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府中谁敢动老太君的茶吊子?(红楼梦读后感)

 miyasa 2011-02-28

  荣国府是贵族府第,最讲等级秩序。例如用餐时谁先吃,谁后吃,吃什么,都有一套现成规矩,不可错乱。举个例子。《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母率众游大观园,并在藕香榭用早饭。座次安排是这样: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四个同坐一桌,其中宝玉是宝贝孙子,其他三人是客居的孙辈女孩儿;王夫人带着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另坐一桌;刘姥姥是客,挨着贾母单坐一桌。薛姨妈已吃过早饭,故只坐在一边喝茶。

贾府中谁敢动老太君的茶吊子?

  至于凤姐,当她独自在家用饭时,有一二十个妇人围绕伺候,何等排场!可此刻作为孙媳,只能跟同是孙媳的李纨在一旁站立陪侍,为长辈捧菜添饭。——这一切不是临时安排,而是按府中铁打的老规矩。

  等贾母众人吃毕,收拾了残桌,这才“又放了一桌”,由李纨、凤姐对坐而食。凤姐又拉了鸳鸯坐下,说:“你坐下和我们吃了罢,省的回来又闹。”——不错,鸳鸯是个丫鬟,可她的主子是府中级别最高的“老太太”,因此在其他主子面前,她也格外有面子,甚至敢跟凤姐开玩笑,连贾琏也要赶着她叫一声“好姐姐”。有了凤姐的特别邀请,她是可以跟主子同桌而食的;若不邀请她,她也有资格“闹”上一“闹”。

  菜肴很丰盛,主子们当然吃不了多少。剩下的饭菜,则要散给众丫鬟婆子们,她们伺候多时,同样没吃早饭。然而,分剩菜也还是有规矩,事情由首席丫鬟鸳鸯来主持:

  鸳鸯便问:“今儿剩的菜不少,都哪去了?”婆子们道:“都还没散呢,在这里等着,一齐散与他们吃。”

  鸳鸯道:“他们吃不了这些,挑两碗给二奶奶屋里平丫头送去。”凤姐儿道:“她早吃了饭了,不用给她。”鸳鸯道:“她不吃了,喂你们的猫!”婆子听了,忙拣了两样拿盒子送去。

  鸳鸯道:“素云哪去了?”李纨道:“他们都在这里一处吃,又找她作什么。”鸳鸯道:“这就罢了。”

  凤姐儿道:“袭人不在这里,你倒是叫人送两样给她去。”鸳鸯听说,便命人也送两样去。……

  正如刘姥姥所说,“礼出大家”。贵族之家就是散发剩菜,也要尊卑有序。“二奶奶”凤姐是府中的大管家,平儿是她屋里的大丫鬟,相当于府中的“副总管”,又有着妾的名分,自然该得头份。就是吃过了,也还是要送,这也是对凤姐的尊重。

  素云在丫鬟群中默默无闻,然而她是“大奶奶”李纨的丫鬟,因此鸳鸯也要礼貌性地照应一声。

  袭人是怡红院的大丫头,因宝玉的缘故而格外有脸面,因此凤姐特地吩咐给她送两样去。——在礼数之外,这里面还掺杂着微妙的人情。

  尊卑秩序除了体现在用餐顺序上,还体现在食物等级上。例如小说第七十五回,写尤氏来看贾母(她是宁国府贾珍之妻)。用饭时,贾母跟宝琴、探春两个孙女先上桌,尤氏作为孙媳,照例要站在一边伺候着。

  等贾母吃完,吩咐将桌上的两三碗好菜送去给黛玉、宝玉、贾兰等,这才向尤氏说:“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

  尤氏吃着饭,贾母忽然发现,伺候添饭的人手里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贾母申斥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仆人回答说:专供主子们吃的“白粳米饭”已经吃光了,原因是今日多了两张嘴:探春和尤氏都是临时来的。鸳鸯帮着解释说:“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细心的读者大概早就发现,《红楼梦》中单是米,就提到好几种。如御田粳米、绿畦香稻粳米、红稻米等等。

贾府中谁敢动老太君的茶吊子?

  一次庄头乌进孝来送年货,其中就有“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此外还有“下用常米一千石”。——所谓“粉粳”,大概就是主子日常食用的“白粳米”吧。粳米是稻米,北方的稻米因生长期长,格外好吃。但产量也低,所以乌庄头只送来五十斛,约为三千五六百斤,对于荣宁两府而言,实在不算多。

  而“下用常米”则是供“下人”吃的次等米,应是南方所产双季稻,质量要差得多——但数量却很多,一千石约合今天的十四万斤,不但供府内“下人”吃用,族中的穷亲戚大概也能分到一些。

  如今尤氏怎么说也算主子,“白粳米饭”不够吃,怎能添“下人的米饭”呢?老太太生气,是因为不能坏这个规矩。最后还是鸳鸯提出解决办法,命人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上——三姑娘即探春,她到贾母屋用餐,她的那份专供粳米饭省下了,刚好取来补上。尤氏还客气推让,笑着说:“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回答得干脆:“你够了,我不会吃的?”下面的媳妇们听了,赶紧去取来。

  以上是脂评本的描述。程甲本这一段改为“贾母见尤氏吃的仍是白米饭,因问说‘怎么不盛我的饭?’丫头们回道:‘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听这话,似乎尤氏碗里吃的“白米饭”已经是“下人的米饭”了。这改得不好,还是脂本的描写,更能体现贵族之家对等级的在意。

  现代学者往往关注书中的平等意识,以为这是曹雪芹进步观念的反映。其实曹雪芹的思想颇为复杂。我前面写过一篇博文《怡红怪现状:主子倡平等,奴婢重阶级》,已经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曹雪芹一面歌颂平等,礼赞敢于挑战秩序的“卑贱者”;同时又对贵族之家的往昔生活怀想留恋、低徊不已。

贾府中谁敢动老太君的茶吊子?

  谓予不信,这里再添一个小例子。书中第五十三回写元宵开夜宴,天气格外寒冷。宝玉离席解手,回来由丫鬟伺候着洗手。

  来至花厅后廊上,只见那两个小丫头一个捧着小沐盆,一个搭着手巾,又拿着沤子壶在那里久等。(沤子:相当于今天润肤露一类的东西)

  秋纹先忙伸手向盆内试了一试,说道:“你越大越粗心了,哪里弄的这冷水?”小丫头笑道:“姑娘瞧瞧这个天,我怕水冷,巴巴的倒的是滚水,这还冷了。”

  正说着,可巧见一个老婆子提着一壶滚水走来。小丫头便说:“好奶奶,过来给我倒上些。”那婆子道:“哥哥儿,这是老太太泡茶的,劝你走了舀去罢,哪里就走大了脚。”

  秋纹道:“凭你是谁的,你不给?我管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那婆子回头见是秋纹,忙提起壶来就倒。秋纹道:“够了!——你这么大年纪也没个见识,谁不知是老太太的水?要不着的人就敢要了?”婆子笑道:“我眼花了,没认出这姑娘来。”

  宝玉是老太太的心尖,是贾府的公侯冢子。为了他的健康,用了老太太泡茶的热水,也是天经地义的。这是贾府人人皆知的“真理”,也成为一种规矩之上的规矩。“要不着的人就敢要了?”这话说得何等理直气壮,一个娇蛮丫鬟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如此生活化的细节描写中,曹雪芹的欣赏态度明白无误;言及主人公的小小特权,流露出得意的情绪,立场明显偏在秋纹一边。

  人们在解析小说思想主旨时,不仅要关注宝玉口中那几句离经叛道的话,同时也要看看这类有趣的细节,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读懂小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