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游磯釣入門 - 安全篇

 nickchen119 2011-03-12

浮游磯釣入門 - 安全篇

 

所有的戶外活動與運動中都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與危險,垂釣也不例外,特別是要到外礁進行的浮游磯釣。因為我們離開了熟悉的現代化生活環境,進入了一個未經人工修整的大自然環境 ~ 一個一般都市人較不熟知的領域!!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大自然和諧的一面,但同時也會有機會看到她猙獰的一面,所以大家在享樂之餘,也要時刻保持警覺,畢竟這些地方與文明、醫療等都有一定距離,一些小事故都可能演變成為嚴重事件!在筆者垂釣整整三十年的經驗中,發現有數個潛在風險特別大的環節,不管是新手或是老兵,希望大家務必倍加注意。

 

渡礁

我國由於地理環境關係,不少釣點是一些設備較好的大形渡礁船所難以穿梭其中的,所以一些較中、小形的渡礁船便應運而生。其實這類小艇也有其靈活性高的好處,只要稍加改裝也能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務,但即使有了足夠的安全設施,釣友們仍是要多加注意,因為小艇的抗風浪能力是不大的,不管是登上還是返回;傳遞的是人員或是行裝,總是會帶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大家應盡量互相合作與照應,亦應遵從熟悉當地的人或船長的指引,畢竟〝猛虎不及地頭蟲〞,這道理應不難理解吧。
假若當時環境或船長的技術能讓船首〝頂住〞礁石,那當然是最理想不過的,但情況若是相反,釣友們就得掌握一定的渡礁技巧了。在一般情況下,湧浪拍打礁邊時,船首會跟隨水位升降,如果是要由船上登上礁石,就應該捉緊船首正上升及靠近礁石至七、八分的時機,及時借力彈跳登岸,而立足點亦必需比船首為高;相反若是由礁石上返回船上,那就應在湧浪打不著的高處,等候船首向你靠近及升高至七、八分的時候,以毫不猶疑的動作跳回船上;而傳遞行裝亦應遵從這個原則。
大家對此絕對不用操之過急,需知道海浪是有一定的頻率及節奏,只要耐心等候,安全的時機總會再度出現。
不管在任何天氣及情況下,兩腳分別站在船上及礁石上,都是極其危險的舉動!大部份渡礁時所產生的意外,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而在此以外最常見到的錯誤,就是「猶疑不決」與及「過於自信」!莫說是在風高浪急的惡劣環境,即使在最風平浪靜的日子裡,這些都很容易讓人錯失最佳的渡礁時機。相信每年因此而受傷的人數,遠比被其他意外所引起的為多吧。

 

潮汐

筆者曾經釣遊過不少國家與地區,即使是在我國的海岸線當中,也有好些地方的最大潮差是超過五米的!所以對陌生釣點最好在到訪前多做資料搜集,例如可在全國各地的釣魚網站上,向有經驗的釣友請教,又或到一些官方氣象網站查閱;而當地的釣具店一般亦能提供不少有用的資訊,至於當地船長所提出的建議,更應該牢牢記住、全力配合。
萬一缺乏可以參考的數據,最起碼也該在登礁前向船長問明當時的潮汐狀況、風力的影響與及該釣位有否退路等。而礁石上的生態及環境,也能提供不少線索可供參考。例如藤壺、石蠔、狗爪螺、紫菜、鹿角菜等,都是依附於潮間帶較上方位置生活的,觀察牠們的所在位置便可粗略估計漲潮的水位;而一些水跡、鹽花、以至礁石顏色等,亦可作為推敲打浪高度的憑據。在農曆初一、十五前後等潮差起落較大的日子,更要注意水位的高低,可能會引起渡礁困難或位置變更等事項,所以在登上之前,就必需考慮到撤離時會面對的情況。

 

風/浪

這兩項因數,永遠是磯釣人需要最為關心的,幾乎所有的事故都跟它們有關,而且亦深深的影響著釣況。在春 / 夏季吹著西南風;而秋 / 冬季則換成東北風,這兩股季候風束成了我國海岸線的生態環境,同時亦為每一位海釣人帶來了魚訊與及風險,所以每次出門之前,都必需再三確認垂釣時段內的風向與及風力,到達釣場時,更要依據現場實況,與及船長等富經驗人仕的意見,作出智理與及安全的決定。
海浪的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特別是對於站在礁石上的人而言,可說是近乎完全沒有招架之力,所以即使身穿安全裝備,仍然不應該去挑戰這股力量。一般而言,海浪的方向是跟隨風的方向而來,所以選擇背風的位置垂釣,是最安全不過的。即使情況許可登上迎風面,仍必需考慮海面高度、湧浪大小;與釣座之間安全距離是否足夠等實在問題,切勿以身犯險,天底下沒有一種魚是值得大家以命相搏的。
最後還是要叮囑大家,在天氣欠佳的日子裡,只要稍有不對勁的釣點就不應強行登渡及站立,也不要為了貪戀漁獲及樂趣,在該撤離時就撤離,只要能全身而退,以後豐收的機會多的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