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绪未果 2011-03-04

 

○许石林

 

苏东坡撰《潮州韩文公庙碑》,“使歌以祀公”,有两句诗:“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用潮州产的美酒、荔枝、香蕉祭祀韩愈。韩愈这个在苏东坡看来是上天的谪仙,是个神人,“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顾不上享用祭品,就急匆匆地赶回天上去了,没有停留,让祭祀的人泪如雨下。

由此可知,潮州韩文公庙碑是在荔枝成熟的季节落成的。抑或是荔枝在东坡心中是上好的果品,用来祭祀韩愈,表达对韩文公的无限景仰?其实,我读此文,感觉苏东坡是在祭他自己。

民间相信人吃了祭品是吉利的——这是个很好的讲究,它鼓励人对祭祀要重视,精心准备祭品、庄重地献祭品,认真地行礼,然后分享祭品。看孔府档案,每祭,如何准备祭品,祭完如何分祭肉等等,有条不紊。这体现了礼的核心思想:敬。潮州人祭祀韩文公,用新鲜的水果,就是用自己当时最好的东西做祭品,表达的也是敬。祭如在,信则有,所谓心到神知。古人制礼,就是为淳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礼之用,在于节——所谓夏商周三代之礼,夏无文字可考,很神秘;商有了甲骨文,可传递数千年前的信息,基本上,商朝的历代王,治理国家主要做一件事儿,就是祭祀,不停地祭祀。历代商王和商王的祖先及他们的夫人,即先王、先公、先妣。祭祀这些有身份的“三先”,一般用太牢,就是要全牛、全猪、全羊。商朝人祭祀,从早到晚,因为“三先”越来越多,商王赶场祭祀都来不及。商朝到了后来,祭祀越来越隆重,因为享受祭祀的先王先公和先妣越来越多,单是牛,就要用掉很多,全国养的牛,主要用来杀了祭祀,最多的时候,一次祭祀就杀了一千多头牛!可以想像,如果商朝再延续一千年,就是把全国都变成牛圈,养的牛也不够祭祀杀的。

所以,商朝的国力就支撑不下去了,然后周武王就灭了商。其实,从祭祀如此繁重,就可以推测,商朝的灭亡,跟老百姓的负担重、国家主要力量消耗在祭祀上有关。

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很快就去世了,继位的成王是个小孩儿。可是,周朝出了个伟大的能人周公。周公想啊:商王那么重视祭祀、那么畏惧鬼神,却没有得到神灵的护佑,还是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周公思考的结果是,商王祭祀鬼神,要么是单纯的惧怕鬼神、要么是功利地收买鬼神,所以商王的祭祀,虽然繁琐奢靡,但是鬼神不领情,因为他们这样敬鬼神恰恰是对鬼神的羞辱,因为“不敬其德”,即没有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就是一门心思把鬼神搞掂。

所以,周公后来制礼做乐,对天子到庶民的祭祀做了规定,节之以礼,约之以俗。周公将这些思想,通过一系列的典章制度推行,这些内容先是形成文字即所谓文;再慢慢地通过实践,成为人的自觉,即人接受这种理念并自觉地遵守它,即所谓化,这就是文化。

 

                                                                            2011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