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证奇迹的时刻--其妙无穷的奇经八脉

  2011-03-07
  第二章Chaper 2

  见证奇迹的时刻--其妙无穷的奇经八脉

  掌管生殖妊养的人体大脉--任脉

  统帅阳气之脉的"大将军"--督脉

  十二经脉之海--冲脉

  呵护女性健康的爱心脉--带脉

  保护肠胃,助你缓解痛感的神奇之脉--阴维脉

  联络全身阳经,专治感冒的特效脉--阳维脉

  阴跷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掌管生殖妊养的人体大脉--任脉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任脉的"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宫,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是女性最知心的"好朋友"。

  任脉中的重要穴位非常多,主要有会阴、关元、神阙、膻中、气海、巨阙这六大穴位。关于关元、神阙这两个穴位,我会在后面做专节介绍,这里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膻中、气海、巨阙这三个穴位。

  在任脉诸穴位中,膻中穴应该是最具知名度的,很多武侠小说中对此穴都有提及。事实上,在临床上,这个穴位也是任脉诸穴中最常用到的。

  有一次我回老家探亲,一天正在和乡亲们聊天时,其中一位突然犯了严重的气喘病,开始我没太在意,以为只是一般的咳嗽,但不一会他就因为急剧而连续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脸色煞白。这时,我知道如果不赶紧采取点急救措施,说不定人就有生命危险了,而此时如果用药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我以自己对经络穴位的了解,立刻在他的胸前准确找到了膻中穴,并有频率地点按了数十次,然后又结合按摩肺俞穴、内关穴等几个相关穴位。结果,不大一会,这位老乡的气喘就平息下来,脸色也恢复了过来。身边的乡亲们都很惊讶,直夸我的医术神奇。

  事实上,我并不是什么神医,只是恰好明白膻中穴的妙用。中医经络学对此有明确记载,点按膻中穴,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各种病症引起的咳嗽、气喘,理气宽胸,化解各种不适症状。

  任脉的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故前人才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誉称。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在临床中,气海穴可以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属于寒湿阻滞的,以气海穴为主,配合水分、水道、地机等穴,常常能收到化湿理气,通络止痛的疗效。

  巨阙剑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剑之一,它虽然是一把残缺不全的剑(阙是通假字,通"缺"),但其精诚坚利之处,其他宝剑却无法与之争锋,所以号称"剑中至尊"。

  而任脉的巨阙穴所在的胸骨,外形也非常像一柄宝剑。巨阙穴就在骨头的顶端,胸骨剑突大凹陷的下面,里面是腹膜,上面是膈肌。这里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换的关隘。而且,这个地方地势十分险要,食管和动静脉都在这里通行,是人体的君主--心的宫城,是至尊之门,凛然不可冒犯。

  就如同巨阙宝剑一样,巨阙穴的作用也是深不可测。巨阙穴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口腔溃疡。当心火旺盛时,当然会在口腔内和舌头上有所反应。这时候巨阙自然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巨大的使命,每天在巨阙上按摩3~5分钟,坚持两三天就可以将这一股邪火驱逐出去,使你的身体重回健康!

  会阴穴是为任、督、冲三脉汇聚之地,故名会阴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为人体长寿要穴。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症。

  会阴穴的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点穴法:睡前半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其二是意守法:姿势不限,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久之,会阴处即有真气冲动之感,并感觉身体轻浮松空,舒适无比。其三是提肾缩穴法: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统帅阳气之脉的"大将军"--督脉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主导手足六阳经,"督"有总督、总揽之意,督脉总督一身的阳脉,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称谓。大养生家庄子就说沿顺督脉这条命脉,可以贻养身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涵养精神,可以享尽天年。

  督脉穴位中,命门、风府、百会这三大穴作用尤为突出,我在后文再做详细介绍,这里来了解一下督脉另外两个主要的穴位。

  首先是至阳穴,这个穴位作用非常紧要。前年十一长假,我去湖北武当山旅游。在去紫霄宫的途中,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人,我上前一看,原来一位青年男子斜躺着在地上,双目紧闭,满头大汗,表情看上去非常痛苦。我向周围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游客患有冠心病,由于路途劳顿再加上天气过热引起心绞痛发作。得知详情后,我连忙说明自己的身份,让他们帮忙将病人扶起并取端坐姿势,然后用右手拇指点在病人背部按压了30秒左右,这位患者自觉胸前区压缩感明显减轻,三四分钟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围观的游客看到我这么快就把患者给治好了,都非常惊奇,纷纷询问我:"医生,你按的是什么位置啊?怎么这么神奇!"我笑了笑,说:"我按的地方是至阳穴,这个穴位专门用于治疗心绞痛,起效快,无副作用,是督脉上一个非常有用的治疗穴位。"听完我的话,周围有人说道:"以前看武侠小说,说任督二脉如何如何,原来还真是这么神奇啊!"我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说道:"武侠小说中那是神话经脉穴位了,但若论祛病养生,经脉穴位的确是比你吃药打针强太多了!"

