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与快活,慢与慢活 - 瑜伽与净心 | XING

 花海游侠 2011-03-03


快与快活落伍了,我们要开始慢与慢活。这是先进社会的新潮流。有人说数码时代是讲快与快活的,而后数码(Post.com)时代就要讲慢与慢活。快与快活追求的是速度与效率,慢与慢活就回复从前布尔乔亚的品味。不要快餐,要精致食材、巧手烹饪和环境优雅的慢食。不要甚么事情都赶时间去做,一件事只要值得做,就该慢慢做,在慢条斯理的思考中才能有所发现。追求健康不要老是跑步、运动,可尝试静坐、瑜伽、民俗疗法等慢潮。大家追求快,我要慢慢来,是几年前开始兴起的文化。
慢潮主要兴起于发达国家,而且来自专业精英。慢潮的条件是比较有钱,能够花得起,包括金钱也包括时间,因此也就慢得起。有钱有知识,餐才能慢慢吃,行动可以慢一点,空间宽一点。假如是谋生不易的下层人,每天辛苦工作,只能快餐而不能慢食,哪有空间来慢呢?因此,慢潮实际上是一场布波族(布尔乔亚与波希米亚一族)新贵们发动的品味界定的文化潮。它反映的是主张慢潮昔日经济地位。也因为这原因,《慢活》《慢食》等慢潮书籍,并没有提及蓝领劳工、少数族裔、家庭主妇,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群,要怎样去实践这种慢潮文化。快与慢,其实都是时间观念。我们习惯上以时钟来衡量时间,这是人们根深柢固的时间观。但有一句墨西哥谚语是︰把时间还给时光吧。那意思是,我们生活着的是时光,我们计算着的是时间,不要老是计算,顺其自然,就没有浪费时间或快与慢的问题。

  • 我不喜欢喝水却意外的喜欢上了茶,大概是附庸风雅大概是图个心平气
    和,我习惯了泡了茶放在一边然后在电脑屏幕前敲击键盘,只要有了茶我就才思敏捷,文如行云流水一般可以一气呵成。越来越喜欢只要玫瑰花瓣而不加其它什么,就这样冲一杯茶,看着热腾腾的白气在空气中氤氲开来,然后慢慢冷却。人走茶凉,引经据典的话我不会几句,却总能在合适的心情找到合适的话来表示当时心里的黯淡情绪或高昂的喜悦心情。

    我不喜欢喝咖啡,是因为根本怕苦却在很多时候佯装脱俗的要了那黑糊
    糊的一杯苦了吧唧的东西,还故做深沉的叮嘱一声不要加糖,在朋友不解的眼神里,抬头似有百年沧桑,告诉他咖啡是有灵性的东西,它完美的诠释了人生,苦尽甘来,尝了如此极至的苦,还有什么能麻木我的心灵?在朋友崇拜的眼神里我黯然一笑,慢慢划动小勺,抬头轻啜一口。心里喊着,真苦真苦!
    很喜欢一组数字,5201314,用现在的方法来诠释,我爱你一生一世,
    很美丽的谎言。世界上稀少有那些所谓的忠贞不逾的爱情,或许有的时候潜意识里是想要的,可是在付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想,人太有思想是件错误的事,那些高喊着叫嚣着美女加才女的人,在很多时候没有人想过,如果有一天容颜不再,那么,那所谓的才气还有几人记得?倒不如轰轰烈烈的一场爱情,哪怕到最后伤了,痛了,哭了都没关系,哪怕心碎了,死了,从此枯竭了都没关系。就算到老,至少还有感动自己的年轻时的爱情。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爱情的,爱情是什么?是水,是空
    气,是食物,离开了,没有了,会死!有朋友问我,这世界上有没有让爱永恒的方法?我笑,有。他急急问我,什么?我一字一顿的告诉他,死亡。死让爱永恒!你可以因为害怕而退缩,但是,真正的爱情就是和生命维系在一起,没有了,就会死!
    所以我说爱情的至高境界是亲情,我的一个教授在讲课时谈到他和老婆从谈恋爱到经历四十年的现在,听我们不亚于看冯巩的相声。别人听着笑了,可我听出了那份平实,那份执著。
    一首歌在特定的情况下会给一个人不同的感受,那种感觉只有受过相
    同的伤的人才有相同的感受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就从听一首歌开始,几十遍的听过后,或许会有一点感触.但是,这时你所了解的只是一段过去的伤痛,或许这记忆早已被他封存。我有个习惯,听一首歌会反反复复,直到根本厌倦!
    想着,思绪在窗外,茶呢,早已凉了,在倒些水吧。
    生活就是茶凉水了再倒些白开水,茶热了,吹吹晾晾.........

  • “布”和“波”能拼接到一块吗?
    ——“布波族”的来龙去脉

    ■张柠


    最近,“布波族”这个词正在中国都市青年中间广泛地传播。“布”是“布尔乔亚”,“波”是“波希米亚”。这两个字头组合到一起构成的这个新词,据说是比“小资”还要受欢迎的新人类的标签。与之相关的书籍也开始涌现出来。但是,“布尔乔亚”的内核是实用主义,“波希米亚”的内核是浪漫主义,这两者能够那么简单地拼接到一起吗?

