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记者辞百万年薪支教麻风村 曾被认为动机不纯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1-03-05

 

  京华时报:十年里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实现了你最初的设想?

  张平宜:我们引进水源,征地25亩建教学楼、宿舍楼和厕所,打造漂亮的花园学校,说服更多家长让孩子来读书,一切费用免费,学制、教材、考试都统一。2005年,学校迎来第一批正式毕业生,至今已有近百人从学校毕业。

  大营盘小学现从最初只有1个老师、70个学生的教学点,变成有12个公派教师、300余学生的正规小学,邻近5个麻风村的子女都来这边上学,其中还有10%非麻风村的孩子,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大营盘小学是国内第一所建在麻风村里的正规学校,我的第一个梦已经实现。

  京华时报:你接下来的梦是什么?还面临哪些困难?

  张平宜:第二个梦是把初中建起来,目前还在奋战中,因为一直要不到老师。两年前政府出资盖了3栋楼,只要有老师就能开课,如果今年9月再要不到老师,校舍又要空一年,现在我仍在为这个事发愁。

  小学生毕业后,有些孩子不再读书,有些走很远的路去其他地方上初中,经常被打被骂“癞子娃”,因为基础不好又受欺负,好多孩子中途辍学,老师还说他们“人格有问题”。如果有专门的学校提供给他们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我想就不会这样。在我们小学,上学晚、年龄大、基础差的学生不会遭到歧视,大家在一起快乐学习。

  京华时报:为让孩子完成学业,你常要“抢孩子”?

  张平宜:这也是我最大的困扰。当地结婚年龄早,不少人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子。一些父母觉得上学没用,叫子女回家干活或出去赚钱。现在村里有了电视,诱惑比以前多,一些学生看到在外打工回来的人穿漂亮衣服,很羡慕,也想退学打工。

  每少一个孩子,我就像一个逼孩子上学的“恶婆娘”,冲到家里要求他回来上课。我会给孩子父母讲道理,希望他们看远一点。我认为,读书是种天分,并非人人适合,但每个人都应享受义务教育,具备基础素养,这9年里学到的东西,能让孩子的后30年过得更有尊严。

  京华时报:你希望孩子们在学校学到什么?

  张平宜:学校重视品格教育,每个孩子都要背《弟子规》,我希望他们有最基本的礼貌和素养。我不会对孩子说“读书是你的一切”,而想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温暖和爱。孩子们喜欢唱歌跳舞,总是抢着拍照,冲镜头微笑,很少自卑和害怕。

  因为自然条件限制,麻风村有长期养成的陋习。刚开始,我只要一接近孩子,身上立马会被跳蚤咬出几十个包,大部分孩子都不穿内裤。为改变他们的卫生习惯,学校给每个住校生发了两条内裤,规定他们每天刷牙洗脸、每周洗一次澡、饭前洗手并检查指甲等,着重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意识,另外还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结婚。

  京华时报:怎么帮助毕业的孩子融入社会?

  张平宜:这是我的第三个梦,也是最终希望,就是孩子们能走进普通人群,自食其力,成为一个有竞争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其他地方很难接收他们,所以我让第一批初中毕业生进入我弟弟在青岛开设的工厂,开创半工半读模式,继续“职训教育”。

  这批孩子一共26个,按我严格制定的计划工作和学习,主要学英语、计算机等实用基础课程,另外也可选学国际贸易、会计等进阶课程。在厂里,他们不隐瞒身份,有工人看他们不顺眼,打架事件时有发生,他们对生活也有不适应和迷茫。我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还给他们上电影课、舞蹈课,毕业舞会上我们还一起跳伦巴。

  两年里有孩子中途走掉,最后11个人毕业,签约成为正式职工,做得好的一个月已能拿到4000元工资,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一直觉得人生是精彩的,特别希望这些孩子快快乐乐过一生。

  这份工作不会那么快停止,因为麻风病人仍受到歧视,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常识仍需建构。我希望麻风村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回到社会,过幸福生活。

  京华时报:这些年当地政府在麻风村做了哪些工作?

  张平宜:我们建成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后,引起不少媒体关注,社会舆论也促使当地政府将更多关爱的眼光投向麻风村。最让我高兴的事是,2005年凉山地区的麻风村告别 “幽灵村”的历史,成为正式的行政村,人口普查也第一次走进村子,孩子们终于能申请户口,有了身份。

  2007年国家投入扶贫资金,当地政府在村里修水泥路、做引水工程、修缮房屋、给村民增加补助,并建学生餐厅,盖中学校舍,这些都让村民生活得到改善。

  京华时报:在麻风村大家怎么看你?

  张平宜:麻风村的长辈会觉得“张阿姨是个疯子,一个凶巴巴的女人”,因为我常到村民家里“抢孩子”,一激动就脾气不好,其实我很想温柔一些。对孩子们来说,我是老师又是妈妈,也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我是个很笨的女人,遇到问题只会用最笨的方法。这一路上,我陪在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长大,感情越深,越能看到他们最难的地方,会舍不得离开,只有陪他们一起走才踏实。

  京华时报:长期近距离接触麻风病人,你不担心被传染吗?

  张平宜:会担心,每年我大概有一半时间在大陆,先生是个医生,他对我说“你胆子真大”。其实我也害怕,我是个爱美的人,而且怕得病,有时在村里被跳蚤、蚊子咬,或出湿疹,心里会紧张。但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能克服内心的恐惧。

  95%的人对麻风病天生免疫,得病并不容易,长期接触正在发病的病人得病率才会高一些,且以儿童患病较多,我去麻风村时已经老大不小了(笑)。

  京华时报:家人没有反对你做的事情?

  张平宜:之所以那么多年能坚持下来,和家人的支持分不开。以前我是个千金大小姐,除做记者外什么都不会,现在我一个人就能给学校几百个孩子做饭,丈夫惊讶于我的变化,尤其是变得简朴、能吃苦,所以他很支持。

  我也带自己的孩子去麻风村,我想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小儿子小学3年级第一次去那里,背了一袋恐龙玩具,教麻风村的孩子认识各种恐龙。现在两个儿子每年都会去做义工,我希望他们能学会与人交流,在爱自己的同时也懂得爱别人。

  京华时报:想过从这份工作中“退休”吗?

  张平宜:有啊。现在整个人已经不再绷那么紧,会找朋友出来聊聊天,喝喝下午茶,会想把过去十几年的岁月追回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过个人生活。

  但这份工作不会那么快停止,因为麻风病人仍受到歧视,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常识仍需建构。我希望,麻风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的隔离,回到社会,结婚生子,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让麻风村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关键词

  麻风病

  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容易导致颜面手足伤残。一般情况下,潜伏期长达数年,是一种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疾病。现代医疗条件下,麻风病已可通过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因没有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1957年,中国政府提出“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政策,除在各城市设立麻风防治院外,同时在发病率较高的农村建立治疗和生产相结合的麻风村,对麻风病人作集中收容。

  资料显示,国内有800个左右的麻风村。因地处偏僻,长期与世隔绝,再加上个别人员的误解和歧视,这些麻风村的孩子较难进入正规学校上学。

  本报记者 商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