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驳《我对苹果哲学的理解 ── 苹果的骗局》 - 萝卜网 - 人人都是艺术家

 冬季校园 2011-03-11

《我对苹果哲学的理解 ── 苹果的骗局》:http:///5671/

来源:http:///wordpress/why-i-disagree-with-this-post/

声明:很多推友看到这篇文章后,纷纷表示没有必要和那篇傻逼文章一般见识。这个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主要是因为昨天看到傻逼文章后,恶心的连早饭都吐出来了,搞得非常不爽,因此这篇文章纯属报复性质,希望能给各位看客开心开心www

再 声明:在twitter咱就学会一件事情,对付真的傻逼,骂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类傻逼的共同特点是,视野狭窄,不辩真假,人云亦云,问立场不问是非, 喜爱YY和阴谋论。鲁迅先生骂了这么多年,还是毫无长进,咱只好继续骂。若是看客你觉得自己也被骂了,最好翻身找找原因,这文章里只是列事实,你若被骂, 定是因为你也不明是非。

看来还得声明下:各位翻山越岭来的看客们,语言风格是个人因素,并不影响本文观点。如果你是纯粹的道德洁癖控或者卫道士,麻烦赶紧走人。只看道德立场,不看事实是非,这样的人,在这里不欢迎。指着别人的语言风格而说三道四,却半天说不出个事实理由来的,趁早走远点。

悲 剧的继续更新:希望有些同学搞清楚,对一家公司的解读完全可以是多样化的,市场、技术、设计,这些角度都是说的通的。但是一家公司不是只有一个部门,所以 任何一个角度的解读并不足以拿来作为所有问题的答案。多角度的讨论和资料引入都是欢迎的。唯有一种:脱离事实胡乱YY的解读,是必须反对的。

天 啊我还要更新吗:由于文章很长,评论更长。导致后来有些同学都误以为我是在为Apple种种辩护。诚然,有些关于产品设计理念上的问题,我是有阐述。但是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反驳那篇文章中对事实的扭曲。希望你不要抱着一种“Apple就一定好吗?”的想法来问,因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这种评论还偏题的让 我伤心。

最后一次更新=w=:后面的评论已经基本趋于两类,有些朋友提出了不少自己对Apple的看法,确实让我受到不少启发,也有些朋友 大秀下限,确实也让我恶心了不少次数。要说严谨,这篇文章确实不是一篇严谨的文章,本来就自己写写乐乐,想不到由于某些人士的作用,来了这么多人,搞得我 回评论都很累。所以接下来为了好好休息下,吾决定关闭评论啦。既然不少看客们都觉得语言不洁和严谨性不足,那么有空我来再写篇严谨的来。但愿不会再让某些 XX误会我的意思。

看到这文章,题为《我对苹果哲学的理解──苹果的骗局》,作者的地址是个校内的profile。看来校内果然是个盛产傻逼的地方,这篇文章的作者更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以前说,每次去校内都能刷新我对人类智商下限的认知,这次我没去校内,对人类智商下限的认知居然又被更新了,佩服佩服。

这家伙胡扯的理论咱就不说了,来看看他举了些什么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

iPad2 的摄像头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摄像头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安装摄像头对于苹果这样的公司简直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可言。从工程设计上,恐怕苹果只要1个星期的时间 就能搞定,增加的成本也忽略不计。

这 段话告诉我们,这位同学并没有使用过iPad 2的摄像头,就可以预估出Apple只要一个星期就能搞定,甚至还能预估出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太令人惊讶了!但是首先我告诉你,iPhone 4白色版不断延期,一个原因就是白色的面板由于透光度过高导致摄像头的成像效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此苹果延期了半年。看来苹果非常需要聘请这位同学 去提升下技术啊!其次,给一个设备新添加一个附件,你以为和插个USB一样简单啊?外壳需不需要改变设计?芯片需不需要加东西?你让全世界这么多工业设计 师情以何堪啊!人家辛辛苦苦捣鼓几个月才出来的东西,你这家伙“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地一个星期就出来了!敢情你是Nokia的外壳设计师?那设计的成果也 太丑了点吧——摄像头那块怎么老长得像个烂屁股呢?

再说iPad2的HDMI接电视的功能。在苹果的官方网站上, 有一个iPad1的VGA输出附件,利用这个附件,可以把视频和 Keynote输出到电视或投影。然而,如果你留意一下这个附件下面的留言,几乎所有用户的评价都是2星一下,因为大家都希望共享其它App的显示。但对 于iPad1,这是不能做到的。是技术上的限制么?显然不是,明明在发布会上,Jobs都可以吧自己的iPhone/iPad屏幕投影到大屏幕上。用户不 能这么做,完全是个软件上的限制。现在,iPad2支持了这个功能,从技术上,或许仅仅是注释掉了几行代码,1分钟的成本都用不了。