  至阳穴对心绞痛急性发作的病人的确是有神奇疗效,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手法,可不是随便按按就管用的,那么,具体如何做呢?最主要的当然是先找到穴位,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与两侧肩肿骨的下角相平。取穴位时,可以让病人取端坐或侧卧位,两臂下垂,低头,首先找出颈后的最高突出点即第七颈椎作为骨性标志,然后向下摸7个胸椎棘突,在第七胸椎的下缘凹陷处即为至阳穴。操作时医者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左手扶住患者的肩部,用右手拇指指腹点压至阳穴,用力程度以病人能够承受为宜。一般来说,按压3分钟后心绞痛即可得以缓解。为了防止心绞痛的再次复发,最好每天按压至阳穴3~5次 ,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以确保疗效。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倘若经按压至阳穴治疗后心绞痛不能缓解的,应及早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另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或频发心绞痛的患者,平时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防不测。

  大椎穴在督脉诸穴中也是一个非产关键的穴位。它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通过按摩大椎穴,调整督脉气血,补充人体阳气,可以间接的补充人体的肾中之阳--元阳。肾中元阳充盛,就可以保持强有力的抗御外邪的能力。所以说,这是一个养生保健穴,可以经常按摩。具体按摩这个穴位时,可采取以下3种手法。

  按法: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缓缓用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

  搓摩法:用食、中、无名指轻揉,压力均匀放在穴位上,盘旋抚摩。

  揉法: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着力于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

  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上述一种方法或两、三种组合起来,每次按摩10~15分钟为宜。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而且不拘于时间,一天做1~2次即可。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年幼、年老和骨质疏松的人在按摩过程中手法一定要轻柔,避免挫伤颈椎。

  十二经脉之海--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

  冲脉与其他各经有着广泛的联系。具体说来,冲脉与任、督二脉同出于胞宫。其脉气所发腧穴在脐之上、下两旁,左右共"穴",系足少阴肾经穴位;其循行不仅并于少阴,亦隶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共同保护它。其脉气流经,渗灌阳明,又与其他脏腑经络相互连属。

  冲脉除了具有冲要之义外,更包含着冲(搏)动、输布的动力概念。正因为冲脉独具这种使气血周布的动力,才使其脉气遍及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无所不至,才使其成为"诸脉之冲要",才使其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说明冲脉具备调和诸经的生理作用,并由此而产生了统帅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则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而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又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古代医家以"海"字比喻冲脉,在体现统帅和调和功能方面来说,无疑是生动而有一定意义的。

  我在行医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西医同行在面对生殖疾病的患者时,多以为病因不是肝脏出了问题就是肾有了毛病,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我认为其关键在于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所以,它就具有主宰"血海"的功能。"血海"指什么?对女子来说,它应该指的是内生殖器。血海接受冲脉的调摄,表现在:冲脉隆盛则血海充盈,月经应时而下;冲脉受损则血海败乱,出现月经失调等病症。

  男子亦有血海,在男子方面为化精之所,这个"化精之所"在男子方面当指睾丸、前列腺等生殖器官。冲脉盛则"精气溢泻"而有子,冲脉受恶伤则精衰无子,也就是说,当男人患有少精、死精等病时,一般都是冲脉有病。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中医推按高手,他在治萎证(阳萎证)时,点按穴位除肝肾外,还加以上封水分(较长时间),下截会阴(较长时间),并点按阴交、双气、关元三穴,取到很不错的效果。有一患者施治三日后,恢复功能。其他妇科病和男性病治好的更是不计其数,全都以冲脉论治。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奇经八脉中,除了任督二脉各自具有明确的穴位外,其余六脉的穴位都与十二正经上的穴位相通,其重点穴位已在上一章做过详细介绍,故此,这一章不再缀笔,只对六脉本身的功效向大家作以介绍。

  呵护女性健康的爱心脉--带脉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环腰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小腹。

  带脉是人体所有经脉中唯一横行的,它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跷脉皆受带脉之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

