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班主任艺术文章荟萃

 昵称6177666 2011-03-06
班主任的“第一次”

                                                  李镇西 

    经常有一些年轻的班主任问我:“第一天给学生见面该说些什么?”“如何组建班委干部?”“怎么给新生编座位?”“第一次家长会说些什么?”等等。
我非常理解这些班主任的困惑,因为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当班主任。班主任的确有许多琐事,在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中,不但蕴含着班主任的责任心,而且还体现出作为一个教师的智慧。
每次面对年轻班主任这样的提问,我总是心潮起伏。因为我想到在我二十多年班主任生涯中所同样遇到的许多“第一次”,因而想到了那一个个“第一次”给我带来的幸福和智慧,我甚至会联想到当时第一次见到那些孩子们的时候,他们那纯真的笑脸以及笑脸上那明澈的眼睛……
我还是回到这一个个问题上来,谈谈我是如何做好或尽量做好这一个个“第一次”的。

    如何第一次确立班委干部?

班干部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老师的帮手,但刚刚当上班主任的青年老师,难免在开学第一天手忙脚乱,这时候如果有几位学生干部帮忙,自然会相对轻松些。因此开学之初甚至报名第一天,就应该尽量确定班干部。
但是,如何确定班干部呢?由老师自己指定吗?且不说由老师指定班干部这种方式不太民主,就算临时指定,可对这几十个学生根本谈不了解,又如何“指定”?让学生选举吗?刚刚组成的班集体,同学之间也缺乏互相了解,又怎么能够选举呢?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调查,摸清哪些学生有过当班干部的经历,进而临时确定几个学生干部。但是,老师的调查毕竟也不会太全面,指定的班干部未必能够服众。
我的办法是:让学生自荐出任临时班干部。
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有着为集体服务的欲望的,只要老师引导得当,许多学生都会跃跃欲试。但学生自荐的临时班干部,也就是说他们的任期是短暂的,是在正式班委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的“临时政府”,这个“临时政府”原则上是不需要全班选举的,谁愿意当就当。      
在高2004级新生入学第一天,我便和学生商量如何组建班委。我先说了我的想法让大家讨论:第一,当班干部首先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更不是权力!人人都应该当班干部;第二,今后我们的班委干部不搞终身制,轮流“执政”;第三,班干部绝对让同学们选举,选了谁就是谁。
经过讨论,大家都说好。我便问临时班委如何产生。同学说现在大家都不太了解,还是自荐比较好。我说这样,凡是愿意担任临时班干部的同学,明天给李老师写一封信吧!在信中表明你的意愿。
第二天,有六位同学交上了愿意当班委干部的自荐信。于是,这六位同学便组成了临时班委。我对全班同学说:“这只是个‘临时政府’相当于伊拉克的临管会。呵呵!”学生也笑了。“但是,我希望这几位同学也能非常认真地为同学服务,争取在一个后的‘民选’中获胜!当然,其他同学在一个月后的选举中也可以参与竞争。”
课间,我召集临时班委的同学开了一个会,我强调了工作原则:第一,感染意识,也就是以自己各方面的良好行为去感染带动同学们。第二,服务意识。要随时想到,班委就是服务,而不是管人。第三,独立意识,也可以叫主动意识。不要依赖老师的指令,而要在积极地动脑筋开展各种工作,同时体现出工作的创造性,要想方设法是我们班的工作与其他班不一样,要在工作中体现出我们的智慧。”
当然,如果自荐的同学太多,超过了临时班委需要的人数,那还是得经过发表演说、全班选举这个程序。但即使如此,同学们选出来的班委依然是临时班委。
一个月的10月8日,班上如约进行正式班委的正式选举。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了解,学生之间应该比较了解了。
我先向学生们讲了我打算遵循的原则:“我们今天将要选举正式的班委。我先表个态,今后三年,所有选举--无论是选班委还是选三好生,我一律不干涉,也不参与投票。完全由同学们选,选着谁就是谁!另外,我还要说明,当班干部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义务,这个义务任何同学都不应该逃避。因此,我们的班委决不搞终身制,这样让每一位同学――注意,我说的是‘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担任班委干部!”
谈到候选人的产生方式,同学们说最好是自愿争取当候选人。我提醒,我们必须搞差额选举,不搞等额选举;也就是说,选出七个班委事先必须确定九位候选人。同学们都同意。于是,经过几分钟的举手评议,九位候选人产生了。
九位同学分别上台发表简短的演讲,他们的话都不多,但每一个同学的话都很真诚朴实,因此,他们的发言都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在正式投票之前,我还说了几句:“即将到来的时刻,对这九位同学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考验。说是机遇,是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同学们选为正式班委,那你们不是就实现了你们为同学服务的愿望了吗?说是考验,是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落选,九个人中总有两个人会落选!但同学们要习惯这种真正的民主方式,差额选举就肯定会落选者,而等额选举就不会有人落选,但我认为应该搞差额选举。同学们都应该习惯于落选,这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因为你的参与就表明你的责任。光荣的落选,胜过虚假的‘当选’!” 
学生们开始了庄严认真的投票。最后,按获得票数的多少顺序,获得选票数占前七位的同学自然当选为第一届班委。
       面对最后的结果,同学们正要鼓掌,我说:“我们应该首先把掌声献给落选的两位同学!这真不是为了安慰他们,而是我觉得正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和庄严落选,使我们的民主程序更加规范,也使我们这次选举更加公正!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而且,我们期待着他们下一次的竞选冲刺!”
      掌声响了起来。第一届班委就这样成立了。
看,只要尊重学生,确立班干部的事儿就这么简单。


