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武市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

 xzhk 2011-03-06

邵武市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
(2007~2016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层次,做强做大我市茶产业,促进我市茶叶生产向规范化、优质化、高产高效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

一、产业发展历程、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历程

邵武茶叶发展过程,可用“三起三落”来概括。《邵武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城区有十数处茶庄。到1923年,茶叶生产达到一个盛期,城内有元记祥茂邱昆冯记吉祥四兴等数家茶行,以生产销售红茶为主。其中,元记茶行的厂房规模占地2000m2,年销售量达2.5吨。1938年,出口茶叶达2053件,产品多经香港转口销往英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茶叶外销大受影响,导致茶山抛荒,茶厂倒闭,茶行关门,茶业衰落。至解放初期,邵武茶园仅有数十亩。解放后,茶业得到稳步发展。尤其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茶业在技术、资金、生产资料及机械设备上得到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至1980年,邵武茶园面积达3.4万多亩,年产茶叶43吨,实现产值120多万元。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生产发展与市场扩大的不同步,1983年全国出现了茶叶产区超贮和销区压库现象,严重挫伤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单邵武市抛荒失管的茶园就达3000多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茶叶体制改革后,邵武茶业转入巩固发展时期。乡镇茶厂和私营茶场发展较快,茶叶生产建立起以外贸为导向,内贸为依托的销售网络,逐渐形成了绿茶生产新区。进入21世纪后,由于缺乏专项资金,对茶业投入少,导致邵武市茶业与周边县(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茶农受益少,邵东片区出现了茶园套种林木的现象。这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将茶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尽快恢复生产,争取做大做强。

2、发展现状

2006年,邵武市拥有茶园4.9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4.3万亩;经国内外有关机构认证的无公害茶园3600多亩,有机茶园面积2400亩。产干毛茶4820吨,实现产值4680万元,与2005年同比分别增长了2.99%和7.47%;出口茶叶500吨,出口创汇额120万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43%和71%;改造低产茶园0.3万亩,繁育茶树良种苗木800万株。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主要有福云6号、福鼎大毫、安微储叶种、肉桂、元宵绿、九龙大白和水仙等二十多个品种;生产的茶类有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为多茶类产区;还有少量的甜茶、银杏茶和三味茶等特种茶。拥有茶叶初、精制加工企业近百家,其中,投资上500万元的有两家,300500万元的有2家,100300万元的有3家,其余的均为100万元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拥有雪龙小种红茶粟香绿银杏茶甜茶碎铜茶等茶叶注册商标,但品牌知名度均不高。茶叶产品,除绿园茶叶公司生产的95%供出口外,其余的均在国内销售,销区主要在安徽、南京、江西和北京等地。

3、主要问题

邵武市茶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茶叶生产上,一是品种种植结构失衡。主栽品种福云6号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所占比重过大。该品种开采期特早,高稳产,产品芽白且毫多,但香低味淡不耐泡。由于广西、云南等低纬度茶区大量引种,其上市早的优势已失,内质又比不过浙江、安徽等绿茶主产省的中小叶种,因而市场趋于萎缩,生产比较效益较低,这给邵武乃至全省绿茶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二是茶园建园不规范,未能按茶园建园五条标准进行田间水土保持工程与生物工程建设。三是自然灾害为害较为频繁。境内常年发生倒春寒现象,往往导致福云6号等特早生品种春梢受寒为害,既造成减产,又推迟了开采期和上市时间,严重影响了生产经济效益。此外,极端气温低,也易造成福云595等茶树受霜冻为害。

2)茶叶加工上,一是加工企业规模教小,仍以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为主;二是厂房陈旧,建筑不合规范,卫生环境质量较差;三是茶叶初精制加工机械设备大部分是20世纪70--80年代购置的,满足不了名优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求;四是大部分茶厂没有专职茶叶技术人员,特别是茶叶品评技术人员奇缺,加工技术力量薄弱。这样,往往有好的鲜叶原料而加工不出高质量的茶叶,造成资源的无形浪费,也影响茶叶的卫生质量。加工业相对滞后,名优茶比例偏低是邵武市茶叶卖价不高(平均仅9元/公斤左右)、茶业难以升级的主要成因之一。

