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笔书法课堂教学,怎样开展?

 李立华 2011-03-03

序言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与汉字同时产生;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开端,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文化。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的形态变化都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它蕴涵了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思想。对立统一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由图画发展成为线条组合的汉字,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

  书法是一种大文化,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通过书法教学,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美学内涵和儒、佛、道文化。通过学习书法过程中“诚”的修炼,去表现作品博大精深、高瞻远瞩、澹泊宁静、超凡脱俗的意境,修炼人的操行品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过程,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幼儿好比一张白纸,最须填充色彩,最宜涂抹勾画,所以书法艺术需要“童子功”,学习书法正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写一笔好字,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书写水平,增加识字数量,开发审美意趣,增强自信意识,而且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对幼儿情趣、性格、修养和意志全面修炼的过程,是综合素质积累提高的过程。正如郭沫若在为《人民教育》题词中所说,培养少年儿童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儿童这张白纸,需要我们去“画”。通过手中的笔,画出能腾云驾雾的一条条龙,画出能展翅高飞的一只只凤,这是幼儿、家长、老师乃至祖国最美好的心愿。为着这神圣的事业,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一讲  书法教学要有新的战略眼光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毕加索就曾经说过,如果他在中国,他肯定是一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

    但是自近代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时至今日,那些经、史、子、集等中国古典文化让当代人感到十分遥远,恍若隔世。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数理化和计算机知识技能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异常重要,一切知识和技能都赋予现代色彩,似乎传统文化将退出历史舞台。知识结构的转变和强势文化的侵入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令人震惊乃至恐怖——传统文化断代,传统艺术后继乏人。许多学生不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只崇拜歌坛的“四大天王”;不喜欢孔子、老子,只喜爱“薯条”、“热狗”。而在这似乎成为笑料的同时,使人感到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即将成为神化传说的危机。时代赋予我们当代人传承中华文明,包括传承书法文化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流行一句话“爱拼才会赢”,我想把它改为“会拼才会赢”,甚至“能赢才去拼”。市场打拼,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共识和共举;但是对于怎么拼、拼什么,很多人却思之不多、行之无效。就当代中国而言,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国际市场上,我们拼什么?拼高楼,拼电子,拼名车等等,这固然需要,但很难拿第一。我们有自己的玩意儿,有“祖传秘方”,有“名优特产”,为什么不拿出来拼一拼?而中国书法,正是我们可拿来一拼的“家当”之一。连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都知道“资源共享”,纷纷拜中国人为师,毕恭毕敬地学习中国书法,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书法的珍贵,不但不给它浇水施肥,甚至想把它从自家土壤里根除,这不是太可惜、太愚昧了吗?你总羡慕别人的长处,总是拿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长项比和拼,能自信吗,能成功吗?如果中国拿我们的书法去跟别国拼,肯定能赢,保证第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中国要赢,中国人要堂堂正正,就不能数典忘祖,不能东施效颦,不能邯郸学步,而只有把自家的“杀手锏”练好、练精、练活、练神,才能在国际竞争的赛场上无往而不胜。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儿童,都应当拿起书法这个“武器”,练好书法这门“手艺”,当好一个“中国人”,永葆一颗“中国心”。

  中国书法家协会前主席沈鹏来沪出席“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大赛”获作品展时,对上海举办本次活动十分赞赏。他希望,上海作为在全国有极大影响力的城市,在书法界一定能够更多更好地融入全国,面向全国,对全国作更大的贡献。他呼吁:书法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力,热爱祖国历史,加强文化凝聚力,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法也面临着生存危机,要树立长远的观念,有新的应变之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沈鹏说,中国书法是独特的传统文化。从汉字诞生起就有了书法,汉字是书法的原始推动力。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到了现代社会,书写工具起了变化,硬笔代替毛笔。当代史上还有过一段时期,错把书法当成“四旧”,作为批判、打倒的对象。上世纪80年代,书法逐渐复苏。20多年来,书法事业在普及与提高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书法迎来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特殊的“书法热”时期。这种“热”主要是在专业圈内,年轻化和专业化在增强。而在圈外,书法一方面有不少的爱好者,经济发展又推动了市场繁荣;另一方面也在降温。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现有1/4人口,即14亿人使用汉字,随着电脑打字和手机短信进入寻常百姓家,书写活动在大量减少,毛笔早已退出日常书写领域。人们看到的书法,一般局限在展览会上,少数报刊和街道牌匾上。街道牌匾一度曾以书法家的题字居多,现在用美术字,用电脑制作的“书法体”则多起来。作为审美对象的书法在幼儿和青少年中淡化,源于大众的书法根基在削弱,作为民族艺术之一的书法在短暂的热潮后面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沈鹏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法也该有应变之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说来就是在书法教育、书艺创作和书学研究三个方面下功夫。教育是根本,是基础,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各种形式并存的书法教育体系。全面建立以中国书协为龙头的书法教育网络系统,除了成人教育、中小学教育,还要重视儿童教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等书法教育网络,建立更多的书法培训基地,开办更多的不同层次的书法培训班,加强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社会书法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书法艺术人才及其广泛的社会基础。