你 看你看,这位同学再一次展现了神奇、不,是高超的技术实力——原来输出到电视机和输出到电脑在这位同学眼里是一个概念啊!好吧这位YY大哥,我来给你解释 下吧:在发布会上的,并不是投影,而是通过iOS内建的功能传输UIWindow的显示数据到电脑,再在电脑端将这些数据和幻灯片无缝接合。和投影屁关系 都没有啊。VGA输出那是模拟信号,HDMI那是高清数字信号啊大哥,1080P啊大哥,你觉得输出HDMI有那么简单吗?而且还是4:3输出成无拉伸的 16:9哦~这位同学也太高估Apple的技术实力了,在他看来居然是“几行代码”这么简单……哎呀这高啊……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诸如iPhone4的Video Call,录像。

这 个我表示体谅这位同学,对于一个技术小白的你,认为facetime(相信你所说的Video Call就是他吧)是很简单的东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Apple把facetime封装的如此只好,以至于他对用户而言看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好像是理 所当然一样。但是啊YY哥,越是简单好用的东西呢,越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啊。H264实时编码就不说了(Nokia老人家搞了一辈子还是低质 H263),而且还是无论在任何网络条件下都可以连接成功哦。用惯了QQ,您老就以为任何两台电脑相连都很简单是吧。拜托没那么容易啊,何况还是音视频 啊!QQ还丢消息呢啊!去看看Cisco的考试内容,去了解下,互联网不是那么“平”哒!——好像这样的反驳不是很强力,那就来个反衬——tencent 搞了几年也没搞出来这套东西啊,桌面版QQ可以?不好意思,那是买的别人的编解码引擎诶你装QQ的时候看看授权声明嘛。全世界就那么几家公司而已诶。

Mac OS X不支持最大化是众所周知的。"我们认为窗口的大小应该适合里面的内容。" 好,就算你认为这是合理的,那么你应该考虑到世界上还有很多认为"内容应该被调整以填满整个窗口"的人,给个选项不好么?苹果的回答是,给你什么你就用,抱怨也没用。

这 位同学,世界上还有些人就认为屎好吃,那下次你要吃饭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给你配一坨屎啊?哦,不好意思,按照这个类比的话,搞不好这位同学真的会被划到喜欢 吃屎的那类人里去。好吧,看起来,这位同学不仅在技术上自大,而且在产品设计上也非常无知。有些人做产品,一次就想做出一个满足全世界所有人的产品,大家 怎么用都可以,怎么用都喜欢——哎呀,这产品太棒了呀!但是不好意思,这是不可能的。你是不是想说:“不可能没关系,至少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吧”?不好意 思,这种错误的方向,大概只有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们才会朝着去努力吧。当你去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你要想着如何为你的产品设计一个良好的、甚至说优秀的价值 观,然后尽可能的吸引其他人来认同你的价值观,这样才会有用户衷心认同你的价值观,才会去喜爱你的产品。你设计个手机,又薄、又简约,同时又五颜六色,还 有全键盘,没事还能当个打火机点根烟抽,可能吗?就算你设计出来了,这样的手机就能吸引所有用户吗?不,会有人喜欢厚的手感,有人喜欢纯色系,有人喜欢触 摸屏,有人不抽烟。设计一个产品,首先该想的不是如何去做多的功能,而是如何做尽量少的功能,但这些留下来的功能,一定能够让用户喜欢,并且确确实实好 用。奉劝YY哥一句,先学会做减法吧。

苹果经常藐视业界成文或不成文的标准、规范,藐视人们的习惯,只为建立自己的垄断之势。

这 位无知的YY哥,你大概不知道Apple就是MPEGLA的成员,也不知道H264(就是你下的不少盗版电影的视频编码格式)和webkit(就是 Safari和Chrome的web渲染引擎)的主要贡献者是谁了吧。哦,YY哥还提到藐视人们的习惯。请问人们的习惯是什么?是喜欢抠鼻屎呢,还是喜欢 把U盘当钥匙扣?(我还真不好意思把您往交互设计上面靠)。福特说的吧,如果你问人们他们要什么,他们总会告诉你要一匹更快的马。是谁在个人电脑上首先把 软驱拿掉的?按照您的这“藐视人们的习惯”的说法,这也足够藐视当时人们的习惯了吧。请问您觉得这让谁吃亏了吗?让您没能用上5.25寸的软盘,没能爽一 把了?这个长度不够爽的,真的。如果一个用户习惯是错误的,是被糟糕的产品、错误的设计所培养出来的错误习惯,那么就用更好的习惯去代替它——这是产品设 计的常识。学会教育用户,而不是用户问你要马,你就去养马啊。不然你可能要养一辈子牛马鸡鸭啊YY哥,我真替你未来感到担忧啊。

iPhone 和iPad都有1G甚至更高频率的处理器,却不支持flash播放。flash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多媒体交互平台,没有之一。即时我个人也不主 张不必要的用flash,但苹果直接选择不支持flash,无疑又是挑战标准的一例证。为什么?因为flash本身是一个完善的多媒体交互环境,很多 iPhone/iPad app其实完全可以在flash中实现,况且flash是完全跨平台的。如果开放了flash,就意味着开发人员或用户可能放弃苹果自己的环境,转而直接 开发flash版本,使得苹果成为一个空壳。

