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中的陷阱

 最爱曦苒 2011-02-28
  

 作为消费者,我就曾遭遇过这样的经历(相信许多人都曾遇到过):

    1.与朋友聚会吃饭,在结账时一般都不会去特意看账单,计算应付多少钱,除非与家人一起吃饭才会特意看一下,经常会发觉被多算了饭费,明明是160元却被收了180元,服务员通常会说自己这里算错了,那里算错了,我每次检查账单没有一次是少算的,基本都是多收了几十元。有些超市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扫描条形码时应该不会出错,但往往会多收了五元十元甚至二十元,收银员的解释通常是按错了数字,而我还没遇到少收钱的,这些都很令人怀疑。希望我们把各自的工作做细做好,避免出现这种差错。

    2.在饭馆吃饭后索要发票,服务员经常说发票用完了,过几天再来拿。有的人因为不是在住处附近用餐或者是与朋友在一起,不方便再为拿发票跑一趟,我看到过一些采访离开餐饮行业的人的文章,说这种行为是故意的,实际上就是为了偷税漏税,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发票应该随时准备好,为什么发票用完了还不去买?如果我们都遵守法律法规的话,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美好。

    3.有些日用品三个月后就不再保修,我问过一些熟悉这些产品的朋友,他们说这些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就三、四个月,到期不再负责免费修理,我们过去买的鞋、衣服等有了质量问题,都可以退换,现在大家都希望买到最新款的,更新换代比较快,鞋在穿过四、五个月后出现底开裂的现象就没办法再去找商家退换,随着社会的发展,希望这方面能不断的完善。

    4.抽油烟机、电热水器等一般都承诺一年或两年保修,在保修期间出了故障,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说某个零件坏了必须要换,交零件费,普通的消费者不是专业人员,不懂这方面的情况,只能交钱更换,究竟这个零件价值多少我们也不清楚,看似免费上门维修,实际上还是要交钱,作为老百姓很难在每一个环节都了解得很清楚,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德意识的提高,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