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述恒星内部热核聚变的自控制机制 - zxczxc0417的博文 - 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太阳之爱 2011-03-07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侯振宇先生的回复,说了一些关于太阳上的热核聚变的问题。以前也想过恒星内部热核聚变的自控制是怎么实现的,今天看到他的回复突然有了点灵感。本来县建立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来讨论,想想过于复杂,就大大简化,粗略的研究了一下。
    恒星内部热核聚变的自控制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核聚变的速度是通过温度和氢核的浓度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因为恒星的质量在短期内变化很小,所以由于重力作用产生的内部压力可以认为近似不变。由于反应的速度跟温度和氢核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反应速度加快后,温度升高,导致体积膨胀,氢核的浓度降低,然后导致反应速度降低,如此循环反馈,导致恒星内部的反应速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
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一下。
热核聚变的速度很像化学反应中的化合反应:
A + A ==> B                      (1)
反应速度:
v = k * [A]^2;                      (2)
k 是反应速率常数,跟温度的关系是:
k = A*exp( - Ea/( RT ) )                      (3)
A是常数,Ea是热核反应的能垒。如果假设内部为理想气体:
PV = nRT                      (4)
[A] = n/V = P/(RT);                      (5)
 
结合(2)(3)(5)可以得到:
v = A*exp( - Ea/( RT ) )  * (P/(RT))^2
这个函数的作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的速度出现一个最大值。所以对一些质量小的恒星,内核的温度可能会在这个最大值附近波动,但是对于超大质量的恒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的速度跟压力P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反应的速度会快很多。本人还是不能预测质量非常大的时候会发成什么情况,爆炸?
    说明一下,这里只是粗略的研究一下,数值上没有追求准确,多多包含。很高兴今天能发现这个小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