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 如梦令 鉴赏

 该死的老杜 2011-03-01

李清照 如梦令 鉴赏

2009-05-16 15:12

李清照 如梦令 欣赏(转)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清照的两首《如梦令》,是她的前期词中两颗罕见的明珠。它们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以及她那深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在这一首小令里,作者采用她擅长的白描手段,追记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

        起句常记,同,意思是曾经溪亭日暮,为下句沉醉二字点出醉饮的所在和饮罢的时间。溪亭醉饮,不知归路,表示游兴沉酣,乐而忘返。溪亭醉饮,游兴沉酣,反映了超出女性词的士大夫情趣,揭示了女词人的倜傥豪放与洒落的性格。黄昇《花庵词选》收这首词时,补了一个词题曰酒兴。只看到酒兴,没有体会主要的内容游兴,这样的加题可称画蛇添足。

       “兴尽晚回舟句,承上启下。怎样承上?有人粘滞在酒兴上,解释说:待到酒兴阑珊,方才回去。如果照这样讲,那么酒意已消,怎么回舟时,还误入藕花深处呢?兴尽分明用的是兴尽而返的典故: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溪,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女词人这里写兴尽,意思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又何必考虑归路如何呢?所以兴尽晚回舟不知归路不是矛盾的,正是承接的。女词人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这句又怎样启下?既然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深密之处的失误。藕花就是荷花,用前词不用后词,主要是音律的缘故。妙在酒意未消、游兴未减的游人,对于这种岔子可毫不在意,却非要争渡,争渡,夺路前进不可。我们读着争渡,争渡,仿佛听见猛力向前的击水桨声;宛然看见无忧无虑、有说有笑的游人神态,似乎《如梦令》词调的叠句格律是为着词人妙造自然的词句而设了。

创诗歌三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