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 峡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昵称6109947 2011-03-03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默认分类 2008-05-28 11:34:30 阅读1096 评论0   字号: 订阅

 

一、课本实验诠释: (带*的为重点实验)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

  1、实验材料的选择: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有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两类。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蔗糖(甘蔗茎、甜菜的块根等)、淀粉(马铃薯、番薯的块茎等)是非还原糖。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存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的叶子作为实验的材料。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叶子内虽然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由于叶片中叶绿素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遮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一般也不选用。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犁的果实,也可以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和白萝卜。

  (2)脂肪的鉴定:所用材料要求一脂肪含量高,二有一定大小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本实验的要求。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泡3~4h,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适宜材料有豆浆、鸡蛋清。若用鸡蛋清,必须按要求稀释,否则影响实验效果,而且实验后易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刷

 2、试剂的选用及注意事项:

  (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过程中,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试剂的两种溶液分别配制,使用是再加以混合,即现配现用。切不要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实际上这个反应利用的是斐林试剂中的氢氧化铜作为弱氧化剂参与还原糖的反应,而氢氧化铜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

  在水浴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爆裂;并注意试管口也不要朝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另外,加入的斐林试剂不要太多,反而会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2)脂肪鉴定实验键是能否切出符合要求的薄切片,太厚光线不能通过。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试剂A(NaOH),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试剂B(CuSO4)(注意和使用斐林试剂的区别)。另外试剂B不能太多,否则硫酸铜的蓝色将遮盖颜色反应的真实效果。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1)溶液浓度不同(课本)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可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存在,实验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的实质是在碱性条件下,Cu2+与双缩脲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发生颜色反应,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见课本,注意NaOH和CuSO4的使用先后顺序。

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

1、显微镜的结构:

  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种:目镜和物镜。目镜可从镜筒上端开口处插入,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而物镜的上端有螺丝,可旋转固定在镜筒下端连接的转换器的3个开口上,且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调好后镜头与盖玻片的距离越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显微镜下所成物象为倒立放大的虚象。

  此外,由于低倍物镜的通光量比高倍物镜的通光量大,所以低倍镜的视野较明亮;而高倍物镜,虽然放大倍数大,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小,视野教暗

  (2)视野中出现异物有三种情况:在物镜上、目镜上和装片上。如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可判断异物在目镜上。

  (3)低倍镜观察: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2mm~3mm处(不要让物镜触及玻片),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当看到物像时,调节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转动转换器,当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物象变大,视野范围变小、变暗,因此,换高倍镜之前,一定要把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并且将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同时扩大光圈。

  (4)使用显微镜的程序: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

  (5)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侧目注视物镜,防止镜头触及玻片而压碎玻片或损坏透镜

  (6)有必要使用高倍镜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心,然后转换成高倍镜。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袄的标本范围大,容易找到目标,而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7)使用高倍镜后必须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而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由于细胞质基质是透明的,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所以要找到大型细胞器作为参照物来观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作为参照物,通过观察叶绿体位置的变化,可证明细胞质的流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细胞质流动的速度跟细胞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成正比。

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1、选材:应选取有丝分裂旺盛的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2、解离就是用要药液使组织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最后制片时能被压成一薄层进行显微观察。解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相;而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另外解离时间不宜过短,否则根尖未充分解离,压片时细胞分不开;但又不能太长,否则使根尖过分酥软,无法进行漂洗和染色,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3、漂洗的目的是去除根中多余的解离液,特别是盐酸,因为染色时用的是碱性染料龙胆紫,酸与碱发生反应会影响染色效果

 4、染色时间亦不能过长,否则会使染色体与周围的其他结构均被着色,这样就无法形成颜色上的反差,不便于观察。

 5、在制片时要用拇指按压盖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不至于重叠。

 6、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被固定在有丝分裂的某个阶段,若在视野中找不到处于某个时期的细胞时,可以适当移动玻片

四、比较过氧化氢没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注意事项:1、过氧化氢的来自肝脏,且肝脏必须是新鲜的(保持酶的活性)。

