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钱物质家庭的孩子为啥十有八九很差?

 四色花 2011-03-02
            金钱物质家庭  为啥孩子十有八九很差?
 
 
 
          “亲子关系好,比物质环境更重要!”这是6月17日成都35名优秀高中学子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的鲜明结论。这些优秀高中生,家境都很一般,但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他们学习、成长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物质条件! 
    这个结果,值得父母们深思。是的,我们都想用物质支持为孩子铺就康庄大道,我们都希望美好的给予下跟随的是孩子完美的成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于是,我们想知道,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怎样做,才能既保存物质的优势,又能给孩子更和谐更自由的亲子氛围?

          嘉宾:王东(四川紫气东来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 

    做父母的学问,在于做每一件事都表现出自己的美德 
   最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好的物质环境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这是至关重要的,为何还是不及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来得深远?
        王东:亲子关系是什么?亲子关系就是教养关系。你的一颦一笑、你情绪的起伏转折,你心态的细微变化,孩子都会满心欢喜地在你身后亦步亦趋。我们一定要理清:物质支持是相对于一时的,只有父母是一生一世的、二十四小时而且全年无休的,所以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一生一世、二十四小时而且全年无休的。

         不难看出,亲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物质给予更有价值。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孩子更有价值的爱? 
       
        王东
巴尔扎克说过:“做父母的学问,就在于懂得默默无闻地发扬自己的优点,每做一件小事都向孩子表现出自己的美德”。
        是的,只有那些能输出正确价值观的父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父母。比如,虽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崇尚知识和智慧;收入不多,但是始终怀有感恩的心;家境不太好,但是懂得爱与被爱;没有什么大作为,但是能够恪守责任感;衣衫朴素,但是保有很好的审美情趣;没有名望,但淳和善良、自谦而敬人。我认为,这样的父母,也许碌碌平庸,但对于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好。 

   《新潮》观察: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正”指的是人品,不是有钱就是“正”。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首先他就不会是用金钱和物质圈养出来的。

    我们不是郑渊洁,但也要因孩子制宜

         可以这样说,我们、我们的上一代和上N代,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学会如何做父母,更多的“物质给予”是其亲子关系的核心词。而孩子也一定要用好的成长、学习来回馈,这就成了一种“爱必强求”,当然也更无法令孩子从内心产生认同。那么,我们在给予孩子物质条件时,应该怎样拿捏尺度? 
       
        王东:
对于我们和上很多辈来说,好的物质环境是自己小时候所匮乏的,所以希望孩子可以享受更多,从而忽略孩子的“人本”和内心的关注。虽然现在我们有了一些自醒和修正,但做的还很不到位。
        首先,你要仔细度量孩子的收受力,该怎么给予才能给他宠爱,又不至让他娇纵;要拿捏孩子的分寸感,该怎样奖励,又不至养成索要报酬的心态;要握紧你的荷包,该给多少才不至养成他滥用的坏习惯。
        另外,给予的同时,也要有惩罚。比如,用减少给予,让孩子知道可为不可为,用适当吃苦磨砺,来制止他肆意的胡闹。总之,我们需要体察孩子的心态,用科学的方法来把握,更重要的是,要因孩子制宜。 

   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深,那么,您有哪些建设性的建议?除了上昂贵的亲子课,我们还该怎样从相处细节上为孩子营造和谐的亲子氛围? 
 
       王东:
选择昂贵的亲子课,其实很没必要。我们的父母、祖父母,很多人没上过亲子课,但一样与孩子相处融洽。所以和谐的亲子关系不贵,关键在有心。
        你可以利用换衣服、吃饭、洗手,每一个零碎的时间和孩子交流;在孩子考试成绩变差时,安慰多过责备;听孩子述说某事或者对某事的看法时,仔细听他说完,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老师“告状”,你会向孩子先了解情况再做定夺……给孩子以倾诉的安全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喜欢用“亲子关系”来自我标榜,可是,当孩子陷入成长的压力漩涡中,他们又不自觉地被传统的教育体制、物质攀比所裹挟,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出现? 

         王东:
想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做父母的终极理想,你也会勾勒出一些条条框框来具体理想: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知足的人,不必四处苦苦索求;希望他享受完整、珍贵的童年……难吗?那是肯定,比如,别的孩子拿回100分的时候,考上重点学校的时候……你要承受来自内心、外界的质疑和压力,能不能顶住,而且,毕竟你不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可以义无返顾地让孩子办退学。
         痛苦?未必,没有必要去纠结,教育是社会对孩子的正常需求,物质攀比也大可以看作一种进取的动力,来赋予自己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

        《新潮》观察:亲子关系也不是摆POSE,只有集结教养智慧+努力,才能有个完美的亮相。
 
          那些亲子关系胜过物质影响的优秀孩子

    26岁的郎朗幼时家境艰难,连小型暖炉也买不起,父亲郎国任鼓励他就用弹钢琴来忘记寒冷。而父亲一路的温暖陪伴,也成为郎朗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世界级青年钢琴家的动力。 

    家住四川岳池县金敖寺村的李兴玲,父母都是憨厚的农民,却从小教育她厚道做人、谦虚求知。2008年,李兴玲打着赤脚从村口的鹅卵石路上自信走出,一举成为当年岳池县高考理科状元。 

    重庆优秀学生齐小弋,现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管理学院。她的父亲齐智勇是一位开明而乐观的普通技术员。谈及女儿成功的经历,他坦言得益于与女儿常在饭桌上“摆龙门阵”,和谐的氛围使得她主动向父母倾诉或寻求帮助,一切困惑都能迎刃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