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民间艺术排行榜

 昵称4812461 2011-03-08
新疆民间艺术排行榜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姑且不论“民间艺术”的领域有多广,其基本架构“某某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于艺术的含意。《辞海》(台湾中华书局)中有如下的定义:“艺术”(Art)一、广义:凡含技巧与思虑之活动及其制作,如机械、工匠、建筑、房屋之类,皆称艺术;义与技术相当。二、狭义:指含美的价值之活动,或其活动之产物;意义与美术(fine art)同。可见艺术是指学问与技术而言,也可谓是“巧艺”或“工艺”。这可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周礼》郑氏注国学基本丛书中有关“百工”的记事,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而我们从古书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之定义:
  1. 工艺是指生活所必备的知识。
  2. 工艺是指人类制作生活用具之事。
  3. 工艺是指考虑材料与加工技术以人工的方式制作器物之事。
  4. 工艺是指熟练精巧的技术。
  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
偶、魔术、杂技、原住民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
NO.1 葫芦人摔跤
葫芦人摔跤

 葫芦人摔跤其实是将两只葫芦的把子插在木棍上,在葫芦头上画上一张人的脸谱,成为一个“葫芦人”,人头上还戴了一顶“吐玛克(皮帽子)”。然后,再给葫芦人穿上“袷袢(长大衣)”,选用的是维吾尔族群众喜欢的长条图案布做成,袷袢和真人穿的袷袢长度一样,腰间还系着一条红色的腰带。

这种表演不受场地的限制,也不受人数的限制,有无乐器伴奏都可以演出,灵活性强、娱乐性强,在表演技巧上有独到之处。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NO.2 根雕奇石
根雕奇石
新疆新源县民间艺术爱好者日前精心创作了一批根雕奇石作品
NO.3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歌舞组成,是融音乐、文学、舞蹈和民俗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被誉为反映维吾尔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活着的文物”。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NO.4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歌舞组成,是融音乐、文学、舞蹈和民俗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被誉为反映维吾尔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活着的文物”。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NO.5 《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
麦盖提县是新疆“刀郎木卡姆”的发源地,与新疆其他地方的木卡姆艺术形式相比,“刀郎木卡姆”因其独特的野性风格,被誉为“胸腔的牧歌”。目前麦盖提县健在的刀郎老艺人不足300人,能够完整弹奏九个序曲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前,麦盖提县已给这些民间老艺人建立了档案,同时把一些家庭生活困难、有较高威望的老艺人集中起来,保障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有时间和精力挖掘整理刀郎木卡姆艺术。
NO.6 顶碗舞
顶碗舞
独具民族特色的顶碗舞,也是新疆许多少数民族极为喜爱的舞蹈形式。这类舞蹈奇就奇在技与艺的交融性上,舞蹈演员不但要练就过硬的舞艺,更要具备高超的顶技,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的结合与展示,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NO.7 狮子舞
狮子舞
新疆罗布泊人的狮子舞,在民间流行了上千年,是纯粹的民间艺术,它表现着体力和智力,是新疆兄弟民族对祖国艺术宝库的贡献
NO.8 土布加工
土布加工
民间老土布,又叫老粗布,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完全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绝佳产品,含棉量度100%,它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加工而成。

 
 
NO.9 土陶
土陶
古朴华美的土陶
NO.10 维吾尔医药文化
维吾尔医药文化
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维吾尔医文化
NO.11 新疆蒙古族蒙古戏
新疆蒙古族蒙古戏
蒙古戏:蒙古族剧种,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及文化传统诸多原因,与一般汉族剧种不同,尚未形成固定的声腔体系和表演程式。唱腔是专曲专用的民歌体,不分角色,一曲到底。随着剧目的丰富和发展,唱腔音乐逐渐由专曲专用发展到多曲联用,有时还吸收说唱音乐和宗教音乐。1946年内蒙古文工团成立,从延安来的新文艺工作者带来了新秧歌运动的宝贵经验,对蒙古戏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人将表现蒙古族人民参加解放战争的《血案》、《额尔登格》等新歌剧译成蒙古语,用蒙古戏的形式进行演出。抗美援朝时期创作的《慰问袋》,被国内专家学者认为是一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短小精悍的蒙古戏,1959年被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内蒙古卷》。新中国成立以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蒙古戏的发展,多次召开会议对蒙古戏的创作和表演进行探讨。各乌兰牧骑和专业剧团,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创作和演出了一些风格各异的蒙古戏,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追求,逐渐形成蒙古戏在剧本、音乐、表演及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相对稳定的剧种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