          2、实验注意比较实验必须严格遵守等量、同时等原则。

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注意事项:1、实验目的:证明酶的专一性

           2、遵循等量性原则

           3、酶催化结果的检验:因为淀粉的水解产物中有还原性糖,故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存在,从而说明淀粉酶催化水解了淀粉;而蔗糖则不能水解,其本身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所以此实验的关键在于蔗糖的纯度和新鲜度,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了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1、取材时要选用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以便使滤液中含较多的色素

  2、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的充分,更有效的破坏细胞结构;加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镁原子,当细胞破裂时,细胞液内有机酸的氢可以取代镁原子而成为褐色的去没叶绿素,碳酸钙可中和有机酸以防止去镁反应的发生

  3、研磨时要迅速、充分。一是因为丙酮容易挥发;二是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出较多的色素;二是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破坏。

  4、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5、画滤液细线时,一定要细且直。这样可以防止色素带重叠,使色素分子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做到扩散起点一致。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分子数量,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6、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7、识记实验结果的色素带分布及宽窄(四种四素扩散速度的先后顺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实验材料的选择

  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2、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在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以内细胞膜以外的物质是外界溶液,即蔗糖

3、质壁分离能够发生的外界条件是因为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因此通过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依次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即可测的细胞液的浓度。

4、此实验若用KNO3溶液,可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K+ 和KNO3-。

八、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对照性原则)

九、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注意3个实验组的对比方法,得出的结论)

十、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去新鲜鸡血的同时加入抗凝剂,使血液分层,取下层血细胞沉淀。另外,此实验的材料不能用哺乳动物(如人、狗)的血替代。

  2.获取较多DNA的关键是向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核内物质释放出来。

  3.特别要注意实验中的3次过滤:第一次过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血细胞破裂后残余的膜碎片以及细胞器碎片,第二次过滤(加水稀释NaCL)是为了初步将DNA与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及其他杂质分离,第三次过滤 (用酒精)是为了进一不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从而得到较纯净的DNA. 第一、三次过滤要用滤液,使用的纱布为1~2层;第二次过滤要用滤出的粘稠物,使用的纱布是多层。

 4.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要朝向一个方向,并且在析出DNA,DNA再溶解和提取中,各步搅拌都要轻缓,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防止DNA分子断裂。

 5.特别注意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一次在第1步,加水是为了使血细胞洗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的搅拌,不应少于5min,使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第3步,加水是为了喜事氯化钠溶液。

 6.实验中有三次加氯化钠溶液。在步骤2中,当加入氯化钠后,必须充分晃动烧杯,使二者混合均匀,加速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充分游离并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在步骤5中,加氯化钠溶液也是为了DNA的再度溶解,不过这时溶液中蛋白质含量已很少。在步骤8中,加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比前2次低的多,但还是为溶解DNA。

 7.在步骤7中,必须使用冷的酒精。

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中的两个小筒,分别相当于动物体内储存精子和卵细胞的器官(精巢和卵巢)。为了保证D和d配子与自然状态下相似,即1:1,小筒内的D和d小球的数量应该相等。而且抽取小球时,为了保证每次抽取到D 或d的概率相等,应该进行有放回的抽取。抽取的过程即为受精。

十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而调查该病的遗传规律,如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则应该调查某患病家族的遗传病历史。

十三、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的实验(见课文)

十四、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常见的有五点取样法、等局取样法)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补法。

十五、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制作的小生态瓶应该是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即应该有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等)、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小生态瓶必须上一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瓶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小生态瓶一定要封闭。

2.观察稳定性: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十六、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1.用注水法测出3个玻璃罩的容积(L),用溢水法测出放入植物后玻璃罩的容积,从而计算出要得到14mg/m3和28mg/m3的二氧化硫所需的亚硫酸纳的量。

2.玻璃板涂抹凡士林的目的是为了密封,防止二氧化硫泄漏

3.3号玻璃罩的植物为对照组,注意除了二氧化硫浓度不同外,3个玻璃罩内的条件应该完全一样(单一变量原则)

4.二氧化硫能破坏叶绿素,故植物器官受损的先后顺序为:叶----叶柄-----整个植物,

 成熟叶----老叶----幼叶

十七、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略)

