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命【原文】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1。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2,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3。 【注释】 毕命:殷民住在成周,周公和君陈相继治理他们。君陈死后,康王又命令毕公继续治理。史官记叙康王策命毕公这件大事,称为《毕命》。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三。 1、朏:新月初放光明。 2、宗周:指镐京。 3、保厘:保,安。厘,治理。 以上第一段,史官记事之辞。 【译文】 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从镐京行到丰邑,把成周的民众,命令给太师毕公使他安治东郊。 【原文】 王若曰:“呜呼!父师1,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2,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3。既历三纪4,世变风移,四方无虞5,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6,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7,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8,予小子垂拱仰成9。” 【注释】 1、父师:官名,指毕公。当时毕公居太师之官。 2、毖:告诫。 3、化:改变。训:教训,指礼教。 4、纪:十二年为一纪。 5、虞:忧虑。 6、臧:善。一为动词,一为名词。 7、弼亮:辅佐。弼亮四世,《孔传》说:“毕公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 8、多于先王:多,重视。多于先王,被先王所重视。 9、垂拱:垂衣拱手。 以上第二段,康王赞美毕公治理国家的成绩。 【译文】 康王这样说:“啊!父师。文王武王行大德于天下,因此能够承受殷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辅助先王安定国家,告诫殷商顽民,迁徒到洛邑,使他们接近王室,用此改变他们的礼教。自从迁徒以来,已经过了三纪。人世变化,风俗转移,今四方没有忧患,我因此感到安宁。治道有起有落,政教也随着风俗改革,若不善用贤能,人民将无所劝勉仰慕,我公盛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辅助过四代,严正地率领下属,臣下没有人不敬重师训。你的美好功绩被先王所重视,我小子只是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罢了。” 【原文】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慝1,表厥宅里,彰善瘅恶2,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3,俾克畏慕4。申画郊圻5,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6,不惟好异。商俗靡靡7,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 “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敝化奢丽8,万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9,怙侈灭义10,服美于人。骄淫矜侉11,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资富能训12,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13。不由古训,于何其训14。” 【注释】 1、旌:识别。淑慝:善恶。 2、痒:憎恨。 3、殊厥井疆:区另其井田居界。《孔传》说:“不循道教之常者,其人不可亲近,与善民杂居,或染善为恶。故殊其井田居界,令民不与往来。” 4、畏慕:畏惧为恶之祸,羡慕为善之福。 5、郊圻:郊,邑之外。圻:国之中。 6、辞尚体要:《孔疏》说:“言辞尚其体实要约。” 7、靡靡:奢侈华丽。 8、敝化:腐败的风俗。 9、席宠:席,居。宠,尊宠的位置。旧:久。 10、怙侈:怙,凭仗。侈,大,指强大。灭义:轻视德义。 11、侉:通夸,夸大。 12、资:资财。训:通顺。 13、惟德惟义,时乃大训:《孔疏》说:“惟能用德,惟能行义,是乃为大顺德。” 14、不由古训,于何其训:《孔疏》:“若不用古之训典,则于何时其能顺乎?” 以上第三段,康王指示教化殷民的具体方法。 【译文】 康王说:“啊!父师。现在把周公的重任敬托给公,我公前往吧!我公当识别善与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表彰善良,疾恨邪恶,树立好的风气。有不遵循教训和常法的,就变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够畏惧和敬慕。又要重新画出郊圻的境界,认真加固封疆守备,以安定四海。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崇尚体实简要,不宜好异。商地旧俗喜好侈靡,以巧辩为贤,余风至今没有断绝,我公要考虑呀! “我听说:‘世代享受禄位的人家,很少能够遵守礼法。’他们以放荡之心,轻蔑德义,实在是悖乱天道。腐败的风俗崇尚奢侈华丽,万世相同。如今殷商众士,处在宠位已经很久,凭仗强大,忽视德义,穿着华美过人。他们骄恣矜夸,将会以恶自终。虽然收敛了放恣之心,但防闲他们还是难事。资财富足而能顺从,可以长久。行德行义,这就大顺了;若不用古训教导,到何时才会顺从呢?” 【原文】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厎于道1,道洽政治2,泽润生民,四夷左衽3,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时成周4,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子孙训其成式,惟乂5。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6,罔曰民寡,惟慎厥事。钦若先王成烈7,以休于前政8!” 【注释】 1、厎:致,致力。道:通导,教导。 2、治:普遍。 3、左衽,衣襟。我国古代有些民族的衣服,前襟向左掩,与中原人民前襟向右的不同,所以用左衽来指代某些少数民族。 4、惟时:以是,以此。 5、训:顺。式:法。成式,现成的办法。乂:安,安定。 6、既:尽。 7、若:善,治好。成烈:盛业。 8、以:使。休:美。以休于前政,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美。 以上第四段,康王勉励毕公尽心教导殷民,治理好先王的事业。 【译文】 康王说:“啊!父师。我国的安危,就在于这些殷商众士。不刚不柔,那样的教化就真好。开初,周公能够谨慎对待;中间,君陈能够使他们和谐;最后,我公当能够成功。三君合心,共同致力于教导,教导普遍了,政事治理了,就能润泽到民生。四方各族被发左祍的人民,都会受到福利,我小子也会长受大福。我公要以这个成周,建立无穷的基业,也会有无穷的美名。后世子孙顺从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说不能,当尽自己的心;不要说百姓少,当慎行政事。认真治理好先王的大业,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美好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