如何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

几乎每次新接手一个班主任,都会有新生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希望能够在安排座位的时候予以“照顾”,而家长们所说的“照顾”的原因,无非是“孩子个儿小”、“孩子眼睛不好”等等。当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照顾到,但照顾睡不照顾谁,这真让班主任犯难。所以我曾经略为夸张地说过,安排座位这件小事,对班主任来说,有时候其难度完全可以当成科研课题来攻克。
好多年前,我所主持的K12班主任论坛上,有网友曾提出“如何给学生排座位”的问题。我把这个提问的帖子当作微型科研课题抛给众多网友讨论。许多老师纷纷跟帖,谈自己是如何给学生排座位的,一时间论坛十分热闹。
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使我对给学生编排座位又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我排座位的原则是:尊重学生,有利学习,小组固定,每周轮换。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甚至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确定座位,当然也不是任意想坐哪里就坐那里。所谓“利于学习”,就是排座位要考虑成绩搭配,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坐在一起。所谓“小组固定”,意思是前后四人或六人就是一个整体,小组内部可以互相调整。所谓“每周轮换”,是说每个星期全班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变化一次座位,让每一个同学在一学期之内几乎都能把教室的每个方位坐遍。
具体操作分两个步骤,开学第一天排一次,一个月以后排一次。开学第一天排座位,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安排,老师只和他们讨论安排座位的原则。以高2007级三班为例――
学生集中于教室后,我谈了谈其他的事情,然后开始说编座位的事儿。我说:“现在同学们是随意坐的,但我每次接手新班都是和同学们商量着编方位。绝对尊重同学们!我们只确定一个原则:不影响他人,不影响自己;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团结。只要这个原则大家同意,那么,你们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以后我们每周都轮换一次座位,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地方坐一周。好不好!”
大家都说:“好!”
因为是随意坐的,因此,教室里面男生女生坐的比例不太合理,阵线分明。于是,我和大家商量着略作了调整,使男女同学能够混合地坐在一起。最后,我问了问哪些需要照顾的同学,并把一位视力特别不好女生安排在了最前排,然后对她说:“我和同学们也只能照顾你一周,请理解!因为我们每周都要轮换座位。”
我知道,编方位对许多班主任来说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但我就这么简单的完成了――只要尊重学生,什么事儿都好办!
有的老师质疑道:第一次编座位就这么简单?太随意了吧?太迁就学生了吧?如果接下来的事实证明,有不适合坐在一起的学生却坐在了一起,岂不是误了学生?
且慢质疑,因为这只是第一个步骤,一个月后还有第二步骤呢!
第二个月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了,同时,第一次安排的座位是否合适,大家也比较清楚了,于是这时便进行调整。这次的调整,不但是根据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同学们的反映,将不合适的同桌分开,而且还要确立学习小组。我班的学习小组是四至六人,刚好前后左右相邻。学习小组一旦编定,原则上便三年不变,这样便于组与组之间竞赛。
我还要详细说说教室里的课桌布局(不知我能否说清楚)。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般来说,下面是八列小纵队,其中每两列靠得比较紧密,于是形成四列大纵队;同时,又是七横排(刚好五十六个学生)或八横排(刚好六十四个学生)。从每个大纵队中间截开,便是前后两个小组。这样,全班就有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四至六人。每周轮换座位的时候,是小组整体搬迁移动,而且是一轮朝右斜上方(从站在讲台的视角看),教室最右上角那个小组则移动到最左前方的角落,教室最右边最靠前那个小组则朝左边后方移动。在小组整体搬迁移动的同时,小组内部也进行前后左右的循环调整。
因为不便于图示,所以我仅仅用文字可能不一定表述得很清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地说,这样没周循环的好处是,第一,保持了小组的整体性,有利于课堂学习的交流讨论和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第二,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坐教室里任何一个位置,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显得十分公平。这样一来,所有照顾都不存在了――我对凡是需要照顾的同学说:“不要紧,你只是暂时坐这里,下周就会交换座位的!”学生能够接受,家长也无话可说。当班主任二十多年来,我基本上都是这样安排座位的,班上从来都相安无事。
当然,每个班的情况不同,每个老师的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我并不是要所有班主任都像我这样编排座位,我只是提供我的做法而已。我相信,只要班主任肯动脑筋,多琢磨多研究,一定还会有更好的排座位的方法。

