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63
- UID
- 201109
- 阅读权限
- 180
- 在线时间
- 63小时
- 论坛币:
- 709 元
- 最后登录
- 2011-2-28
- 精华
- 0
- 好友
- 21
- 帖子
- 98
- 职务
-
- 论坛币:
- 709 元
|

牛羊寄生虫病防治程序化的初探 牛羊寄生虫病程序防治模式是一项综合防治新技术,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防治方法 , 使单寄生虫防治改为主要寄生虫整体的有序防治零星间断的治疗改为组织连片的预防措施牛羊群的寄生虫得到面驱治和预防,提高了合防治效果。 1寄生虫的流行规律 寄生虫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方面的条件,同时还受 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体内的各种寄生虫,常常是通过牛羊的血液、 粪便、尿液及其他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寄生虫生活史的某—个阶段(如虫体、虫卵或幼虫)带到外界环境中,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宿主体内寄生,并不断地循环下去,经口、皮肤、接触(如羽螨虱)及卵内等感染。 3诊断要点 3.1临床症状 一般表现消瘦、贫血、黄疸、水肿、营养不良、发育受阻和消化障碍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虽然不具有特异性,但可作为发现寄生病的参考。 3.2流行因素 了解发病情况,为确立诊断提供依据 3.3尸体剖检 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动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寻找病原体,分析致病和死亡原因, 有助于正确诊断。 3.4发生和流行条件 包括传染源(带虫者、保虫宿主、延续宿主等)、 易感动物以及相应的外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线、土壤、植被、饲料、饮水、卫生条件、饲养管理,宿主的体质、年龄,中间宿主及保虫宿主存在等)。 4药物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丙硫咪唑等药物,其特点是抗虫谱广,对绝大多数线虫、外寄生虫及其它节肢动物有很强的驱杀效果,但对虫卵无效。在临床应用中具备以往抗寄生虫药不可替代的优点,其一是通过内服防治体内外寄生虫;其二是不与其它驱虫药产生交叉抗药性。 近年兽医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研制,采用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与苯丙咪唑合剂,扩大了驱虫范围和驱虫效果。 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分为片剂、针剂、粉剂等。片剂是5毫克/片,采用口服,每35千克体重用药2片;针剂一般为5毫升(0.05克)装的油剂,采用皮下和肌肉注射(切勿静脉注射)每千克体重0.02毫升;粉剂通常灌服或拌料,每千克体重0.3克。 5使用程序 每年坚持对大群驱虫2次,春季(2-3月)采取幼虫驱虫技术,阻止“春季高潮”的出现;秋季(8-9月)驱虫,防止成虫“秋季高潮”出现并且减少幼虫的“冬季高潮”。寄生虫严重的地区,在 5-6月可再增加1次驱虫,避免冬春季发生体表寄生虫病。 幼畜一般在当年8-9月进行首次驱虫,保护羔 羊和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由于断奶前后的幼畜受到营养应激,易受寄生虫的侵害,因此,此时要进行保护性驱虫。 母畜在接近分娩时进行产前驱虫,避免产后 4~8 星期发生粪便蠕虫卵“产后升高”现象。寄生虫污染严重地区必须在产后 3~4星期进行驱虫。 6注意事项和建议 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针剂是油剂而非水制剂,所以注射器内不得有水,切忌与水针剂配伍和大剂量使用,以免发生中毒,一旦中毒应及时进行抢救。孕畜用药应严格控制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比较安全,并且避免挤压等机械性流产因素。为慎重起见,牛和羊用药 14日后方可宰杀食外寄生虫7-10日后重复用药1次,感染特别严重的14天后还可以再重复用药一次,以巩固和提高疗效,同时搞好病原的鉴别诊断,视牛羊体重,准确用药。 畜群有吸虫和绦虫但无体外寄生虫感染时, 可直接需选用丙硫苯咪唑片进行驱虫, 经济又高效。如果畜群有吸虫和绦虫又有体外寄生虫感染时,选择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与苯丙咪唑合剂效果较好。一般认为,寄生虫严重感染时,采取针剂疗效更为显著。因此使用时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地剂型。 作为程序化防治必须强调整体性。研究表明,同群中亚临床的寄生虫的侵袭也同样引起相应的损失。因此,不能只对生长不良、已表现寄生虫病临床症状的动物驱虫。驱虫后含有崩解虫体的排泄物任意散布,会严重污染环境。为保证驱虫效果、防止环境中寄生虫卵的重复感染,发挥驱虫药的最大经济效益,驱虫时必须注意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畜群排泄物,对粪便中的寄生虫卵进行定期监测和堆积发酵处理,彻底打断寄生虫的生物链。 牛羊寄生虫病程序化防治模式采取了最新的抗寄生虫药,安全高效、使用方便,同时根据寄生虫 自身的繁育特点进行程序化驱虫,效果更为明显,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建议大面积使用。 舍饲养殖牛羊每个季度坚持选择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驱虫一次,使用后牛羊毛色光亮,生长发育良好,还可降低牛羊外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减少牛羊皮张的经济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