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1ghvmnop23 2011-03-03
《我们看到了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背景分析

  经过调查,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是城市孩子在开学初都有过在校园拔草的经历)都是拔过草或其他植物的,有着对根的初步认识,所以可以直接切入研究根的作用。安排在学生杯子观察根发育实验发芽明显、凤仙花发芽后。大概在上次课10天后。(当然各地区根据当地温度,种植时期可灵活安排。如果当地气候比较冷,可把此项活动稍微靠后安排,先安排上后两个单元,也可以穿插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菜豆或其他较大易发芽的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路说明

一、交流根的生长记录

 

 

1.谈话: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种子发芽了。同学们看到的种子发芽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2.演示教师准备的根的发育的透明杯子(最好菜豆和凤仙两种)。出示教师自己的观察记录,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
3.指名学生按老师刚才的方法汇报自己透明杯子中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2-3名)询问:大家是不是都有相同的发现?要求其他孩子注意观察这些记录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记录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叶,植物的根都向地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学生观察记忆

说一说种子发芽过程的方法

学生观察,结合自己记录进行发言讨论。

 

 

学习汇报连续观察记录
培养学生不轻信实事求是的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思维

二、组织学生实验研究根的作用

1.教师刚才汇报中我们发现种子发芽总是先长根,那根一定有重要的作用,请你猜一猜,根有什么重要作用?说出理由。
2.组织明确根的作用的实验。
(1)很多同学认为根有吸水的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呢?出示实验材料(芫荽,或龙葵等小棵苗较完整植物)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演示把它放在有水的试管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水变少了?怎样才能说明水确实被植物的根吸收了,而不是跑到空气中去了?学生回答出来后教师及时做记号,教给学生滴油的方法并滴好油,最好加上胶塞更科学。
3.放班级窗台上(温暖朝阳处)摆好。
4.要求:土壤变干马上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如果是基地要求学生每组轮流浇水。(请师傅帮忙多浇点水)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估计:吸水
吸收营养
……

 

学生思考,完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培养学生有根据猜想

 

培养严谨求实的实证精神

 

三、关注种子变化

1.演示给多株植物移苗(投影演示)先浇水,然后移苗,提示学生:观察幼苗很容易从杯中拿出来吗?并演示纸杯中幼苗拔起的现象观察,让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
2.小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3.讲解强调:移苗时尽量不要破坏根部土壤的完整,以免损伤幼根,这样移栽的小苗才容易成活。

学生自己观察后发言

 

四、总结根的作用

1.2,3天后和学生一起来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结论: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的重要作用。

(可在下次课前课间和学生一起观察,上课拿出几分钟汇报总结即可)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数据并发言。(估计:水确实变少了,植株照样绿油油,生长很好,没有变化。)

培养学生数据意识

  学习评价:你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水的重要作用?(要求能说出实验方法和数据)
  教学建议:没有条件的学校做一组根作用的演示实验放教室里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在第一环节进行汇报植物的种子发育过程时可以讨论下学生种下了几粒种子,出苗的有多少,讨论下为什么有的种子没有发芽。引导学生要适量浇水,不能过多,过少,适当施肥。  

  布置作业:继续坚持观察凤仙苗的生长,进行记录,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