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中学物理教材评述

 昵称6328268 2011-03-13
总的说来,世界各国中学物理教育的状况是各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各国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的不同造成的。随着各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其理科教育也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途径。

  然而从50年代末开始的、在美国首先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教育改革的浪潮虽是由前苏联卫星上天所触发的,但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增加了教育拨款,充实了各级学校的理科实验设备。为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组织了大批科学家和教育家编写新教材,把现代的科技成果充实到教材中去。前苏联则从1964年开始,用了10年时间对普通学校的教育内容进行改革,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本节主要对国外几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学物理教材作简单的评述。

一、美国PSSC物理

  PSSC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为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新的探索而组建起来的“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简称。它原是一个研究麻省理工学院课程计划的机构,但在组建后不久便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组织了。

  根据该书编者哈伯沙伊姆(U.Haberschaim)所说,PSSC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说明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自然界的调查,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和根据;培养批判地阅读的能力以及进行推理和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所学到的技能;给想读大学理工科的学生打下一个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PSSC物理教材是由宇宙、光学与波、力学、电与原子结构等四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宇宙”里,教材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概念只作一般性的阐述,即说明怎样把握和怎样测定这些物理现象。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物理学,时间及其测定,空间及其大小,函数关系和标度的选择,沿着一定轨道的运动,矢量,质量、元素、原子,原子和分子,气体的性质,测定等十章。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一个研究课题;理解时间、空间与物质三者是不可分的。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知道物理学是在不断发展之中,这一发展过程正是人们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用武之地。学习这一部分只是对自然界进行一次广泛而粗略的扫描,接着就要对物理学的某些领域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在第二部分“光学与波”中,教材主要研究光学。具体内容包括光的性质,反射和像,折射,透镜与光学仪器,光的粒子模型,波,波与光,干涉,光波等九章。从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看,它是从研究光的粒子说开始逐步进入光的波动说的,但重点是在光波上。

  在第三部分“力学”中,教材主要是以力学的观点去进一步细致地观察运动。具体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地面上的运动,万有引力和太阳系,动量及其守恒,功和动能,热、分子运动及能量守恒等六章。

  在第四部分“电与原子结构”里,教材主要研究电磁学的内容,具体包括有关电的定性的事实,库仑定律基本电荷,在电场中电荷的能量和运动,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探索原子,光是粒子、电子是波吗,量子王国、原子结构等八章。

  此外,PSSC物理还有一个补篇部分,原名为“高等课题补充教材”,介绍物理学的一些高等课题,包括角动量、统计力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这四个课题可以分开单独学习。作者在这里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不需要多少数学知识就能了解这些高等课题的基础知识。

  PSSC除编写了一套物理教材外,还编制了实验指导书、教师指导书、实验仪器介绍手册、教学影片及介绍手册、课外读物丛书、试题集等七种指导用资料。

  经过实践,PSSC物理教材受到不少批评。大家认为这套教材太深太难,只适用于少数尖子学生,远远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有部分教师在采用这套教材时,强调了科学探究,使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多数教师却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而收效甚微。但尽管如此,PSSC物理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方向乃是大势所趋,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不少有益的经验。

二、美国HPP物理

  1962年前后,卢瑟福博士(F.J.Rutherford)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高中教师和行政官员,他根据流传很广的霍尔顿博士(G.Holton)所著的《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入门》一书的内容,编写出一套物理教材的试用方案,并于1963~1964年间在两所中学里进行试教而获得成功。后来这一研究项目在各财团的资助下被命名为“哈佛大学物理计划”(HarvardProject Physics,HPP),于1970年正式以“物理计划”的书名出版。HPP物理教材的主要意图在于:

  (1)与其让学生掌握零碎的知识,倒不如让他们把主要力量放在掌握足以代表科学的物理思考方法上,以增强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2)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就是人在物质世界中的多方面的活动。要在历史和文化方面展开的基础上来提示它的内容,并从传统和发展与变革两方面来阐述物理学观点。

  (3)即使是在让学生学习对未来有用的那些知识和技能时,也不要放过让每个学生学习立即有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各种机会。

  HPP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重点放在科学发展史上。这套教材重视物理概念,讲述比较清楚;问题的引入注意启发诱导;取材较丰富,知识面很广。

  HPP物理教材共分六册,每一册都有单独的标题:①运动的概念;②天空中的运动;③力学的成就;④光学和电磁学;⑤原子的模型;⑥原子核。每一册还有相应的手册和学生读物;在手册里附有实验、教学影片和课外活动等内容。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的部分。

  例如在第四册《光学和电磁学》中,共有四章内容。第十三章“光”主要研究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一直到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在这一章里教材介绍了牛顿的有关光的粒子模型和达·芬奇和惠更斯所支持的有关光的波动模型。第十四章“电场和磁场”主要研究电和磁。教材先对电荷以及电荷间的作用力进行简单的讨论,然后证明运用“场”的概念如何简化了对电效应和磁效应的描述。接着讲由运动电荷所形成的电流。再把场的概念和势能的概念结合起来,就能建立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讨论电和磁之间的关系,这是从考察运动电荷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谈起的。第十五章“法拉第和电气时代”详尽地回顾了法拉第如何从重复奥斯特实验开始,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着教材介绍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最后从电力工业的发展强调了电的社会意义。第十六章“电磁辐射”主要研究光的电磁本性。教材定性地介绍了电磁原理的麦克斯韦公式,介绍了电磁波的传播、赫兹实验,最后介绍了电磁波谱

