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線

 nickchen119 2011-03-12

釣棚設定

 

當兩個或更多的人在同一釣點中垂釣,若中魚的老是別人,有否想過為甚麼呢?
雖說鈎、線 .. 等可能存在差異,但把釣組改動至跟別人一樣後,仍是沒改善呢??
不知大家有否想過,這跟「釣棚」是有著密切關係!
那「釣棚」又是什麼呢?


「釣棚」是什麼?


以最簡易的說法,這是指鈎、餌的所在深度。在不少初階者心目中,這也是代表著〝線止〞到鈎的距離,即整個釣組的總長度;但除非是在鈎頂加上超重鉛錘,並以它的重量來讓釣組完全垂直,否則這種想法可不太正確。而事實上,即使綁製、使用這種根本不合乎〝浮游磯釣〞神髓的釣組,也不應用這種概念來理解釣棚這二字!因為只有潮水完全靜止時,才會讓這種〝長度等如深度〞的情況發生!


打斜釣組


在解說〝打斜釣組〞這個老生常談之前,先要說說另一個在當年更為〝老生常談〞的誤解!在過去數十年來,曾經看過的日本垂釣書刊確實不少於兩、三百本!而當中有關釣組在水下狀態的插圖,再怎麼說也應該不下於千張吧,一般最常見的繪像都是子線迎著流向,向內彎曲,而小弟把這些圖像印入腦中後,良久都以這觀念來臆測水下釣組的狀態,但日子一久,便發現當中有不妥當的地方!



只能怪自己資質魯鈍吧,這個惱人的困惑一直屈在心中數年,實在受不一氣之下跑去學習「水肺潛水」,才總算能親眼見識實際情況,這死結也終告解開!不明白的,請先看下圖,然後再聽小弟解釋。





雖可說兩者的釣棚是一模一樣的,但在操控釣組手法上,卻有天壤之別!!首次看到、應用這〝向內曲〞的方法時,心裡想:「唔!應該是碳線較硬較沉,不易被水流推起吧 ...」;而且每次帶緊主線時,就發覺下面的釣組會隨之而升起,這不就是沒把釣棚固定好嗎!當時只懂用最直覺的方法解決,就是放鬆主線,任釣組隨波逐流 ... 就這樣,小弟與正確的浮游磯釣觀念,就此擦身而過,走了好長的一段冤枉路!

在台灣垂釣時學了一句金石良言:「子線不打斜,黑毛不來咬」,簡單的數字,就把釣手該做的事說明了,還真有道理!以現時的認知來看,當時的處理方法可說是標準門外漢,可惜生於那個年代,身邊想找個真正懂的人來請教 ... 根本沒幾個人在玩,找誰啊? ( 所才要去以天價訂閱日本雜誌,亦是因此而跑去學日語 ... 唉 ... 真的釣瘋了 .. 哈哈! )

 

 

 

 


失落的環節


親眼看到再幼的子線都會被托起之後,就明白到一直想不通的問題,原來只因失落了這一環節!很多正面的事情便隨之而來,在再行深究下去之時,更發現同一個釣組在同一個流速之下,只需略加操控便能改變釣棚深度。其實當初的原意是為了拍掛底,但又懶得去調整線止,過程中覺察到只需適當的帶緊主線,便可有效的減少掛底情況 ... 那一刻 .... 真的有如開了竅!

當心中的理論有了穩固之立足點,一切事情都變得豁然開朗,很快的,就摸到流速、浪況、夾鉛位置、鈎的型號、大小 .... 等,一眾重量與釣棚控制的互動關係;配合現場環境與及適當的手法,更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其所在深度!我的釣魚世界 ... 從此變得很不一樣 ...


 



問深度 .. 有深度


廟灣外有一座小島,香港釣手習慣稱之為〝肥朱肉〞,當中有個釣位暱稱〝朱肉排〞,這位置就是 80 年代末小弟操練的首選之地。在 4、5 級東北風之下,這位置迎風、頂浪、炒白、亂流 ... 一切極端情況均同時發生!中魚後常被問:釣多深?子線多長?夾鉛位置? ... 等,如實作答後,別人不是掛底就是沒中魚,更試過因此而被朋友戲弄,整個釣組被剪掉 ( 當然是很熟的啦 ) ... 哈哈!其實當時魚獲有差異的主因,就正是他們沒〝控線〞的習慣,所以盡管整個釣組被〝移植〞到別的竿上,效果還是會因人而異。

