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雪體育課

 昵称6087359 2011-03-03

体育课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对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按教材的性质、对象的特点及一节课的具体任务等方面,可把课划分为多种类型。又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划分出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稳定的、任何体育课都应遵守的共性结构。各个部分的任务、内容、组织教法的安排顺序、密度、负荷及时间的分配称为课的细微结构。它是灵活多样的,具有可变性。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编班分组问题。体育课的编班有男女混合编班、男女分班上课两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按学生的性别、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特长与技能水平等条件进行分组,或根据教学需要实行临时分组。其次,要掌握分组教学的形式。分组教学的形式有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两种基本形式,可根据学生的人数、教材内容的多少及场地器材情况灵活选用。再次,要认真执行课前、课堂和课后的教学常无偏见,保证正常的教学循序。上述组织工作对顺利地上好体育课是必不可少的。
  课的密度和课的负荷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体育课的密度包括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负荷包括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我国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不仅指明了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各自的内在意义,而且介绍了测定、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这对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对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提出的新课题,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自我体育锻炼能力主要是由认识能力(包括学习、锻炼的动机,以及对体育知识、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运用、调控能力(包括运动负荷、心理负荷和动作姿势的自我调控)和自治能力(即从事自我体育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构成。其中,“认识”是基础,“运用”是核心,“调控”是手段,“自治”是保证。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是: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认识能力,加强课中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促进课外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对上好体育课而言,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布置运动场地器材、教师本身的准备,以及进行课的评价等,也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明确的要求和方法。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按十年制的教学计划编订的(近年来教育部又颁布了六三三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部分,随着年级的增长,选用教材的比重逐年增多。
  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约占总授课时数的70~80%。这部分教材,既能够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又简便易行,方便教学。选用教材约占20~30%,是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基础上,为适应各地区和各学校的不同需要编选的,如游泳滑冰爬山越野跑,以及基本教材以外的球类、田径、器械体操和女生的韵律(艺术)体操等项目。除体育教学大纲外,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的《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包括动作要领、图解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是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关于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参见高等学校体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