     “此外,改善书法本体环境,繁荣书法创作也是重要方面。”沈鹏对记者说,我们要提倡以传统、创新、个性相融的多元化的书风为审美取向,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文化活动,不断完善各项书法艺术活动的申报程序,逐步营造综合谐调的宽松宜人的净化有序的书法发展环境和氛围。中国书协拟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专项奖金,启动20世纪书法大师精品抢救与收藏工程,通过研究、展示和出版等形式,推动书法多元发展。要集中力量办好已有的书法报刊,创办一批新的书法专业报刊。开办中国书协互联网络,创办“中国书法出版社”,利用国家有线电视数字化平台工程开设书法电视频道,早日建成集收藏、研究、展示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书法艺术馆”或“中国书法博物馆”,从各个方面促进书法本体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沈鹏认为,为了使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硬件”,也要十分重视“软件”。要使全社会愈来愈多的人懂得什么是书法的美与不美,高雅与低俗,要从文化、审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认识书法的价值,从发展先进文化的立场,从深层次上全面理解书法的价值观。书法教师、书法家自身要提高思想、文化、艺术素养,要有责无旁贷的神圣责任感和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感。

  总而言之,中国书法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有新的战略眼光,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幼儿书法师资培训,正是中国书法传承与发展战略格局的一部分,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讲  幼儿书法教学的育人功能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艺苑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独特地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搞好幼儿书法教学,不仅能使孩子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更能促进儿童德、智、体、美谐调发展,其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德育功能              

  书法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会大有裨益。

  1、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儿童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使幼儿初步了解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孩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以至投身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现代化建设之中。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说:“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有中国字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我还想引申一句:“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应该有中国书法!”

  2、以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儿童人品修养。

  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北宋朱长文曾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务,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孩子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为老妪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欧阳询勤勉好学等等。 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亮着耀眼的光华。通过这些讲述,可以引导儿童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以陶冶性情、锤炼品格,不断提高人品修养。

  3、通过精选书写内容陶冶儿童思想情操。

  书法教学必须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如果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一味地练习那些格调低下,充满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这对思想活跃、模仿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儿童来说,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少儿书法教学必须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平时的书法练习中,要引导学生选择表现“真”、“善”、“美”的内容。在书法展览或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求书写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内容。而且还要通过这些健康向上的内容,净化少儿心灵,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美育功能

  鲁迅先生曾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的节奏。”它具有十分鲜明的美育作用。

  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的重要因素。“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圆笔的婉媚,方折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同样是一个笔画,会有不同的审美效果。有的“横若千里之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若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有的竖画如“垂露”、“悬针”、“屋漏痕”;有的转折如“折钗股”、“锥画沙”,“划沙印泥”、“万岁枯藤”等,这都是具有力量感、立体感又有丰富审美内涵的生动笔画。

  我国的书法艺术,虽然是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但“形”的产生离不开“势”。一幅作品中,如果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逐势瞻顾,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整幅字就会显得意境相聚,精神挽结,而给观赏者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通,神完气足的艺术感受。我国古代许多优秀作品,有的奔放不羁,有不可阻遏之势;有的激越顿挫,有神采飞扬之态;有的沉静茂密,有淋漓酣畅之情。总之做到了文从理顺,心手交会,操纵自如,给人一种血脉相通,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受。书法艺术的欣赏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接受审美教育。

  三、智育功能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少儿书法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书法教学的智育功能。

  1、观察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能力的体现,首要一点也是观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谢”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其左中右结构。再看局部,中部“身”字正直、体窄,是左中右结构中最长的一部分;左边“言字旁”的上端右倾,下端提笔与“身”字的下撇穿插;右边“寸”字左靠,横画左缩,竖钩正直,钩脚挑向字心方向,点画左靠。整个字笔画疏密有致、穿插呼应,结构稳中有变。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自身观察力。

  2、记忆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帖的训练,它分为摹临、对临、背临、入贴、出贴。摹临要求学生以字帖为准绳,来规范自己的笔法,固定运笔的手势,理解并熟记笔画的走向及组合,从而掌握贴中字的风格、特点;对临,即照着字帖上的范字,模仿着写;背临即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入帖即通过临习,从形似到神似,达到形神兼备;出帖就是从帖中跳出,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都需要记忆,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在开拓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网的基础上发展,也就是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少儿书法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这两个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字。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再做到看一个字写一个字,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的同时,也进行了记忆力的训练。