3)产业化经营上,表现为茶叶生产、加工、经营分散,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强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实行龙头加基地的产业化运作,连接千家万户的茶叶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众多厂家独立门户搞加工,一家一户找市场,不仅难以形成统一质量标准的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加大,而且易导致无序的恶性竞争。茶叶销售仍以大宗散装茶为主,缺乏叫得响、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茶叶名牌产品。此外,社会化服务环节薄弱,缺少提供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中介组织,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不足,茶叶质量卫生安全意识还不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均制约了邵武市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邵武茶叶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

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看,近年来,世界茶叶生产总体趋势为稳中有升,特别是作为茶叶主产国的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将茶叶生产作为本国优势农产品进行开发,越南等新兴产茶国的产量也不断提高,而世界茶叶的总消费量相对稳定,短期内茶叶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茶叶生产、贸易主要以红茶为主,世界主要产茶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都生产红茶,红茶贸易量占全球茶叶贸易量的80%左右。福建茶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具有独特的品种资源优势、地理气候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茶叶产品独特,乌龙茶、绿茶、白茶、花茶四大类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作为我省的传统和优势的产业,茶叶的发展前景看好。乌龙茶。为我国特种茶,产量占世界乌龙茶总量的98%以上,主要产于福建、台湾和广东。福建是原产地、主产区和主要出口基地,2004年产7.3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总量(不含台湾省)的80%。近年乌龙茶市场在茶叶总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仍以年约10%的增长率在扩增。乌龙茶出口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东南亚。目前日本每年大致从我省进口2万吨乌龙茶,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80-85%,约占日本茶叶消费总量的15%和乌龙茶进口量的90%左右。乌龙茶国内需求旺盛,尤其是中高档产品十分畅销。绿茶。为我国第一大茶类,目前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绿茶总量的80%以上,占我国出口总量的70%左右份额。世界绿茶主产国中,日本生产的是蒸青绿茶,主要供内销,缺口从中国(占进口量的95%)和越南(占进口量的5%)等国进口;越南绿茶生产发展较快,但受地理及加工水平等的制约,品质还无法与我国相媲美;上世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也曾努力试制过绿茶,但终因品质未受到市场接受而作罢。因而若干年内,以我国为主的世界绿茶市场格局不会改变。国内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福建等省是绿茶主要产区。其中福建绿茶产量占全国的15%,产量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位;种植的大多是大、中叶品种,内质不如江、浙等高纬度茶区,但春茶上市时间比它们早。近年国内市场绿茶需求增加,出口茶叶价格上升,生产与市场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名优绿茶,发展较快,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兴起消费绿茶的热潮和绿茶保健作用宣传力度的加大,未来,卫生质量好的绿茶将成为国内外市场新的卖点。白茶。我省是白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且大都供出口。目前白茶总量不及0.2万吨。随着白茶的保健功能为人们所认识,欧盟及港澳地区对其出口需求逐年增加,白茶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花茶。福建是花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近年,茉莉花茶生产中心转移到广西横县,以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广西茉莉花香气较浓浊,做不出高档茉莉花茶,只能加工大宗茶;而我省茉莉花的鲜灵度高,可制作中、高档茉莉花茶。因而,我省中高档茉莉花茶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邵武市为多茶类生产适宜区,以上茶类都有过生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定位以扬长避短。从市场前景、邵武所处区位和现在生产情况看,应从绿茶生产为主,逐步过度形成以乌龙茶与特种绿茶生产为主。 2、竞争力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茶叶自然品质优异 邵武市地处福建北部武夷山下,位于东经117°2117°52,北纬26°5527°35,温暖湿润,日照充足。三九无严寒,三伏无酷暑。市区年平均气温17.8,年极端最高气温40.4,年极端最低气温-8.5;年降雨量1833.4mm,雨季集中在4-6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7.6%;年平均无霜日272.2天。红壤土为境内的主要地带性土壤,土层深厚,面积331.31万亩,占林业用地的94.74%;毗邻武夷山,部分地区具丹霞地貌。整个气候与土壤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茶叶自然品质的形成。