第一次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什么是“主题班会”?我手中一本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词典上是这样界定的:“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集体成员全体会议。”这样解释似乎不错,因为班会班会当然应该是全“班”之“会”。但是,如果把主题班会仅仅理解成“全体会议”绝对不全面――若是班主任把主题班会真的开成了“会议”,那么教育者所期待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其实,在我看来,主题班会应该是班级“活动”而不是“会议”。这种活动不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全员参与。特别还要说明的是,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学生,或者至少应该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这里顺便说一下“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话题。针对过去主题班会课由教师一言堂的状况,我们现在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理解的“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表面上的只由学生主持和参与而班主任不在场,其实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关键是看主题班会的主题是否真正来自学生,或者班会课是否真正满足了学生心灵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强调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学生。
对班主任来说,第一组织主题班会至少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兴奋点,确定班会主题。第二,班会的内容尽可能紧扣学生实际,避免空对空。第三,形式上尽可能活泼,尽量不要教师一个人说,而让大家都参与。第四,尽量争取能将主题班会与学科教学相统一。我的意思不是说用单纯的课堂教学取代主题班会,而是说要让主题班会与学科教学自然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下面举一个主题班会案例――
1999年9月刚进校的学生,即将迎来国庆50周年。在和学生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新中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而实际上他们正是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成长起来的。怎样让现在的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巨变?9月14日,我结合语文教学,在班上搞了一个主题班会:“从身边的变化看祖国的变化”。
    我先向学生谈了我从自己身边所感受到的变化。比如:我读初中时是步行上学,而现在我读初中的女儿是骑自行车上学;我第一次坐火车是23岁去重庆的时候,而我女儿11岁就乘坐过飞机了,等等。
    然后,我对学生们说:“其实,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家里,几十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从你们记事时算起吧——请问:进人90年代以来,我们班上有哪些同学家里搬过新房子?请这些同学举手。”
    结果,全班61名学生中,在不到10年的短短时间里,有57位学生的家里搬过新房于。其中搬过两次家的有28位,搬过3次家的有15位,搬过4次家的有8位,甚至还有搬过5次家的!
    就这么一次小小的举手调查,学生们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变化。我接着又对大家说:“其实,同学们身边的变化岂止是搬新房子这一件事呢?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看你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变化?
    顿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讨论得极为热烈,大家纷纷争着发言。有的从家里餐桌上食品的变化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电视。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购置乃至更新换代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家庭电脑。电话的拥有量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家庭交通工具的变化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周末休闲方式的变化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人们见面时问候语的变化(原来多半是“吃了吗”,而现在往往是问看足球赛没有或者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剧没
有)谈祖国的变化……
    这是一组课堂即兴调查统计的数字:全班61位学生,有50位学生家里电视机换过1次,有40位学生家里的电视机换过2次;有58位学生家里安装有电话;有32位学生家里拥有电脑;有60位学生参加过旅游,其中有7位学生还曾出国旅游。
    我总结道:“不用从电视报纸上去找祖国50年的辉煌成就,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不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祖国巨变吗?而且,我们完全可以预言,可爱的祖国还将有更惊人也更辉煌的变化!”我趁势把话题一转,“现在,请同学张开思想的翅膀,让心灵飞翔——畅想一下,未来的祖国还会有哪些变化?”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滔滔不绝:“以后我们上学连自行车都不用骑了,可以乘坐地铁或磁悬浮列车上学。”“以后我们上学不用背书包了,只需提一个笔记本电脑就行了。”“再以后的中学生将不必到学校上课了,他们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络读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以后如果再搬新房子,什么家具电器都不用买了,新房子里一切都是现成的。”“以后我们将到外星球去旅行!”
……  ……
短短40分钟的班会课,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听到了祖国前进的足音,他们也因此而更加充满信心地憧憬着祖国灿烂的未来。
新生进校的一周之内,其实有很多班会内容的:比如刚认识的同学之间互相介绍,比如利用教师节进行师生沟通,比如让学生展望“我心目中的班集体”等等。
                 


