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点: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题型的设计比较开阔、丰富。考点要求主要有: 1.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 2.分析结构层次。①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地点转换和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②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所在的不同地点、感情的变化和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来分析。③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和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来分析。 3.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一点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细致的分析。 4.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平时需要锻炼的是语言的阐释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包括三个要求:首先,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的加以概括,从中提炼出它的核心;其次,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最后,能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说。 (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 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_______见 2.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_________ 3. 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记叙文 (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1.窥 2.委婉(婉转) 3.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 循循善诱 4.“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6.略。 (二)同情的眼神 1.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2.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 3.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4.(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 (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5.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6.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三)我长大了 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5.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 容 6.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 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四)马戏团 1.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2.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3.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4.他有8个孩子,并有力量去带领全家来看马戏表演 5.他没有力量带领孩子们看马戏 他无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 6.(1)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2)这个父亲的嘴唇发抖了 7.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 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 (五)播种者 1.①指农民们千百年来希望祖宗保佑、交上好运等梦想;②指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2.与“你”这个老师作衬托,农民耕耘土地,播下种子,教师耕耘心灵,播下知识和希望,一虚一实, 突出了教师也是“播种者”的主题 3.①揭示了教师的作用;②赞扬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4.写一个“播种者”来到闭塞的山村,办起了学校。 5.这是个没有人读书、没有文化、没有教育的闭塞的山村。 6.显得自然亲切,仿佛作者在面对人物诉说。 |
|