三、英国纳菲尔德协作理科教程(NuffieldCoordinatedSciences Course)

  这是一套英国最新出版的以14~16岁学生为对象的纳菲尔德理科教程。它与综合理科教程(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不同就在于对物理、化学、生物内容是分科编排的,但强化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15个主要核心内容中,5个有关物理的是:物质分子,物质的状态和特性,能量,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和波。此外在教程中还开始引进某些关于电子学的内容,以加强基础电学与技术革新领域之间的联系。纳菲尔德教程的一贯宗旨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去获得理解,该教程除了设有几本分科教材和统一的教师指导书外,还安排了一套独立的练习册(Worksheets),作为学生的活动材料。该教程所安排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对科学方法的理解,鼓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四、联邦德国BSV中级物理

  这套教材共分三册,专供完全中学八九十年级学生使用。现将各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列出如下,括号内是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课时数:

  第一册电流和电压(19),力(12),质量与密度(9),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压强(9)。

  第二册加热膨胀(10),机械能(10),内能与电功(18),光学(18)。

  第三册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0),电工学的基本概念(30),电能输送和电能管理(8),原子和原子核(18),电子学和通讯技术(18)。

  从上述内容的编排可以看出:BSV中级物理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是很有特色的。这套教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册和第二册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物理,属第一阶段,其内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在编排上以电学知识开路,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电学重视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第三册属第二阶段,相当于我国高一年级学习的内容。与第一阶段相比,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深度,计算题明显增多。周课时数也由原来的2增加到3。还增加了不少技术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在“电工学的基本概念”这一章里,教材从热电子发射讲到示波器原理;在第一册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讲基尔霍夫定律;从磁场讲到洛仑兹力、电视机原理、电动机原理;从电磁感应讲到发电机原理和变压器原理等。

  此外,这套教材还注重介绍现代新技术,如半导体技术、运算放大器、核反应堆等。这就体现了教材的现代化。

五、日本高中理科《物理》选修教材

  自1978年以来,日本高中理科课程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法。必修课程《理科Ⅰ》是就自然界中看到的物体运动、物质变化、进化及平衡进行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和定律;同时使他们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选修课程包括《理科Ⅱ》(主要是进行课题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等。

  《物理》选修教材主要是在大自然的事物和现象中,对力和运动、波、电和磁以及原子进行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原理和定律,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和科学态度。在具体内容上: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只研究圆周运动简谐振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气体定律、气体分子运动等。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落体运动、能量转化与守恒等内容则已作为必修部分在《理科Ⅰ》中学习。

  第二部分“波”主要研究波的性质(包括纵波横波、波的传播、波的干涉与衍射等)、声波(包括声波的传播、共振及共鸣等)、光波(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干涉及衍射、光谱等)。

  第三部分“电和磁”主要研究电场(包括电场强度匀强电场、电势与电势差、电容等)、电流(包括电阻定律、电源电动势、电流的功等)、电流和电场(包括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等)、电磁感应和交流电(包括感生电动势、交流电的产生、谐振电路、电磁波等)。

  第四部分“原子”主要研究电子和光(包括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电子的波动性、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等)、原子和原子核(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核能等)。

  70年代初的日本理科教材,由于受到美国高中的自然科学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加浓了科学中心课程的色彩,由于受到布鲁纳所主张的所谓重视“学科结构”的观点的影响,而删去了不少生活理科的特点。然而这些内容如果只限于从科学课程的观点去看确实是优秀的,但是当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时,问题就大了。1977年2月,日本中央教学计划审议会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正式公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的咨询报告,对高中课程标准作了修订,在教材内容上删去30%左右,而将不少内容由必修改为选修,但在编排上继续保持重视“探究过程”的特色。

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HSC物理教材

  这是为学生获得高中文凭(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而开设的物理课程的教材,内容可分为核心部分和选修部分两类。

  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力学和电学的主要内容。这是进一步学习更高级、更广泛领域的物理选修部分至少应该掌握和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选修部分可供教师根据他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他的学生们的能力、动机和经验来选择和处理这些教学内容。

  教材核心部分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六项:①运动的描述;②各种力的作用;③力学的相互作用;④电学的相互作用;⑤电磁学;⑥波。每一项的教学时间约为6周,共36周。

  教材选修部分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十项:(1)物理学的观念史:①万有引力;②气体分子运动论;③光的本性;④相对论;⑤原子结构。(2)光的波动性质。(3)转动。(4)技术中的物理学:①工程材料与结构;②汽车上的电学系统;③音乐中的物理学;④光学仪器;⑤摄影技术;⑥能量的转换;⑦流体动力学。(5)天文学。(6)电子学。(7)核物理学。(8)固体的性质。(9)选修九。(10)铀和阳光。选修部分可从上述10项内任选3项。每一项的教学时间约为8周,共24周。某些选修项目,如第1、4项,只要求选择其中的两小项即可,而每一小项的教学时间则为4周。其中选修九是指其他某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能源问题、星系探索等,由当局每年公布。