2)生态环境优越,适宜无公害茶叶生产

森林覆盖率高,达70.2%,流域内无大的污染,水质、气候环境及土壤条件好,是个青山绿水的产茶市。年极端最低气温较低,不利于病虫害的繁衍,因而十分适宜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开发。

3)品种资源丰富,多茶类生产独树一帜

福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多茶类生产,其中,乌龙茶、白茶和茉莉花茶以独特的色香味形和优异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这是其他茶区所无法相比的。近年来,我省新选育了一些芽期早、白毫多、香型独特、田间性状优良的茶树品种,可为我省茶区产品结构调整和老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充足的良种基础。

4)领导高度重视,后发优势明显

近年来,邵武市一直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全市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成立了市茶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农业局茶业产业发展工作小组,指定了一名副市长专抓茶叶产业;出台了优惠政策,建成了占地30多亩,集茶叶检测、交易和茶文化研究于一体的茶叶贸易市场,将打造成为闽西北茶叶贸易集散地,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5)劳动力资源优势

劳动力资源上,毗邻江西,劳动力资源相对有保障,成本也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茶叶生产。 然而,目前与国内外茶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名优产品相对较少,产品深加工水平低,茶叶价格不高,茶叶增值程度弱,出口市场仍较单一,茶叶出口价格偏低等。

三、发展思路、目标和主攻方向

1、发展思路

立足现有,着眼未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重点,以品牌为中心,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示范引路,扩大面积,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和名优茶标准化生产,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使茶业成为邵武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一大支柱产业。

2、发展目标

2016年,邵武市茶业要达到如下目标:

 1)建成基本无水土流失的良性生态茶园6.95万亩,其中新增茶园2万多亩。改植换种或新垦的茶园,主要种植优良乌龙茶或乌龙茶与绿茶兼制品种,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品类。

2)年产干毛茶7500吨,茶叶优质率达50%以上;创茶叶产值 3.6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比增100%以上。

3)茶叶生产厂家达500家,其中,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家以上,其中,培植2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1个产值亿元以上的省级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4)茶叶产品达到无公害化标准,并有8~10个通过茶叶绿色食品或有机茶认证的茶叶品牌。

5)建立完善1个现代化的茶叶交易市场,形成茶叶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化,茶叶生产、加工规程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格局;创建2个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知名茶叶品牌。

3、主攻方向

1)调整优化茶树品种种植结构

◇调整途径及比例

通过改植换种低产茶园、发展新茶园的途径,示范推广种植高香优质、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茶树品种,并进行品种种植结构的调整,使乌龙茶品种、乌龙茶与绿茶兼制品种及绿茶(或白茶)品种间的种植比例达到30:40:30,为茶叶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奠定基础。

◇引种原则

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一经种植,数十年收获。因此引种时要特别慎重。首先要考虑品种适应性。邵武市地处闽北,常年极端最低气温较低,要种植抗寒性较强、能够安全越冬的品种;其次,是品种适制性。生产名优绿茶的,应选择发芽早、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值低的品种;生产毛峰类绿茶,可选择芽叶茸毛多、色泽翠绿的品种;生产乌龙茶,应优先发展高香优质的乌龙茶或乌龙茶与绿茶兼制好的品种。再次,是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最后,是要注意品种区域布局与品种搭配。

◇推荐品种

今后可引种、示范与推广应用的茶树品种有:金观音、悦茗香、丹桂、九龙袍、金牡丹和铁观音等乌龙茶品种。黄观音、瑞香、黄玫瑰、梅占等乌龙茶与绿茶兼制品种;福鼎大毫茶、早春毫、福云20号、春波绿、安吉白茶等绿(白)茶品种。