於多年的採訪生涯中,有幸能以極近距離見識到多位名人、大師的控線手法,與及控製釣棚的細緻方法,用眼界大開來形容實不為過!還記得某次在香港的浦台島採訪,對象正是薄有交情的偶像之一  鵜澤正則 先生,在他中魚後便跑去做筆錄和請教,透過翻譯提問當時釣組深度,他半開玩笑的跟翻譯員說,叫我能否想清楚再問一次,呆滯了數秒之後心神領會到他的意思,馬上改口由:「請問中魚時〝釣組〞有多深?」變為:「請問中魚時〝釣餌〞在多深?」.... 當場獲贈手指公 ( 大拇指 ) 一只 .. 還好不是中指 ... 嘻嘻!

所以再遇到上述情況,不要老是問別人子線多長、釣組多深,應更加注意人家把釣棚控制在多深才對。小弟的那一段難關就是這樣走過,希望能啟發到未明所以的朋友,以此為基礎去揣摩更深層的技術吧。^^

 

浮游磯釣進階必修科目 ... 控線!

 

假若在磯邊見到有釣友是在投出釣組後,就釋出虛線放任它在海中自由活動,萬無目的飄流至心血來潮就把它收回,這等盲目而又沒有半分操控的釣法,即便有所收獲亦只屬〝瞎貓遇著死老鼠〞,毫無任何技術可言 ... 那 .. 很對不起,盡管他有釣到魚,這位釣友距離浮游磯釣的〝入門〞可說還有很遠的路!


為何控線

在要脫離這〝瞎貓〞行列的過程中,首要突破的第一關就是「控線」!因為只有學會了控線,才談得上對釣組有〝操控〞可言!不過在開始探究這技巧之前,必需要攪懂『為甚麼要控線』!?否則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根本就對釣技提升毫無幫助!

從釣組到達水面開始,到把它收回組織下一波攻擊之前,一直都有件物品負責聯絡與傳遞的工作,就是「主線」!在尚未〝入門〞的釣友眼中,主線也許只是整套釣具中,其中一樣不可缺少的環節,而除了品牌、號數、顏色等條件以外,也不再去考究其他!但實際上主線所扮演的角色,除了牽引釣組與魚獲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由投出至收回之間,傳遞釣手的指令,從而讓釣組達至釣手所祈望到達的位置及狀態!但這卻是知易行難的一件事,實際上較常見到的,反而是完全不去理會主線的動向,不管它是浮是沉、偏左走右,反正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是否有魚訊發生,對於釣組的行徑是否正確、這行徑因何來等重要事項,卻不聞不問!!



當主線的線徑越粗,又或竿尾與釣組之間的主線越多,它對浮子與及其下的釣組影響也就越大,別忘記即使再細再幼的主線,在空中的部份會有風阻;在水的部份也有其水阻,即使風、浪、流的方向一至,只要速度上有所差異,必然會產生不同情度的正 / 負面影響,更何況在現實當中,風、流方向不一的情況十常八九,而更不要忘記的是,不管水下的下流向如何,水表的流向絕大部份都是跟著風向走,而即使大家方向一致,水表的流速又必然比中下層快!剛好浮子與主線也在這表層開始運作 ...  所以操控主線令釣組不至誤入歧途是非常必要的。

說到這裡難免會有些朋友反駁道:「使用較沉的主線不就把問題解決了嗎」!?的確,小弟不否定使用沉線可以緩和部份負面影響,但卻從無解決問題所在,而當流速、浪況等加劇;釣手與釣組的距離一旦增加;又或釣手本身所站位置離水面有一定距離的話,這時再沉的線都無助解決!再多舉一例,在興風作浪的地方垂釣黑毛等懸浮魚種,經常都要提竿挑線以避過湧浪,這時偏沉的線反而成為負累!所以這絕對不是解決之道。



製做釣線的,當然會想出一大堆名堂與自圓其說的解釋,而我也不能排除,也許在固定的環境下 ( 例如在實驗室內 ),便可產生指定的漂浮效果,但在瞬息萬變的自然環境下 ... 反正實際使用下來,小弟真的未能享受到廠方所供報的數據!說明會下沉、懸浮於多少深度等的事項,只需現場環境稍有改變,馬上消失得無影無蹤!況且,只要用了他們的線,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話,那為何一同垂釣的人,成績還是有所差異呢!?