二、实验专题训练

(一)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所给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试验定量分析种子萌发时干物质的变化情况。

(1)材料用具:小麦种子  培养皿  天平   烘箱  水(用次氯酸钠处理过,以防种子长霉)

(2)试验步骤:

①                                                                       

②                                                                        

③                                                                         

(3)计算公式:                                                             

(4)结论和分析:                                                          

2.设计一个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的范围的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水分的          作用

(2)材料用具(略去不写)

(3)方法步骤:

①配制蔗糖溶液:配制                的蔗糖溶液;②制作装片:              制成洋葱表皮细胞装片;③观察装片:                   ;④结论: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是                                                      。

3.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

(1) 实验方法:                                                             。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2) 实验方法:                                                             。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许多大小相同的饱满粒大的玉米种子,请设计一个实验,判断种子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死活。

⑴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原料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                                     。

5.补充完成下面验证性实验中的缺项部分。

(1)实验目的:验证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中淀粉粒的存在位置分别是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2)实验原理:                                  。

(3)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C3植物)、盆栽玉米(C4植物)、酒精、碘液、显微镜、大烧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等。

(4)实验步骤与结果

①                                                                             

②                                                                            

③                                                                              ④                                                                          

(5)实验结论:                              。

6.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若干、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等其他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预测:

 实验结论:

7.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现象(低血糖晚期症状)。现有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说明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可缓解症状。

材料: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数只、1mL注射器、50%葡萄糖水溶液(每次用量0.01mL/g)、蒸馏水、用酸性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2U/mL)(每次用量0.1mL/10g)、酸性生理盐水。

(1)实验步骤:

①获取实验材料并分组:                                                                                            

       ②实验组:                                                          

                                       ③对照组:                                                          

       ④培养观察:                                                        

(2)预计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4)借鉴上述实验及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①胰岛素含量升高引起惊厥现象的原因是                                

②假如人体出现类似的低血糖晚期症状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③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是                 调节

8.问题来源: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认为是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另一种主张认为是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现给你提供变形虫、3H-胆碱(磷脂成分)和其它必需仪器,请设计一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并说明支持哪一主张。

设计:1 将部分变形虫置于3H-胆碱的介质中培养,使其膜被标记。

   2                                                         。

   3                                                           。

预测结果及结论 

1、                                                           。

   2、                                                           。

  

9.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5 、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1)请用100毫升量筒、四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支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4)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          细菌的相对数量。

(二)实验方案的补充

10. 某实验小鼠适宜生活在25℃左右的环境中,为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10℃)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材料和用品,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室温度:25℃左右

材料和用品:小鼠、冰袋、秒表等

 

 方法和步骤:

步骤1:将小鼠放入广口瓶的笼子内,加塞密闭。打开夹子(A)、(B)、(C),片刻后关闭夹子(B),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氧气备用。关闭夹子(C),打开夹子(B),使水检压计液面左右平齐。

步骤2:

步骤3:

结果预测和结论:①                                                        

   ②                                                                         

   ③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                                          。原因是                                                                       。

 

11.蚕豆叶片是观察气孔的优良材料,尤其是下表皮气孔数目较多,气孔是各种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下图为气孔结构示意图,气孔两侧的细胞称为保卫细胞,决定着气孔的开闭。有人提出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请你根据试题中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实验,探究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与气孔开闭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结论。

(1)材料用具:显微镜,镊子,刀片,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

(2)实验步骤:

步骤1  取载玻片2片,分别在中央滴加蒸馏水和蔗糖溶液各一滴

步骤2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

②                                                                       。

12.为探究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2个,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

(1)实验假设:                                                   。

(2)方法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在两个小烧杯中各放入若干粒干燥的萝卜种子,浸泡24h。

       第三步:取2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                                          

                                                      ,然后,盖上培养皿盖,放在22℃恒温箱中培养。

       第四步:一周后,                                          。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                                            ;

       ②                                                   ;

       ③                                                            。

(4)方法步骤的第三步中“盖上培养皿盖”的目的是            ;         。

(5)若该浓度萘乙酸对萝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要进一步探索萘乙酸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应该对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方法步骤做哪些主要补充。                  