YY哥高潮(超)的开发能力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我辈高呼: “请YY哥给我们开发一个在手机上不卡的flash player吧!”YY哥啊YY哥,你果然是YY哥啊——首先就YY了一个“没有之一”的“多媒体交互平台”,而且还是“标准”!先不说HTML5,您让 Silverlight情以何堪啊情以何堪。我敢打赌,YY哥从来没有在手机上用过flash。您也不睁大眼睛好好瞧瞧,就现在的flash player在Android上的性能,用来偷菜都嫌费电啊大哥,还“标准”呢。哦,既然您开发能力这么强,不如完善下flash player,让它对触摸屏的支持好一点行不行?不然蛮多手势它都不识别,那这“多媒体交互平台”不是坑爹的嘛。还说什么使得苹果成为一个空壳,哎呀这 YY的……怎么,不信啊?不信您去开发一个来啊,反正现在Flash都能直接把程序编译成iPhone原生程序了,您倒是去看看运行效率啊!看完了别忘了 脸上要保持坑爹的笑容哦~

iPad没有SD卡槽。SD卡恐怕是当今最流行的存储卡格式。即便Sony的笔记本,也在支持记忆棒的同时支持SD卡了。iPad不支持,是为了避免用户买一个8G的iPad再配一个8G的SD卡,这样的价格远远低于16G的iPad。

关 于这一点啊,我非常熟悉这位二逼同学的思路。买移动硬盘的时候啊,我也经常这么干,与其买个贵的移动硬盘,不如买个壳+便宜的2.5寸笔记本硬盘对不对。 但是啊大哥哥,您打算怎么和三四十岁的叔叔大妈们解释您这简单易用的平板电脑上还留了个巨大无比的槽,而且这槽还是用来插一种他们这辈子都没听过并且可能 不会用到的叫做SD卡的东西呢?我能理解你对于这类产品有一种高科技的感觉,但是iPad在美国的价格真的是很平民诶,使用者也不是都像你这样整天装逼拿 个SD卡拷东西吧?(何况SD卡除了在相机里常用外还有哪里流行过吗?)嘛,刚才都是说笑话,我们这位对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都一窍不通的同学, 怎么可能会明白在iPad里多加一个SD卡槽的影响呢?为了省空间,我们可是连sim卡都缩小了一圈啊。哦,顺便,我们这位对计算机也不太懂的同学,怎么 会理解让应用程序运行在SD卡上的傻逼之处呢?哦哦!我明白了!这位同学根本就没用过iPad!他怎么会明白iPad里的程序结构呢?嗯,所以他这么YY 一点都不意外。

用过iPhone的人都知道,iPhone号称支持蓝牙,其实只支持蓝牙耳机。市面上几乎全部蓝牙手机,都支持通过蓝牙共享文件,唯独iPhone不支持。猜测这是为了迫使用户用网络传输,产生流量费用。

哎 呀我说这位YY哥的YY能力太强了,我吐槽都吐累了,不如也来YY下吧。首先呢,我理解这位同学用的手机呢,传输数据特别不容易,每次用数据线都特别辛 苦,然后呢,又是用的中国移动,流量又小,又没什么软件能够直接发文件,而且手机还没有WIFI,于是每次遇到蓝牙呀,就特别的兴奋,尤其是两台手机都支 持蓝牙的话,赶紧的,开蓝牙,并排排,耐心等待,哎呀呀,十分钟过去了,终于成功传送了一部爱情小短片。但是啊,您累吗?哎呀,这里一下子吐槽点太多我都 不知道怎么说了。首先呢,iOS上要下载方便的很,没必要辛辛苦苦找同学要爱情小短片。其次呢,蓝牙的数据传输那么不稳定,您摆着WIFI和3G不用,犯 傻呢?另外,您家WIFI还问您收钱啊……太悲惨了……(掩面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也服软。它不敢不支持doc/docx/ppt/pptx,不敢不支持youtube。

哎 哟,说实话看到这儿我肚子都笑痛了。这位同学正在振振有词的强调Apple的封闭——那你也不用立刻拿个同样封闭的东西来打自己嘴巴呀~doc ppt这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吐槽了N久的东西,居然用在这种场合——哎哟……你这是借机戳微软一刀啊。顺便,docx什么的也不是完全标准啊,虽然微软这 么说,但是你看他的实现还是和别家有不一样的地方哦(不然你以为WPS为什么一直抬不起头)。还有,YY哥你戳微软一刀也就算了,还拿出youtube来 彰显自己的智商下限。我倒想问你,你以为iOS上的youtube程序是Apple自己独立开发的吗?Google大大不给接口,它能直接应用内看?再说 了,您在家看的了youtube么?还行业标准了这……还有啊,您这种YY方式,完全是无视了youtube的HTML5版啊~(神马?你不知道 HTML5?囧

好了好了,对这傻逼文章的反驳到此为止了。写完之后我只想说:太傻逼了!奉劝这位同学多读点书,多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同时也 注意不要读成书呆子,也要多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内容,在自己不懂的领域呢,就不要随便出来充傻逼了。中国不缺你这一个傻逼,或者说,中国像你这样的傻逼太 多了。

萝卜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