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写)鸾凤和鸣(初稿)

 情缘 2011-03-02

笔者最近听到一位较好朋友的悄悄话,半信半疑,然而又非常感兴趣,就刨根问底,寻本探源。有幸接识了我故事的两位主人翁,了解了他们说不明,道不清的故事。

鸾凤和鸣过去常用于结婚对联的横批,喻义夫妻恩爱,夫唱妇随。他们很象鸾凤和鸣,但他们不是夫妻,只是朋友,而且是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纯洁异性朋友。

故事发生七十年代末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点。当时,这里聚集了一部分下乡,回乡知青,他们过着一种集体生活。

由于当时的文化生活较为枯燥,工作之余,最好的方式就是聚在一起聊天,连打百分的都很少,莫说打麻将。

有两位青年人特别聊得来。他们得到了一本由北京偷偷带回的《批林批孔》材料,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彻夜阅读其中《增广贤文》,《论语批注》等,白天在当地的小学教书,课余就展开讨论。他们对文章中关于为人处事方面的论述都很赞同,谈吐合拍,可以说是志同道合。

比如:“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他们则解读为“对来人要客气,眼睛要温和地看着对方;说话最好不要冷场,冷场会让客人尴尬;说话要挑客人感兴趣的话题,不然,对方会觉得乏味。你只要对人以礼相待,以诚相待,出门就不会没有朋友”。

“人首先要自尊,同时要尊重别人;你不会自尊,别人就会轻看你;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会不尊重你”。

“人要淡淀,对人最好作到红不捧,黑不踏,过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

、、、、、、

他们在那个时段的工作和生活,正好践行了彼此的试验方案,而且约见成效,不论老师,学生,家长,对他们都是比较称赞的,时隔几十年,当年与他们工作或打过交道的人都还记忆犹新。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时局的变化,他们不得也分开了,两个正值情窦初开的青年人,还没来得及表白爱慕之心就各奔前程了。当时,彼此都认为不过是一段萍水相逢,只把TA当成了过眼云烟、、、、、、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加之二人都是自受孔孟之道“毒害”的愚夫子,生怕各自成家后再来往,担心别人会说“授受不亲”,从此就鸟无音讯。

无独有偶,虽然他们相距甚远,虽然彼此没有再联系,但那短特殊的岁月总是难以忘怀,尤其是共同探讨的处事方法,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各自践行着,而且逐渐收效,于是不得不思念起对方来。

都说思念是一种凄美,他们也不例外。看到相似的人会想起TA,听到相似的声音会想起TA;甚至听到、看到相同的名字都会想起TA,但就是挚意不去寻找TA。不想打扰TA平静的生活,也不想因TA而影响自己平静的生活,更不想因此而让他人搬弄是非,他们是乎认为名誉比欲望更重要。

随着通讯的发达,人际交往的穿梭,时隔几十年后,象似上帝的安排,一个巧合使彼此无意间开始有了联系,起初只想了解对方的生活情况,是否过得象自己期望的那样,只想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

当第一次相逢时,两人的相似之处开始出现了:一个带着本单位的一帮同事,一个带着一家子人,不约而同,既想见面,也不想对他人隐瞒;既想让对方知道,也想表白君子的坦荡行为。

再后来的相似之处,真是多不胜数:两人在几年前自选的手机号码只有两位数不相同;两人的出生月分时间相隔10天;两人的八字四柱排列,性格,志趣爱好竟多处相似;对各自家庭的操持,处世为人的态度如出一人。(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