治:止血(包括跌傷、刀傷出血或是打針流血流不止)、偏頭痛
治療方法:刺針法
劑量:直刺三分~五分。

足(14)《水曲穴》


图片

取穴:第四蹠骨與第五蹠骨之間叉口下緣。下三分為膽經地五會。
劑量:直刺三分~五分。

解剖位置:肺之分支神經、腎之支神經。
主治:腰痛、四肢浮腫、腹脹、頸項神經痛、婦科子宮疾病、坐骨神經痛。
治療方法:刺針法

足(15)《火連穴》


图片

取穴:當第一蹠骨內側,在趾骨與蹠關節後二寸處是穴。平臥取之
劑量:橫刺:針與蹠骨成直角、沿蹠骨底緣進針。 

解剖位置:固有底側趾神經、背側趾動脈、心之分支神經、腎之副支神經。
主治:血壓高引起之頭暈眼昏、心悸、心臟衰弱。腦瘤、腦膜炎。
治療方法:刺針法

足(16)火菊穴


图片

取穴:當第一蹠骨內側、火連穴後一寸。距趾骨與蹠骨關節三寸處是穴。
劑量:橫刺五分~一寸。針與蹠骨成直角,沿蹠骨底緣進針。 

解剖位置:固有底側趾神經、背側趾動脈、心之分支神經、腎之福神經。
主治:手麻痺、心悸、頭暈、腳痛、高血壓、頭腦昏脹、眼昏花、眼壓過高致眼皮發酸、頸項扭轉不靈、腦瘤、腦膜炎。
治療方法:刺針法

(17)火散穴


图片

取穴:當第一蹠骨內側,火菊穴後一寸處是穴。在趾骨與撫骨關節後四寸處取之。
劑量:橫刺五分~一寸。針橫蹠骨下緣進針。 

解剖位置:心之分支神經、腎之副神經、六俯副神經。
主治:頭痛、腦脹、角膜炎、腎虧腰酸、頭暈、眼花、背痛、腦瘤、腦膜炎。
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腦瘤、腦膜炎
特效配穴:火連、火菊、火散三穴為治腦瘤、腦膜炎之(特效穴)。並治腦神經衰弱症。

 

足(18)水晶穴


图片

取穴:當內踝尖直下二寸處是穴。
劑量:直刺五分至一寸。 

解剖位置:脛骨神經、子宮神經。
主治:子宮炎、子宮脹、子宮瘤、小腹氣腫脹悶。
治療方法:刺針法

足(19)水相穴


图片

取穴:內踝骨尖直後二寸下五分處、內踝直後,跟筋(阿基里斯腱)前緣貼骨下陷處下五分,即十四經中腎經之太谿穴下五分。大鐘穴內五分處。
劑量:直刺三分~五分。

解剖位置:腎之支神經、腦神經。
主治:腎臟炎、四肢浮腫、腎虧而引起之腰痛、脊椎骨痛、婦科產後風、白內障。
治療方法:刺針法

 (20)水仙穴


图片
取穴:在內踝骨後方(即十四經中腎經之太谿穴)下二寸處取之。跟筋前緣陷處。

劑量:直刺五分。 

解剖位置:腎之支神經、腦神經。
主治:腎臟炎、四肢浮腫、腎虧而引起之腰痛、脊椎骨痛、婦科產後風、白內障。
治療方法:刺針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