                                                                          。

13.请用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探究大麦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能否抑制狗尾草的生长。

材料和用具:完全营养液;培养过大麦的培养液;蒸馏水;狗尾草幼苗;锥形瓶若干、滴管、量筒等。

(1)方法步骤(请补充完善):

①取两个锥形瓶            ;

②                                                                    

③                                                                       

④                                                                       

 

(2)结果预测及分析:

                                                                              

                                                                            

(3)若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与步骤均相同且正确,但结果不一致,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14.现有面包、生鸡蛋、花生油等实验材料和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实验仪器和稀盐酸、碘液等实验药品。

请你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1)胃液的采集: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条件反射的狗,在其胃的底部做一个胃瘘(胃液可由胃瘘流到体外),利用                                            的方法,就可得纯净的胃液。

(2)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将                                  ,并分别取2mL,装进甲、乙两个试管中。

(3)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在甲试管中加入        2mL,乙试管加入         2mL作为对照,然后将甲和乙试管同时放进               中约20~30min。

(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实验结果是                                                         。

此结果说明                                                                。

(5)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成分中起消化作用的是酶而不是盐酸,应当如何设计实验?

15.目前已经查明肾间质细胞纤维化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手术可以导致大白鼠手术一侧的间质细胞纤维化,方法如下:大白鼠在一定浓度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切开单侧北部皮肤至腹膜后,游离肾脏及输尿管输尿管,在靠近肾下端处结扎并离断输尿管后逐层缝合皮肤即可;若不结扎并离断输尿管,则不会诱发细胞纤维化。

药物A是最近开发用于治疗肾间质细胞纤维化的口服制剂。现需对某一浓度的药物A进行动物(大白鼠)实验,以观察这个浓度的疗效。已知试剂C可以拮抗药物A的作用。

⑴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

⑵实验设计过程

①选取                                           大白鼠若干只,平均分成三组。②第一组:                 ,作用是                                。              第二组:假手术组(只手术不给药物),作用是                                。第三组:真手术组(实验组),处理方法是:让大白鼠发生                      ,作为本实验的模式动物。

③填表完成实验组的具体给药方案:

 

组  间

 

组  内

 

药物A

 

药物C

 

实验组

 

 

 

 

 

 

 

 

 

 

 

 

 

 

 

 

 

 

 

 

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16.赤霉素能促进豌豆茎节间的伸长,生长素也可以促进茎的伸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

实验来验证: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实验步骤:

       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

       B.将两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培养液成分见下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

       C.每隔12小时,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见下图曲线。D.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碘液,溶液变蓝的为淀粉酶溶液

(1)以上实验不能准确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其原因是

                                                            。

   (2)请完善上述实验,写出你补充的实验设计,并预测整个实验的结果,同时对结果

加以说明。

应补充的实验:

 

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明:

 

 

 

17..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2)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3)继续实验: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三)预测实验结果:

  A组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鲫鱼的尾鳍一般是单尾,金鱼的尾鳍一般是双尾。我国生物学家将鲫鱼的单尾鳍基因成功地转移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孵化出的小金鱼有一部分表现出单尾鳍性状。

    (4)孵化出的小金鱼只有一部分表现出单尾鳍性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检验控制尾鳍的基因是位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   

    ①实验目的及原理:(略)

    ②实验操作方案:

19、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CO2含量以及光照强度对某种绿叶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过程用同种状况相同的若干新鲜叶片在室温25℃下进行,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小室空间CO2浓度的相对恒定,对相应装置精确测量的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条件

 

液滴移动(ml/h)

 

光强(xl)

 

CO2(%)

 

1

 

800

 

0.03

 

右移6.0

 

2

 

1000

 

0.03

 

右移9.0

 

3

 

1000

 

0.05

 

右移11.2

 

4

 

1500

 

0.05

 

右移11.2

 

5

 

1500

 

0.03

 

右移9.0

 

 

 

 

 

 

 

 

 

 

 

 

 

(1)第3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                          。该装置在2h内,缓冲液释放到密封小室空间的CO2约为               mg。第3、4两组的结果相同,限制4装置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装置虽均置于25℃环境下,但有的同学认为液滴移动的量不一定真正代表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因为光照引起的            会导致密封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因此,实验方案应再做相应完善。