  3、思维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正确地分析,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例如,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如何处理左部分和右部分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可先带领学生分析范字“埠”:左边结构小、重量轻,应居中上,尽可能地与右边结构保持上平;如果将“提土旁”写得靠下,与右边部分对齐底部,那么“埠”字必然会给人以高低悬殊的不舒服感。然后,再拿出“现”“地”“冯”让学生分析,这是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掌握了“左小右大”字的结构特点后,再让学生分析“左大右小”的字,如“趴”“朝”“敞”等,经过讨论、实践后,得出“左高右低,底部平齐”的结论。这是逆向思维训练。

  四、体育功能

  学习书法还可以强身健体。有人说,练字就像练气功,此话不假。因为书写之时,需要摒除杂念,宁静专一;需要屈臂伸手,指腕并用。一点一画的挥写,都不得马虎大意,须气由心生,力从气发,再送至指尖,达于毫端。另外,气功要求入静、贯气、调整平衡和活动气血等,而书法上讲究的心平气和就是气功所要求的入静;书法上讲究的节奏气韵又类似于气功所要求的贯气;书法所讲究的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又近似于气功的调节平衡;书法所讲究的悬肘抬腕,力送笔尖,就像是气功所要求的活动气血。所以练书法如同练气功,有治病强身的体育功能。

  总之,书法对素质教育促进作用极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幼儿书法教学这一艺术园地,既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谐调发展,不断塑造出一批批人才苗子。

第三讲  幼儿书法教学中的情商渗透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影响,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故而,我们在书法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幼儿的情商渗透教育。

  一、爱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情感感受力,是对孩子进行情商渗透教育的先决条件

  1、激发幼儿兴趣,在书法教学中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

     就书法教学活动这个客体本身而言,并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只对书写工具——毛笔有新奇感,因为毛笔和他们平时用的铅笔、粉笔、水彩笔、油画棒等都不一样。毛笔的头是用动物的毫毛做成的,特别软,而且不能直接书写和绘画,它只有蘸上墨汁才能书写。孩子作为初学者,不管写得好不好,老师都要倾注一腔爱心,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被关爱、被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如:最初学习时,首先要掌握好坐姿、握姿,才能开始书写。先由欣赏书法作品引出“我和毛笔交朋友”,通过对毛笔的观察,激发幼儿愿意当毛笔的“小眼睛”,帮助它学走路,从而写出漂亮的字。这样,就赋予了毛笔一个生命,在引起幼儿兴趣的同时,将握姿、坐姿、书写常规教育也融入其中,教育他们爱护书写工具——毛笔,懂得正确的行笔、运笔方法。

  2、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 

  大凡初学点画时,由于刚会握笔,既要做到将笔垂直于纸面,又要按行笔运笔的规则去书写笔划,手、眼、心的协调是一大难点,幼儿则更为困难。老师可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引导,先是手把手地教,并在教的过程中用游戏(如:我帮毛笔过迷宫)带幼儿书写,在巩固书写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创造力和坚持练习的恒心。

     3、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保证兴趣的持久性。

     知识的学习,包括书法的学习都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幼儿对任何事情的兴趣都是短暂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不断运用眼神、轻轻抚摸、口头表扬、树立榜样等方式告诉他们写得不错,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有着被关爱的情感体验,增进对教师的情感,让孩子由喜欢老师延伸到喜爱书法活动中去。同时老师要坚持从正面引导,启发幼儿谈自己练习书法的切身感受,然后加以点拨,不断巩固和加强幼儿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心,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是对幼儿进行情商渗透教育的重要环节

     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并且受周围环境的感染。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所以,教师必须学会以境激情。

    1、不断激励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书法教学中,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并用语言、动作对他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有一名幼儿在家庭高期望的教育下变得畏畏缩缩,因害怕写不好而不愿动笔,刚开始老师耐心地手把手教他,并鼓励他自己动手“填字模”(双钩廓填)。经过多次启发诱导,他终于动手自己写字了,尽管写得很乱,满纸的墨团,但毕竟他能够自己动手写字了,就此事老师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进步,慢慢地他开始独立习字,而且越写越好,自信心也越写越足。

     2、善待幼儿的过失,了解动机,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

     在书法教学中,要教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要引导能力较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把单独的个体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在一个班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对于在书写过程中“捣蛋”,喜欢在别人的作业上添几笔的幼儿,老师也不要严厉训斥,而应了解他们的动机,并积极引导,告诉他们破坏别人的作品不是好孩子,如果对别人写的作业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告诉他,或通过老师转告他,从而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锻炼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对幼儿进行情商渗透教育的有效载体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幼儿成功的坚实基础。

