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指标 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 1.短期偿债能力----针对流动负债的偿还: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分析:一般来说指标高,短期偿债能力强,但过高收益能力降低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分析: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它说明1元流动负债有1元的速动资产作保证。 【例题1】 (2009年)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不影响速动比率计算的是()。 A. 预付账款 B.长期股权投资 C.短期借款 D.存出投资款 【答案】B (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分析:运用它可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应注意的问题:也不能说越高越好,过高可能会降低收益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针对全部负债的偿还: (1)还本能力:负债总额/XX资产(总资产、净资产、有形资产)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 【例题2】 (2008年)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反映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较弱。 A.资产负债率较高 B.产权比率较高 , C.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较少 D.基本获利率较低 E.已获利息倍数较高 【答案】AB 【解析】选项C是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选项D是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均不正确;选项E已获利息倍数较高,说明偿债能力较强,所以也不正确。 (2)付息能力:息税前利润/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根据损益表上的利润总额加上利息来得出 【例题3】 (2007年)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下列财务指标的情况能反映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较弱的是()。 A. 资产负债率较低 B. 产权比率较高 C.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较短 D. 基本获利率较低 【答案】B 【解析】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债券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所以A不符合题意;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利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所以B符合题意;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越短,应收帐款变现能力越强,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所以C不符合题意;基本获利率是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因此D不符合题意。 二、营运能力比率 XX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或销售成本)/XX资产平均数 XX资产周转天数=360/XX资产周转次数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数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周转率(补充)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数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4.固定资产周转率(补充) 固定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数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次数 5.总资产周转率(补充)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数 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周转次数 来源三、获利能力比率
1.一般企业: (1)
![]() 【例题4】
(2008年)某公司年初资产负债率为45%,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0%,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8 800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比年初增加2 0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 550 50-;~。则该公司当年度的资产净利润率为( )%。 、 A.14.17 B.15.00 C.15.94 D.26.02 【答案】B 【解析】年初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一所有者总额)/资产总额=(资产总额一8 800)/资产总额=45%,所以年初资产总额=16 000(万元);同理,年末资产总额=18,000(万元);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2 550/[(16 000+18 000)/2]=15.00% 题目考核的是第2章“资产净利润率”的计算,需要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平均所有者权益。 (2) 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例题5】 (2009年)甲公司2008年年初产权比率为60%,所有者权益为500万元;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0%,所有者权益增长了20%。假如该公司2008年度实现息税前利润54万元,则2008年的基本获利率为()。 A.4% B.6% C.8% D.10% 【答案】B 【答案】 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2008年年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60%*=负债总额/500 2008年年初负债总额=300万元 2008年年初资产总额=500+300=800万元 2008年年末所有者权益=500(1+20%)=600 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40%=负债/(负债+600) 2008年年末负债=400 2008年年末资产总额=400+600=1000 总资产平均余额=(1000+800)/2=900 基本获利率=54/900=6% 2.上市公司: (1)每股收益 第一,基本每股收益 分子: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净亏损----每股收益则为负数 合并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分母:仅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 【例题6】 (2007年)乙公司年初仅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0万股,当年7月1日定向增发普通股2000万股;当年1——6月份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7——12月份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则乙公司当年的每股收益为()元。 A.1.07 B.1.09 C.1.00 D.1.20 【答案】B 【解析】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000+2000×6/12=11000万股,每股收益=(4000+8000)/11000=1.09元。 第二,稀释的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基本原则: •假设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于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已经全部转换为普通股。 其一,分子的调整: •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相关所得税的影响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应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其二,分母的调整: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 (股数增加,每股收益则稀释。)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关注:可转换公司债券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例题7】 某公司2010年1月2日发行4%可转换债券,面值800万元,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普通股90股。2010年净利润4500万元。2010年发行在外普通股4000万股,所得税税率33% 基本每股收益=4500/4000=1.125元 稀释的每股收益 净利润的增加=800 ×4% ×(1-33%)=21.44万元(不付息,净利润的增加) 普通股股数的增加=800/100 ×90=720万股 稀释的每股收益=(4500+21.44)/(4000+720)=0.96元 (2)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份数 影响因素:企业的获利水平和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3)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净利润 分析:市盈率应当有一个正常范围
第三节 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一、杜邦分析法 (一)指标分解: (二)杜邦核心公式: 净资产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三)权益乘数的计算与含义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 =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1; 股东权益比率的倒数为权益乘数。 (四)结论 1.净资产利润率 2.资产净利润率 3.销售净利润率 4.资产周转率 5.权益乘数 【例题10】 某公司2010年年初产权比率为80%,所有者权益为5000万元;2010年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为4%,产权比率下降4个百分点。假如该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则其2010年度的资产净利润率为()%。 A.3.28 B.3.31 C.3.33 D.3.35 【答案】B 【解析】2010年年初负债总额=5000×80%=4000万元,2010年年末所有者权益=5000×(1+4%)5200万元,2010年年末负债总额=5200×(80%-4%)=3952万元,资产净利润率=300/[(4000+5000+5200+3952)/2]×100%=3 .31% 二、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例题11】 (2008年)某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为100万元,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项目分别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万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0万元,处置固定资产发生净收益3万元,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万元,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年末比年初分别增加10万元、8万元和6万元。则该公司当年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为( )。 A.0.90 B.0.98 C.1.10 D.1.62 【答案】C 【解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00+10+20—3—5—10—8+6:110(万元)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10/100=1.10 【点评】本题考核的是第2章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计算。 【例题12】 (2007年)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开展负债经营并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前提条件是()。 A. 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资本成本率 B. 资产净利润率大于债务资本成本率 C. 债务资金的利息支出小于普通股的股利支出 D. 债务资金比重大于所有者权益资金比重 【答案】B 【解析】在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企业负债经营会因代价较小使所有者的收益增加。因此,所有者总希望利用负债经营得到财务杠杆利益。所以选项B正确。
【例题13】
(2007年)按《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规定,下列指标中,可用于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有()。 A.销售增长率 B.主营业务利润率 C.总资产报酬率 D.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A. 存货周转率 【答案】BCD 【解析】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修正指标有资本保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所以,选项BCD正确;销售增长率是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所以,选项A不正确;存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状况的修正指标,所以,E不正确。 【例题14】 (2009年)根据《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规定,下列指标中,属于评价企业效绩基本指标的有()。 A.市盈率 B.资本积累率 C.已获利息倍数 D.净资产收益率 E.流动资产周转率 【答案】BCDE 【例题15】 某股份公司2010年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流动资产的年初余额; A.10000 B.12000 C.11000 D.48000 年初余额=6000×0.8+7200=12000(万元) 【答案】 B 计算过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5=流动资产/8000 年末流动资产=8000×1.5=120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0.8=速动资产/6000 年初速动资产=4800 年初流动资产=4800+7200(存货)=12000 (2) 计算流动资产的年末余额; A.10000 B.12000 C.11000 D.48000 年末余额=8000×1.5=12000(万元) 【答案】B (3) 计算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 A.10000 B.12000 C.20000 D.48000 【答案】 B (4)计算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 A.10000 B.12000 C.20000 D.48000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数 产品销售收入净额=4×12000=48000(万元) 【答案】D (5)计算总资产周转率;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数 【答案】B (6)计算销售净利率; A.10% B.6% C.20% D.27% 销售净利润率=2880/48000×100%=6% 【答案】B (7)计算净资产收益率。 A.10% B.6% C.20% D.27% 净资产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利润率=6%×3×1.5=27% 【答案】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