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数学预习有效性的适度研究案例汇报稿

 家嘉爱自己 2011-03-10

存在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下列现象。

一、预习要求不具体,导致预习不到位。有的老师布置作业时,只说:“今天晚上预习×××内容。”学生就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导致预习不到位。

二、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凡事得有法,有路可循,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三、预习得不到落实。晚上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

四、预习见高不见低,由于预习不能实事求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总是以优先预习效果取代全班学生预习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我组从以下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适度评价预习结果,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对中下层的学生应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喜悦,产生兴趣;同时把竞争意识引到预习活动中,老师在讲课前,根据布置的预习提纲进行“知识小竞赛”,给较好的学生奖励“智多星”的称号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对困难的学生还要手把手地教,要关心困难生,让学困生在体会老师的爱心中,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

为了便于评价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检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预习本,预习本里记录着每个学生当天预习的情况。为了督促每个学生的预习兴趣和预习质量,又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不仅能把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而且还要能提出新的质疑;学习中等的学生要尽量把老师所提供的问题一一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要写明原因;学困生对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能解决多少是多少。如果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符合所规定标准的都按优秀对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学困生要想达到优秀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当小组讨论时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二者合一才能达到优秀。如果超过了自订的预习标准,除了得到优秀外,再另加2分。这样每个学生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还有制度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也许这就是适度理念所倡导的。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的教学过程作如下的变革:

专项训练——预习展示——交流汇报——自主总结——自主练习——自主评价6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现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为例做一说明。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利用分数、比的关系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比的关系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     专项训练

一)、从下面的信息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1、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

2、一批电视机,卖出的与总数的比是37

二)、根据下图你想说什么?

盐:

盐水:

【分析:通过此项专项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为学困生的再学习减缓了难度。】

二、预习展示

1、预习小测试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已知明明的体重是30千克。求明明体内含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生试做,教师巡视。

2)、让学生把不同的做法板书到黑板上。(有对的,也有不对的。)

3)、六人小组讨论以上做法。认为对的要说明解题思路,错的要说明原因。

4)、以小组为单位讲解每种做法。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分析:此过程既是对预习的一个检查,使老师进一步明白学生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弄清楚学生的盲点,使授课更有针对性。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同时本环节也是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一个过程,也是自己评价自己预习效果的一个过程。通过把不同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判断哪种做法是对的,哪种做法是错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判断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并且也可以获得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学生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有可能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这样使优者更优,差者不差。通过比较两种做法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更是适度理念的体现,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三、自主梳理

出示以下问题让生思考:

1)、你认为这类应用题有什么特征?

2)、解答这类应用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3)、每种方法的解题步骤各是什么?

4)、用分数解答的关键是什么?

首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分析:通过让学生思考以上问题,使学生对新知又进行了一次整理回顾,一次对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对知识能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且起到了小结的作用。本环节的要求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一节课不能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整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讲,吵吵闹闹的讨论,课堂的实际效益也是不高的。更不能体现我校所倡导的适度教育理念和自主高效课堂。

四、自主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例配置而成的。要配置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多少千克?

2、研究发现,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与睡眠的时间是最合理的。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多少小时?

3学校整修校园用的混凝土是由2份水泥、3份石子和5份沙子混合成的。现在要用150吨混凝土,需要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吨?

二)、比较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100米。宽与长的比是23。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宽与长的比是23。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挑战自我:

我们学校把一批树苗按照45的比例分配给四、五年级栽种。四年级栽了80棵。五年级栽了多少棵?(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答?)

知识应用

王大伯今年承包了村里的720平方米的土地,打算用它种植一些果树,王大伯想请你帮忙出出主意。种哪几种果树?按什么样的比例分配种植?每种果树各种多少平方米?

【分析: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收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自主评价

【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优和差,同时也要会欣赏别人,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四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让学生多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更能体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有不同的收益,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把握好了预习关,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兴趣和质量,才凸显课堂的高校和自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