  1、引导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观察自然和社会。

    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不同角度的折射,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重要的源和流,更是如此。老师应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对书法的认识逐步培养幼儿贴近自然、贴近社会,感受生活的美好和谐,激起其想象、发掘、创造的愿望。如:幼儿注意力易分散,注意时间短,老师就要抓住最短的时间给幼儿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官刺激。就拿点画教学中的“竖弯钩”来说,老师不是单纯灌输“竖弯钩”的写法,写竖时要如何,弯时要如何,钩出锋时要怎样。孩子即便是前后左右特别分明,能在书写中综合运用,也达不到气韵贯通的效果。老师可带领幼儿观察鹅浮水面的图片、电视片、幻灯片,有条件时还可直接到公园去看天鹅,通过鹅浮水的形态,引导孩子学习“竖弯钩”,还可以称之为“浮鹅钩”,写时脖子要昂(竖要挺),肚子要圆(弯要有弧度),尾巴要上翘(钩出锋时要上提),让幼儿通过观察去发现、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愉悦带到下一次的发现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让幼儿在欣赏同伴作品时,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所发掘的事物,有助于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在潜移默化中幼儿对自然、社会的观察能力也就提高了。

   2 、让幼儿保持良好的状态,将对书法活动的兴趣转化成求知的毅力。

  由于书法练习时的枯燥与单一性,幼儿活动兴趣易转移,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笔画“捺”,书写时难度大,行笔时笔尖的力量必须由轻渐重,大多数幼儿书写时力量掌握不好,不能平稳地从轻到重,有的孩子在反复的练习中就会失去兴趣,从而放弃学习。这时,老师就可以古人习字的小故事,如“欧阳修画沙”、“欧阳询睡碑”、“王献之改字”等来激励幼儿,加之反复变换游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强化,使得幼儿有了反复练习的毅力,克服习字中的困难。

  未来的时代是充满挑战的时代,通过幼儿书法教学,我们可以提早培养幼儿良好的情商,使他们具有专注的精神、充分的自信和坚强的意志,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进入新的成长期,坦然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四讲 幼儿书法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规律

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学习书法,但一般来说是越早越好。幼儿完全可以学书法,而且是从零开始起步最早,这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奠定基础,为持续性发展铺平道路。只要孩子能够握住笔就可以学书法,4岁以上的幼儿即可以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学习书法,只不过老师和家长应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端正教学目的,遵循内在规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先讲讲幼儿书法教学的根本目的。幼儿书法教育的根本目的服从于整个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我认为,幼儿书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素质培养为主,以技能训练为辅。

  少儿书法教育到底该立足于什么?如果立足于实用,让少儿把字写得完美一点,那么,不如进行硬笔字教学来得更有实效,因为今天毛笔字的实用范围实在是太有限了。如果立足于培养书法家,那么,少儿书法教育的面将会更窄,因为不可能很多人都成为书法家,社会也不需要培养太多的书法家。那为何还要大力发展少儿书法教育呢?我认为,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书法教育是适合我国少儿的美育方式之一。因为我国的书法艺术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美学上讲,都有其独到之处,少儿书法教育立足于美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既然我们是立足于美育来进行少儿书法教育的,那么,教育内容的重点就应当是素质培养而不是技能训练,这里所谓的素质培养,主要是指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欣赏敏感和对书法艺术之美的创造热情。书法教育应该是从大局出发,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认识,而并非只拘泥于一点一划的精确周到。虽然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最起码我们要使学生在我们的书法教学中得到美的陶冶,学会认识书法美,知道书法艺术与单纯的写字是不同的,书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比写字更多的手段,而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书写那样简单。

  由此延伸出来的少儿书法教育的教学原则应当是: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让少儿感觉到书法学习乐在其中;以欣赏为主,操作为辅,让少儿学会领略书法艺术之美,而不急于写出一手好字;以自由发挥为主,技法传授为辅,让少儿充满自信,不生硬扼杀,不束其手脚。

  技能的训练(临摹)是培养少儿创造美的能力,也是极其必须的,但只是手段,它的最终目的应是体验与创造书法艺术之美。那么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到底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度”到底如何衡量?我想应该有个开放式的择帖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少儿对书法艺术美的体验及表现能力,在少儿书法教育入门之前,一律不急于给学生范本,先让他们进行以下几种训练。

  ⑴对毛笔的体验训练。每个少儿都喜欢拿起笔乱画,于是我们就先教他们画一些简笔画。首先严格要求执笔,做到指实掌虚,执笔要低一些。在画的同时要讲解简单的用笔,知道什么是藏锋、露锋、中锋、回锋等,并渐渐会用。通过一段时间学简笔画,对毛笔性能的掌握在手法上就更丰富些。

