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德维著:二胡教学六论

 李占睿 2011-03-13

曹德维著:

二胡教学六论 

    二胡作为一门独立的器乐的演奏专业课程,自刘天华开设以来,其教学的历史,已达七十余年。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本文拟从六点体会论述二胡教学的方方面面与点点滴滴,这六点,算是二胡教学理论架构的六根支柱。
一、大纲和教材
   
教学大纲是体现二胡艺术的传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系统性脉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而二胡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它循着技术系统和民族风格系统这两条轨迹去实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技术系统还是风格系统,它都不是孤立的、封闭式的。作为技术系统中的练习曲,它总是伴随着越来越趋向于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高难度二胡曲的发展而发展。这里也包括一些移植的小提琴作品等。而作为民族风格系统,除了二胡自身演奏的传统乐曲以外,它又与高胡、板胡、中胡、京胡等胡琴类大家族诸成员,通过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演奏手法等,借以丰富和发展二胡的表现手法。
   
技术训练的规律是从易到难,而风格的掌握是从点到面,逐步延伸。技术性训练与风格性训练又体现在教学中教材的安排上,而完整地体现这两者的曲目中不但要考虑技巧上的由浅至深,也要考虑到音乐上的由浅至深。随着二胡作品的不断丰富,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强教材更新和补充,使教材中所包含的技术系统和风格系统更加充实和丰满。
二、如何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需要对教育的对象以及教学的媒介作充分的了解,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对学生具有的条件和素质加以分析和研究,以便启发、引导并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激发沉重的进取精神。
 
首先要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音乐素质。在事业上属于哪一类型,是否有所追求,思维能力如何,喜欢什么风格的作品,表演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
 
分析研究学生的先天条件、技术程度、手指条件、反映能力、演奏方法是否规范等。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信赖
   
要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相信老师,不要因为学生惧怕你而过分紧张。同时还要保持教师的严肃性,要了解学生的所想所为,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
三、二胡教学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艺术教学则更有其特殊作用。因为感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等认知过程,也就是心理活动的过程。
   
教学中,学会发现有些学生出现的问题,很多是心理因素所致,或是缺乏自信,或是急于求成,要么就是极度的紧张,胆怯等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进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找出他们各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心理上的引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只强调加强练习,而不能排除其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学习和自信心,往往有些学生就会出现悲观、厌学的情绪,所以在二胡的教学中,应培养和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合理的训练。
   
几年前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是来自边远地区的进修生,学习二胡的背景很简单,在曾经听过一次二胡的声音以后,感觉很好听,随后就找来了一把二胡开始自己练习,没有教材,没有录像,更没有适于一个从未接触过乐器的人的启蒙教材,也没有老师指点,就这样在每天的吱吱呀呀的噪声中,他靠的是对二胡的一种强烈的、执着的热爱和一种超人的刻苦精神以及那几本残缺不全的乐谱和从收音机里录下的几首乐曲,竟然也拉下来了《三门峡畅想曲》和《豫北叙事曲》,实在是令人谅讶。但在这种情况下自学的学生你可以想象是个什么样子,一曲未了已是大汗淋漓了。极大的思想压力和自卑感压得他抬不起头来,毫无规范可谈的方法束缚了他的身体,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你该如何对待呢?我首先通过聊天式的谈话了解了他的学习背景和在当地的学习情况,又在聊天中感觉这个学生有着非常敏锐的头脑和反映能力。而且还具备不错的音乐素质,但由于长期的不规范训练导致了他的肩、臂及左右手的演奏几乎是一无是处,当我向他一一指出时,他表现出了极度的悲观和焦急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鼓励他,肯定了他的音乐素质、反映能力以及手的先天条件,耐心全面地分析了他方法问题的根本所在,并且对症下药,布置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相信他通过自己努力,并且积极配合老师,会很快见到成效的。在以后的授课中,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肯定,为的是使他尽快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不断地增强学习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我在制订这个学生的学期计划时,与其说心理战和技术战并行,倒不如说技术战是配合心理战的更为准确。
     
一个学期下来,这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的配合,业务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生激动地说:“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学期的时间,我就有了这么大的进展,如果单纯从方法上,技术上去训练去要求,我会觉得我是没有希望了,我的问题太多了,差距太大了。从这个学生的例子不难看出,他的进步首先是得益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如果总是把自己停留在我不如别人的心理状态下,又何谈自信呢?
     