第一次家长会

有的新班主任认为,对学生还不熟悉之前,开家长会没什么话可说;因此,家长会最后是半期考试之后再召开,那时对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而且正好结合半期考试进行成绩分析。但我建议年轻的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原因很简单,应该尽早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设想告诉家长们,因为每一个家长都是你的教育同盟者。
多年以前,一位刚当上班主任的老师对我说,她对开家长会有一种恐惧,因为不知道说什么,而且家长们都比自己年长,总觉得他们都比自己有学问。我告诉她:“千万不自卑!你要这样想,无论家长们是做什么的,也不管他是什么什么‘长’,你是教师,在教育方面,你就是内行就是专家!至于讲什么,我说至少有两个内容你可以讲,一是对自己做个自我介绍,另外,可以就你的治班思想和家长们进行沟通。”
下面是2004年9月份我的第一次一次家长会,也是学生进学校不久我和这个班的家长第一次见面。
正式给家长们讲话之前,我给他们读了我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家长也是教育者》。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些思想――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以无声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将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他对孩子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来设计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和老师的工作,或者说,他将把学校教育工作也当作自己的应该关心甚至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的分内事;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以教育者的眼光(而不仅仅是父母的眼光)去打量关注孩子,细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的细小变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长;。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不会把《哈佛女孩》之类的书奉为家教“圣经”,他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之最终成长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我”…… 
 
我一边读一边就文中的一些话作解释,以此向家长们介绍我的家庭教育思想。
接下来,我开始给家长们正式讲话。我的发言提纲――
请把手机设置为振动状态。
自我介绍:从教经历,爱学生,爱语文,特别珍视和学生的感情,同时希望自己不但能够把学生送进高一级学校,更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让他们离开我以后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
一, 本班情况介绍
良好班风开始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纯正,有上进心;第二,有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第三,学习风气浓厚,自觉性比较强。
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之间学习基础差别悬殊。第二,个别学生学习不够自觉,部分学生学习参与性差。第三,男生宿舍问题比较严重。
二, 我的教育思想:
爱心,民主,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
好学生的标准:善良,正直,机智,有文化。
做人第一,文化素养是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随时为他人着想,比如迟到,就给别人带来了不便)“我们和他们不一样!”(随时想到自己的使命)
语文教育:多读多写多背;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课堂与学生互动。作文面批,少写评语。
三, 下一步我要做的工作:
第一,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二, 营造特色班级:书香班级,自治班级,爱心班级。
第三, 青春期专题讲座
第四, 男生宿舍的管理
四, 给家长的建议
1. 应该意识到,家长也是教育者。
2. 别只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为人。在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又和孩子一道成长。
3. 周末回家让孩子做家务事。
4.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钱。(每位学生订一份报刊,把教室变成阅览室。每周回家拿一次零花钱)
5. 多与学校沟通:周记本应该签署意见。
五, 征求家长同志对我和学校的意见或建议
我这人时间观念非常强,发言之前我说第一句话便是:“我今天发言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我在讲话的过程中,不时看看放在桌上的手表,一个小时到了,我便准时结束了我的发言。
然后我请家长同志们对我的工作提出建议或建议,家长们在发言中,表示理解并接受我的教育思想,愿意全力支持我的工作。他们特别支持我的三个想法:发动学生支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就学;让每个学生都订一份报或刊,营造书香班级;周末或节假日让不回家的同学到城里同学的家里做客。同时,他们建议我把科任老师的联系电话印发给学生带回家;还有家长提出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帮助;等等。
我解释说:“我以后开家长会,不只是给你们通报孩子最近的考试成绩和名次,而是我和你们的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共同来探讨教育,当然我也可以给大家开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同时,你们也可以谈谈你们对教育的理解。大家互相沟通,因为我们都是教育者!”
我感到这次家长会非常成功,因为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认可。


