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急证针灸的歌诀

 图书 馆员 2011-03-13
中医急证针灸的歌诀
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内关 膻中。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胆囊穴。口诀: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期)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鸠尾透日月 胆囊穴 中脘 阳陵泉。口诀:九尾日月您想(迎香)肆佰阳陵泉边过,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阳陵泉,三叫三应即愈。
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口诀:高热何故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口诀:何故(合谷)太阳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口诀:(池)(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 肾俞 脾俞 足三里。口诀:走三里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口诀:走三里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 腰眼 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 内关 足三里。
关内三里中脘不舒服,吐了。
 
针灸特效穴歌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自  神针一穴通的空间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与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中医助理针灸复习资料大全(颜之推敲)
第二十二单元:常用灸法
一灸法的作用
1温经散寒
2扶阳固脱
3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
二灸法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一)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1化脓灸(瘢痕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二)艾炷间接灸
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1.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2.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
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3.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4.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0.5cm,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
。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痿、**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三)艾条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2.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 
3.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 
(四)药条灸
是指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临**常用的有太乙针灸与雷火针灸。
1. 太乙针灸: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此法治疗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2. 雷火针灸:其制做方法与“太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 施灸方法与“太乙针”相同。 
(五)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第二十三单元其他针法(略)
第二十四单元针灸治疗
一,针灸处方