    在谈到《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一书之前,有必要提到两本与此相关的书。一本是马尔科姆·考利的《流放者的归来——20年代文学的流浪生涯》,该书叙述了上个世纪20年代纽约格林威治村青年文学家、艺术家,如何反抗美国商业文明和布尔乔亚道德趣味,他们与巴黎左岸区流浪艺术家的关联;与此相关的名字是菲茨杰拉德、庞德、海明威和亨利·米勒等。另一本是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60年代美国文化》,我们从中看到了20年代文化思潮的延续,并且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延续;与此相关的名字是金斯伯格、克鲁亚克、诺曼·梅勒、马尔库塞、鲍勃·迪伦等。

    两本书中间,还隔着一个50年代,这是美国布尔乔亚文化(还有新人文主义)的鼎盛时期,也是美国文学艺术倒退的、毫无生机的时期。这一时期活跃在文艺界的人物是著名的保守主义诗人艾略特和学院里的“新批评派”。他们试图将文学艺术研究变成像股票市场分析曲线一样的科学,从而显示出了他们的文学布尔乔亚嘴脸。

    从上面两本书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与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紧张关系。这无疑是20世纪美国文学艺术发展的一条主线。与这条主线相对立的,是弥漫在日常生活和空气中的功利主义、成功的欲望。假设没有这条线索,我们简直无法想象美国一个世纪的历史,或许它就成了一个像珠江三角洲一样的物质主义加工厂了。

    如果说布尔乔亚的生活就像绅士优雅的外表一样,那么,激进的(或迷惘的、垮掉的)青年文化就是潜藏在优雅外表底下的病菌。这种病菌最初的病源在巴黎左岸区。庞德、海明威、惠斯勒等人都是带菌者。这种病菌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波希米亚人”。与清教主义盛行的美国相比,巴黎是这种病菌繁衍的最佳土壤,并且从19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就开始了。这当然与巴黎人特有的敏感和浪漫气质相关。

    波希米亚原意是指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吉卜赛人;后来转义为大城市里颓废的文化人,因此他们成了优雅的布尔乔亚的敌人。他们专门与布尔乔亚社会的残余物(乞丐、流浪者、罪犯、拾荒者、密谋家、酒徒……)为伍,就好像故意在揭布尔乔亚社会的疮疤似的。福楼拜决绝地说:对布尔乔亚的憎恨,是所有德行的开始。波德莱尔直接就称巴黎拉丁区的流浪文人为“波希米亚人”,并将自己列为其中一员。这些人以自己身上的流浪者(蓬乱的长发和胡须、破烂的脏衣服、劣质烧酒等)特征、波希米亚人特征为荣。对他们而言,生活方式成了一种反叛的形而上学,诗歌成了反叛的宣言。

    波希米亚的中心后来移到了伦敦。王尔德是代表人物。但王尔德身上已经带有明显的双重人格。王尔德的思维是精英反叛的、生活方式却是市民享乐的,这种分裂状态,正是今天“布波族”真实的精神状态。毫无疑问,王尔德可以视为“布波族”的鼻祖。不同之处在于,王尔德只是将今天的“布波族”日常生活之外的另一面——内心隐秘的焦虑,以一种夸大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布波族”的焦虑,是今天这个貌似完美的布尔乔亚社会中的一道裂痕。不择手段追求成功与知识精英个人良知之间冲突的焦虑(伦理学的)、将成功完全寄托在自由市场这个喜怒无常的魔鬼身上而产生不安全感的焦虑(政治经济学的)、担心个人欲望与社会秩序冲突而违反法律的焦虑(社会学的)、因丧失信仰而对未来,包括对子女前途担忧的焦虑(宗教的)……(见该书第49页)这些人生的基本问题都处于一种悬空状态。我不知道作者大卫·布鲁克斯凭什么说“布波族”调和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

    “布波族”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既无法皈依上帝,也无法依托一个集体。在他们优雅的布尔乔亚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狂乱的波希米亚的心灵。并且,为了保持外表的优雅,他们牺牲了波希米亚式的自由精神,并用独特的财富消费方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书中那七条法则(见86至105页),很像我们的合资企业的员工守则。我们发现,所谓“布波族”,是西方文化在追求解放的历程中,不断放弃信仰、迁就于功利主义而产生的一个怪胎。

    由此看来,我们口中的“布波族”与西方社会里的这个“新阶层”是无法对应的,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中国青年之所以会对“布波族”这个术语产生兴趣,只是因为它比已经泛滥的“小资”一词听上去更为新鲜。其实,我们既没有布尔乔亚,也没有波希米亚。

    《文汇报》

  • Life is like a dance because it is full of movement-not just any movement but movement with a meaning .Everything we do has meaning because the things that we say and do each day affect those around us. However, within this dance of life are many different styles. Each person moves at different speeds and with different motions. Sometimes we come together to joyfully dance with others while at other times we may dance alone. Each person’s life reflects the thoughts and emotions contained in their minds and hearts and we often express these feelings as if we were dancers on a stage. While dancing can be fun and relaxing, it also involves concentration and discipline. Consider us as your dancing partner as we swing and spin to the rhythm of life together. Let us delight in the pressures as well as the pleasures that life brings us. As you continue your journey on this stage of life, we hope that you too will try new steps and find the strength and courage to carry on the dance of life!

    生命如同舞蹈,每一处举手投足都充满着意义,正如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影响一样。生命之舞风格迥异,每人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感情来演绎各自的生命之舞。有时我们乐意和他人一起跳欢快的舞蹈,有时却只想独自跳舞。每人的生命都反映了个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就像舞者一样,时时将心中的感受宣泄出来。跳舞给人快乐,还可怡情,而同时也要求舞者专注,自律。我们就像你们的舞伴,和着生命的旋律翩翩起舞。我们和你们息息相通,共同分享生命的悲欢离合。在您在生命舞台奋斗的时候,我们希望您找寻生命之舞的勇气和力量,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瑜珈是我们生命中一种舞蹈,我们都是一个个的舞者,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