2)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技术

◇名优绿茶生产技术

邵武市茶叶生产,目前以绿茶为主,且种植的大多是福云6号。福云6号产品香低味淡,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春梢生育过程中还易遭受倒春寒为害。但由于所占比重大,一下子全部改造完成不现实,另外该品种高产稳产,种植了多少有些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淘汰或改植换种低产茶园,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技术措施,以扬长避短,提高福云6号的综合生产效益: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福云6号优质化栽培与加工技术,如增施有机肥,加工过程增加包揉工序等; 引进并推广应用茶园塑料大棚覆盖技术(于冬末春初进行),以保障茶树安全越冬,避免倒春寒为害,同时提早茶叶开采与上市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引进并推广应用名优绿茶采、制机械设备与技术,以提高采、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

近年来,国际茶叶贸易壁垒日趋森严,所检测的品种越来越多,而标准允许值却越订越低。国内也已全面启动了茶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无公害茶叶成了市场准入的最低门坎。因此,今后不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是没有出路的。目前,邵武市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础较好,今后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保障茶叶食品的安全。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茶叶绿色食品或有机茶。

◇优质乌龙茶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

乌龙茶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优质乌龙茶,价高畅销,供不应求。邵武市地处乌龙茶生产适宜区,发展乌龙茶生产,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对于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益,振兴茶业等也有现实意义。茶叶品质主要是由原料与加工工艺技术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中,原料是基础,加工工艺技术是关键。为提高乌龙茶品质,今后,一方面要引进一些乌龙茶做青机、速包机、松包机、炒青机等先进加工设备;另一方面要开发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并能与品种、季节相适应的优质茶加工技术,如夏暑茶空调做青技术等。

◇兼制性品种的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

应根据不同兼制性品种的适制性与开采期等种性特征,开发形成多茶类有机组合的生产技术,以因应市场的变化,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茶叶深加工技术

茶叶生产规模上去后,为解决低档茶出路,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叶生产综合效益,有必要引进、开发并应用茶叶深加工技术,如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物质的提取,以及茶食品的研发等。

3)重点解决的产业化环节

◇茶叶市场及龙头企业培育

邵武市目前的茶叶加工企业小而散,成规模的“龙头企业”极少,这影响了全市产业化水平的提升。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创造条件,选择数个已具相当规模的茶叶企业,给予重点扶植,并鼓励市内企业间的联合,以培植形成并不断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创立主导品牌,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同时,应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的大中型企业或财团,参与本地茶叶的开发。

◇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确保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茶叶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设。应不失时机地参照“省茶”标准,结合邵武实情,制定形成本地主产茶类(如绿茶、乌龙茶等)的产品标准及其生产技术规程。在全面实施无公害茶园建设的基础上,改进茶叶加工工艺,实行名优茶机械化生产,统一工艺流程,严格各项操作规程,促进名优茶生产上规模、上档次,全面提高质量。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对产品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标准监管。产品进行包装和注册,统一质量标准,形成产品成批量,生产成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

◇邵武市茶文化建设

加强富有邵武市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宣传与建设,是提升整个产业水平和知名度的一条捷径。邵武市生态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不少,可与茶业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做到相得益彰。此外,可以时常举办一些茶事活动,形成发展茶叶的良好氛围。

四、主要建设项目

1、茶树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体系建设

1)引进金观音、悦茗香、丹桂、九龙袍、金牡丹、黄观音、瑞香、 黄玫瑰、梅占、早春毫、福云20号、春波绿等茶树良种,在邵武市有代表性茶区进行试种与示范种植,以筛选出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供大面积推广应用。

2)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 规划期内,邵武市更新或新植的茶园将达3-4万亩。为确保茶业发展和品种更新换代的需求,有必要拨出专款,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以就地繁育就地应用,分期分批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确保苗木质量,降低苗木成本,加速推广进度。

◇繁育地点:

邵武市。

◇繁育品种:

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如金观音、福云20号等。

◇繁育数量:每年繁育优质茶苗0.1~0.2亿株。

3)推广应用

在合理区域布局与品种搭配的前提下,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2、福云6号综合栽培与加工技术示范