第一次组织活动

    生动有趣的活动,是让新班迅速形成凝聚力的途径之一。所以,班主任要善于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们不但尽快彼此熟悉,而且也尽快爱上新的集体。第一次组织活动至少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活动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要淡化教育痕迹,凸现趣味性。我不是反对教育性,只是说要淡化“教育痕迹”。第二,活动要全员参与,不要搞成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第三,活动最好能够有利于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第四,活动最好让学生来设计,可以在开展活动之前,在班上进行一次《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征文。第五,第一次活动的时间最好放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
     我特别要提示的是,刚开学不久有许多日子可以作为活动的契机,比如教师节,可以通过活动增进互相的了解和情感;又比如中秋节,这是一个营造班级家庭般温暖的极好时机。当然,即使没有这些节日,聪明的班主任也能找到组织活的理由和时机。比如,我曾在学生刚进校的时候,搞了一个“露一手”活动,就是让所有学生都上台展示他们的特长或某方面的技能,这既让学生之间迅速互相认识了解,也让学生们在新的集体里面赢得一份自豪。
十多年前,我担任成都玉林中学高95届一班班主任的时候,开学第一周,我搞了一个活动。下面是当时我班一个叫刘汀的学生写的作文《周末之夜》――
八点的天空已是暮霭沉沉,万物都失去了生机,给人一种昏然欲睡的感觉。然而,此时在玉林中学的多功能活动室中却又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黑夜增添着一丝丝活意。
那该是唐浩吧,只见他双眼紧张地看着李老师,耳朵都快贴到了李老师的嘴了。对面的李老师却不慌不忙,满脸挂着神秘的笑,而那双诡谲的眼睛却躲在镜片后寻找时机。突然,李老师飞快地吐出了问题:“孙悟空是《水浒》还是《三国演义》里的形象?”唐浩似乎很快明白了意思,毫不犹豫地说:“水浒。”活动室里开始也鸦雀无声,但李老师却胜利地笑了,看到李老师的笑,唐浩恍然大悟地笑了,全班如梦初醒地爆笑了……
“苏三发配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这一声小旦的唱段,把我们的眼光引向了谢宇,他可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才。他会写一手好文章,他懂得欣赏各种音乐,可没想到,今天也客串了一会“梅兰芳”!只见他双手作兰花指,双腿交错下弯,抬头仰观明月,好一幅娇态!
下一个节目便是游戏,八个小组,八个游戏,真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气势。活跃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快乐的心情一潮高过一潮。
沐浴着清新的晚风,我们骑着自行车开始了环游一环路的行动。我们像一股青春的洪流席卷成都市一环路,从南站到西站,再从西站到北站,然后又到东站……今晚的成都也似乎因我们而充满朝气,处处华灯锦绣,处处兴趣盎然。
一种无比骄傲的感情充满了我的全身,我在心中欢呼:这就是我们团结的高95届一班!这五十六位青年将在一起像战士一般挑战今后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将在战斗中成长,最终成为支撑共和国的五十六根擎天巨柱!
不用我多说了,这样的活动对于刚刚走到一块的学生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对班集体的爱,也许正是从这样的活动开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