穴位是针灸处方的第一组成要素,穴位选择否是精当直接关系着针灸的治疗效果。在确定处方穴位时,我们应该遵循基本的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一)选穴原则:就是临证选取穴位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  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定穴位的选穴原则。辨证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
 1.近部选穴:就是在病变局部或距离比较接近的范围选取穴位的方法,是腧穴局部治疗作用的体现。如巅顶痛取百会;胃痛选中脘;面瘫局部选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 
 2.远部选穴:就是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体现。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等。
 3.辨证对症选穴:辨证选穴就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临**有些病证,如发热、多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而呈现全身症状,这时我们采用辨证选穴,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另外对于病变部位明显的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也是治病求本原则的体现;如牙痛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和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选风池、外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痛选太溪、行间。
 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落枕穴;崩漏选断红穴等;这是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
 (二)配穴方法:就是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等,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或对于治疗疾病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的方法。临**穴位配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经脉配穴法、部位配穴法。
1
.按经脉配穴法:经脉配穴法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
1)本经配穴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如胆经郁热导致的少阳头痛,可近取胆经的率谷、风池,远取本经的荥穴侠溪;胃火循经上扰导致的牙痛,可在足阳明胃经上近取颊车,远取该经的荥穴内庭。
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取该经和其相表里的经脉腧穴配合成方。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可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灵枢五邪》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另外,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中的特殊实例,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中将详细论述。
3)同名经配穴法: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合的方法,是基于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的合谷配足阳明的内庭;落枕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
2
.按部位配穴法:是结合身体上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1)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在临**应用较为广泛。如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阴挺(子宫脱垂)可上取百会,下取三阴交;肾阴不足导致的咽喉肿痛,可上取曲池或鱼际,下取太溪或照海;八脉交会穴的配对应用也属本配穴法,具体配伍应用将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中介绍。 
2)前后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主要指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在《内经》中称"偶刺"。本配穴方法常用于治疗脏腑疾患,如膀胱疾患,前取水道或中极,后取膀胱俞或秩边;肺病可前取华盖、中府,后取肺俞;临**常见的俞、募穴配合应用就属于本配穴法的典型实例。