(3)某同学认为本实验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光强和CO2浓度的相互作用,使光合作用进一步增强。该同学又增设了一组实验,你认为该组的条件组合是                     。

 

(4)请你利用该装置研究叶片有氧呼吸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

A.方法步骤:

 

 

 

B.预期结果:

 

 

 

 

 

 

(三)实验方案的评价

20.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中,用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1.据有关报道0.08mg/ml萘乙酸对菠萝的开花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物小组欲研究萘乙酸对豌豆的开花是否也有促进作用,请你完成下列设计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豌豆开花的特点是                                              。

(2)你做这个实验时,应将萘乙酸滴加到豌豆的                     部位。

(3)除此之外还应该                                                。

(4)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有(写出三个即可);

                   ;                 ;                 。

(5)预测实验结果:                                              

                           ;                                    。

(6)假如将0.08mg/ml萘乙酸溶液的浓度提高5倍后,对菠萝做同样的实验,最可有的结果是                                            。

22.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

 

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

 

注入蔗糖溶液

 

 

2mL

 

3

 

注入斐林试剂

 

2mL

 

2mL

 

4

 

注入新鲜的某种酶溶液

 

2mL

 

2mL

 

5

 

立即用酒精灯隔水加热

 

煮沸1分钟

 

6

 

观察现象

 

A

 

B

(1)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      或     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                                                          。

原因:                                                           。

(3)该实验步骤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叙述)                        。

23.某课题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们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R细菌与其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叫做        。

 (2)R细菌周围的其他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最可能是           。

 (3)为验证(2)种的原因而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补充相关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4)该实验设计是否科学?理由是                            。

24.泡菜是我国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的时期,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1、2、3号容器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新鲜莲花菜  ②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煮沸 后的含量   ④封坛,放在15—200C环境中  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所得数据如下表所列:

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未加热)及与加热情况下的对比

 

亚硝酸盐含量(mg/Kg)

时间

 

未加热

 

加热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第4天

 

0.6

 

0.2

 

0.8

 

0.6

 

0.2

 

0.8

 

第8天

 

0.2

 

0.1

 

0.6

 

0.2

 

0.1

 

0.6

 

第12天

 

0.1

 

0.05

 

0.2

 

0.1

 

0.05

 

0.2

 

第16天

 

0.1

 

0.05

 

0.2

 

0.1

 

0.05

 

0.2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号坛的目的是什么?

(2)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这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

(3)从上述试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四)研究性课题

25.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温度对甲状腺激素生物活性影响”的课题研究。实验材料有几只相同的玻璃缸,清水、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数十只、饲喂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活性的甲状腺激素、以及把具有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

    ⑴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甲、乙、丙;

    第二步:                                                            

    第三步:甲缸每天喂饲料,则乙缸和丙缸怎样饲喂?               。

   第四步:观察记录。

⑵采用何种指标来确定温度对甲状腺激素生物活性的影响?

    ⑶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②

    ③

    ④

⑷该实验为何用蝌蚪,而不用小白鼠作实验材料?

26.某同学从互联网上看到一个资料:鱼类的呼吸频率(即鳃盖的活动频率)与水体中酚的含量有关。当水中酚的含量达到0.005mg·L-1时,鲤鱼的呼吸频率会缓慢。于是他和本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决定检测本地一个含酚废水污染的池塘中酚的含量是否达到0.005mg·L-1。请你也来参与课题研究:

(1)确定课题研究                                         

(2)制定研究方案

你认为本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方案应包括的内容除了时间安排、材料用具[如鳃盖活动频率相同、其他条件相似的鲤鱼数尾(取自无污染池塘),适量大小的2个相同的鱼缸,适量的该无污染池塘水和待测池水,计数器数个,捞网2个,秒表1只外,还应有                           等内容。

(3)实施计划(略)

实验步骤

①取甲、乙两个鱼缸,向甲缸加入适量的无污染池塘水,向乙缸中加入等量待测池水;

②                                                ;