1)项目内容:

引进(或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福云6号优质化栽培与加工技术,冬末春初茶园塑料大棚覆盖技术,以及名优绿茶采、制机械设备与技术;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时间和地点:

规划期内,在现有茶叶主产乡镇,每年建立福 云6号优质化栽培技术、茶园塑料大棚覆盖技术和高标准茶园的示范片各500亩,籍此以带动全市茶园高标准建设,保持茶园水土,提高抗旱能力和福云6号的综合生产效益。

3、名优茶加工设备与工艺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1)项目名称:

名优茶加工机械设备与工艺技术

2)项目内容:

引进、示范并推广应用名优绿茶、乌龙茶加工设备与工艺技术,包括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及绿茶特种茶加工技术;探讨形成并应用乌龙茶与绿茶兼制性品种的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闽南轻发酵、清香型乌龙茶、闽北重发酵、熟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体系的引进、消化与再创新,切实提高乌龙茶的制优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努力提高市场份额。

3)建设时间和地点:

规划期内,在茶叶主产乡镇,每年建立3-5个名优茶加工示范基地。

4、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全面提高茶叶质量,不仅是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茶叶产业,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今后将采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切实降低茶叶中农残,确保茶叶食品的安全质量。

1)项目内容

◇加强宣传,形成共识。

多渠道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普及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与意义,使之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堵住源头。

成立市茶叶农化生产资料配供中心及其专卖店,从源头上杜绝茶叶生产中明令禁用的剧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等。

◇科学预测,适时防治。

在有代表性茶叶主产乡镇,设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点,建立起覆盖全市的茶树病虫害预测预警系统,适时发布病虫危害情报,为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提供依据。

◇示范带动,综合防治。

大力推广应用以生防为主的茶叶病虫害综防技术。化学防治注重品种的选择,并把好农药剂量、喷药时间和安全间隔期。

◇专业经营,优质服务。

鼓励乡村成立茶叶喷药专业服务队,以统一用药,减轻由于病虫迁移和农药飘移而导致茶叶农残量的增加。

◇加强监督,保障有力。

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茶叶卫生质量的抽检查。凡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的,一旦发现,即要查究原委,采取措施,限期改进,决不姑息、手软。

2)建设时间和地点:

规划期内,每年拟建设100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片,以示范片辐射和带动全市茶园朝无公害生产方向发展,使产品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并有8~10个产品通过茶叶绿色食品或有机茶的认证。

5、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

茶叶作为食品,国家实行QS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因此制订和实施茶叶标准刻不容缓。规划期内,邵武市有必要实施或制定实施如下标准:茶树品种标准——茶树品种繁育标准、苗木质量标准、检疫标准等;茶树规范化栽培标准——无公害栽培标准、高标准茶园建设标准等;茶叶加工设备及工艺技术标准;茶叶产品标准——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等。 计划期内,每年选择1~2个较大规模茶叶企业做示范,并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途径,带动全市茶叶的规范化生产。

6、茶叶龙头企业扶持

1)项目内容:

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具有一定规模、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茶叶龙头企业(一般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重点扶持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提高茶叶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

2)规划期内,每年扶持1-2个带动能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以此带动全市茶叶企业升级换代,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

2015年,使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8家以上,其中,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个,产值亿元的省级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

7、邵武市茶文化建设

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建设,是振兴邵武茶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项目内容:

茶业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将当地的旅游资源与茶业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延伸茶叶产业链;富有邵武市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宣传与建设,挖掘、继承当地茶叶历史遗产,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如筛选出1-2个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生产规模的当家品牌,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市场开发,统一宣传,使之成为邵武茶叶的代言人;参加省内外名优茶评比,举办茶叶展销、评比等各种茶事活动,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民间斗茶活动;培养当地茶叶评审与茶艺表演人才等。

2)建设时间:

