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风
肾囊风是指发于阴囊,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以阴囊作痒,破 流脂水,后期皮肤肥厚、干燥为特征。多见于成年人,与职业有一定关系,如潮湿工作 环境、矿场作业的工人较多见。本病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有医家称本病 为胞漏疮、绣球风。西医称阴囊湿疹。 本病初期又名“胞漏疮”,如明《外科启玄。卷七》所载:“肝经湿热而成,外胞囊上 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其中衣,久治不痊者.”其后,明《外科正宗.肾囊风》记载: “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则疙瘩顽麻,破流脂水。”清《医 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肾囊风》说:“此证一名绣球风,系肾囊作痒,由肝经湿热、风 邪外袭而成。”《外科证治全书.肾囊风》云:“肾囊燥痒系膀胱风热。”综上所述,前人对 本病的认识,除明《外科启玄》名胞漏疮外,其后的明《外科正宗》、清《医宗金鉴》及 《外科证治全书》均以肾囊风为名,后人亦沿用迄今。 . [病因病机] 由于肝脾二经湿热下注而成.多因过食鱼腥、油腻、酒浆、浓茶、发物致胃强脾弱, 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下注肝经而成;或因地居卑湿,坐卧湿地,久着寒湿,阳虚汗出, 日久汗湿浸渍,复受外风而成。 [辨病] 1 临床表现 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延及肛门周围,少数可延及阴茎.急性期为阴 囊皮肤潮红、肿胀,有轻度糜烂、溢液、结痂;慢性期为阴囊皮肤浸润、肥厚、干燥、皮 纹深阔,有薄痂和鳞屑,色素增加,间或有部分色素脱失。自觉剧烈瘙痒。病程较长,常 数月、数年不愈。 2 诊断要点 2.1 发于阴囊部位。 2.2 皮损急性期以潮红、肿胀、糜烂、渗出为主;慢性期以皮肤肥厚、粗糙、色素 增加为多见。 2.3 自觉剧痒。 2.4 反复发作,经年不愈。 3 鉴别诊断 核黄素缺乏性阴囊炎 病程短、无阴囊皮肤明显浸润肥厚,常伴有舌炎,内服核黄 素后1周左右见效. [辨证] 1 湿热下注证 症见阴囊先起水窠、红粟,皮肤灼热,搔破流水,浸润渐大,糜烂 蜕皮,甚至黄水淋漓,湿透裤袴。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 伤阴耗血证 症见瘙痒不休,皮肤变厚、变粗,搔破津血津水,或见皲裂作痛。 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净,脉细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湿热下注证 治宜利湿清热。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1。1。2 伤阴耗血证 治宜滋阴养血润肤。选用滋阴除湿汤酌加乌梢蛇、黄柏、苦参、 夜交藤、代赭石. . ].2 成药、验方 1。2。1 苦参合剂 苦参、黄柏、银花各30g,蛇床子15g。煎液,每次20~40ml,每 日2次. 1.2.2 苦参片 每次5片,每日3次。 2 外治法 2。1 初期流水多时,黄柏、地榆各15g。煎水待凉,湿敷外洗,每次20----30分钟, 每日3—4次,待流水不多时,改用五石膏外敷,每日1次. 2。2 后期皮肤肥厚浸润时,五倍子膏外敷,每日1次,或用蛇床子汤熏洗,每次20一 30分钟,每日工次。皮肤干燥、皲裂,以狼毒膏外敷,每日1次。 [预防与护理]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裤。 2 避免用热水烫洗,不要用刺激性太强的外用药。 [古籍选粹] 《外科启玄》 肾囊风者肾囊作痒,由肝经风湿所致,宜龙胆泻肝汤、紫胆泻肝汤、蒜 豉丸服之,蛇床子汤熏洗之。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肾囊风,一名绣球风,系肾囊作痒,由肝经湿热、风 邪外袭皮里而成。初起干燥痒极,喜浴热汤,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搔破浸淫脂 水,皮热痛如火燎者,此属里热,俱宜龙胆泻肝汤服之,外用蛇床子汤熏洗之,洗后擦 狼毒膏甚效。 《外科证治全书》 肾囊风,用合掌散。以右手中指蘸满香油,粘药涂于左手心上,合 掌磨擦数次,只有药气,不见药形为度.将两手搓擦患处,每日早晚擦二三次,三日即 愈,再擦三四次不发。有湿热抓破成疮者,则用黄丹、枯矾、生牡蛎等分为末,擦搓。或 以蛇床子汤同白矾煎汤洗之。 (现代研究工 卫 发病学研究 一般认为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精神因素等与本病的发病有关,局 部刺激如汗液浸渍、衣物刺激以及某些过敏因素亦可引起发病。 2 临床研究 2。1 辨证施治 徐存志将本病分三型论治,①湿热型:用龙胆草8g,黄芩、车前子、 木通、金银花、白鲜皮、地肤子、丹皮、泽泻各lOg,生地,炒栀子各15g,黄连3g。②脾 湿型:用苍术6g,茯苓15g,白术、厚朴、泽泻、猪苓、地肤子、白鲜皮各lOg,甘草5g, 滑石30g。⑧血虚风燥型:用生地、白芍各15g,当归、北沙参、麦冬、丹参、玄参、茯 苓、泽泻各lOg。所治103例,治愈率达46%,总有效率为83%。 2.2 单方验方 周庆文用自拟清热利湿止痒汤(紫胡5g,山栀、龙胆草、白鲜皮各 lOg,赤茯苓12g,车前草30g,地肤子12g)治疗52例,效果显著。 2。3 外治方剂 童太春用青黛、蜜陀僧、硫磺、滑石各等分,油调外敷治疗45例, 经3—7天治疗而愈。郭筱宝用桉树叶、麻柳树叶、艾叶各lOOg,水煎外洗,治疗急性肾 囊风患者54例,经5—15天治疗,治愈40例,显效9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 效率为96.3%。 2。4 针灸治疗 任仓孝采用泻法针刺中极、血海、三阴交、蠡沟、大敦(刺血)、会 阴穴,治疗本病112例,其中2次治愈者104例,6次治愈者8例。陈驰用当归注射液穴 注箕门,治后加灸工5分钟,治疗42例,有效2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 (述评) 肾囊风发病多为湿热下注所致,但日久多有阴血耗损,肌肤失养。内治初期以清热 利湿为主,后期常需养血滋阴润肤。外治急性者,由于渗出明显宜中药外洗、湿敷;慢 性者,多用杀虫止痒润肤之散剂油调或油膏外涂。中医药治疗肾囊风具有简单方便、副 作用少、疗效好、复发率低等特点,加强剂型改革以及有效药物的药理研究,筛选出疗 效更好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是其研究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