  带脉受损的表现为腰酸腿痛,腹部胀满、腰腹部松弛,在女性可以是痛经、白带增多、习惯性流产等。而女子长期便秘,也与带脉相关。

  有一个女记者因为长期在电脑前写稿编稿,再加上缺少运动,导致便秘问题越来越严重,让她十分苦恼。特别是每个月的经期前,因为生理周期变化的影响,常常是三四天无法排便。

  最后,她通过别人的介绍找到了我,想让我帮忙提供一个不吃药不打针的简便方法。我送了她一张《中医标准经穴部位图》,让她按照上面标示的位置和我告诉她地方法坚持每天敲带脉。后来,这位记者对我说,刚开始的时候,她并没有认真去敲,也没有每天坚持,只是想起了就好玩的敲一下。结果,在一次便秘最严重的时期,她忍受不了痛苦,去买药之前突然想起了敲带脉法。于是她就很认真的敲起了带脉,在两边腰侧带脉的位置,每边敲了100下,第二天早上起来,没想到效果还真是有了,当天排便很顺畅。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后来,她基本上没有再受到便秘的困扰。

  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已经认识到了带脉对于女性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带脉是治疗妇科病的"万能穴",而现代医学也证明,和带脉息息相关的白带不正常、月经不调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养护带脉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带脉的养护一点也不复杂,除了注意保暖和规律生活习惯以外,我在这里再告诉大家两种养护带脉的简单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上面说的用推敲的办法来按摩带脉。

  推带脉法:以肚脐为中点向左右两侧推抚数次, 再在后腰部用手掌来回推抚,推时用力适度, 不要过轻或过重,手下有内脏推动感最好。

  敲带脉法:躺在床上,用手轻捶自己的左右腰部,100下以上就可以。不过,准妈妈可千万不能这么做。

  推敲带脉的方法可以让经络气血运行加快,对于腰部冰凉而常常感觉酸疼和痛经都有帮助。除了有疏通血脉的效果以外,推带脉可以强壮肾脏,敲带脉还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如果腰腹有赘肉的"游泳圈",还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在保养带脉的同时,有瘦身的效果。

  第二方法是艾灸带脉。

  艾灸是传统中医学的一种疗法,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易行,就是用中药艾叶制成的艾绒或艾条在皮肤表面的穴位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就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大家可以去药店买来艾条,点燃,手持艾条在距离皮肤5厘米左右的地方进行熏烤,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标准,在带脉穴的位置熏10~20分钟。

  不方便用艾灸,或是不喜欢艾草的烟味的人,也可以用吹风机对着穴位吹热风来取代。这个方法其实已经超越了日常保健的范畴,而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所以比较适合各种的妇科炎症、严重的痛经或者月经不调、腰腹水肿等带脉严重受损的状况。

  保护肠胃,助你缓解痛感的神奇之脉--阴维脉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的足少阴肾经上的筑宾穴,它先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再沿着胸部向上,与任脉会合于颈部的天突穴和廉泉穴。

  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阴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

  《难经》里说:"阴维为病苦心痛。"意思是说阴维脉如果出了问题,您多半会出现心痛、胃痛、胸腹痛等不适。这是因为阴维维于阴而上行于营分,营又属血,心主血,所以阴维病会变出现苦心痛的证候。

  有一年,我去深圳办事,顺便看望了一个朋友,他很热情的请我吃饭,我们两人边吃边聊,颇为尽兴,可就在这时,却见他露出一脸痛色,而双手也一起按向了腹部。"是胃痛吗?"我赶忙问,他知道我是医生,也不隐瞒,说到:"是啊,多年的老毛病了,你快帮我看看吧,有没有什么迅速有效的方法?"

  肠胃疾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了,肚子痛、胃痛、腹涨、胃涨……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疾病表现,所以麻木了,根本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每每都是几片简单的药剂,或者是挺挺就过去了,这就是严重的误区,也是给胃病乃至胃癌、结肠癌的病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我这位朋友胃病就是这样慢慢拖出来的,我以前劝了他好几次,他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导致胃痛越来越频繁。

  当时,我也顾不得问他太多,先让他躺在沙发上,然后就用手指一边在他的阴维脉的循行路线一路按压,一边询问他的反应,遇到他反应比较强烈的地方,我就按摩或敲打一段时间,并配合按摩他的足三里穴。果然,不一会,他的胃痛就得到了缓解。

  事后,他在表达谢意的同时,也对我的手法表示惊叹,说:"真是太神奇了,你按的是什么地方啊?效果怎么会这么好,赶紧教教我,我这两年被这病折磨的都快疯了。"

  我对他说:"你这个病,首先一定要重视,多注意养胃护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麻痹大意了,否则肯定会越来越重。另外,就是可以多按摩阴维脉,就像我刚才做的那样。"

  说着,我就把按摩阴维脉的方法教给了他,又给他推荐了几本中医经络养生的书籍。

  现在,我的这位朋友基本已经痊愈了,即使偶尔胃痛,他也能通过按摩阴维脉自行缓解痛感了。

  除了胃痛,心痛、胸腹痛也可以通过阴维脉来治疗。方法就是我上面所说的,用手指在阴维脉的循行路线一路按压,遇到反应强烈的地方就坚持按摩或敲打一段时间,这样症状便会得到缓解。