3)左右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本方法是基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和部分经脉左右交叉的特点。在临**常选择左右同一腧穴配合运用,是为了加强腧穴的协同作用;如胃痛可选双侧足三里、梁丘等;当然左右配穴法并不局限于选双侧同一腧穴,如左侧偏头痛,可选同侧的太阳、头维和对侧的外关、足临泣;左侧面瘫可选同侧的太阳、颊车、地仓和对侧的合谷。
以上介绍的选穴原则和常见的几种配穴方法,在临床应用时要灵活掌握,因为一个针灸处方常是几种选穴原则和多种配穴方法的综合运用,如上述的左侧偏头痛,选同侧的太阳、头维和对侧的外关、足临泣,既包含了左右配穴法,又包含了上下配穴法,因此,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是从理论上提供了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思路。 
二,特定穴记忆(颜之推敲原创)
一,十二原穴
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肠腕。
注:(肺—太渊,大肠—合谷,心—神门,小肠—腕骨,脾—太白,胃—冲阳,
心包—大陵,三焦—阳池,肝—太冲,胆—丘墟,肾—太溪,膀胱—京骨)
或:
十二原穴牢记住,肺经太渊大合谷。
脾经太白胃冲阳,心经神门小腕骨。
肝经太冲胆丘墟,肾经太溪膀京骨。
二,十五络穴
络穴共有十五种,肺缺膀飞心里通。
任鸠督长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孙公。
大偏小正胃丰隆,肝蠡胆光肾大钟。
注:(肺—列缺,膀胱—飞扬,心—通里,任脉—鸠尾,督脉—长强,脾之大—大包,
心包—内关,三焦—外关,脾—公孙,大肠—偏历,小肠—支正,胃—丰隆,肝—蠡沟,
胆—光明,肾—大钟)
三,八会穴
气会膻中血膈俞,脏会章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腑会中脘髓绝骨。
四,八脉交会穴(改写)
公孙冲脉胃心胸,(脾——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心包——内关——阴维——同上)
后溪督脉内眦颈,(小肠——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
申脉阳跷络亦通。(膀胱——申脉——阳跷——同上)
临泣胆经连带脉,(胆——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项,耳后)
阳维外眦外关逢。(三焦——外关——阳维——同上)
列缺任脉连肺系,(肺——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
阴跷照海膈喉咙。(肾——照海——阴跷——同上)
五,十六郄穴
大肠温溜肺孔最,三焦会宗包郄门。
小肠养老心阴郄,肾郄水泉膀金门。
胃郄梁丘脾地机,维阳阳交阴筑宾。
胆郄外丘肝中都,跷阳跗阳阴交信。
六,五输穴(改编)
肺经少商鱼际先,太渊经渠尺泽牵。
大肠商阳和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见。
胃经厉兑内庭闲,陷谷解溪三里连。
脾经隐白大都坚,太白商丘阴陵建
心经少冲少府前 ,神门灵道少海联。
小肠少泽前谷尖,后溪阳谷小海迁。
膀胱至阴通谷便,束骨昆仑委中点。
肾经涌泉然谷浅,太溪复溜阴谷陷。
心包中冲劳宫殿,大陵间使曲泽恋。
三焦关冲液门面,中渚支沟天井现。
胆经窍阴侠溪边,临泣阳辅阳陵辨。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曲泉遣。
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颜之推敲原创)
注:1,【】代表十二经脉。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1)【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2)【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3)【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
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4)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5)【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6)【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7)【防】止痛,速捆胃。
7)【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8)【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9)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10)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11)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12)拿大敦,行山间,【肝】冲封,曲泉边。