 

 

 

何謂控線

了解到主線對釣組的影響,亦明白使用沉線幫助不大之後,就不難延伸到在其他工具上,所能提供的幫助也是極其有限這事實!所以聰明的人便應該馬上聯想到,要使用另類方法來刻服吧;而這些所謂另類方法,就正正是「控線手法」!

還記得約在二十多年前小弟剛接觸浮游磯釣時,就在發源地日本學到一個相當籠統的說法:「道系修正」(〝道系〞一詞即主線 ),其中的意思就正是上文中所提到的,而按照字面含意也就不難理解吧。可惜盡管很努力地研究兩年多,始終無法解構當中很多事項,至於控線一詞在當時更是〝聽都未過〞( 從未聽過 )!直到某次岀差到東京時,於釣具店內找到一本由日籍始祖級前輩 小里哲也 先生所寫的【黑毛十の張晃】。回家很子細研究數個月後,終於明白到這正是很多迷團的答案!可是由於不懂日語只能觀圖辨别,再去猜測一些漢字的意思,所以確實花了很久才領會到當中的奧義 ( 還記得當時年青很有衝勁,傻得連〝平假名/片假名〞都未懂得分辨,就跑去買了一本漢/日語字典,結果 ... 哈哈!)。

在向各位進一步解說之前,必需先把另一個同樣極為重要的事項說明,不然的話是很難理解接下來的事情。以最正統的理念而言,釣組在水面下所呈現的狀態,是應該順著流向而鈎在前浮子在後,因為這會營造出一系列對魚訊發生非常有利的條件!在台灣有句非常出色的描述:「子線不打斜,黑毛不來咬」!大家實在應對想出這句名言的前輩鼓掌,非常簡單以隻字片語就把神髓表達出來!!而控線的主因之一,就正是要製做出這狀態!

 



合二為一

其實全書中 小里 先生是把釣場上十種常會遇到的情況,一一分其析成因與及壞影響,繼而提出一些有可能的解決方法。而書中經常提到的〈張線〉一詞,也就是我們正在談論的事。當中對小弟最具啟發性的,就是一些透過擺動竿身,從而改變主線在水面狀態的方法。在實戰當中發現,原來過鬆或太緊的主線,都會改變浮子的行徑;而適量、適當的控制,卻變得可以隨心所欲的指使浮子!同時亦可以把子線拉斜,達至最理想的狀態。

舉個實戰例子:在香港的銅鑼灣避風港,內有為數不少的烏頭 ( 烏魚、鯔魚 )。岸邊有一個很老式的污水出口,很多〝人工有機魚糧〞都是由這裡排出大海 .. 在微風的日子,不必用眼看,用嗅的就找得到 .... 哈哈!可是正因如此,對啃食懸浮物毫不抗拒的牠們,只要潮水到便常會大量聚集於此。雖然是那麽的〝芬香撲鼻〞,但小弟仍必選正中央的位置下竿!

因為這位置腳下的〝污水流〞強勁有力,只要把主線控出一個弧度,浮子就會巡一個固定軌跡前行。



看過上圖,腦內是否突然湧出很多畫面呢?哈哈!未有的話,請先閉上眼精 ( 看那麼久,也該她們歇息一會吧 .. 哈哈 ),把兩圖中的釣手合二為一,那在釣手正前方的影像變成什麼呢??對!一把扇子!!而適量放出主線,再反復進行這套動作,這把扇就能隨流向前行,直至流速減弱為止。



以上就是小弟透過控線,利用水流力量增加釣餌搜索範圍的手法,而這一招,用來對付那些進入標點時,路向不明的懸浮魚 ( 幽面、黃鱲?等 ),是非常有效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不加以操控,在那種流速之下釣組會跑得很直很快,不但搜索範圍少,釣餌能留在水裡被魚發現的時間也短;但有效的操控,卻能達到相反的效果,好幾次釣得比旁邊的人稍多,這就是當中的主因。

 

其中之一

小弟有句心法:「既然不能改變大自然環境,何不反過來好好的配合、利用她呢」!對不喜愛研究釣技的人來說,那道急流可能是個障礙,但對於求進者,這才是個「把不利因素,轉化成有利條件」的實習良機呢!

聽說網路上寫太長會被罵 .. 害人家眼睛痛嘛 ( 小弟就是經常駡人的其中一位 .. 哈哈)!反正以上就是控線的基本,以後再談別的控線方法與效果吧!~~ 拜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