  ⑵ 对线条美的体验训练。具体可出示不同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的线条,或是对不同范帖线条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观察,再进行严格的维妙维肖的模仿训练。

  ⑶ 对用笔速度的控制训练。速度的差异,可给人带来轻盈、快捷或沉重、缓滞的不同感觉,可通过对各种书体的每个具体笔画的比较、模仿,或教师的主讲示范,让学生体验到速度的差异与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的关系。

  ⑷ 对空间关系的体验训练。空间关系就是线与线之间进行不同的分割与组合所形成的块面大小,即“计白当黑”。它要求少儿逐渐脱离因习惯而对汉字字形的僵化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对书法的抽象空间意识。在接触一些简单汉字的书写后,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整个字形,帮助少儿去认识、体验。如三角形、长方形、扁方形、圆形、梯形等。还可进一步对各个汉字的各个部分的划分、比较,以清晰地体验出线与线之间的距离长短、高低、挪让、相揖等关系。

  这些训练类似于学生开学前的“军训”,让他们打破字的概念而进入到“体验”中去,待观赏他们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其笔性,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挑选字帖,使之逐步进入完整的临帖过程,并且帖的选择,绝不局限于法度森严的唐楷等,只要适宜于学生书法美育的培养就行。

  再谈谈幼儿书法教学的内在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按照规律办事,就能顺利达到目的。书法教学也是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寻。

  一、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应该体现在书法教学的全过程。

  1.由隶书入手。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书体而言,有篆、隶、楷、行、草等,初学者选择哪一种较为合适,历来说法不一,有认为从魏碑入手,有认为从唐楷入手,有认为从篆隶入手,也有主张儿童书法儿童化。我认为,从儿童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点出发,从隶书入手较为合适。目前少儿学书法绝大部分从楷书入手,有的教者甚至对少儿写的字苛求到一笔—画几公分长几公分短,这显然不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于这个现象,富有书法教育经验的郭列平的主张是:初学书法尤其是少儿学书不妨从隶书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隶书是理想的启蒙书体。由于隶书笔画比较简单且规律性强,只要掌握几种基本笔画就可以习字了,不像楷书笔画那样程序复杂,需花大气力才能把握。同时,隶书笔法也较楷书宽松自由;隶书以神韵为主,这对于天性活泼的少年儿童来说,不仅易于接受和消化,而且 还能增加学习书法的好奇心。加之,隶书点画允许有长短却不会损害字体结构,只要用笔能注意到挑划平稳,留意提按转折,便能初见成效。同时,写隶书与写楷书是同样的要领,少儿有了隶书的基础,再涉猎楷书、行书就显得轻松自如了。初学者特别是少儿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隶书的规律和书写特点,及时看到自己的长进,而不像学楷书那样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奏效,这样他们对学书容易产生兴趣, 容易增强信心。郭列平曾在北京东城区东大桥小学对4个少儿书法班共160多名儿童作过书法教育尝试,让部分少儿从楷书入手,另一部分少儿从隶书人手。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发现学习楷书的少儿尽管选择了较好的碑帖范本,但终因楷书结构过于严谨,而觉得楷书实在有难度,兴趣逐渐减少,进展较慢;而学隶书后的少儿,凭借稚真的天性,兴趣较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基本掌握隶书的基本笔法和规律,并能作一些简单的创作,很明显要比学楷书的进步快。此外,他也对民国时期最重要的99 位书家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直接以隶书、北碑入手而孕育成就的书家有97人。隶书的启蒙功能由此可见一斑。对少儿来说,典雅秀逸的《曹全碑》与雄健稚拙的《张迁碑》等最宜作为初学隶书的临习范本。

  2.从点画学起。学习书法先学点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基本点画),再进行整字结体训练,结体教学中按汉字独体、左中右、上中下、包围、半包围、不规则等结构规律,先学独体字,后学合体字,再学复杂字,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特别难写的字作重点教学。这样的教学能按一定的坡度上升,逐个分散学生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可使每个教学内容都是前个内容的延伸并能为后个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3.由摹到临。学书之初,必经临摹,摹与临是传统沿袭下来的练字必经程序,有其科学性。但一开始就临,一临就创作,是背离儿童实际和教学规律的。在临摹教学中,可采取双钩、单钩、临写、背临四种练习方法同时并进,但又要按一定的次序。创作是教学的关键一环,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但创作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大量的临习作铺垫,因而创作又要有扎实的临摹功底。创作临摹的关系是:先临摹后创作,边临摹边创作。

  二、因材施教

  教学要面向全体,提出统一要求;但还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这就是因材施教。书法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如果在教学中不顾每个人的不同素质和实际都用同一种模式去套,就势必压制一些人的特殊才能,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