2016年,形成富有邵武市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使邵武市茶叶在省内外有相当的知名度。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市茶业协会,统一领导全市茶业产业化发展事宜。成员由市农业局、计划局、财政局、市委农办、科技局、科协、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银行、茶叶企业和各乡镇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挂点督办制度,责任到人,把茶叶产业实绩列入目标管理考核项目。市领导主要负责协调组织领导作用。市农业局主要做好产业化发展规划、技术培训与指导、新品种苗木调供、高新实用茶叶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茶区乡镇领导负责基地的宣传发动、协调规划租赁、落实经营体制、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制定 “市茶叶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对全市茶叶行业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茶叶生产经营活动。强化市茶业协会职能,发挥协会、企业和茶农“三位一体”的积极性,杜绝茶厂粗制滥造伪劣商品、竞相压价等不规范市场行为的发生,为茶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创造宽松而规范有序环境,共同创立并维护本地茶叶的信誉。

2、政策引导

制定优惠政策,把发展茶叶产业化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来抓,强化对产业化经营过程的领导和协调,并在土地使用、财政投入、信贷倾斜、进出口权限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市财政拨出专款,对以下工作予以补贴和奖励。

1)龙头企业培育。国内外的大中型企业或财团到邵武从事茶叶项目开发的;市内茶叶企业通过权责利关系机制联合,或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现有茶叶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项目,争取到资金支持的。鼓励创立主导品牌,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

2)新品种及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市里拨出专款,对新品种苗木繁育与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先进实用设备与技术的引进与示范等,给予适当的补贴。

3)申报无公害茶叶、茶叶绿色食品或有机茶标志并获得认证的,茶叶产品通过注册形成自己品牌的,以及获得省级名优茶级别以上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

3、增加投入

增加茶业投入,构建茶业公共服务技术平台。

1)市茶叶贸易市场建设

投资3256万元,占地20000多平方米,集茶叶检测、交易和茶文化研究于一体的市茶叶贸易市场已竣工投入使用,将打造成为闽北茶叶集散中心,为茶农提供茶叶销售渠道和场所。这对于吸引客商,增强市场反馈能力,指导茶叶生产,加速茶叶流通和资金回笼,提高邵武市茶叶知名度等,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目前,出台进场的各项优惠政策正在逐项落实中;进一步明确市茶叶贸易市场的功能,形成配套设施;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活动,打击伪劣茶叶、竞相压价等不规范行为发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茶叶农残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

2008年前,以市农业局或技术监督局为载体,整合目前各部门资源,构建成市茶叶农残检验检测实验室。负责全市茶叶贸易所需的茶叶农残检测,定期检测茶园基地环境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检市场上或生产企业的茶叶产品,监控全市茶叶食品的安全质量。

3)茶叶网络技术平台建设

规划期内,市政府将划出专项资金,加强茶叶信息网络建设(如在茶叶市场电子信息屏),建立覆盖全市的高效电子信息网络,以加强与外界信息沟通能力,及时收集和发布茶叶市场动态和科技信息,指导广大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解决生产与科技,加工与市场脱节等问题。同时,可以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茶叶科技知识,增强茶叶生产者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科技意识,切实提高茶农素质。开展茶叶商务贸易,增强时效性,扩大贸易量,降低流通成本。

4、科技示范与培训

规划期内,将重点建设下面六个方面的示范基地:

 1)新品种苗木繁育基地及示范基地建设;

 2)福云6号综合栽培与加工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3)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4)名优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5)其它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基地建设;

 6)科技培训基地建设。

在产前或茶季间隔期在全市范围内的举办各种茶叶科技培训班,邀请省内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当地乡土人才进行集中培训,或到乡镇到主产村进行培训。介绍当今茶叶科技、生产及市场发展的最新动态,传授先进实用的茶叶技术,解决茶农在生产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结合茶季行文发放茶叶技术资料,指导茶叶生产,切实提高茶农种好茶、做好茶的水平。尤其是要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茶叶评审技术、茶艺表演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造就一批善于茶叶生产管理、茶叶评审与茶文化宣传的人才,为我市茶叶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