  联络全身阳经,专治感冒的特效脉--阳维脉

  阳维脉从足跟部的金门穴开始,向前走到脚踝处后,沿小腿、大腿往上,到达胁肋后侧;然后从腋后上行到肩部,再从头顶绕到脖子后,与督脉会合于风府穴。

  同阴维脉相应,阳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

  《难经》里说:"阳维为病苦寒热。"意思是说如果阳维脉出了问题,人多半会感到发热或是发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感冒了。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尤为多见,而治疗感冒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阳维,方法是用手指在阳维脉的循行路线一路按压过去,在感觉疼痛、有硬结或凹陷的地方坚持按摩或敲打。

  此外,我建议大家可以重点按摩阴维脉与手少阳交汇之处的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揉风池穴可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通利空窍。按摩风池穴的方法有三种,大家可以选择使用:

  一是按揉风池穴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或二指并拢,以一定的力度按揉风池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各60~100次。

  二是双手十指自然开张,紧贴枕后部,以两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上下左右推压,稍感酸胀为好。每次按压不少于60次,以自感穴位处发热为度。

  上面两种方法是针对已感冒者。此外,还有一种手法既可治感冒,亦可预防,即用双手食指、中指按住风池,用力按压100次左右,直至有发热感,每天坚持做。按摩后,会觉得头部很轻松,鼻塞也会明显减轻,因为风池有通窍的作用。

  阴跷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阴跷脉从脚踝处的照海穴开始,一直沿着腿部上行到腹部,再向上进入胸内,到达锁骨处的缺盆穴;然后沿脖子和脸颊到达鼻子旁,最后抵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跷,有跷捷轻健的含义。跷脉左右成对,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阴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故有保持肢体动作矫捷的作用,均达于目内眦,故有濡养眼目、司开合的作用。

  大家可能都有这么一个体会,一到春天,自己就特别容易犯困,所谓"春眠不觉晓"就是这么个意思,这在人体来说属于正常现象。可是,也有些人,不止是春天,是什么季节都容易犯困,这可就不正常了,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就该注意多休息了。

  如果因为工作或别的原因,休息时间没有那么多,那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多拍打按摩阴跷脉,因为它有濡养眼目、司开合的作用,可以助你提神醒脑。

  如果出现嗜睡、多眠、易困的情况,你可以从内踝沿腿内侧向上,或从锁骨沿胸内侧向下按摩拍打阴跷脉来缓解。但需注意的是,频率不宜过高,通常要觉得困了再拍按,这样方可起到作用。另外,按摩时切勿太快,要轻柔,把动作做到位,连续拍按数周,便可逐渐恢复精神。体质较虚弱的人,更应放慢频率,隔几天一次。

  相反,如果你是失眠的话,则可以多按摩阳跷脉。失眠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 ,它的症状表现主要为就寝后难以入睡、睡而多梦、睡中易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睡中不时惊醒 ,睡不安稳 ,严重的可致整夜辗转难眠等等。失眠症有多种,但绝大部分都跟阳跷脉经气过于旺盛有关,我在临床上常采用按摩刺激阳跷治疗该病,疗效明显。

  其实,这不是我的秘法。对此,我国医学典籍中早有记载,《灵枢·大惑论》中说:"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

  由此可见,失眠与阳跷满盛有关。

  我曾经治疗过这么一个女性患者,她大约30岁,来向我问诊时,失眠已有1年,晚上难以入睡,早上却醒得太别早,醒后又难再入睡。夜间睡眠,小便次数非常之多。白天则无精打采,没有丝毫精神,一副昏昏欲眠的样子。

  除此之外,还伴有多种症状:长期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口舌疼痛,咽喉不适,口干苦,晨起少量黄色厚痰。头胀,后枕部疼痛,目胀有热感,皮肤发红疹,无痛痒,愈后留黑斑。小便黄色,大便不爽。有时胸闷胸痛,经量减少,腰部酸疼。平时心情烦躁,激动易怒。脉弦滑小数,舌边尖红。

  可以说,这是非常严重的失眠现象了。针对她的病症,我除了对各种副症状对症施治外,重点就是针刺阳跷脉了。在经过两个疗程后,她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四个疗程后,已经基本痊愈。

  针刺阳跷脉是相对于严重失眠来说的,如果只是一般的失眠,采用按摩敲打的方法即可解决,方法是这样的,用手指沿着阳跷脉的循行路线一路按压过去,按着感觉疼痛、有硬结或凹陷的地方就多加按摩,或者用小保健锤和拳头敲也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