(肝——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七,十二募穴 
肺募中府脾章门,大肠天枢焦石门。
心募巨阙包膻中,小肠关元肝期门,
胃募中脘胆日月,膀胱中极肾京门。

第(二十五 ——二十八)单元针灸临床运用(颜之推敲原创)
1,外感头痛:(督脉、手太阴、足少阳)
百风太烈,(头外痛)。百风太列。(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1)阳明:庭堂合住。庭堂合竹。(内庭,印堂,合谷,攒竹)
(2)少阳:率临外关。(率谷,足临泣,外关)
(3)太阳:身后天柱。申后天柱。(申脉,后溪,天柱)
(4)厥阴:内匆匆。内冲聪。(内关,太冲,四神聪)
(5)风寒:风门
(6)风热:大曲。(大椎,曲池)
(7)风湿:阴陵泉
2,内伤头痛:(督脉、足阳明、足少阳。)
【实证】百风微,(头内痛)。百风维。(百会,风池,头维)
(1)肝阳:太太吓。太太侠。(太冲,太溪,侠溪)
(2)痰浊:阴阳奉。阴阳丰。(阴陵泉,太阳,丰隆)
(3)血瘀:膈内血。割内血。(膈俞,内关,血海)
【虚证】百风足。(百会,风池,足三里)
(1)血虚:肝脾交。(肝俞,脾俞,三阴交)
(2)肾虚:肾太悬。(肾俞,太溪,悬钟)
3,落枕:(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
警钟外公后妻,(小心落枕)。井钟外公后溪。(肩井,悬钟,外劳宫,后溪)
(1)风寒:合风。(合谷,风池)
(2)气血瘀:内关
(3)肩痛:外遇。外髃。(外关,肩髃)
(4)背痛:见天。肩天。(肩外俞,天宗)
4漏肩风:(手三阳)
阵前聊语(漏肩风)。贞前髎髃。(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1)肩前部---手阳明:合谷
(2)肩后部---手太阳:后溪
(3)肩外侧---手少阳:外关
(4)外邪:风合。(风池,合谷)
(5)气血瘀:内阁。内膈。(内关,膈俞)
(6)气血虚:租期。足气。(足三里,气海)
5,腰痛:(阿是穴为主)
(要)是伟大。(腰)是委大。或:是腰、胃(委)、大肠痛?(阿是穴,委中,大肠俞,)
(1)寒湿:腰阳关
(2)瘀血:膈俞
(3)肾虚:只是申明。志室肾命。(肾俞,命门,志室)
(4)足太阳证:申脉
(5)督脉病证:后溪
6,痹证:(阿是穴、局部经)
阿是穴,局部经穴
(1)行痹:割血。膈血。(膈俞,血海)
(2)痛痹::肾元。(肾俞,关元)
(3)着痹:足印。足阴。(足三里,阴陵泉)
(4)热痹:大曲。(大椎,曲池)
7,中风
【中经络】:(督脉、手厥阴、足太阴)
沟内泉泽焦萎,(人急中经风)。沟内泉泽交委。(水沟,内关,极泉,尺泽,三阴交,委中)
(1)肝阳:太太。(太冲,太溪)
(2)风痰:丰谷。(丰隆,合谷)
(3)痰热:曲庭丰。(曲池,内庭,丰隆)
(4)气虚血瘀:租期。足气。(足三里,气海)
(5)阴虚:台风。太风。(太溪,风池)
(6)上肢不遂:肩手合。(肩髃,手三里)
(7)下肢不遂:羊跳。阳跳(阳陵,环跳)
(8)头晕:天风完。(天柱,风池,完骨)
(9)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便秘:(见便秘)
(11)复视:求风静住。球风睛柱。(球后,风池,睛明,天柱)
(12)尿失禁:观古迹。关骨极。(关元,曲骨,中极)
【中脏腑】:(督脉、手厥阴)
关水沟,(水中脏)。(内关,水沟)
(1)闭证:合井冲。(合谷,十二井,太冲)
(2)脱证:神气。(神阙,气海)
8,眩晕
【实证】:(督脉、手足厥阴、足少阳)
百风冲内关,(实在晕)。(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1)肝阳:太溪行侠。(太溪,行间,侠溪)
(2)痰湿:头脘阴丰。(头维,中脘,阴陵,丰隆)
【虚证】:(督脉、足少阳、背俞穴)
山里百风(伤)肝肾,(人虚晕)。(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
(1)气血虚:脾胃气(脾俞,胃俞,气海)
(2)肾虚:交太悬(三阴交,太溪,悬钟)
9,面瘫(手足阳明、手足太阳)
攒四百车洋白鱼,捆抡地仓了,(免谈)。攒四白车阳白鱼,昆仑地仓髎,(面瘫)。
攒四白车阳白鱼,昆仑地仓髎。(攒竹,四白,颊车,阳白,鱼腰,昆仑,地仓,颧髎)
(1)风寒:风池
(2)风热:曲池
(3)恢复期:足三里
(4)人中沟歪斜:水沟
(5)鼻唇沟浅:迎香
10,不寐:(督脉、八脉交会穴、三少阴)
四神照堂,神僧(不)眠。(四神聪,照海,印堂,神门,申脉,安眠)
(1)肝火:行侠(行间,侠溪)
(2)痰热:曲庭丰(曲池,内庭,丰隆)
(3)心脾虚:脾心里(脾俞,心俞,足三里)
(4)心肾不交:心脾太水(心俞,脾俞,太溪,水泉)
(5)心胆气虚:心内虚。心内墟(心俞,内关,丘墟)
(6)脾胃不和:太公主内。太公足内(太白,公孙,足三里,内关)
11,感冒(督脉、手太阴、手阳明)
何故(有)太阳,缺大风,(还感冒)?合谷(有)太阳,缺大风。(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1)风寒:肺门(肺俞,风门)
(2)风热:吃池鱼。尺池鱼。(尺泽,曲池,鱼际)
(3)气虚:足三里
(4)音喉痛:少商
(5)身痛:身柱
(6)夹湿:阴陵泉
(7)夹暑:委中
12,哮喘
【实证】(手太阴、背俞穴)
肺(实)痰烈,吃则定喘。肺膻列,尺泽定喘。(肺俞,膻中,列缺,尺泽,定喘)