通过对这个学生的教学实践,我深感培养和引导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成为一名好的演奏家,没有科学的训练和过硬的技术,同样也不能成为出色的演奏家。
四、如何引导学生放松
   
所谓放松,就是用最自然、最省力的方式奏出最佳的音响。在二胡教学中,应让学生加强感觉训练,提高其感觉的正确性和灵敏度,以达到放松自如的境界。
   
感觉是指人对周围事物的反映,二胡艺术的感觉是指二胡演奏者内在的涵养,也就是对演奏作品中的音高、节奏、音色及风格等方面的表现。这体现在运弓、运指等各种技巧运用时的的反映敏锐程度。演奏者只有感觉到,才能理解到,感觉越是敏锐,进步则越快。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找到运弓时的松驰感,我常用这样的步骤:
   
首先让学生把右臂完全放松下来,然后自然地将小臂抬起,右手随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握弓,握弓用力不要过大,只要能自然夹住弓杆既可,整个右臂的感觉应该是松驰、下沉的。
   
根据乐曲音量大小的需求,将手臂下沉的重量转变为重力,再将手臂的重力通过手指、弓杆、弓毛转变为对琴弦的压力,当弓子在运动中,在弓速不变的情况下,下沉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大,奏出的音量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另外,当拉奏外弦时,除了松、沉的感觉以外,还要体会右手拇指与食指所起的杠杆作用。在拉奏内弦时,则要体会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所起的杠杆作用。运弓时要保持弓子的平、直、匀以及浑厚、圆润的音色。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如何运弓时,应多注重强调右臂的整体运动和自然、协调的运作。尽量不过多地强调运弓中,是哪个部分的肌肉,哪一根筋在起什么作用,甚至以解剖学来说明,我觉得这样就会把一个不很复杂的动作复杂化了,而且学生也会觉得费解。教学中应多以生活中简单的例子,简单的动作对学生加以启发,如拉推右手腕的动作,实际上生活中我们敲门就是这个动作,只不过是我们把右手换了个角度而已。再如左手持琴的动作,简单地说就是把握拳的左手放松到半握拳的状态就是我们的持琴动作,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如何用简单易行的办法去解决、去引导,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学生若想找到演奏中的各种感觉,并且在练习中加以巩固,这是一件需要时间的练习。如空弦练习、长弓练习,音阶练习等,从初学者到演奏家都在练习这些似乎最基础的东西,但有些人就不明白这种练习的真正目的:寻找各种感觉,巩固这种感觉, (这里包括用力、运弓、运指以及发音的感觉等)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找感觉、练感觉,运用好这种感觉,也是提高学生演奏水平的重要环节。
五、教学中要重视和强调气息的作用和运用
   
气息虽不是二胡演奏的直接动力,但它对于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却有着重要的影响。演奏中正确运用好气息,无论从音乐表现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生活中,人的呼吸是和情绪密切相关的。如人在惊愕时,会出现暂时的屏住呼吸,而在激动或是愤怒时呼吸则是急促的等等,对于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同的。演奏中我们要强调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需要,并有意识地进行变换、调整、来形成演奏中的随意呼吸”,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气息的控制。
   
例如在演奏《江南春色》《月夜》《良宵》等类似这种流畅、优美的乐曲时,我们所运用的呼吸应该是自然而平静的,再如演奏《江河水》一曲时,所运用的气息方式就大不相同了,乐曲中的惯与恨、悲与惨的不同思想感情变化都可以在呼吸中表现出来,引子的气息有深沉的深呼吸、有屏住的呼吸,乐曲发展到高潮时有悲愤、急促的呼吸,乐曲结束时又有那种无可奈何,近似于叹息的那种呼吸。
   
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气息与乐曲的完美结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准确、自如地运用好气息才能使你的表演更具魅力,才会使表演艺术得到更完美的体现。
六、如何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才能有出色的表现力。仅仅具备音准、节拍的演奏是机械的、苍白的,如果能透彻地理解乐曲的内容、背景,再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演入个人的情感、就会使音乐变得富有活力。
   
表现力的培养需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要考虑音乐作品的构思和安排。如内容、风格、形象、情绪等之不但要有感性体会,还要有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演奏作品之前,内心听觉已经能感知实际演奏中的音响。教学中,我们拿到一首乐曲,除了要搞清楚乐曲本身的内涵、风格以及布局等,还要启发学生,允许和鼓励他有自己的构思和处理,切忌单一的模仿,因为缺少了艺术个性就缺乏感染力。一个好的演奏家在他的演奏中会因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会把新的即兴成份吸收到演奏中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有再创造的演奏。
   
表现力的培养还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想能力,设想画面,想象意境。如在演奏刘天华的《月夜》一曲时,想象中应该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夜晚,微风吹皱一池秋水,揉碎一轮明月那样一幅画面,演奏者只有置身于这样的意境中,才能产生栩栩如生的联想,才能深刻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音乐作品虽然有较大可塑性,但让学生有个自我规定的意境和设想,在演奏中就很容易把情绪注入到乐曲中。音乐表现必须是有东西可表现,然后才是如何表现的问题。
   
由于演奏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境界、审美观念、艺术趣味、文学修养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一首乐曲所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也就不同。一个好的演奏家在处理乐曲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至于学生开始阶段模仿别人的演奏,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它只能作为学习中的一个过程。一个演奏家,既要保持自己的风格、特点,又要不断创新。优秀的演奏家,他们的琴声之所以有着感人至深的魅力,之所以能在演奏上取得成功,是与他们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具的艺术风格分不开的。
   
总之,具备良好的表现力,一要有过硬的技术,二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良好的表现力是娴熟的技术与个人独特魅力相结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有机体,这是每一个演奏者所苦苦追求的那种永恒的艺术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