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30年短命建筑安全引六大反思

 人间正道058 2011-03-12

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日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语出惊人。相比中国的30年平均建筑寿命,发达国家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

许多人听了都被这个数字雷到了,一些人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也有人比较理性的认为这不可能,一定是假新闻,需要政府出来澄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也没有什么假不假的,这就是真的,只是需要澄清的是“中国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中的“建筑寿命”与“建筑质量”概念不同。所谓建筑寿命的“30年”应该是指被拆除的建筑的平均寿命是30年,而不是全国整体的建筑质量平均寿命。

尽管并不一定是自然死亡,但平均寿命仅30年的中国建筑实在叫人无法接受。不得不让有关部门和建筑商、购房者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1、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很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每年将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这可真是一点好都没有,不但耗资巨大、污染环境,反而寿命不长。

2、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一些开发商为最大化降低成本,往往以牺牲建筑的某些功能,尤其是“超前”的功能为代价。而2009年不断出现的“楼倒倒”、“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也给政府敲响了警钟。

3、高房价毁了建筑质量。开发商要以开发并保证质量为主,现在的开发商只知道自己是商人,许多忽略了首先应当保证建筑质量的责任。在建造过程中,从开发商到承建商再到具体盖楼的承建方、工人,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以“保证质量”为第一考虑的。第一考虑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建房子,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如何尽可能多地赚一点钱。高房价、高暴利已经让他们无暇顾及建筑质量本身。

4、地方政府生财之道以及规划滞后。如果让建筑“自然老去”直至“自然死亡”,也许不止30年、50年。但是有政策规定你必须先去见阎王,这正如那个民间故事一样,年满60岁不管你身体如何,一律给送进坟墓慢慢憋死。因为土地的稀缺,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让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生存,从而不顾规划不惜大面积进行拆迁。愈演愈烈的“拆迁风潮”,使众多建筑都变成了“短命鬼”。拆一次就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GDP。

5、房贷还完,房子收回。如果我现在买的房子真的只有30年的使用寿命,那么我把贷款还清的时候,房子也快塌了。所以说为了房子你的一生都要倾注到房子上,而它却是一个不争气的短命鬼,你把债替它还完,阎王爷就把它收走了。你也不用再担心住房产权70年后如何续期的问题了。

房子对普通来百姓来说是什么东西?房子就是上天派来催命的。

6、买房还不如租房。过去人们都说租房不稳定,没有安全感。这下住在平均寿命只有30年的房子可有安全感了。其实租售比显示,买房不如租房划算,这是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的,从生命学考虑,租房也未尝不可吧。租房还可以常换常新,当然不是说叫所有人去接受这种观念,而是那些买不起房的人是不是不一定非要挤在买房的独木桥上呢?到头来还难免落个连人带钱一起掉下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