  1.选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儿童学书时,尽管能听凭教师指定字帖,但他们在临摹时,会表现出一种无声的反应——对不同碑帖的适应性,有的进展神速,有的进步缓慢。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帖时还应根据学生的气质、个性、爱好和本身书写的笔画特点,有针对性地因人选帖,如秀逸的、豪放的、丰腴的、清挺的等等,不必强求全班划一。

  2.练习。练习是学生学字的主要手段和过程。老师要按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学生的练习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根据这个目标定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对不同学生练习的质和量、速度、时间及每周练习的次数、字数作合理的安排。

  3.教学措施和方法。由于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作业态度、书写水平不同,因而教师一定要因人施教,不可用一个套子去套。如对有的幼儿应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对有的幼儿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对优秀的幼儿要多表扬,对学习困难但有进步的幼儿要多鼓励等等。这里特别要加强个别辅导,抓住幼儿暴露出来的用笔、结体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作重点指导,实行作业、成绩评价的分层教学,如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施教方法分层等。还可多动一些脑筋,如学生的座位安排以一帖为一组,一般学习活动由同帖一组学生为单位,还可开展优差生结对帮教活动,要求一个优生带一个差生,开展二级辅导等等。

  三、启迪思维

  有人说“字无百日功”,认为只要多写,将来必有成就,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那么是不是说经常练习不重要,不必要呢?也不是,多练多写是必须的。最好要求学生天天写,时间不求太长,字数也不须过多,但要保证每天有二、三十分钟的认真训练,使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然多写只能为学好字打下一个感性方面的基础,书法练习决不是简单的“尝试”和机械的重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如果学生只用手写,不用眼、用脑“写”,不作理性的分析,往往事倍功半。现代心理学指出,人的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过程,在书法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乐学、善学,这跟书法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密切联系的。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拿到一本字帖,首先要让学生会读帖,能发现字帖的好处;如果学生看不到它的好处,对它没有好感,是学不到什么的。如学八种点画,要求学生先看字帖点画的运笔(如何下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等)。

  2.养成善于琢磨、善于体味的习惯。观察是感性的、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才是理性的、内在的。学生要写好字一定要有分析比较的能力,能对照字帖找出自己写字的欠缺,能够发现不同字帖字体的不同特征等。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善于琢磨、善于体味的习惯,要让学生钻到字帖中去,陶醉在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美境之中。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方法,能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观察、分析、比较,如同吃菜,不仅顾其形、察其色,更能闻其香,品其味。

  四、培养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从事的某种事情毫无兴趣,那么就很难作出持久的努力,儿童学书法亦是如此。书法黑白两色,不如绘画色彩丰富,又没有绘画那具体可感的形象,因而不如绘画易于引起儿童的兴趣。而书法技能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练习的结果;何况儿童是好动的,他们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是顺利进行书法教学的前提保证。

  初学书法的儿童,对书法的兴趣表现不一。有的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或羡慕别人有一手好字,对书法有朦胧的兴趣;有的出于家长压力才去学,并无兴趣;有的感到好奇、新鲜,暂时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潜力,把他们的兴趣调到最高点。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往往由人的欲望和需求来发动。学生对学书有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因而第一堂课,应大讲书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介绍历代艺术大师怎样在抽象的线条中孕育了美、发现了美、创造了美,勉励学生为祖国文化事业作出新贡献,激起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效国之行。还可讲讲练书法的好处:能有一手漂亮实用的字,能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

  同时还可采用直观、示范的方法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对学生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善于提供用武之地(美化教室、校园,上街写春联等),组织参展参赛,欣赏优秀书法习作和历代名家名帖,穿插历代书家勤学成才趣闻逸事等方式,一步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五讲 幼儿书法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培养阶段

如何提高少儿书法教学质量,增强书法课堂效果,一直是摆在书法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先就少儿书法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兴趣环节。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为少儿特有的好动、好奇、好玩,以及兴趣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学习书法多半是热一阵、冷一阵的,这是他们自然的、本能的反映,即所谓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时,教师在上课之初要采取多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其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方式可以向学生介绍书法家或同龄人勤学苦练的生动故事,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引导他们欣赏古今优秀的书法作品,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的美好情感;可以总结前几堂书法课的收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与其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书兴趣;可把竞赛引入课堂教学,用形象的比喻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添加幼儿书法兴趣的“催化剂”;可组织学生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或参加园外大型书法比赛,进一步升华其学书兴趣。