(1)风寒:风门
(2)风热:大曲(大椎,曲池)
(3)痰热:丰隆
(4)喘甚:天突
【虚证】(手太阴、足少阴、背俞穴)
山里高荒,太远太稀,肺肾定喘(虚)。三里膏肓,太渊太溪,肺肾定喘(足三里,膏肓,太渊,太溪,肺俞,肾俞,定喘)
(1)肺气虚:气海
(2)肾气虚:观音。关阴(关元,阴谷)
13,胃痛:(足阳明、手厥阴。募穴)
内关(走)三里,中脘(胃痛)。(足三里,中脘,内关)
(1)寒邪:胃俞
(2)食滞:下梁(下脘,梁门)
(3)肝气犯胃:太冲
(4)气滞血瘀:膈俞
(5)脾胃虚寒:脾胃关气(脾俞,胃俞,关元,气海)
(6)胃阴不足:叫停。交庭(三阴交,内庭)
14,呕吐(同胃痛)
(1)寒邪:胃上(胃俞,上脘)
(2)热邪:合金玉(合谷,金津,玉液)
(3)痰饮:丹凤。膻丰(膻中,丰隆)
(4)肝气犯胃:太阴(太冲,阴陵泉)
(5)脾胃虚寒:脾胃(脾俞,胃俞)
(6)腹胀:天枢
(7)肠鸣:大脾(大肠俞,脾俞)
(8)泛酸干呕:公孙
15,泄泻
【急性】:(足阳明、足太阴)
阴陵泉上巨虚,天输水分,(急下)。阴陵泉上巨虚,天枢水分。(阴陵泉,上巨虚,天枢,水分)
(1)寒湿:神阙
(2)湿热:内庭
(3)食滞:中脘
【慢性】:(足阳明、足太阴、任脉)
公孙天神住山里,(慢下)。公孙天神足三里。(公孙,天枢,神阙,足三里)
(1)脾虚:脾太白(脾俞,太白)
(2)肝郁:太冲
(3)肾虚:肾门(肾俞,命门)
16,便秘:(足阳明、手少阳)
天水丰隆,(便)归来支沟。(天枢,水道,丰隆,归来,支沟)
(1)热秘:合庭(合谷,内庭)
(2)气秘:太中(太冲,中脘)
(3)虚秘气虚:脾气(脾俞,气海)
(4)虚秘血虚:姗姗,三三(三阴交,足三里)
(5)虚秘阳虚:关神(关元,神阙)
17,痛经
【实证】:(足太阴、任脉)
交(战)中计了,(实痛惊)。交(战)中极髎,(实痛经)。(三阴交,中极,次髎)
(1)寒湿:鸡归来。机归地(地机,归来)
(2)气滞:太冲
(3)腹胀:天气(天枢,气穴)
(4)胁痛:阳光(阳陵泉,光明)
(5)胸闷:内关
【虚证】:(足太阴、足阳明)
山里叫,气海(虚痛经)。三里交,气海(虚痛经)。(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气血虚:脾胃(脾俞,胃俞)
(2)肝肾亏:肾肝太(肝俞,肾俞,太溪)
(3)头晕耳鸣:悬钟
18,崩漏
【实证】:(足太阴、任脉)
关公(蹦)叫吟。关公(崩)交隐(关元,公孙,三阴交,隐白)
(1)血热:血海
(2)湿热:阴陵泉
(3)气郁:太冲
(4)血瘀:地机
【虚证】同痛经虚证。
(1)脾气虚:脾胃败。脾胃百(脾俞,胃俞,百会)
(2)肾阳虚:肾门(肾俞,命门)
(3)肾阴虚:泰然。太然(太溪,然谷)
(4)盗汗:阴郄
(5)失眠:神门
19,缺乳:(足阳明、任脉)
膻中乳根少泽。(膻中,乳根,少泽)
(1)气血虚:主脾胃。足脾胃(脾俞,胃俞,足三里)
(2)肝郁:太内(太冲,内关)
(3)食少便溏:天中(天枢,中脘)
(4)胸胁胀:期门
(5)胃脘胀:足中(足三里,中脘)
20,遗尿:(足太阴、背俞穴)
中计光输叫怨(遗尿)。中极胱俞交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关元)
(1)肾阳虚:肾俞
(2)脾肺气虚:肺气足(肺俞,气海,足三里)
(3)梦多:百神(百会,神门)
21,瘾疹:(手阳明、足太阴)
何故委屈割血—瘾疹。合谷委曲膈血。(合谷,委中,曲池,膈俞,血海)
(1)风邪:外风(外关,风池)
(2)胃肠结热:梳理。枢里(天枢,足三里)
(3)湿邪:阴交(阴陵泉,三阴交)
(4)血虚风燥:三三(足三里,三阴交)
22,蛇串疮:(局部穴、夹脊穴)
阿是挟击(蛇)。(阿是穴,夹脊)
(1)肝火:蹲阳间。敦阳间(大敦,阳陵泉,行间)
(2)脾胃湿热:血隐庭(血海,隐百,内庭)
23,扭伤:(阿是穴,局部经穴)
【腰部】要神威。腰肾委(腰痛穴,肾俞,委中)
【踝部】参解秋虚。(申脉,解溪,丘虚)
【膝部】夕阳亮细眼。膝阳梁膝眼。膝阳梁膝眼(膝阳关,梁丘,膝眼)
【肩部】同漏肩风。
【肘部】天京小曲。天井小曲(天井,小海,曲池)
【腕部】羊吃细骨。阳池溪谷(阳池,阳溪,阳谷)
【髋部】边跳边扶。(秩边,环跳,承扶)
24,目赤肿痛:(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
何故阳睛风冲(目)。(合谷,太阳,睛明,风池,太冲)
(1)风热:伤心。商星(少商,上星)
(2)肝胆火旺:行侠(行间,侠溪)
25耳聋,耳鸣
【实证】:(手足少阳)
侠医中渚听(开)会,(耳实在聋)。(侠溪,翳风,中渚,听会)
(1)肝胆风火:台球。太丘(太冲,丘墟)
(2)外风:外合(外关,合谷)
【虚证】:(手太阳、足少阴)
(光)太稀,(而虚)照海宫。(光)太溪,(耳虚)照海宫。(照海,听宫,太溪)
(1)肾气虚:肾气(肾俞,气海)
(2)肝肾亏:肝肾(肝俞,肾俞)
26,牙痛:(手足阳明)
何故下车——(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1)风火:外风(外关,风池)
(2)胃火:二庭(二间,内庭)
(3)肾虚:太行(太溪,行间)
27,咽喉肿痛
【实热】:(少太阴、手足阳明)
(因实)何内庭斥责关绍商。(咽实)合内庭尺泽关少商。(合谷,内庭,尺泽,关冲,少商)
(1)外感风热:外风(外关,风池)
(2)肺胃实热:鱼厉(鱼际,厉兑)
【虚热】:(足少阴)
(因虚光)照海,鱼太稀。(咽光)照海,鱼太溪。(照海,鱼际,太溪)
(1)人夜发热:交流。交溜(三阴交,复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