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专题阅读训练

 屠龙馆 2011-03-14

2011年美术班诗歌专题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7)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风景秀丽。杜二甫:即杜甫。②徂徕:山名。③李白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杜甫写了这首诗怀念他。

1.“海色明徂徕”一句中的“明”字有何妙处?(3)

答案:.“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着徂徕山,这就把山色写活了,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

2.两首诗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但感情基调明显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答案:第一首诗歌感情豪放,乐观豁达。“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写的景物明净秀丽,抒发了作者的达观之情。“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深厚友情,又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一醉而别,感情豪迈。第二首感情沉郁凄凉。“凉风起天末”一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悲凉的色彩。“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无端被流放的同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4题。(6分,每小题3)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答案:“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作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实质上是体会“生”背后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应注意联系情感表达来析字答题。

4.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思想感情。答题时要注意联系全诗,在解读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6分,每小题3)

春 光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5.“春光斗日光”应怎样理解?一“斗”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案: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而春天的丽日艳阳正是这一景象的动力与源泉。这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

6.三、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案:三、四句用比喻、反问、反衬手法,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轻松悠闲、从容与自得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注,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绿:以酒的绿色代酒。

7.“炉存火似红”一句中的“似”字用得很巧妙,请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在荒凉的环境中,作者眼前似乎出现了熊熊之火。通过一个“似”字,写出了作者的幻觉,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温暖、百姓和乐的强烈渴望,点明了作者生活的艰难。

8.这首诗是如何把个人之愁与国事之忧结合起来的?

答案:作者起笔写国家动荡不安,战事使百姓苦不堪言。然后通过“乱云”“薄暮”“急雪”等景物写自己的愁苦,情景交融。接着写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酒葫芦早已丢掉,酒樽里空空如也;没有柴火,只有空空的炉子。最后又回到对国家的担忧:数州没有消息,不知战况如何,自己只有“愁坐”。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9、在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本诗中“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10、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六)阅读杜甫《孤雁》,完成第11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1、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诗眼是“孤”字。首先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 孤”,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所以说“孤”是诗眼。

(七)阅读白居易《舟中读元九①诗》,完成1213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 ①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12、诗的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灯前”“灯残”“灭灯”,写出了一个过程:由“ 读诗”,到“ 诗尽”,直到“ 暗坐”,表达的情谊是真挚的,而环境是阴森的,诗人的心情是灰暗的———一面是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一面是内心的阴郁与苍凉。

13、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答案:诗的末句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作者描绘了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图画,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愤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一方面,“ 逆风吹浪打船声”,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时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又是以惊风骇浪喻指险恶莫测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呼号,也蕴含着与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慰的心情。

(八)阅读李商隐《赠柳》,完成1416题。

赠柳

李商隐

章台①从掩映,郢②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③扑酒旗。

[注] ①章台: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 章台柳”。②郢:战国时楚国建都于郢,即今湖北江陵。③青楼:古代歌舞宴饮之地。

14、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答案:留;柳。

15、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16、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九)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300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等,官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17、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案: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

18、“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