  二、深入指导环节。

  少儿学习书法必须做到主观兴趣的培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教育的支持“三结合”。一个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所有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书写技能、书法专业理论知识、文化修养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常识,还有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只有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精讲必要的书法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得到锻炼。教师应突出训练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对书写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包括用笔的正确、用墨的准确、临帖能力的培养等,开发他们对书写内容的观察分析及想象,让学生辨析比较,分析概括,从而引导他们从正面传授和反面教训中认识正确的书写规律,防患于未然。

  三、示范练习环节。

  教师要通过示范(包括手把手的传授和范字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并亲身感受书写的全过程,化抽象为具象。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试写,从中发现问题,必要时再进行新一轮示范。示范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的试写,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所写的范字,验证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他们具体认识书写规律,从而使教师的范写成为最直观的、最生动的、最切实的指导。教师的范字亦是从古人的碑帖字体而来,故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从古人的碑帖入手,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后,学生就进入练习阶段。要求学生“意在笔先,笔居心后”,书写前先读帖,掌握字的特征和间架结构,做到胸有成竹,再落笔临写。书写时要严格训练学生“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课堂练习要注意少而精,抓住重点,反复揣摩,以求举一反三。

  四、指导讲评环节。

  书法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技巧,所以指导讲评环节不可忽视,起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书写规律的认识。讲评要围绕“指导”的重点,分析优劣,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肯定优点,保持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努力方向。讲评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增强其学书的能力,又提高其学书的自觉性。

  当然,并不是每一节书法授课的教学环节都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突出授课重点,灵活安排环节。

  最后说说幼儿书法教学的三个培养阶段。幼儿书法教学也要讲求阶段性,只有恰当把握每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才能使幼儿在每个阶段都有所收获,进而在整个书法教学活动中不断长进。

  一、学习运笔技法阶段。

  首先要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做到笔直峰正,然后学习正书(楷书、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了解运笔过程,掌握运笔技巧。

  二、学习间架结构阶段。

  通过书写简单的汉字熟悉了解正书笔画搭配组合的规律,逐步理解掌握正书间架结构的基本原则:重心稳定、对称平衡、协调匀称(古人总结楷书间架结构92法)。

  三、学习章法布局阶段。

  在宣纸上书写几个字、一个成语或诗句,可以安排多种格式,如横幅、条幅或斗方等。通过书写作品的实践练习,体会正文、落款和印章的布局安排,认识一幅作品的整体性及其艺术效果。

  参与书法教学的每个老师,均应结合所教幼儿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从事幼教工作的优势及实践经验,动用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拟定出每个阶段乃至每节课的实施教案,创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下面举一个具体教案例子,供各位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参考。

题目:书法——我的名字

  (混合班 书法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陌生人面前进行表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通过已教学过的知识,讲述书法中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

  3、幼儿能够凭借个人能力,双钩填墨、单钩或脱手写出自己的字,送给老师、朋友。

  经验准备

  复习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

  材料准备

  笔、墨、纸、基本笔画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叫一名幼儿的名字)﹡﹡﹡!

  (幼儿回答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你知道回答我?

  问题的提出:你叫什么?谁帮你取的名字?有什么意义?

  二、回忆,讲述。

  你的名字第一笔怎么写?(引出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

  点——起笔尖,收笔圆、饱满。

  横——起笔尖、方,提笔有棱角,收笔圆满,向上略弯曲。

  竖——起笔尖、方,收笔饱满,基本垂直。

  撇——起笔尖、方,收笔尖、饱满,上面线条基本呈直线,下面线条略显“S”形,中段不能很细,应略粗,收笔不能分笔,应尖而饱满,书写速度要慢。

  捺——上面线条呈直线,下面线条呈“S”形,整体“一波三折”,注意用笔粗细的变化,收笔要慢、尖、饱满。

  三、写名字。

  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书写自己的名字:双钩填墨、单钩、脱手写。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用笔方法。

  四、交流

  将自己写好的名字送给老师、朋友,并介绍自己名字的意义。

第六讲 书法教学与书法欣赏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东方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主体)和欣赏者(客体)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书法教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  

一、书法欣赏差异之思考

  古人言:“书为心画。” 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有人说,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此话千真万确,这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从何而来,就是从一千个读者各自的想象感受而来,各自修养的不同,加上审美观的差异,就产生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其实在其它艺术门类的审美上,都存在这种欣赏上的差异,只不过在书法欣赏中这种差异更大。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都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全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那么,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算一件好作品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似乎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是,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内在规律,也都有其“美”的内涵,只不过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各有各的总结与体会。这里谈几点评价标准,供大家参考。一是“三格标准”,即古人规格、时代风格、个人性格;二是“三力标准”,即传统功力、书写表现力、创造力;三是“六把尺子”,即内容高雅、用笔精到、结构美观、章法精绝、墨色丰富、神采飞扬。