③                                                 。

结果及结论

第一种结果:两缸鲤鱼呼吸频率相同,结论:河水中酚含量低于0.005mg·L-1。

第二种结果:                     ,结论:                        。

(4)撰写研究报告(略)。

实验专题参考答案

1.(2)①取a克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在烘箱中烘干至重量恒定,记下此重b克

②另取a克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适量水后放入黑暗柜子里至黄色幼苗长到一定高度

③将此培养皿中幼苗也放入烘箱烘干至重量恒定,记下重量c克

(3)W = c — b      (4)W为负值,即种子萌发时干物质减少,被利用于呼吸

2.(1)渗透。洋葱表皮细胞具有大的中央液泡,发生渗透吸水。(2)①各种浓度(或一系列梯度浓度);②分别用上述浓度的蔗糖溶液;③用显微镜按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逐个观察装片;④介于能引起与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两种相邻浓度溶液的浓度之间。

3.方案一:(1)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①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2)实验预期现象为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类型且比例为 1:1(3)F1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比例为1:1。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M)和糯稻(含m,且为mm纯合),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 M和m(4)由此可见,F1中必然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1)运用F1花粉鉴定法(2)①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出F1杂合粳稻②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3)实验现象为花粉一半为蓝黑色,一半为红褐色(4)实验现象说明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 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呈红褐色),由此说明,F1已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等位基因M基因和m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4. ⑴活细胞的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细胞膜具全透性

⑵玉米种子  刀片   培养皿   红墨水   清水   放大镜等

⑶①选取10粒大小相同的饱满粒大的玉米种子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浸泡,②涨大后将玉米种子用刀片从中线处切开,将其一半放入盛有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泡,③一定时间后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直到漂洗掉浮色为止,④用放大镜观察切片后玉米种子剖面的着色情况。

⑷①如果胚和胚乳均为红色,则说明二者为死细胞。②如果胚和胚乳均为无色,则说明二者为活细胞。③如果胚为红色,胚乳为无色,则说明前者为死细胞后者为活细胞。④如果胚为无色,胚乳为红色,则说明前者为活细胞后者为死细胞。(5)如果胚为无色,胚乳为红色,则说明前者为活细胞后者为死细胞。

5.(2)实验原理: 因为C3植物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中含有淀粉粒,所以天竺葵叶片经脱色、碘液染色后,叶肉组织变成蓝色,而C4植物叶片中只有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淀粉粒,所以玉米叶片经脱色、碘液染色后,维管束鞘细胞变成蓝色。

 (4)实验步骤

①实验前,将天竺葵、玉米在光下照射几小时。(目的是使叶片中形成淀粉粒)

②各摘取一片健康的叶片,分别水浴酒精加热脱色,清水冲洗后用碘液染色。(酒精脱色便于观察)

③对比观察上述处理过的两种叶片。 可以看到天竺葵叶片的叶肉组织被染成蓝色,网状叶脉没有变蓝;玉米叶片中的平行叶脉被染成蓝色,叶肉组织没有变蓝。(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                                                                              

④  将上述处理的叶片分别做成叶片横切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两种叶片染成蓝色的部位。可以看到,天竺葵叶片的叶肉细胞被染成蓝色,而叶脉的微管束鞘细胞没有染成蓝色;玉米叶脉中的微管束鞘细胞被染成蓝色,叶肉细胞没有染成蓝色。(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

(5)结论: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中淀粉粒的存在位置分别是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6.①配置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置于小烧杯小,贴上标签(1分)

    ②将萤光器粉末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放于试管,贴上标签(1分)

    ③在每支试管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1分)

    ④观察发光现象并记录(1分)

    实验现象预测:(1)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强(1分)

    ②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弱(1分)

    ③在不同ATP溶液浓度的条件下,发光现象没有变化(1分)

    实验结沦:①萤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1分)

②萤光强度与ATP浓度成反比(1分)

    ③萤光强度与ATP浓度无关(1分)

7.⑴ ①取数只身体状况相同的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同时注入等量的胰岛素溶液,当其出现惊厥现象时,备用。(对注射剂量不作要求)

②甲组小鼠及时从静脉注入适量的葡萄糖水溶液(2分)

