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台湾的别称

 小袤 2011-03-12

历代台湾的别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于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历来对它的称呼多达二三十种之多。

 

第一,早在殷商时代,把台湾称作岱舆员峤,把澎湖列岛叫做方壶

    
第二,战国初期成书的《禹贡》中说,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这里说的岛夷就是现在的台湾。

    
第三,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关于凋题国有这样的说明:其国之人在脸上点涅,身体则画鳞采,也就是鲛人。由于台湾的原住民到1960年左右仍还有脸鲸蓝纹的情形,同时身上刺青的也不少,因而推断凋题国就是台湾。

  
第四,《汉书》中记载说: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东缀即指台湾。

    
第五,《三国志》孙权、陆逊传中都说:吴王孙权,遣将士浮海,求夷州和亶州。亶州是海南岛,孙权的将士没有去成;夷州是台湾,孙权的将士曾经去过。

    
第六,《隋书》流求列传中记载,隋场帝派大将朱宽到流求国,又派陈陵率兵征服流求。那时候的台湾大都是原住民(高山族)。朱宽到台湾时,可能是从鹿港上岸,鹿港的高山族语就叫流求。因而研究古时所称的流求,并非现在的琉球,而是台湾。隋、宋时称流求;元时称琉求;肯初部分史书及私人著作还使用过留仇、琉球、流虬等称呼;明后期称小琉求。

  
第七,国民党主席连战家的开台祖、《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先生说,闽南人刚到台湾,因为水土不服,很多人得病死了,埋在台湾,因此他们称台湾是埋冤

    
第八,明朝万历年间,陈第所写的《东番记》,第一次提出大员二字,从此,大员、台员,演变成今天的台湾的名字。

    
第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沿用台湾称呼的同时;又名其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后,改称东宁

    
第十,日本人曾先后称台湾为大惠国、高砂、高山国、多伽佐古等。

    
第十一,西方航海者及不少外国史地著作多用福尔摩萨来称呼台湾。朋万历元年(公元1573),葡萄牙人驾商船航行东海。途经台湾时,眺望岛上山势雄伟,山岳如画,林木葱郁,不禁大声赞叹福尔摩萨”(意为美丽;太美之意),从此西方的航海图上便有了福尔摩萨这个地名。

    
第十二,荷兰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因野生梅花鹿多,曾叫鹿岛,当时地名带鹿字者多达50余处。明祯十一年(公元1638)和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由于大量捕杀野生梅花鹿,先后向日本出口15万张和12万张鹿皮,以致造成该亚种于1969年灭绝,仅余数十只在动物园内圈养,台湾地名今带鹿字的仅有鹿港一处。

    
但是,真正把台湾全岛称为台湾,是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清政府将东宁复名台湾,设置台湾府(下置3),隶属于福朗厦门道。从此,台湾既是人民群众的称呼,也是法定的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