  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都是给人看的。凡受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引起共鸣的艺术作品,最具有经久不息的生命,亦最能闪耀其艺术价值的光华,书法作品当然也不例外。要使书法创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提高创作者自身的书写水平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提高全民的欣赏水平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书法艺术需要走向社会,为人民服务,这点完全建筑在全民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上。书法的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必须同步前进,否则,只注意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全民的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将会使书法艺术逐渐失去应有的观众,实际上也缩小了其自身可施展的天地。目前这种现状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真正欣赏书法的人还只局限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非从事书法创作的能欣赏的人还不多,大量的观众还只是一般看看而已。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大量的非搞书法的广大群众,他们显然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层次上,且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能从美学的角度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由此看来,提高人们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水平,在当今书法创作热情日益高涨的今天,已占据重要地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书法教学是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之关键

  就书法创作者自身而言,不断的创作实践,加上不断的书法理论研究,其自身的欣赏水平亦随之提高,一般地说是较为同步的,就象一句哲言所讲的那样:“心中没有太阳,也就看不见太阳。”自身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学习,就是一个接受书法教学的过程,而对广大的群众来讲,唯一的手段只有通过书法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问题是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既通俗易懂为他们所接受,又起到提高欣赏水平的作用,这对广大的非从事书法创作的欣赏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面很广,书法教学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有侧重面。有一点必须提一下,即书法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帮助人“会欣赏”上,要避免那种书法教学就是教人学会书法的片面认识,而要通过书法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掌握欣赏的方法和内容,真正领略其内涵和风采。就象我们自己本身不会拍照,但完全可以去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或者说自己不会跳芭蕾舞,但照样能欣赏它的高雅优美,以及领会它内中一个个故事一样。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懂得这方面或与之相关的知识,否则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书法欣赏也许有比其它艺术欣赏更难的因素。因为它本身是极抽象的,不象其它艺术,如摄影、绘画等,有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可直接感受,较易引起欣赏者的兴趣和联想。书法欣赏与其相比,就存在着这方面的差异,这就给书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书法教学而言,使欣赏者首先了解书法是最重要的。因为一切都是从先了解开始的,当然欣赏者由于各自审美观的不同,尤其是各人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条件的差异,不可能以相同的书法教育而得到相同的欣赏水平。这点是永远做不到的,也不要求做到,而是要通过书法教育,努力使这些差异越来越小,这是完全可能的。要提高广大群众的书法欣赏水平,仅仅依靠书法教育也是不够的。或者说,只靠书法教育,其欣赏水平不可能进入很高的层次。因书法欣赏涉及的不只是书法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其它文化素养的配合,所以提高欣赏者水平,除了书法教学以外,还需要辅以其它艺术素养的积累。

  如同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须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一样,书法教育也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毕竟书法教学面对的是广大的群众(我们面对的是广大幼儿),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书法确实知之甚少,只停留在书法就是写字的笼统概念上。这样,普及型的书法知识教育就得放在首位,教他们懂得书法欣赏的方法,至于欣赏到什么层度,则要逐渐深入提高。这样的书法教学确实对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意义,否则,盲目的在书法教育中实行“一刀切”,仍然会使广大的欣赏者感到深奥,即便唤起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也欣赏不了什么。就象初学书法必须先从基础着手一样,先追求基本功的熟练,在此之上再去创新和树立自己的风格。书法教学也必须注意普及型和大众化教育。

  如果就创作者主体而言,那么书法教学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懂得,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应与当前群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鉴赏水平、爱好和追求大体吻合,而舍弃艰涩朦胧和难以捉摸的意象,转向较为晓达的群体感情抒发。一个时代的艺术其根本作用就是满足一代人的需求,不能为艺术而艺术,要为这个时代服务,要重视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大众化和普及性。书法艺术创作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脱离人民,这样,作为欣赏主体的普通群众尽管没有高的艺术素养,但对作品却能从他们自身的文化起点加以认识、理解和欣赏。如果把书法艺术供进象牙塔,势必失去大多数的欣赏者和接受者,就等于把书法艺术推向孤芳自赏的绝境,这样的艺术创作又有何价值可言呢。

  我们应该相信,通过书法教学能使广大群众包括幼儿的书法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广大群众包括幼儿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又对书法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创作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要求欣赏水平有新的提高。不断的循环往复,就要求书法教学在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内容,以适应欣赏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书法教学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其意义十分深远。尤其在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今天,书法教学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的迫切性,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书法教学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使书法艺术焕发新的光彩,真正起到弘扬民族文化之目的。

  故此,作为幼儿书法教师的我们,一方面要致力于引导培养幼儿的书法欣赏能力为今后的书法创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欣赏能力乃至书法创作能力,在幼儿书法教育中教学相长,这样才算尽到了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神圣职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