③乙组小鼠同时注入同量的蒸馏水

④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培养,观察小鼠情况

⑵甲鼠昏迷状况得到缓解(2分)乙鼠因昏迷时间过长会死亡

⑶当小鼠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可缓解症状

⑷  ① 脑部供能,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分解;②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③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8.2、将已标记的核移入至末标记的去核的变形虫中,在无标记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使其进行细胞分裂。

3、检查新形成的细胞的核膜。预测结果1:新细胞核膜具有放射性。

结论1: 支持第一种主张。预测结果2:新细胞核膜不具有放射性。

结论2:支持第二种主张。

9.(1)①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副培养皿中。②分别将以上4副培养皿暴露放置于4个场所。③静置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2)①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支试管中。②在每支试管内滴加5~10滴0.01%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3)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最大的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程度最小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4)好氧性。

10.步骤2:待小鼠安静后,关闭夹子(A),记下时间,将注射器向前推进5毫升(推进数量合理即可),水检压计液面左侧升高,关闭夹子(B),待水检压计的液面左右平齐时,记录时间。得到在25℃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

步骤3:将冰袋放在广口瓶周围,调节距离,使瓶内的温度稳定在10℃,待小鼠安静后,重复步骤1、2中的有关操作。得到在10℃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

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少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加强。

②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多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减弱。

③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10℃等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不受影响。

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是: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少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加强。因为小鼠是恒温动物,在10℃比25℃下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多。

11.步骤2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下表皮两块,分别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步骤3  将装片分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开放,蔗糖液中气孔关闭,说明失水使气孔关闭,吸水使气孔开放  ② 如果蒸馏水中气孔关闭,蔗糖液中气孔开放,说明失水使气孔开放,吸水使气孔关闭。

12.(1)实验假设:一定浓度(或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只写出“一定浓度(或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不给分。

(2)第一步:取两个小烧杯,编号。在1号烧杯和2号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0.1mg/L的萘乙酸溶液和蒸馏水。

第三小:将现款个培养皿编号,1号培养皿内的滤纸用0.1mg/L的萘乙酸溶液浸湿,2号培养皿内滤纸用蒸馏水浸湿。将从1、2号烧杯中取出等量(例如各20粒)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培养皿中,均匀摆放。

 第四步:进行观察,统计种子萌发的数量。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1号培养皿萌发种子数多于2号培养皿,说明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②1号培养皿萌发种子数少于2号培养皿,说明0.1mg/L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③1号培养皿萌发种子数等于2号培养皿,说明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作用。

(4)防止水分挥发,使萘乙酸浓度升高,影响实验结果

(5)多设计几个不同浓度的实验组,作为相互对照。即分别配制0.01mg/L、0.05mg/L、0.1mg/L、0.5mg/L、1mg/L的不同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3 .⑴方法步骤:

①编号1、2;②分别向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

③向1号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培养过大麦的培养液,向2号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④取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并分别放入1、2锥形瓶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长势。

⑵结果预测及分析:

若A组狗尾草的长势与B组无明显的差别,说明大麦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不会抑制狗尾草生长;若A组狗尾草长势明显差于B组,说明大麦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狗尾草的生长。

⑶可能观察时间不够长,过早下结论;可能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种狗尾草数量不够;因其他偶然原因(如病虫害、生理及生长发育状况等),造成实验误差。

14.(1)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

(2)蛋清加水煮沸,制成蛋花液

(3)胃液2mL,蒸馏水2mL ,37OC的温水

(4)甲试管中蛋化花消失,乙试管中蛋花不消失;   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在增加一个试管丙,在试管丙中应加入蛋花液2mL和盐酸2mL。

15.⑴如果药物A有效,肾间质细胞纤维化程度改善,并且这种效果是可以被试剂C抑制的

⑵①大小相似,生长状况相近,健康活泼的  

②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平衡药物对大白鼠单侧肾间质细胞的影响

平衡手术对大白鼠单侧肾间质细胞的影响    肾间质细胞纤维化③

 

组  间

 

组  内

 

药物A

 

药物C

 

实验组

 

 

-

 

-

 

 

+

 

-

 