  下面以“运动的描述”部分为例简单介绍教材核心部分的要求和深广度。

  “运动的描述”主要是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并通过教学模型进行描述。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章应做到:

  (1)对运动的有效观察和记录的技术的运用有所发展;

  (2)能用文字描述运动,包括正确地运用如路程、位移、速率、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术语;

  (3)理解和能进行简单的矢量运算;

  (4)能解释各种运动记录,并能用语言或数字分析斜抛运动简谐振动等;

  (5)能用公式表示和采用数学模型分析各种一维的和二维的运动。

  对于这一章教材可以概括成四部分内容:①矢量(包括矢量与标量、矢量的合成矢量的分解等);②直线运动(包括平均速度即时速度、即时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在重力影响下的运动等);③运动的图像分析(包括路程图线和速度图线等);④斜抛运动(包括斜抛运动的性质、速度、最大高度和行程以及运动轨迹等)。

  在这一章里必做的实验主要有:学用频闪照相、振动记时器(即打点记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实验;测定下降的降落伞、落在油中的钢珠的运动;测定制动后电车的运动;研究气垫导轨上在弹簧间摆动的物体的运动等。

  下面再以“物理学的观念史——光的本性”为例简单介绍教材选修部分的要求和深广度。

  “光的本性”主要回顾人类对光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并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1)描述和解释在17世纪出现的两种相对立的关于光的本性的学说:①由牛顿、笛卡儿提出的光的微粒说;②由惠更斯、虎克提出的光的波动说

  (2)描述和解释18世纪托马斯·杨和菲涅耳对光的波动说的贡献以及在他们的有关光的干涉的著作出版后的激烈争辩。

  (3)描述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的基本的定性因素,阐明光是电场和磁场以速率“c”传播的横向波动。

  (4)描述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发展光的量子说上的贡献。

  在这一部分里必做的实验主要有:粒子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干涉实验(托马斯的双缝干涉实验、牛顿环、肥皂膜实验等);光的衍射实验;光的偏振实验和光电效应实验等。

七、前苏联中学物理课本(别雷史金)

  根据前苏联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苏联中学物理课程应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分两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6~7年级;第二阶段——8~10年级。这里只介绍六七年级适用的物理教材情况。

  六年级物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绪论(物理学研究什么,物理现象,观察和实验,物理学和技术,物理现象的解释)。

  (2)关于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关于分子的初步知识、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罗蒙诺索夫论物质结构)。

  (3)运动和力(机械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速度

  与平均速度,惯性,物体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现象、重力,形变,弹力,天平,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力的图示,力的合成,平衡,摩擦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力,气体的压力)。

  (4)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帕斯卡定律,气体和液体在自身重力下的压强连通器,空气的重量,大气压强抽气机,水压机,阿基米德力,浮体条件,比重计)。

  (5)功和功率、能(机械的功,功率,使用机械时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势能的概念,动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水流能和风能)。

  七年级物理教材的主要内容:

  (1)热传递和功(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方法,热量,物质的比热,热量的计算,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燃料燃烧的热量)。

  (2)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物体的熔解、熔解温度,熔解热蒸发沸腾沸腾温度,汽化热)。

  (3)热机热机中蒸汽和气膨胀的功,内燃机蒸汽轮机热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4)原子构造(物体的带电,两种电荷,带电体的相互作用,电场的概念,密立根实验示意图,电荷的可分性,电子,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间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散射,原子的核模型,氢原子的结构,氦、锂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和核的电荷)。

  (5)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电流、电路,通过金属和电解质的电流,电量单位的确定——库仑,以库仑表示电子的电荷,电流强度,安培计,电压,伏特计,电阻,电阻率,变阻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导体的电阻)。

  (6)电流的功率(电流的功和功率,焦耳热,电热器,短路,保险丝)。

  (7)电磁现象(直线电流和环形电流的磁场,螺线管,电磁铁,电铃,电报,继电器及其应用,永磁体,地球的磁场,电话,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电磁感应,发电机,苏联电气化)。

  这套教材与我国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相比,具有如下的特点:①知识面较广,注意反映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新成就。这套教材虽然是供相当于我国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年级的学生用的,但涉及到的新概念不少,如弹力、失重现象、力的合成静摩擦、气动工具、电场、致冷机、电解质中的电流、密立根实验、卢瑟福实验等。②概念、规律阐述得比较清楚;重视从物质微观结构来说明物理现象。由于这套教材从一开始就介绍了“关于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因此有可能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解释浸润现象。又如在原子结构中原子的核模型并不是正面给出的,而是通过卢瑟福实验,分析α粒子穿过金属箔片而发生散射现象来推出的。③在每一小节教材后面都安排了许多启发性很强的思考问题,而需要计算的练习题却不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