 

-

 

+

 

 

+

 

+

⑶有效、无效或有害

16.(1)缺少(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的)对照实验

(2)第一步: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

段,平均分成两组;

第二步:C组:培养液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D组:培养液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  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测量并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明:

C组的茎切段比B组的茎切段短,比A组的茎切段长;

D组的茎切段比B组的茎切段短,比A组的茎切段长

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茎的伸长,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使其对植物茎伸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17. (2)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 注射等量的生量盐水

 (三)注射利血平后出现运动震颤,注射多巴后运动恢复正常(1分)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

18、  (4)可能是一部分金鱼的受精卵未成功导入单尾鳍基因.

      也可能是导入到受精卵中的单尾鳍基因未成功地表达

    (5)②实验操作方案:   

    甲:  以单尾鳍金鱼为父本,双尾鳍金鱼为母本,进行杂交;

    乙:  以单尾鳍金鱼为母本,双尾鳍金鱼为父本,进行杂交;

    观察比较甲、乙两组杂交子代金鱼的性状表现

    ⑧预测结果并简要分析:如果甲、乙两组的子代金鱼都只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说明

控制尾鳍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如果甲、乙两组的子代金鱼都呈现出孟德尔式的性状分离,则可说明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19、(1)光合作用产生的O2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  44  CO2浓度

     (2)温度升高

     (3)光强为800lx,CO2浓度为0.05%

     (4)A:用同种状况相同的新鲜叶片和死亡叶片分别完成题中装置(各三套),置于温度相同的暗室中  每隔一定时间观测毛细胞刻度管液滴移动的量,取相同处理的装置中测到的结果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B:液滴左移,且速度渐慢,直到不再移动

 

20.正确答案是:(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此项不改,仅在对照中提到也给分);(2)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3)未设对照。对照的作法是: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的步骤③、④。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21.(1)严格自花授粉   (2)花芽    (3) 设立对照组

   (4)光照;温度、水分、氧气、矿质元素等(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5)如果滴加萘乙酸后,提前开花,说明有促进作用

       如果滴加萘乙酸后,开花延迟,说明有抑制作用

      如果滴加萘乙酸后,同时开花,说明没有作用

   (6)开花延迟(或有抑制作用)

22.(1)蔗糖酶;淀粉酶(或答唾液淀粉酶; —淀粉酶)

(2)现象:可能A、B都不能形成砖红色沉淀

原因:①先加入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可能对酶活性有影响

②加入酶溶液后,直接加热煮沸,即可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失去活性而无催化作用

(3)1→2→4适应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

23.(1)竞争 (2)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3)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甲、乙两个培养基;第二步:向甲培养基上添加R细菌培养液,向乙培养液添加蒸馏水作为对照;第三步:在这两种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繁殖。

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乙培养基上的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4)实验设计不科学,因为实验设计中没有有效排除“R细菌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得其他细菌不能正常生长”这一无关变量的干扰。

24. (1)减少误差,使结论更可靠   (2)没有设立对照实验  (3)泡菜腌制过程中封坛后至第4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以后逐渐减少。泡菜加热煮沸后不能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

25.(1)  第二步:放入等量的清水和蝌蚪 ; 第三步:乙缸喂未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  丙缸喂经50℃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 (2) 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的长短 

  (3)  ①甲>乙=丙,活性不变    ②甲>乙>丙,活性增强  ③甲=丙>乙,活性丧失  ④甲>丙>乙,活性减弱(以上比较均为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

  (4)蝌蚪的胚后发育为变态发育,发育期短,现象明显。

26.(1)×××池塘酚污染的定性检测(或×××池塘酚污染程度的调查等,只要课题名称与目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即可)

(2)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聘请、成员分工、资金预算、安全问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只要答对其中任意二项即可,其他有道理亦可)

(3)②捞取鲤鱼放入鱼缸,使缸中鱼数相同。③同时用计数器对两缸中鲤鱼的鳃盖活动次数进行计数,用秒表计时,计算鲤鱼的呼吸频率。

第二种结果:乙缸鲤鱼呼吸频率低于甲缸

结论:河水酚含量达到0.005mg·L-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